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导热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5520阅读:861来源:国知局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导热油。

(二)

背景技术:

耐高温导热油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含量很高的石油产品,与汽油、煤油、柴油、燃料重油等石油产品相比,它虽然数量较少,但是品种、规格却非常多。

耐高温导热油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耐高温导热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耐高温导热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耐高温导热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耐高温导热油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耐高温导热油寿命低,无法长期循环使用,无法满足许多场合的需求,导致设备耗损大。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导热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耐高温导热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基础油80-120份,清净剂1-3份,分散剂5-8份,高温抗氧剂5-10份,阻焦剂1-3份,降凝剂1-3份,降粘剂1-3份,金属减活剂1-2份。

优选,基础油98份,清净剂1.3份,分散剂5.5份,高温抗氧剂8.9份,阻焦剂1.5份,降凝剂1.6份,降粘剂1.5份,金属减活剂1.3份。

其中,基础油为精制加氢基础油,所述精制加氢基础油酸值<0.01mgkoh/g,残碳<0.01%,运动黏度(40℃):15-35mm2/s,自燃点>340℃。

进一步,清净剂包括高碱值磺酸镁,高碱值线型烷基苯合成磺酸钙,高碱性烷基酚盐,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分散剂为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物,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与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质量比为1:5。

进一步,高温抗氧剂包括2,6-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硫磷丁辛基锌盐,硫化氨基甲酸锌,烷基二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进一步,降凝剂包括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醇酯,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α-烯烃与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进一步,降粘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30份,氧化聚乙烯蜡5-12份,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5-8份,丙烯酰胺3-10份,硫化抹香鲸油0-8份。

进一步,金属减活剂包括杂环苯并三唑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或三唑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

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按比例称取基础油,清净剂,分散剂,高温抗氧剂,阻焦剂,降凝剂,降粘剂,金属减活剂;

2)将基础油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1-2小时,加入阻焦剂和降粘剂,剧烈搅拌15min后再缓慢搅拌15min;

3)将反应釜温度降至100℃以下后,依次加入剩余组份,快速搅拌10min,缓慢搅拌20min,如此反复3次后,继续搅拌1-2h,在常压状态下放置5~8h,得到耐高温导热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较高的安全性,产物毒性小,可获得的原料广,价格低廉;合成油热稳定好,低温粘度小,热效率高,具有使用寿命延长、不易结焦的优点,并能减少低沸物产生与排放,安全环保,用途广泛。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按比例称取基础油80份,清净剂1份,分散剂5份,高温抗氧剂5份,阻焦剂1份,降凝剂1份,降粘剂1份,金属减活剂1份;其中,基础油为精制加氢基础油,该精制加氢基础油酸值<0.01mgkoh/g,残碳<0.01%,运动黏度(40℃):15-35mm2/s,自燃点>340℃。

其中,清净剂包括高碱值线型烷基苯合成磺酸钙和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中混合。分散剂为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物,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与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质量比为1:5。高温抗氧剂包括2,6-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降凝剂包括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醇酯,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α-烯烃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混合。降粘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氧化聚乙烯蜡5份,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5份,丙烯酰胺3份,硫化抹香鲸油0份。金属减活剂包括杂环苯并三唑衍生物。

2)将基础油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1-2小时,加入阻焦剂和降粘剂,剧烈搅拌15min后再缓慢搅拌15min;

3)将反应釜温度降至100℃以下后,依次加入剩余组份,快速搅拌10min,缓慢搅拌20min,如此反复3次后,继续搅拌1-2h,在常压状态下放置5~8h,得到耐高温导热油。

实施例2

1)按比例称取基础油95份,清净剂1.1份,分散剂5.3份,高温抗氧剂6.8份,阻焦剂1.3份,降凝剂1.3份,降粘剂1.3份,金属减活剂1.1份;其中,基础油为精制加氢基础油,该精制加氢基础油酸值<0.01mgkoh/g,残碳<0.01%,运动黏度(40℃):15-35mm2/s,自燃点>340℃。

其中,清净剂为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分散剂为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物,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与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质量比为1:5。高温抗氧剂为硫磷丁辛基锌盐,硫化氨基甲酸锌,烷基二苯胺中的混合。降凝剂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醇酯,聚甲基丙烯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混合。降粘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氧化聚乙烯蜡5份,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5份,丙烯酰胺3份,硫化抹香鲸油2份。金属减活剂包括噻二唑衍生物。

2)将基础油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1-2小时,加入阻焦剂和降粘剂,剧烈搅拌15min后再缓慢搅拌15min;

3)将反应釜温度降至100℃以下后,依次加入剩余组份,快速搅拌10min,缓慢搅拌20min,如此反复3次后,继续搅拌1-2h,在常压状态下放置5~8h,得到耐高温导热油。

实施例3

1)按比例称取基础油98份,清净剂1.3份,分散剂5.5份,高温抗氧剂8.9份,阻焦剂1.5份,降凝剂1.6份,降粘剂1.5份,金属减活剂1.3份。;其中,基础油为精制加氢基础油,该精制加氢基础油酸值<0.01mgkoh/g,残碳<0.01%,运动黏度(40℃):15-35mm2/s,自燃点>340℃。

其中,清净剂包括高碱值磺酸镁。分散剂为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物,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与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质量比为1:5。高温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硫磷丁辛基锌盐的混合。降凝剂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醇酯,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α-烯烃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混合。降粘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份,氧化聚乙烯蜡12份,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8份,丙烯酰胺10份,硫化抹香鲸油8份。金属减活剂为三唑衍生物。

2)将基础油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1-2小时,加入阻焦剂和降粘剂,剧烈搅拌15min后再缓慢搅拌15min;

3)将反应釜温度降至100℃以下后,依次加入剩余组份,快速搅拌10min,缓慢搅拌20min,如此反复3次后,继续搅拌1-2h,在常压状态下放置5~8h,得到耐高温导热油。

实施例4

1)按比例称取基础油112份,清净剂2.1份,分散剂6.8份,高温抗氧剂9.2份,阻焦剂1.8份,降凝剂2.1份,降粘剂1.9份,金属减活剂1.6份;其中,基础油为精制加氢基础油,该精制加氢基础油酸值<0.01mgkoh/g,残碳<0.01%,运动黏度(40℃):15-35mm2/s,自燃点>340℃。

其中,清净剂包括高碱值磺酸镁,高碱值线型烷基苯合成磺酸钙,高碱性烷基酚盐,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中混合。分散剂为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物,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与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质量比为1:5。高温抗氧剂为烷基二苯胺。降凝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降粘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份,氧化聚乙烯蜡12份,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8份,丙烯酰胺10份,硫化抹香鲸油8份。金属减活剂为噻二唑衍生物。

2)将基础油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1-2小时,加入阻焦剂和降粘剂,剧烈搅拌15min后再缓慢搅拌15min;

3)将反应釜温度降至100℃以下后,依次加入剩余组份,快速搅拌10min,缓慢搅拌20min,如此反复3次后,继续搅拌1-2h,在常压状态下放置5~8h,得到耐高温导热油。

实施例5

1)按比例称取基础油120份,清净剂3份,分散剂8份,高温抗氧剂10份,阻焦剂3份,降凝剂3份,降粘剂3份,金属减活剂2份;其中,基础油为精制加氢基础油,该精制加氢基础油酸值<0.01mgkoh/g,残碳<0.01%,运动黏度(40℃):15-35mm2/s,自燃点>340℃。

其中,清净剂为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分散剂为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混合物,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与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的质量比为1:5。高温抗氧剂为硫化氨基甲酸锌,烷基二苯胺的混合。降凝剂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醇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降粘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份,氧化聚乙烯蜡12份,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8份,丙烯酰胺10份,硫化抹香鲸油8份。金属减活剂为杂环苯并三唑衍生物。

2)将基础油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1-2小时,加入阻焦剂和降粘剂,剧烈搅拌15min后再缓慢搅拌15min;

3)将反应釜温度降至100℃以下后,依次加入剩余组份,快速搅拌10min,缓慢搅拌20min,如此反复3次后,继续搅拌1-2h,在常压状态下放置5~8h,得到耐高温导热油。

表1实施例1-5制得耐高温导热油各项性能检测结果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