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捕器焦油连续喷洒初冷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2700发布日期:2018-09-21 22:47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气体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电捕器焦油连续喷洒初冷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焦化厂冷鼓工段中,横管初冷器只采用初冷器冷凝液进行循环喷洒,由于冷凝液不具备清洗功能,这就造成煤气中的部分萘、煤粉等杂质粘附在初冷器横管上的问题。当杂质堆积过多,初冷器内部气体通过阻力容易上升至1600pa,远远超过低于900pa的技术要求。

当阻力增加,会给煤气鼓风机和初冷器运行造成很大隐患,为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经常需要对初冷器进行清洗(采用清洗油或者氨水),这样就会造成清洗油或者氨水的消耗量增加,造成资源浪费和废水量增加。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传统初冷器存在的由于杂质堆积而出现的气体通过阻力较大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清洁能力的初冷器系统,从而解决现有初冷器存在的需要经常清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捕器焦油连续喷洒初冷器系统,包括有初冷器、与所述初冷器连接的冷凝液槽、与所述冷凝液槽连接的冷凝液循环泵。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还包括有电捕器、与所述电捕器连接用于收集电捕焦油的焦油槽、与所述焦油槽连接的焦油泵,于所述焦油泵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焦油输出支路以及第二焦油输出支路,与所述第一焦油输出支路连接有机械化澄清槽,所述第二焦油输出支路与所述冷凝液槽连接、并用于将电捕焦油分流输送至所述冷凝液槽内;

与所述冷凝液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冷凝液输出支路以及第二冷凝液输出支路,所述第一冷凝液输出支路与所述机械化澄清槽连接,所述第二冷凝液输出支路与所述初冷器连接、并用于将混合有电捕焦油的冷凝液泵送回初冷器内。

优选地,于所述初冷器与所述冷凝液槽之间设置有初冷器水封。

优选地,于所述第一焦油输出支路上、并位于所述焦油泵以及所述机械化澄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于所述第二焦油输出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优选地,于所述冷凝液槽与所述冷凝液循环泵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

优选地,于所述冷凝液循环泵的出口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优选地,于所述第一冷凝液输出支路上、并位于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机械化澄清槽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提供的电捕器焦油连续喷洒初冷器系统包括有用于收集电捕焦油的焦油槽,将焦油槽中收集的电捕焦油通过焦油泵输出,然后在冷凝液槽中与冷凝液进行混合,之后利用冷凝液循环泵将电捕焦油和冷凝液进行循环喷洒,其即可以对初冷器内部横管进行降温,又能够将粘附在初冷器内部横管上的萘等杂质进行连续清洗,以提高洗萘效果,从而达到阻力小于900pa、防止初冷器堵塞、延长使用周期的目的。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使得初冷器的使用周期明显延长,减少初冷器清扫频次,节省了大量初冷器吹扫用蒸汽或者清洗用洗油。直接利用原初冷器冷凝液循环系统和电捕器焦油收集槽连续输送至机械化澄清槽的泵,将电捕器焦油连续输送至循环冷凝液中,增加冷凝液对初冷器中萘、煤粉等杂质的清洗效果。通过上述改进,经过实际使用验证:初冷器内部气体流通阻力由前期的1600pa降低至900pa;初冷器的使用周期由前期的30-40天增加到180-200天。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捕器焦油连续喷洒初冷器系统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初冷器1、冷凝液槽2、冷凝液循环泵3、电捕器4、焦油槽5、焦油泵6、机械化澄清槽7、初冷器水封8、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

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2、第五阀门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示例通过本发明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发明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发明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捕器焦油连续喷洒初冷器系统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捕器焦油连续喷洒初冷器系统,包括有初冷器1、与初冷器1连接的冷凝液槽2、与冷凝液槽2连接的冷凝液循环泵3。

初冷器1优选采用横管初冷器,冷凝液槽2以及冷凝液循环泵3通过管路与初冷器1连接形成有一条冷凝液循环回路,冷凝液槽2内盛装的冷凝液通过冷凝液循环泵3泵送至初冷器1内,然后冷凝液对初冷器1内横管进行喷洒降温以及清洗。

在现有技术中,煤气中的部分萘、煤粉等杂质粘附在初冷器1的横管上,单纯依靠冷凝液对杂质进行冲洗,其冲洗效果较差,非常容易造成萘、煤粉等杂质的堆积,造成初冷器1内部气体流通阻力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基于现有的初冷器系统结构,还特别提供了焦油分离系统,该焦油分离系统包括有电捕器4、与电捕器4连接用于收集电捕焦油的焦油槽5、与焦油槽5连接的焦油泵6。烟气经过电捕器4时,电捕器4内的电晕极放电,使得烟气中的有机物(尤其是气态焦油)带电,带电有机物由沉淀极吸引并聚集在沉淀极上变成液态焦油,液态焦油经过重力沉降盛装在焦油槽5内。

为了能够将上述的焦油分离系统并入到初冷器系统中,本发明提出了如下管路优化设计:于焦油泵6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焦油输出支路以及第二焦油输出支路,与第一焦油输出支路连接有机械化澄清槽7,第二焦油输出支路与冷凝液槽2连接、并用于将电捕焦油分流输送至冷凝液槽2内;与冷凝液循环泵3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冷凝液输出支路以及第二冷凝液输出支路,第一冷凝液输出支路与机械化澄清槽7连接,第二冷凝液输出支路与初冷器1连接、并用于将混合有电捕焦油的冷凝液泵送回初冷器1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捕器焦油连续喷洒初冷器系统,该系统利用电捕器4收集电捕焦油,电捕焦油采用泵送方式连续输送到初冷器1的冷凝液槽2中,之后再通过冷凝液循环泵3将混合液体(电捕焦油以及冷凝液)进行循环喷洒初冷器1,增强对初冷器1的洗涤效果,延长使用周期。

本发明在原初冷器结构基础上,直接利用电捕器4收集电捕焦油,使用焦油泵6将电捕焦油连续输送到初冷器1的冷凝液槽2中,其对于原系统结构的改动较小,系统优化成本较低。

本发明利用冷凝液循环泵3进行循环泵送操作,对初冷器1内部横管清洗完毕后,电捕焦油根据混合液体的液位(冷凝液槽2内液位)情况进行智能分配,若混合液的液位较高,则可以为通过第一焦油输出支路将电捕焦油直接输送至机械化澄清槽7。或者若混合液的液位较低,则可以为通过第二焦油输出支路将电捕焦油输送至冷凝液槽2中,从而保持混合液体的液位稳定。

为了提高本发明的控制能力,本发明基于上述结构设计,又提出了如下优化方案:

第一、于初冷器1与冷凝液槽2之间设置有初冷器水封8。

第二、于第一焦油输出支路上、并位于焦油泵6以及机械化澄清槽7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9;于第二焦油输出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0。

第三、于冷凝液槽2与冷凝液循环泵3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11;于冷凝液循环泵3的出口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2。

第四、于第一冷凝液输出支路上、并位于第四阀门12与机械化澄清槽7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13。

本发明设置初冷器水封8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初冷器1中的煤气串入到冷凝液槽2中。

本发明的具体控制方式如下:作业人员可以在主控室电脑主画面上关注焦油槽5液位和冷凝液槽2液位,打开电捕焦油进冷凝液槽2管道阀门(第二阀门10),关闭电捕焦油进机械化澄清槽7阀门(第一阀门9),调整冷凝液进机械化澄清槽7的阀门(第五阀门13)大小,实现电捕器4焦油循环清洗初冷器1,剩余液位进入机械化澄清槽7。

本发明提出了一套利用电捕焦油混合冷凝液在原初冷器的冷凝液循环喷洒系统的结构基础上对初冷器1进行喷洒降温以及杂质清洗的方案,在该方案中,本发明包括有用于收集电捕焦油的焦油槽5,将焦油槽5中收集的电捕焦油通过焦油泵6输出,然后在冷凝液槽2中与冷凝液进行混合,之后利用冷凝液循环泵3将电捕焦油和冷凝液向初冷器1进行循环喷洒,其即可以对初冷器1内部横管进行降温,又能够将粘附在初冷器1内部横管上的萘等杂质进行连续清洗,以提高洗萘效果,从而使初冷器1内部达到阻力小于900pa、防止初冷器1堵塞、延长使用周期的目的。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本发明使得初冷器1的使用周期明显延长,减少初冷器1清扫频次,节省了大量初冷器1吹扫用蒸汽或者清洗用洗油。直接利用原初冷器冷凝液循环系统和电捕器4的焦油收集槽连续输送至机械化澄清槽7的泵,将电捕焦油连续输送至循环冷凝液中,增加冷凝液对初冷器1中萘、煤粉等杂质的清洗效果。

通过上述改进,经过实际使用验证:初冷器1内部气体流通阻力由前期的1600pa降低至900pa;初冷器1的使用周期由前期的30-40天增加到180-200天。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