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油催化裂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6593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油催化裂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植物油催化裂解装置,属于化学反应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催化裂解是生物质制备小分子烃类燃料的有效途径,对缓解化石能源压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催化裂解油脂制备小分子烃类与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相比较,不需要对原料进行降酸、脱胶质等预处理,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投入和原料成本都大大减少。

目前,植物油催化裂解分间歇式和连续式生产,间歇式为将原料与催化剂以一定比例一定量进入反应釜,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下催化裂解,得到产物后收集再进行下一批反应;连续式是将原料与催化剂以一定比例连续进入反应器,反应器多为管道式,为了使反应完全,通常将管道做的细又长或是螺旋式,连续式反应较间歇式优点明显,具有效率高,处理量大的优点,但存在材料消耗大,受热不均匀等缺点。为了实现既能连续式生产又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开发一种新型植物油催化裂解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物油催化裂解装置,用于解决现有装置耗材大、受热不均匀及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油催化裂解装置,包括进料罐3、裂解罐6、冷凝器8和蒸馏塔10。其中进料罐3顶部开有原油进料口1,侧面开有催化剂进口2,底部开有出口4,出口4与裂解罐6上的裂解进料管5相连,裂解罐6底部连接产物出料管7,产物出料管7连接冷凝器8的入口,冷凝器8右侧连接不可冷凝物出口管9,底部连接粗产物出口管12,粗产物出口管12连接蒸馏塔10的入口,蒸馏塔10的出口连接烃类产物出口管11;其中裂解罐6内部四周布满硅碳棒18,内部分成四个独立空间,从上至下均匀安有托板Ⅰ14、托板Ⅱ15、托板Ⅲ16和托板Ⅳ17,四个托板结构相同,均为布满孔Ⅰ24的圆形板状物,托板Ⅰ14上放置一容器Ⅰ13,托板Ⅱ15上放置一容器Ⅱ19,托板Ⅲ16上放置一容器Ⅲ21,托板Ⅳ17上放置一容器Ⅳ22,四个容器结构相同,均为上面敞开,周边及底部为布满孔Ⅱ23的多孔状容器,四个容器里面均装满球形惰性物质20;裂解罐6为前开门式,罐体前面一部分为门25,门上设有拉手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反应前,先裂解罐6上的门打开,将里面的四个容器Ⅰ13,Ⅱ19,Ⅲ21和Ⅳ22拿出来,往里面倒满球形惰性物质20,再它们依次放置在托板上,关好门。打开电源,使硅碳棒加热升温,此时惰性物质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原油由原油进口1进入进料罐3,催化剂由催化剂进口2进入进料罐3中,两者混合后由裂解进料管5进入裂解罐6中,原料液流经惰性物质时,被惰性物质均匀加热发生催化裂解反应,反应原料自上而下经过惰性物质之间的缝隙,反应结束后,产物由产物出料管7进入冷凝器8中,不可冷凝物由不可冷凝物出口管9排出收集,冷凝下来的物质经粗产物出口管12进入蒸馏塔10中,蒸馏后得到烃类产物由烃类产物出口管11排出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原料混合物流经惰性物质间的缝隙,使得原料加热均匀且延长了反应的路径,增加了反应的时间,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同时开启式裂解罐使得更换或清洗惰性物质更加的方便,所以此装置使得植物油催化裂解变得高效、方便且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裂解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裂解罐上的门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裂解罐上的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中各标号:1-原油进料口,2-催化剂进口,3-进料罐,4-出口,5-裂解进料管,6-裂解罐,7-产物出料管,8-冷凝器,9-不可冷凝物出口管,10-蒸馏塔,11-烃类产物出口管,12-粗产物出口管,13-容器Ⅰ,14-托板Ⅰ,15-托板Ⅱ,16-托板Ⅲ,17-托板Ⅳ,18-硅碳棒,19-容器Ⅱ,20-惰性物质,21-容器Ⅲ,22-容器Ⅳ,23-孔Ⅱ,24-孔Ⅰ,25-门,26-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植物油催化裂解装置,包括进料罐3、裂解罐6、冷凝器8和蒸馏塔10。其中进料罐3顶部开有原油进料口1,侧面开有催化剂进口2,底部开有出口4,出口4与裂解罐6上的裂解进料管5相连,裂解罐6底部连接产物出料管7,产物出料管7连接冷凝器8的入口,冷凝器8右侧连接不可冷凝物出口管9,底部连接粗产物出口管12,粗产物出口管12连接蒸馏塔10的入口,蒸馏塔10的出口连接烃类产物出口管11。

实施例2: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其中如图2-4所示,裂解罐6内部四周布满硅碳棒18,内部分成四个独立空间,从上至下均匀安有托板Ⅰ14、托板Ⅱ15、托板Ⅲ16和托板Ⅳ17,四个托板结构相同,均为布满孔Ⅰ24的圆形板状物,托板Ⅰ14上放置一容器Ⅰ13,托板Ⅱ15上放置一容器Ⅱ19,托板Ⅲ16上放置一容器Ⅲ21,托板Ⅳ17上放置一容器Ⅳ22,四个容器结构相同,均为上面敞开,周边及底部为布满孔Ⅱ23的多孔状容器,四个容器里面均装满球形惰性物质20。如图5-6所示,裂解罐6为前开门式,罐体前面一部分为门25,门上设有拉手26。

反应前,先将裂解罐6上的门25打开,将里面的四个容器Ⅰ13,容器Ⅱ19,容器Ⅲ21和容器Ⅳ22拿出来,往里面倒满球形惰性物质20,惰性物质20采用常规使用的类型,再把它们依次放置在四个托板上,关好门25。打开电源,使硅碳棒18加热升温,此时惰性物质20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原油由原油进口1进入进料罐3,催化剂由催化剂进口2进入进料罐3中,两者混合后由裂解进料管5进入裂解罐6中,原料液流经惰性物质20时,被惰性物质20均匀加热发生催化裂解反应,反应原料自上而下经过惰性物质之间的缝隙,反应结束后,产物由产物出料管7进入冷凝器8中,不可冷凝物由不可冷凝物出口管9排出收集,冷凝下来的物质经粗产物出口管12进入蒸馏塔10中,蒸馏后得到烃类产物由烃类产物出口管11排出收集。

以上内容仅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