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568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



背景技术:

真空滤油机是根据水和油的沸点不同原理而设计的,真空滤油机包括初滤器﹑真空加热罐﹑油泵﹑过滤装置﹑冷凝器(即凝汽器)和真空泵等部分。真空泵将真空加热罐内的空气从真空加热罐的气相出口抽出形成真空,外界油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经过初滤器,清除较大的颗粒,然后进入真空加热罐内的加热区。经过加热后的油液通过喷翼飞快旋转将油分离成半雾状,油中的水份急速蒸发成水蒸气,并混合空气连续被真空泵吸入冷凝器内,进入冷凝器的水蒸气经冷却后再返原成水放出,在真空加热罐内的油液,被排油泵排入精滤器通过滤油纸或滤芯将微粒杂质过滤出来,从而完成真空滤油机迅速除去油中杂质、水份、气体的全过程,使洁净的油从出油处排出机外。三级真空首先是为了实现“大抽速”,即效率,快速增加真空度;其二增加真空闪蒸的面积,有效的快速破乳化,除去水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三级真空滤油系统中,采用喷翼或喷头将油分离成半雾状,从而实现将水蒸腾为水蒸气。但因为本来介质就为污油,故喷翼或喷头很容易被污物堵塞,影响过滤效果且发生堵塞后不易清洗;喷头的喷油方向固定,而喷翼的喷射通道较少,二者均不能很好地将油分离为雾状从而实现油水分离;而喷翼或喷头有很多附加零件组成,包括螺栓螺帽,在高速旋转时易有零件掉落,对油体造成二次污染;在冷凝工序中,一般采用两级水冷,冷凝器采用结构简单的列管换热器,为使气流得到较大冷量,设计气相走壳层,冷却水走管程,但如此设置,气流对管程的换热管有累计的冲击作用,长久使用,换热管易破裂损坏,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解决了传统真空滤油系统的喷翼或喷头易堵塞、不易清洗、油水分离效果不佳、运行过程中零件对油体二次污染以及冷凝工序中气流冲击换热管使之破裂损坏,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包括进油口、管道紊流加热器、恒温控制器、初滤器、供油电磁阀、进油阀、真空分离装置、真空表、第一列管换热器、第二列管换热器、三级罗茨泵、二级罗茨泵、气液分离罐、储水器、真空单向阀、波纹补偿器、真空泵、油泵、精滤器、出油口,所述真空分离装置包括真空罐、设于真空罐内上部空间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包括呈圆柱体状的下本体、设于下本体底部的输油管,所述下本体内设纵向贯穿下本体的油路通道,所述油路通道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输油管连通油路通道,所述输油管的中心轴、油路通道的中心轴、下本体的中心轴共轴,所述下本体的顶面绕油路通道均布三十个呈Y字型的下喷油槽,其中,每个下喷油槽Y字型的底端连通油路通道,所述下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延伸至下本体的外壁,所述下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于下本体顶面对称设四根向上竖直延伸的凸起结构,于下本体侧壁分设第一下固定件、第二下固定件,所述第一下固定件、第二下固定件关于下本体的中心轴对称;所述上部结构包括用于配合下本体的呈圆柱体状的上本体,所述上本体的中心轴与下本体的中心轴共轴,所述上本体的顶部设带动上本体沿上本体中心轴转动的电机,所述上本体内设四个配合凸起结构的通孔,所述上本体的底面设三十个配合下喷油槽的呈Y字型的上喷油槽,所述上喷油槽、下喷油槽配合形成将油从输油管送出雾化器的呈Y字型的喷油槽,于上本体侧壁分设配合第一下固定件的第一上固定件、配合第二下固定件的第二上固定件,所述第一上固定件、第二上固定件关于上本体的中心轴对称,所述第一下固定件背离下本体侧壁的端部、第二下固定件背离下本体侧壁的端部、第一上固定件背离上本体侧壁的端部、第二上固定件背离上本体侧壁的端部均设有限位结构;所述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通过通孔配合凸起结构可拆卸地活动连接,当凸起结构插入通孔时,于第一上固定件与第一下固定件之间可拆卸地设置第一弹簧,于第二上固定件与第二下固定件之间可拆卸地设置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设可挂扣在第一上固定件上的第一顶部挂钩,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设可挂扣在第一下固定件上的第一底部挂钩,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设可挂扣在第二上固定件上的第二顶部挂钩,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设可挂扣在第二下固定件上的第二底部挂钩;下喷油槽Y字型的底端连通油路通道,下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延伸至下本体的外壁,则呈Y字型的下喷油槽连通了油路通道与真空管内的空间,即上喷油槽、下喷油槽配合形成的喷油槽同样连通油路通道与真空罐内的空间,从而达到将油送出雾化器的目的,上本体、下本体依靠凸条穿过通孔结合为完整的雾化器,电机带动上本体沿上本体中心轴转动,即带动下本体共同转动,进而雾化器于进油管上转动,油从输油管首先进入下喷油槽,然后继续蔓延至配合下喷油槽的上喷油槽,最终填满整个喷油槽,喷油槽连通油路通道与真空罐内的空间,那么在喷油槽内油的运动轨迹为:油因为下本体的转动,受离心力影响,从圆形的油路通道进入下喷油槽Y字型的底端与上喷油槽Y字型的底端,进而蔓延满整个喷油槽,最后从喷油槽Y字型的两顶端离开雾化器,喷油槽Y字型的两顶端成为油路出口,呈Y字型的喷油槽能将油路一分为二,使油从一个端口进而从2个端口出,即油在离开雾化器时产生了分路,三十个喷油槽一共有六十个油路出口,油在雾化器内被带动旋转,并经六十个油路出口甩出,即不仅因为增加了油路出口,使油变为小油珠的过程更加彻底,雾化油的效果更好,而且因为油路在被Y字型的喷油槽一分为二的分流,相当于突然被减压,油、水在油路出口扩散范围更大,雾化更彻底,更容易被分离;且因为Y字型的喷油槽结构上的特性,油在Y字型的分流处分流时会受到Y字型两顶端对油带来的缓冲阻力与碰撞,使水蒸气与雾化油颗粒受到碰撞后更好分离,且碰撞能使油中的较为松散的污物被撞散而不被污物堵塞,而油在被碰撞后分散为小油珠更为彻底;采用将喷油槽分解为上喷油槽与下喷油槽的设计,用凸条配合通孔结合固定上本体、下本体,易拆分、易清洗,且减少了螺栓螺帽等附加零件,降低了油体被二次污染的风险;下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配合下喷油槽的上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则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采用较小角度的分叉,合理、科学地利用了上本体与下本体内部的空间。

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通过通孔配合凸起结构可拆卸地活动连接,为了保证在转动时上本体、下本体不会分离,设置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弹簧通过第一顶部挂钩挂扣于第一上固定件、第一底部挂钩挂扣于第一下固定件达到拉紧上本体与下本体一边的作用,第二弹簧通过第二顶部挂钩挂扣于第二上固定件、第二底部挂钩挂扣于第二下固定件达到拉紧上本体与下本体另一边的作用,又因第二上固定件与第一上固定件对称设置,第一下固定件与第二下固定件对称设置,故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对称设置,完全起到拉紧上本体与下本体的作用,使上本体与下本体不会在转动的过程中分开,而因为弹簧的弹性,在需要分离上本体与下本体时,只需取下弹簧即可分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保证工作状态下上本体、下本体不会分离即保证了油雾化的效果;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第二列管换热器的壳程均为气相通道,管程均为液相通道,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内均设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内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均设四个朝向不同的扰流件,所述扰流件包括水平设置于支撑机构侧壁上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背离支撑机构端向下倾斜设置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倾斜板,每相邻两个水平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支撑机构均通过连接件接于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内;因为第一列管换热器、第二列管换热器的壳程均为气相通道,气体从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进入将会对管程的列管产生冲击,为了保护列管不受来自气相进口气体的冲击,故设置了扰流装置,扰流装置设置于支撑机构上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水平板,配合设于水平板端部同样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向下倾斜的倾斜板,在气流进入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时,直接对水平板、倾斜板产生冲击,而有弹性的水平板、倾斜板将能很好的抵御气流冲击,并因为其弹性特性,不容易被冲击力损坏,而且还因为弹性能将冲击力分散、反弹,使气流在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内发生紊乱,起到扰乱气流方向、使气流分散的作用,从而使气体不再对列管产生冲击,保证了换热效果,延长了第一列管换热器、第二列管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所述进油口、管道紊流加热器、恒温控制器、初滤器、供油电磁阀、进油阀通过管线依次连通,所述进油阀通过进油管连通输油管,所述输油管可转动地竖直设于进油管上,所述真空罐顶部设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真空表、第一列管换热器的气相通道、第二列管换热器的气相通道、三级罗茨泵、二级罗茨泵、气液分离罐通过管线依次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气相出口、真空单向阀、波纹补偿器、真空泵通过管线依次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液相出口通过管线连通储水器,所述真空罐底部设输油口,所述输油口、油泵、精滤器、出油口通过管线依次连通。采用两台大抽气速率的罗茨泵与真空泵组成的真空机组对系统进行抽真空,保证能将油液中蒸发出的水蒸气及其它气体快速排出;对真空罐内蒸发出的高温高热水蒸气及其它气体进行冷凝除水、气液分离处理,增强系统的有效输出功率,,大大延长真空泵的使用寿命,于真空泵前设置真空单向阀、波纹补偿器,真空单向阀防止非正常情况下气体倒窜,保护了前序设备,而波纹补偿器起到降低管道变形应力和提高管道使用寿命的作用。

进一步地,于油泵的出口与进油管之间设第一循环段,于第一循环段上设第一循环阀,可以对分离后的油体进行水油重复分离,加强分离效果;于油泵的出口与管道紊流加热器的进口之间设第二循环段,于第二循环段上设第二循环阀,对分离后的油体进行重复加热、初滤、油水分离,重复循环,加热滤油效果更好;于精滤器的出口与管道紊流加热器的进口之间设第三循环段,于第三循环段上设第三循环阀,对分离后的油体进行重复加热、过滤、油水分离,直至得到达标的油体。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罐内下部空间设渗气管,所述渗气管一端设于真空罐内,另一端穿出真空罐,于真空罐外的渗气管上设渗气阀,于真空罐内的渗气管上设渗气孔。

进一步地,于第二列管换热器的气相出口与三级罗茨泵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置第一真空压力控制器、第二真空压力控制器,于油泵出口后的管线上依次设置止回阀、压力控制器、压力表。方便操作,保护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初滤器、精滤器、储水器上均设排污管,每个排污管上均设排污阀,所述真空罐底部设连通真空罐的放油阀,所述精滤器的出口管线上设连通管线的取样阀。排污管、排污阀、放油阀方便排污检修,取样阀方便取样分析油样是否达标合格。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罐外设自动控制油泵启动从而控制真空罐内油位的控制仪。控制仪控制油泵的自启动,保护不溢油、不满液,保护设备,简化操作,节省人力资源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①扰流装置设置于支撑机构上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水平板,配合设于水平板端部同样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向下倾斜的倾斜板,在气流进入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时,直接对水平板、倾斜板产生冲击,而有弹性的水平板、倾斜板将能很好的抵御气流冲击,并因为其弹性特性,不容易被冲击力损坏,而且还因为弹性能将冲击力分散、反弹,使气流在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内发生紊乱,起到扰乱气流方向、使气流分散的作用,从而使气体不再对列管产生冲击,保证了换热效果,延长了第一列管换热器、第二列管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②采用两台大抽气速率的罗茨泵与真空泵组成的真空机组对系统进行抽真空,保证能将油液中蒸发出的水蒸气及其它气体快速排出;对真空罐内蒸发出的高温高热水蒸气及其它气体进行冷凝除水、气液分离处理,增强系统的有效输出功率,,大大延长真空泵的使用寿命,于真空泵前设置真空单向阀、波纹补偿器,真空单向阀防止非正常情况下气体倒窜,保护了前序设备,而波纹补偿器起到降低管道变形应力和提高管道使用寿命的作用;

③上本体、下本体依靠凸条穿过通孔结合为完整的雾化器,电机带动上本体沿上本体中心轴转动,即带动下本体共同转动,进而雾化器于进油管上转动,油从输油管首先进入下喷油槽,然后继续蔓延至配合下喷油槽的上喷油槽,最终填满整个喷油槽,喷油槽连通油路通道与真空罐内的空间,那么在喷油槽内油的运动轨迹为:油因为下本体的转动,受离心力影响,从圆形的油路通道进入下喷油槽Y字型的底端与上喷油槽Y字型的底端,进而蔓延满整个喷油槽,最后从喷油槽Y字型的两顶端离开雾化器,喷油槽Y字型的两顶端成为油路出口,呈Y字型的喷油槽能将油路一分为二,使油从一个端口进而从2个端口出,即油在离开雾化器时产生了分路,三十个喷油槽一共有六十个油路出口,油在雾化器内被带动旋转,并经六十个油路出口甩出,即不仅因为增加了油路出口,使油变为小油珠的过程更加彻底,雾化油的效果更好,而且因为油路在被Y字型的喷油槽一分为二的分流,相当于突然被减压,油、水在油路出口扩散范围更大,雾化更彻底,更容易被分离;

④因为Y字型的喷油槽结构上的特性,油在Y字型的分流处分流时会受到Y字型两顶端对油带来的缓冲阻力与碰撞,使水蒸气与雾化油颗粒受到碰撞后更好分离,而油在被碰撞后分散为小油珠更为彻底,且碰撞能使油中的较为松散的污物被撞散而不被污物堵塞;

⑤采用将喷油槽分解为上喷油槽与下喷油槽的设计,用凸条配合通孔结合固定上本体、下本体,易拆分、易清洗,且减少了螺栓螺帽等附加零件,降低了油体被二次污染的风险;

⑥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对称设置,完全起到拉紧上本体与下本体的作用,使上本体与下本体不会在转动的过程中分开,而因为弹簧的弹性,在需要分离上本体与下本体时,只需取下弹簧即可分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保证工作状态下上本体、下本体不会分离即保证了油雾化的效果;

⑦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采用较小角度的分叉,合理、科学地利用了上本体与下本体内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真空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下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下本体的俯视图。

图7为上本体的仰视图。

图8为第一列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内扰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扰流装置的俯视图。

图11为第一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进油口,2管道紊流加热器,3恒温控制器,4初滤器,5供油电磁阀,6进油阀,7真空分离装置,8真空表,9第一列管换热器,10第二列管换热器,11三级罗茨泵,12二级罗茨泵,13气液分离罐,14储水器,15真空单向阀,16波纹补偿器,17真空泵,18油泵,19精滤器,20第一循环阀,21第二循环阀,22第三循环阀,23出油口,24真空罐,24a出气口,24b输油口,25雾化器,26上部结构,26a上本体,26b电机,26c通孔,26d上喷油槽,26e第一上固定件,26f第二上固定件,27下部结构,27a下本体,27b输油管,27c油路通道,27d下喷油槽,27e凸起结构,27f第一下固定件,27g第二下固定件,28喷油槽,29限位结构,30第一弹簧,30a第一顶部挂钩,30b第一底部挂钩,31第二弹簧,31a第二顶部挂钩,31b第二底部挂钩,32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33支撑机构,34扰流件,34a水平板,34b倾斜板,35排污阀,36连接件,37渗气管,38渗气阀,39渗气孔,40放油阀,41第一循环段,42进油管,43第二循环段,44第三循环段,45控制仪,46取样阀,47第一真空压力控制器,48第二真空压力控制器,49止回阀,50压力控制器,51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12所示,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包括进油口1、管道紊流加热器2、恒温控制器3、初滤器4、供油电磁阀5、进油阀6、真空分离装置7、真空表8、第一列管换热器9、第二列管换热器10、三级罗茨泵11、二级罗茨泵12、气液分离罐13、储水器14、真空单向阀15、波纹补偿器16、真空泵17、油泵18、精滤器19、出油口23。

参见图2,所述真空分离装置7包括真空罐24、设于真空罐24内上部空间的雾化器25。

参见图3,所述雾化器25包括上部结构26、下部结构27,参见图5、图6,所述下部结构27包括呈圆柱体状的下本体27a、设于下本体27a底部的输油管27b,所述下本体27a内设纵向贯穿下本体27a的油路通道27c,所述油路通道27c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输油管27b连通油路通道27c,所述输油管27b的中心轴、油路通道27c的中心轴、下本体27a的中心轴共轴,所述下本体27a的顶面绕油路通道27c均布三十个呈Y字型的下喷油槽27d,其中,每个下喷油槽27dY字型的底端连通油路通道27c,所述下喷油槽27dY字型两顶端延伸至下本体27a的外壁,所述下喷油槽27d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于下本体27a顶面对称设四根向上竖直延伸的凸起结构27e,于下本体27a侧壁分设第一下固定件27f、第二下固定件27g,所述第一下固定件27f、第二下固定件27g关于下本体27a的中心轴对称。

参见图4、图7,所述上部结构26包括用于配合下本体27a的呈圆柱体状的上本体26a,所述上本体26a的中心轴与下本体27a的中心轴共轴,所述上本体26a的顶部设带动上本体26a沿上本体26a中心轴转动的电机26b,所述上本体26a内设四个配合凸起结构27e的通孔26c,所述上本体26a的底面设三十个配合下喷油槽27d的呈Y字型的上喷油槽26d,所述上喷油槽26d、下喷油槽27d配合形成将油从输油管27b送出雾化器25的呈Y字型的喷油槽28,于上本体26a侧壁分设配合第一下固定件27f的第一上固定件26e、配合第二下固定件27g的第二上固定件26f,所述第一上固定件26e、第二上固定件26f关于上本体26a的中心轴对称,所述第一下固定件27f背离下本体27a侧壁的端部、第二下固定件27g背离下本体27a侧壁的端部、第一上固定件26e背离上本体26a侧壁的端部、第二上固定件26f背离上本体26a侧壁的端部均设有限位结构29。

继续参见图3,所述上部结构26、下部结构27通过通孔26c配合凸起结构27e可拆卸地活动连接,当凸起结构27e插入通孔26c时,于第一上固定件26e与第一下固定件27f之间可拆卸地设置第一弹簧30,于第二上固定件26f与第二下固定件27g之间可拆卸地设置第二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0的顶部设可挂扣在第一上固定件26e上的第一顶部挂钩30a,所述第一弹簧30的底部设可挂扣在第一下固定件27f上的第一底部挂钩30b,所述第二弹簧31的顶部设可挂扣在第二上固定件上26f的第二顶部挂钩31a,所述第二弹簧31的底部设可挂扣在第二下固定件27g上的第二底部挂钩31b;使用时,当需要上部结构26、下部结构27结合时,首先将凸起结构27e插入通孔26e,然后将第一顶部挂钩30a挂扣入第一上固定件26e,将第一底部挂钩30b挂扣入第一下固定件27f,弹簧本身的弹力拉紧第一上固定件26e与第一下固定件27f,即拉紧了上部结构26、下部结构27,第一顶部挂钩30a、第一底部挂钩30b、第一上固定件26e的限位结构29、第一下固定件27f的限位结构29共同保障第一弹簧不会从第一上固定件26e与第一下固定件27f之间离开,第二弹簧31拉紧上部结构26、下部结构27以及被限位的操作过程与流程与第一弹簧30相同,不做赘述;要将上部结构26、下部结构27分离,直接拉开第一弹簧,取下第一顶部挂钩30a、第一底部挂钩30b,第二弹簧照此操作,即可。

参见图1、图2,进油管42有竖直端,雾化器26竖直设置于竖直端上并绕竖直端的中轴做圆周运转,使用时,电机26b带动雾化器25旋转,油从进油管42进入输油管27b,并由喷油槽28喷至真空罐24内,雾化器26旋转,即喷油槽28也是旋转出油,在Y字型的喷油槽28与雾化器25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油中的污物、渣滓散开并从喷油槽28喷出,不仅不易堵塞喷油槽28,且提升了油的雾化效果,有利于油中水蒸气的分离。

参见图8、图9,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9、第二列管换热器10的壳程均为气相通道,管程均为液相通道,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9、第二列管换热器10结构相同且均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32、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内均设结构相同的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32、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内的支撑机构33,所述支撑机构33上均设四个朝向不同的扰流件34,所述扰流件34包括水平设置于支撑机构33侧壁上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水平板34a,所述水平板34a背离支撑机构33端向下倾斜设置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倾斜板34b,每相邻两个水平板34a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支撑机构33均通过连接件36接于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32、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内。

参见图1,所述进油口1、管道紊流加热器2、恒温控制器3、初滤器4、供油电磁阀5、进油阀6通过管线依次连通,所述进油阀6通过进油管42连通输油管30b,所述输油管30b可转动地竖直设于进油管42上,所述真空罐24顶部设出气口24a,所述出气口24a、真空表8、第一列管换热器9的气相通道、第二列管换热器10的气相通道、三级罗茨泵11、二级罗茨泵12、气液分离罐13通过管线依次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罐13的气相出口、真空单向阀15、波纹补偿器16、真空泵17通过管线依次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罐13的液相出口通过管线连通储水器14,所述真空罐底部设输油口24b,所述输油口24b、油泵18、精滤器19、出油口23通过管线依次连通;于油泵18的出口与进油管42之间设第一循环段41,于第一循环段41上设第一循环阀20,于油泵18的出口与管道紊流加热器2的进口之间设第二循环段43,于第二循环段43上设第二循环阀21,于精滤器19的出口与管道紊流加热器2的进口之间设第三循环段44,于第三循环段44上设第三循环阀22;于第二列管换热器10的气相出口与三级罗茨泵11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置第一真空压力控制器47、第二真空压力控制器48,于油泵18出口后的管线上依次设置止回阀49、压力控制器50、压力表51;所述初滤器4、精滤器19、储水器14上均设排污管,每个排污管上均设排污阀35,所述真空罐24底部设连通真空罐24的放油阀40,所述精滤器19的出口管线上设连通管线的取样阀46。

所述真空罐24内下部空间设渗气管37,所述渗气管37一端设于真空罐24内,另一端穿出真空罐24,于真空罐24外的渗气管37上设渗气阀38,于真空罐24内的渗气管37上设渗气孔39,所述真空罐24外设自动控制油泵18启动从而控制真空罐24内油位的控制仪45。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