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极压液压油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13378发布日期:2019-11-26 01:2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温极压液压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型液压油是液压传动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传动介质。石油型液压油是由石油原油提炼并经加入适量的添加剂精炼而成的,石油型液压油又可分为普通液压油、液压一导轨油、低温液压油、高粘度指数液压油、气轮机油、其他专用液压油和其他代用液压油——机械油。液压油是液压系统实现能量传递、转换和控制的工作介质,对装备系统技术状态的良好性能的发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液压油要有合适的粘度和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磨性、防锈性、氧化安定性、水解安定性、热稳定性,同时还要具有抗乳化性和兼容性。一种新型通用装备液压油的制备工艺(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3,15(2):37-41)分析了通用装备液压油的性能要求,介绍了该油的研制过程、配方、制备工艺及性能。实验室理化性能评定和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该油具有比重大、高低温性能优良、防锈润滑性能好等特点,完全可以替代10号航空液压油、炮用液压油、炮用锭子油等10余种液压油在地面通用装备和民用机械设备上的使用,实现了南北方、冬夏季通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和重大的军事经济效益。l-hv46低温液压油的研究(润滑油,2018,2:11-14)以泰州石化加氢基础油为原料,采用不同类型黏度指数改进剂与液压油复合剂,调合得到l-hv46低温液压油,对其黏度指数、泡沫性、空气释放值、抗乳化、剪切安定性等关键性能进行考察,筛选出符合gb11118.1-2011质量标准的黏度指数改进剂方案,确保所研制的l-hv46低温液压油具有优异的黏温性能和低温性能,满足液压传动系统的工况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目的产物粘度适宜,且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磨性、防锈性、氧化安定性、水解安定性及热稳定性,可适合超低温度、极压条件下使用的超低温极压液压油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超低温极压液压油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实施:

(1)基础油的制备:将聚α-烯烃pao2和合成酯混合加热搅拌制成液压油的基础油;

(2)液压油制备:向步骤(1)所述基础油中加入粘度改进剂、抗氧化剂、氧化安定剂、抗磨剂、润滑剂、防腐剂和消泡剂,加热搅拌,直至均匀透亮,即得目的产物。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聚α-烯烃pao2和合成酯的质量比为60~10:80~15。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粘度改进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5~6%。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抗氧化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5%。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氧化安定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0.8%。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抗磨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2.5%。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润滑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6~1%。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防腐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3%。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消泡剂的浓度为10ppm。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50~60℃,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所述步骤(2)中,加热温度为50~60℃,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

本发明目的产物粘度适宜,且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磨性、防锈性、氧化安定性、水解安定性及热稳定性,同时具有抗乳化性和兼容性,其各项性能完全满足gb/t11118.1-94标准规定的hs液压油的技术要求。本发明可适合超低温度、极压条件下使用。本发明目的产物具有极佳的润滑性能和抗磨损性能,在超长时间行驶后仍能保持粘度和润滑,加上它极佳的抗磨损性能,延长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1)基础油的制备:将聚α-烯烃pao2和合成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液压油的基础油。

(2)液压油制备:根据压力和温度的需要加入适量的粘度改进剂、抗氧化剂、氧化安定剂、抗磨剂、润滑剂、防腐剂和消泡剂。

本发明所述(1)的步骤中,聚α-烯烃pao2和合成酯的质量比为60~10:80~15。

本发明所述(2)步骤中,粘度改进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5~6%;抗氧化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5%;氧化安定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0.8%;抗磨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2.5%;润滑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6~1%;防腐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3%和消泡剂的浓度为10ppm。

实施例1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聚α-烯烃pao275g,在此基础上再(按比例)称取合成酯10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连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46(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6。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5.23(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2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47(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2。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3.4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3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20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9(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9。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5.4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4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2g粘度指数改进剂,1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7(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2。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4.4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5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6(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6。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6.4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6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6g粘度指数改进剂,1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8(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7。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7.3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7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0.8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3(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8。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6.1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8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4(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7。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4.7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9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2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2(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5。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6.2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10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0g抗氧剂,0.6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1(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8。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7.0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11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0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5(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4。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6.7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12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0g抗氧剂,1.0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2(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3。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7.1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13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2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1.5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3(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6。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6.7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14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0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2(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7。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6.3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15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2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5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1(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1。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5.4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16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2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6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2(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5。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7.4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17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2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0.8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2(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8。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5.81(测试方法sh/t0103)。

实施例18

用2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精度0.1g)上称取75g(聚α-烯烃pao2),在此基础上再称取15g(合成酯)加入烧杯中,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另取烧杯称取5.4g粘度指数改进剂,1.2g抗氧剂,0.8g氧化安定剂,2g抗磨剂,1.0g润滑剂,0.03g防锈剂,加入10ppm的消泡剂,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20-30分钟,直至均匀透亮。将其加入到基础油中继续加热搅拌直到透明。磨斑直径(391n,60min,75℃,1200rpm)/mm=0.33(按照标准sh/t0189-1992进行测试)。粘度指数(测试方法gb/t1995)=159。铜片腐蚀(100℃,3h),级(按照标准gb/t5096进行测试)=1b。剪切稳定性(250循环粘度变化),%=6.51(测试方法sh/t0103)。

上述实施例1-18中,合成酯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癸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异癸酯、三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的混合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癸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异癸酯、三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的质量比为1:1:1:10。所述粘度改进剂选自乙丙共聚物、聚异丁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粘度指数改进剂。所述抗氧化剂选自2,6-二叔丁基对甲酚。所述氧化安定剂为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与4,4'-二辛基二苯胺的混合物,其中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与4,4'-二辛基二苯胺的质量比为1:3。所述抗磨剂选自含硫极压抗磨剂、含磷极压抗磨剂、含硫磷极压抗磨剂或含硫磷氮极压抗磨剂,优选硫代磷酸三苯酯、硫代磷酸酯、硫代磷酸胺盐、硫化烯烃、硫代氨基酯或亚磷酸二正丁酯。所述润滑剂为磷酸酯或苯三唑衍生物。所述防腐剂为月桂酸二乙醇酰胺与苯并三氮唑的混合物,所述月桂酸二乙醇酰胺和苯并三氮唑的质量比为2:1。所述消泡剂为硅油型消泡剂,优选为二甲基硅油。

可以理解地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