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3424发布日期:2019-03-30 08:1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支撑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UGI煤汽化炉是以美国联合气体改进公司命名的煤气化炉,是一种常压固定床煤气化设备。原料通常采用无烟煤或焦炭,其特点是可以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连续或间歇)和气化剂,制取空气煤气、半水煤气或水煤气。UGI 炉用空气生产空气煤气或以富氧空气生产半水煤气时,可采用连续式操作方法,即气化剂从底部连续进入气化炉,生成气从顶部引出。以空气、蒸汽为气化剂制取半水煤气或水煤气时,都采用间歇式操作方法。在中国,除少数用连续式操作生产发生炉煤气(即空气煤气)外,绝大部分用间歇式操作生产半水煤气或水煤气。UGI煤汽化炉在工作时,需要进行缓慢旋转以加快反应速度,支撑其旋转的轴承因为承重巨大,需要承重20-30吨压力,所以一般选择轴向油膜轴承配合径向油膜轴承来实现承重,传统的带有滚珠或者滚子的轴承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所以选用的轴承就是两块铁板光滑接触,其接触面用润滑油形成油膜。由于该油膜轴承支撑装置安装在UGI煤汽化炉的炉篦下面,炉内温度达到400度,所以润滑油很容易蒸发干净,造成铁面接触而发生硬摩擦,对该轴承的寿命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开发出一个适合的油膜轴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通过将原有上转盘和下转盘接触面的平面结构设置成带有锥块和锥形凹槽的曲面结构,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平稳性,并且在原有的径向油膜轴承接触面及锥形凹槽槽壁设置螺旋形凹槽,使接触面提供了连续的供油,设置在槽底的渗油孔可将多余的润滑油收集,实现了增加油膜轴承寿命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炉体、油管、径向油膜轴承A、径向油膜轴承B、转轴和轴向油膜轴承,在炉体内设有腔体,在炉体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圆形凹槽,径向油膜轴承A包括外圈A和内圈A,外圈A的内壁为上部缩颈下部扩颈,内圈A的外壁为上部缩颈下部扩颈,外圈A的内壁套在内圈A的外壁上,径向油膜轴承B包括外圈B和内圈B,外圈B的内壁为上部缩颈下部扩颈,内圈B的外壁为上部缩颈下部扩颈,外圈B的内壁套在内圈B的外壁上,在内圈A和内圈B的外壁上分别设有螺旋形凹槽B,外圈B内壁缩颈端的直径大于内圈A外壁扩颈端的直径,在转轴的中心部位设有贯通的油管孔,转轴的上端伸入到圆形凹槽内,径向油膜轴承A设置在转轴的上端和圆形凹槽的侧壁之间,外圈A的外壁和圆形凹槽的侧壁固接,内圈A的内壁和转轴的侧壁固接,径向油膜轴承B设置在油膜轴承A下方的转轴和圆形凹槽的侧壁之间,外圈B的外壁和圆形凹槽的侧壁固接,内圈B的内壁和转轴的侧壁固接,轴向油膜轴承包括上转盘和下转盘,在上转盘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锥块,在上转盘顶面的中心部位设有贯通锥块中心部位的穿孔A,在上转盘顶面靠近穿孔A的位置上设有贯通锥块外边沿的通孔A,在下转盘顶部的中心位置设有锥形凹槽,在锥形凹槽的槽底设有贯通的穿孔B,在锥形凹槽的槽壁上设有螺旋形凹槽A,在锥形凹槽的槽壁靠近穿孔B的位置上设有贯通下转盘底面的通孔B,上转盘和下转盘分别套接在转轴上,炉体的底面和上转盘的顶面固接,下转盘设有的穿孔B和转轴固接,锥块和锥形凹槽相接触,上转盘能够在转轴上转动,油管的一端穿过油管孔后置于外圈A和内圈A相接触位置的上端。

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外圈A的内壁和内圈A的外壁为相匹配结构,外圈A能够在内圈A外转动。

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外圈A的内壁和内圈A的外壁为间隙配合。

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外圈B的内壁和内圈B的外壁为相匹配结构,外圈B能够在内圈B外转动。

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外圈B的内壁和内圈B的外壁为间隙配合。

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锥块和锥形凹槽为相匹配结构。

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油管的材质为铜合金。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通过将原有上转盘和下转盘接触面的平面结构设置成带有锥块和锥形凹槽的曲面结构,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平稳性,并且在原有的径向油膜轴承接触面及锥形凹槽槽壁设置螺旋形凹槽,使接触面提供了连续的供油,设置在槽底的渗油孔可将多余的润滑油收集,实现了增加油膜轴承寿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独特、使用效果好,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圈A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腔体;3、油管;4、外圈A;5、内圈A;6、圆形凹槽;7、外圈B;8、内圈B;9、转轴;10、通孔A;11、上转盘;12、锥形凹槽;13、锥块;14、螺旋形凹槽A;15、下转盘;16、通孔B;17、油管孔;18、螺旋形凹槽B;19、穿孔A;20、穿孔B。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

结合附图1~4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炉体1、油管3、径向油膜轴承A、径向油膜轴承B、转轴9和轴向油膜轴承,在炉体1内设有腔体2,在炉体1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圆形凹槽6,径向油膜轴承A包括外圈A4和内圈A5,外圈A4的内壁为上部缩颈下部扩颈,内圈A5的外壁为上部缩颈下部扩颈,外圈A4的内壁套在内圈A5的外壁上,外圈A4的内壁和内圈A5的外壁为相匹配结构,外圈A4能够在内圈A5外转动,外圈A4的内壁和内圈A5的外壁为间隙配合,径向油膜轴承B包括外圈B7和内圈B8,外圈B7的内壁为上部缩颈下部扩颈,内圈B8的外壁为上部缩颈下部扩颈,外圈B7的内壁套在内圈B8的外壁上,外圈B7的内壁和内圈B8的外壁为相匹配结构,外圈B7能够在内圈B8外转动,外圈B7的内壁和内圈B8的外壁为间隙配合,在内圈A5和内圈B8的外壁上分别设有螺旋形凹槽B18,外圈B7内壁缩颈端的直径大于内圈A5外壁扩颈端的直径,在转轴9的中心部位设有贯通的油管孔17,转轴9的上端伸入到圆形凹槽6内,径向油膜轴承A设置在转轴9的上端和圆形凹槽6的侧壁之间,外圈A4的外壁和圆形凹槽6的侧壁固接,内圈A5的内壁和转轴9的侧壁固接,径向油膜轴承B设置在油膜轴承A下方的转轴9和圆形凹槽6的侧壁之间,外圈B7的外壁和圆形凹槽6的侧壁固接,内圈B8的内壁和转轴9的侧壁固接,轴向油膜轴承包括上转盘11和下转盘15,在上转盘11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锥块13,在上转盘11顶面的中心部位设有贯通锥块13中心部位的穿孔A19,在上转盘11顶面靠近穿孔A19的位置上设有贯通锥块13外边沿的通孔A10,在下转盘15顶部的中心位置设有锥形凹槽12,在锥形凹槽12的槽底设有贯通的穿孔B20,在锥形凹槽12的槽壁上设有螺旋形凹槽A14,在锥形凹槽12的槽壁靠近穿孔B20的位置上设有贯通下转盘15底面的通孔B16,上转盘11和下转盘15分别套接在转轴9上,炉体1的底面和上转盘11的顶面固接,下转盘15设有的穿孔B20和转轴9固接,锥块13和锥形凹槽12相接触,锥块13和锥形凹槽12为相匹配结构,上转盘11能够在转轴9上转动,油管3的一端穿过油管孔17后置于外圈A4和内圈A5相接触位置的上端,油管3的材质为铜合金。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旋转支撑装置,使用时,将下转盘15套接在转轴9上,将下转盘15和转轴9的下端固定在基座上,将上转盘11自转轴9的上端套入并使锥块13置于锥形凹槽12内,在转轴9的上端固接内圈A5和内圈B8,将外圈A4和外圈B7固接于圆形凹槽6内,将圆形凹槽6套在转轴9的上端,由于外圈B7内壁缩颈端的直径大于内圈A5外壁扩颈端的直径,所以可以顺利套入,使外圈A4的内壁套在内圈A5的外壁上,外圈B7的内壁套在内圈B8的外壁上,将油管3的一端自油管孔17的下口穿入上口穿出后置于外圈A4和内圈A5相接触位置的上端,将油管3的另一端连接油泵,油泵供出的润滑油自外圈A4和内圈A5相接触位置的上端流入外圈A4和内圈A5相接触的接触面,由于在内圈A5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形凹槽B18,所以润滑油可以沿着螺旋形凹槽B18向下流,在螺旋形凹槽B18内的空间被注满润滑油后,润滑油可以均匀的布满整个外圈A4和内圈A5相接触的接触面,使外圈A4和内圈A5相接触的接触面由于润滑油的作用而不至于发生硬摩擦,在外圈A4和内圈A5相接触的接触面布满润滑油后,多余的润滑油沿着外圈A4和内圈A5相接触的接触面的下端流出,流到外圈B7和内圈B8相接触的接触面上端,并按照上述步骤从外圈B7和内圈B8相接触的接触面的下端流出,从外圈B7和内圈B8相接触的接触面下端流出的润滑油流到上转盘11的顶部,一部分润滑油沿穿孔A19和转轴9的接触面流入锥形凹槽12的槽底,另一部分润滑油沿着通孔A10流到锥块13的外边沿,由于锥块13和锥形凹槽12相接触,所以润滑油沿锥块13的外边沿流到锥形凹槽12的外边沿,并沿着锥形凹槽12设有的螺旋形凹槽A14流向锥形凹槽12的槽底,在螺旋形凹槽A14内的空间被注满润滑油后,润滑油可以均匀的布满锥块13和锥形凹槽12的接触面,使锥块13和锥形凹槽12的接触面由于润滑油的作用而不至于发生硬摩擦,多余的润滑油在锥形凹槽12的槽底沿通孔B16流出,在上转盘11上套接齿圈,利用电机齿合齿圈并驱动上转盘11转动,从而带动炉体1的转动,径向油膜轴承A和径向油膜轴承B承担了炉体1旋转的径向支撑,轴向油膜轴承承担了炉体1旋转的轴向支撑,该装置的设置不但使自重较大的炉体1能够平稳运行,而且独特的结构实现了增加油膜轴承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