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焦粉的改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96917阅读:1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材料改性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到一种半焦粉的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半焦又称兰炭。由煤低温干馏所得的可燃固体产物。产率约为原料煤的50%~70%。色黑多孔,主要成分是碳、灰分和挥发分。其灰分含量取决于原料煤质,挥发分含量约5%~20%(质量)。与焦炭相比,半焦的挥发分含量高,孔隙率大而机械强度低。半焦与一氧化碳、蒸汽或氧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半焦是很好的高热值无烟燃料,主要用作工业或民用燃料,也用于合成气、电石生产等。

据统计,2015年陕西榆林地区的半焦产能达到约7000万吨,新疆地区的半焦产能达到6000万吨。然而半焦实用率高主要以块状半焦为主,粒径小于1.5mm的半焦粉的材料质量与半焦块相似,但是由于粒度过小而无法用于工业生产中。在半焦产地民用需求量远供大于求,同时在装卸运输中半焦粉产生的扬尘极为严重,极不符合环保要求。由此半焦粉的优化处理成为立急待解决的问题。半焦粉自身微孔多,粒径小,比重轻,比表面积大,强度差无粘结交联基础,深加工中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成型的过程,例如半焦粉与生石灰粉高压成型过程中,就会产生“气爆”现象,压球机出现“砰砰”的响声,导致球团强度大幅下降,并且对压球机的机械结构造成较大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焦粉的改性方法。旨在解决半焦粉与生石灰粉高压压球过程中产生的“气爆”现象,大幅提高球团的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焦粉的改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半焦预处理:将热解得到的半焦在进行烘干、磨细处理,得到半焦粉;

2)表面改性:将磨细的半焦粉与改性溶液进行混合并加热,使得半焦粉与改性溶液反应;

3)烘干:将步骤2)中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蒸发脱水处理,得到改性半焦粉。

进一步地,步骤1)中将热解得到的半焦进行烘干、磨细处理的过程为:水分低于15wt%的半焦从磨机的上部进入磨机,在磨机压辊的作用下破碎成半焦粉,在破碎的同时200~300℃的热风从磨机底部通入对正在破碎的半焦进行吹动,将磨细的半焦粉携带出去;从磨机的侧上方带出磨机,在出口处有分级装置,粒度较细的半焦粉(粒度在150μm以下)可以带出,粒度较粗的半焦粉继续返回磨机研磨,最后磨细烘干的半焦粉通过高温除尘布袋进行收集。半焦在研磨过程中就受到热风进行烘干,因此半焦不会粘在压辊上;磨细的半焦粉在带出的过程中与热风进行强烈的热交换,使水分迅速脱除,达到烘干的效果。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改性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粒子加入到蒸馏水中,然后加入分散剂,混合后制备出改性溶液。上述混合采用强力混合,可以使用机械搅拌、磁力搅拌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它搅拌方式,搅拌强度为:搅拌雷诺数re>1000,此时搅拌容器内的液体都呈湍流状态。

进一步地,纳米粒子、蒸馏水与分散剂的混合时间为30-60分钟。

进一步地,蒸馏水、纳米粒子与分散剂的质量配比为1∶(0.1~0.5)∶(0.01~0.03)。

进一步地,纳米粒子是纳米tio2、纳米sio2、纳米zno、纳米cuo、纳米al2o3和纳米ags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纳米粒子的粒度小于2nm。

进一步地,分散剂是淀粉、聚乙二醇、油酸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步骤1)得到的半焦粉的粒度为150μm以下。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半焦粉与改性溶液的质量配比为1∶(2~3)。

进一步地,步骤2)中,混合和加热同时进行,且加热为水浴加热,水浴温度为80-100℃,反应时间为1-2h。其中水浴加热可以使用恒温水浴锅。优选地,水浴温度为90℃,该温度更有利于改性溶液与半焦的反应。

进一步地,步骤2)中半焦粉与改性溶液进行混合可以使用机械搅拌、磁力搅拌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它搅拌方式,搅拌目的是将半焦粉始终悬浮在改性溶液中,使其充分接触。

进一步地,步骤3)中得到的改性半焦粉的水分含量为5wt%以下。

进一步地,步骤3)中混合物放入旋转蒸发器内进行蒸发脱水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2)中半焦粉与改性溶液在敞口容器内进行混合,例如锥形瓶、烧杯。

根据本发明的改性后的半焦粉与生石灰粉按照1∶(1~1.5)的配比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在高压压球机上进行成型处理,结果发现改性后的半焦粉与生石灰粉在压球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爆”现象,并且球团的抗压强度和密度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半焦粉中的孔大部分都是微孔,其平均孔径都在2nm以下。通过改性后的半焦粉,将小于2nm的纳米颗粒填充到半焦粉的微孔中,将半焦粉中的空气挤出,降低半焦粉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使得半焦粉在高压下不易出现“气爆”现象,并且压的更实。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半焦粉的改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将热解得到的半焦在进行烘干、磨细处理,得到半焦粉,半焦粉的粒径在150μm以下。在100重量份蒸馏水中加入10重量份粒径小于2nm的纳米tio2和1重量份的淀粉,强力混合30分钟,得到改性溶液。然后将半焦粉与改性溶液按照1∶2的质量比例放入锥形瓶中进行初步混合,然后再放入90℃水浴锅内边搅拌边反应,反应时间1小时,然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放入旋转蒸发器内进行蒸发处理,水分降至5%以下,得到改性半焦粉。

将改性半焦粉与生石灰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放入高压压球机内进行压球处理,压球机的压力设定在19mpa,结果发现在压球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气爆”现象,球团的抗压强度经检测为750牛顿/个,密度为1.75g/cm3

实施例2

将热解得到的半焦在进行烘干、磨细处理,得到半焦粉,半焦粉的粒径在150μm以下。在100重量份蒸馏水中加入30重量份粒径小于2nm的纳米sio2和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强力混合40分钟,得到改性溶液。然后将半焦粉与改性溶液按照1∶2的质量比例放入锥形瓶中进行初步混合,然后再放入90℃水浴锅内边搅拌边反应,反应时间1小时,然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放入旋转蒸发器内进行蒸发处理,水分降至5%以下,得到改性半焦粉。

将改性半焦粉与生石灰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放入高压压球机内进行压球处理,压球机的压力设定在19mpa,结果发现在压球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气爆”现象,球团的抗压强度经检测为870牛顿/个,密度为1.80g/cm3

实施例3

将热解得到的半焦在进行烘干、磨细处理,得到半焦粉,半焦粉的粒径在150μm以下。在100重量份蒸馏水中加入50重量份粒径小于2nm的纳米zno和3重量份的油酸,强力混合60分钟,得到改性溶液。然后将半焦粉与改性溶液按照1∶3的质量比例放入锥形瓶中进行初步混合,然后再放入90℃水浴锅内边搅拌边反应,反应时间2小时,然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放入旋转蒸发器内进行蒸发处理,水分降至5%以下,得到改性半焦粉。

将改性半焦粉与生石灰按照1∶1.5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放入高压压球机内进行压球处理,压球机的压力设定在19mpa,结果发现在压球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气爆”现象,球团的抗压强度经检测为950牛顿/个,密度为1.82g/cm3

实施例4

将热解得到的半焦在进行烘干、磨细处理,得到半焦粉,半焦粉的粒径在150μm以下。在100重量份蒸馏水中加入40重量份粒径小于2nm的纳米cuo和2重量份的柠檬酸,强力混合50分钟,得到改性溶液。然后将半焦粉与改性溶液按照1∶3的质量比例放入锥形瓶中进行初步混合,然后再放入80℃水浴锅内边搅拌边反应,反应时间1小时,然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放入旋转蒸发器内进行蒸发处理,水分降至5%以下,得到改性半焦粉。

将改性半焦粉与生石灰按照1∶1.5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放入高压压球机内进行压球处理,压球机的压力设定在19mpa,结果发现在压球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气爆”现象,球团的抗压强度经检测为850牛顿/个,密度为1.78g/cm3

实施例5

将热解得到的半焦在进行烘干、磨细处理,得到半焦粉,半焦粉的粒径在150μm以下。在100重量份蒸馏水中加入20重量份粒径小于2nm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为质量比例为1∶1的纳米al2o3和纳米ags)和1重量份的分散剂(分散剂为质量比例为1∶1的油酸和柠檬酸),强力混合40分钟,得到改性溶液。然后将半焦粉与改性溶液按照1∶2的质量比例放入锥形瓶中进行初步混合,然后再放入100℃水浴锅内边搅拌边反应,反应时间1小时,然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放入旋转蒸发器内进行蒸发处理,水分降至5%以下,得到改性半焦粉。

将改性半焦粉与生石灰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放入高压压球机内进行压球处理,压球机的压力设定在19mpa,结果发现在压球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气爆”现象,球团的抗压强度经检测为780牛顿/个,密度为1.76g/cm3

对比例

将粒径150μm以下的半焦粉水分烘干至5%以下,然后与生石灰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放入高压压球机内进行压球处理,压球机的压力设定在19mpa,结果发现在压球的过程中频繁出现“气爆”现象,压球机发出“砰砰”的响声,球团的抗压强度经检测为150牛顿/个,密度为1.30g/cm3

实施例1-5与对比例相比,对比例中的半焦粉为经过改性处理,则会产生“气爆”现象,并且球团的抗压强度和密度均低于实施例1-5中制备出的球团。说明本发明的半焦粉的改性方法是可以解决上述“气爆”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