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3511发布日期:2023-08-24 21:0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芯上料,具体为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电芯分档、下料、入仓多是采用单独的电芯分档机、电芯下料机等构成,其由多个单机设备,多个单机设备分别分布在电芯输送线上的相应工位处,该种采用多个单机设备生产加工电芯,不仅设备成本高,而且整体占用空间大,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结构分布合理,占用空间小,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的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包括依次衔接设置的电芯输送线、分档工位、下料工位和料仓工位,还包括与上述各工位中的电子元器件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电芯输送线上设有用于扫描电芯码的扫码组件,所述分档工位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固定在第一移动组件上的第一吸取组件,所述下料工位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固定在第二移动组件上的第二吸取组件,所述分档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设有无动力通道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的出料端,且与电芯输送线呈垂直分布,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一移动组件呈并行分布,且分别位于所述无动力通道组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吸取组件用于吸取电芯输送线上的电芯,由第一移动组件带动第一吸取组件移动,将吸取的电芯移送至无动力通道组件中对应档位的无动力通道上,所述第二吸取组件用于吸取无动力通道上的电芯,由第二移动组件带动第二吸取组件移动,将吸取的电芯移送至料仓工位中的对应料仓内。

4、上述技术方案中,电芯输送线、分档工位、下料工位以及料仓工位的依次衔接设置,具体地,电芯输送线上设置有扫码组件,分档工位中的第一移动组件与电芯输送线呈垂直分布,下料工位中的第二移动组件与分档工位中的第一移动组件呈并行分布,即分档工位和下料工位分别位于电芯输送线的同侧,同时,分档工位与下料工位之间设置了无动力通道组件,下料工位的另一侧设置了料仓工位。该技术方案一方面结构分布合理,有效减少了电芯输送线的长度,进而减小了产线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在电芯输送线的端部设置分档工位,分档工位对电芯输送线上扫码输送的电芯进行分档后移送至分档工位与下料工位之间的无动力通道上,下料工位再从无动力通道的出料端进行吸取电芯并移送至料仓内进行电芯入仓,整个电芯扫码、分档、下料、入仓过程全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

5、进一步地,所述电芯输送线上还设有等离子清洗组件和测试针组件,所述等离子清洗组件和测试针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扫码组件的两侧。

6、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在扫码组件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用于清洗电芯两端面的等离子清洗组件,和用于测试电芯的测试针组件,采用等离子清洗组件对电芯两端面进行污物清洗,其是采用气固相干式反应,操作简便、成本低、绿色环保、无污染,而且其是在等离子清洗污物后由吸尘系统将清洗掉的污物吸走,其清洗效果好;测试针组件的设置,在经清洗、扫码后的电芯,通过测试针组件对其进行电压及电阻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反馈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根据测试结果将良品电芯继续向前输送,不良电芯排出到ng通道进行回收或返工,确保流入分档工位的电芯均为良品电芯,进而确保最终电芯成品质量。

7、进一步地,所述等离子清洗组件包括第一等离子清洗机、第二等离子清洗机和吸尘管,所述第一等离子清洗机和第二等离子清洗机分别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的两侧,所述吸尘管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的上方,所述吸尘管与吸尘器连接。

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等离子清洗机和第二等离子清洗机分别设置于电芯输送线的两侧,用于同步对电芯两端的污物进行清理,吸尘管设置在所述电芯输送线的上方,在电芯两端污物被清理后,吸尘器通过吸尘管及时将电芯污物吸走,大大提高清洗效率。

9、进一步地,所述扫码组件包括扫码升降架,所述扫码升降架的底层板上安装有扫码顶升气缸,所述扫码顶升气缸的驱动端与扫码升降架的上层板连接,所述上层板上安装有旋转扫码组件,所述扫码顶升气缸驱动上层板带动旋转扫码组件上下移动。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扫码组件中扫码升降架及扫码顶升气缸的设置,用于调整扫码组件的高度,使扫码组件能适用不同高度的电芯输送线,提高扫码组件的广度和适用性。

11、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扫码组件包括旋转扫码固定架,所述旋转扫码固定架包括并行分布在电芯输送线两侧部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均设有多个与电芯相配合的电芯放置槽,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下部设有扫码驱动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上部设有一组呈多个均匀分布用于旋转扫码的扫码件,所述扫码件的下方设有用于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一张紧轮,所述扫码件、第一张紧轮和扫码驱动件通过皮带传动式连接。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扫码固定架采用并行分布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设置,并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用于放置电芯的电芯放置槽,使电芯输送线将电芯输送至扫码组件后,电芯进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的电芯放置槽内;第二固定件上扫码驱动件和多个扫码件的设置,在扫码驱动件的驱动件,多个扫码件由皮带带动对位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的电芯进行扫码,并将扫码信息传送至控制系统。

13、进一步地,所述测试针组件包括位于电芯输送线下方的测试顶升架和分置于电芯输送线两侧的测试固定架,所述测试顶升架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芯的电芯放置槽,所述测试顶升架的下方设有测试顶升气缸,所述测试顶升气缸的顶部驱动端与所述测试顶升架连接;每个测试固定架上均设有测试针箱,所述测试针箱内设有测试针驱动件和测试针固定板,所述测试针驱动件与测试针固定板连接,所述测试针固定板上设有多个与电芯相对应的测试针。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电芯输送线上方的测试顶升架的设置,用于与电芯输送线接驳,测试顶升架的顶部多个电芯放置槽的设置,用于电芯被输送至测试针组件时放置电芯;在电芯被输送至测试顶升架上的电芯放置槽后,测试顶升架下方的测试顶升气缸启动,驱动测试顶升架带动其上电芯上移至与测试针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启动分置于电芯输送线两侧的测试固定箱内的测试针驱动件,所述测试针驱动件通过测试针固定板带动测试针向电芯端部移动至接触并导通,对电芯进行电压和电阻的性能测试,并将测试后的结果传送到控制系统。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均为丝杆模组,所述第一吸取组件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移动组件中的丝杆螺母座连接,所述第二吸取组件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移动组件中的丝杆螺母座连接。

16、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均采用丝杆模组,丝杆模组为常见的直线移动模组,其技术成熟,移动的稳定性好,精度高。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取组件包括第一吸取连接板和第一吸取架,所述第一吸取架内设有多个第一磁吸气缸,所述第一磁吸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一磁吸件连接,所述第一吸取架的底座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第一磁吸件的第一磁吸孔;所述第一吸取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吸取上下气缸,第一吸取连接板的底部设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吸取上下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一活动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一端通过第一吸取转轴件与第一吸取架转动连接,第一活动板的另一端设有与退磁气缸,所述第一吸取架上设有与退磁气缸相配合的连接管。

1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吸取组件中第一吸取连接板的设置,一方面用于固定第一活动板,通过第一活动板与第一吸取架连接,然后将第一吸取架与第一移动组件连接在一起,并沿第一移动组件上的第一移动导轨移动;第一吸取架底部采用设置第一磁吸孔,并在其内放置第一磁吸件的方式,且第一磁吸件与第一磁吸气缸连接,需要吸取电芯时,第一吸取上下气缸启动驱动第一活动板沿第一吸取转轴件转动,使第一活动板端部的退磁气缸与第一吸取架内的多个第一磁吸气缸连通,此时,多个第一磁吸气缸启动,带动第一磁吸块吸取电芯,待第一吸取架吸取电芯后,第一移动组件启动,带动第一吸取连接板和第一吸取架一起沿第一导轨移动至相应档位的无动力通道所在位置,此时,第一吸取上下气缸驱动第一活动板转动,使第一活动板上的退磁气缸与第一吸取架上的多个第一磁吸气缸断开,第一磁吸件上的磁力消失,电芯从第一磁吸件上脱离进入下方的无动力通道中,由无动力通道自上至下无动力传送至底部,供下料工位中的第二吸取组件吸取并传送至料仓。

19、进一步地,所述下料工位还包括并行分布在第二移动组件两端的两个横移架,所述横移架上设有横移模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通过第三滑块与横移模组中的丝杆螺母座连接;所述第二吸取组件包括第二吸取架和第二吸取上下气缸,所述第二吸取架的吸取底板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吸取上下气缸安装在所述吸取底板上,所述第二吸取上下气缸的顶部驱动端与第二吸取驱动板连接,所述第二吸取驱动板通过第二吸取导杆与位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下方的第二吸取活动板连接,所述第二吸取活动板的一端通过第二吸取转轴件与所述第二吸取架的顶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吸取架的顶板上固定有第二吸磁气缸,所述第二吸磁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二磁吸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磁吸底座内设有多个与电芯相配合的磁吸块。

20、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料工位中横移架上横移模组的设置,用于带动第二吸取组件沿横移模组移动,第二吸取组件中第二吸取上下气缸设置在横移模组上方,第二吸取件设置在横移模组的下方,第二吸取上下气缸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吸取驱动板,第二吸取驱动板通过第二吸取导杆与下方的第二吸取活动板连接,该种将驱动件和吸取件分别设置于横移模组上方和下方的设置,结构分布合理,有效减少了第二吸取组件的占用空间,使下料工位整体结构分布更紧凑。

21、进一步地,所述料仓工位包括多个料仓组件,每个料仓组件均包括料仓盒体和盒体固定座,所述料仓盒体设有仿形块,所述仿形块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芯的仿形槽,所述仿形块的底部通过料仓导杆与料仓活动板连接,所述料仓活动板与料仓顶升组件连接。

2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料仓盒体内仿形块的设置,用于放置电芯,并使电芯随仿形块一起上下移动,具体地,仿形块的底部通过料仓导杆与料仓活动板连接,由料仓顶升组件驱动料仓活动板沿料仓导杆移动,料仓活动板进而带动其上仿形块上下移动储存更多电芯。

23、本实用新型电芯分档入仓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电芯分档入仓机构中电芯输送线、分档工位、下料工位以及料仓工位的依次衔接设置,具体地,电芯输送线上设置有扫码组件,分档工位中的第一移动组件与电芯输送线呈垂直分布,下料工位中的第二移动组件与分档工位中的第一移动组件呈并行分布,即分档工位和下料工位分别位于电芯输送线的同侧,同时,分档工位与下料工位之间设置了无动力通道组件,下料工位的另一侧设置了料仓工位。该技术方案一方面结构分布合理,有效减少了电芯输送线的长度,进而减小了产线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在电芯输送线的端部设置分档工位,分档工位对电芯输送线上扫码输送的电芯进行分档后移送至分档工位与下料工位之间的无动力通道上,下料工位再从无动力通道的出料端进行吸取电芯并移送至料仓内进行电芯入仓,整个电芯扫码、分档、下料、入仓过程全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