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罐加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14693发布日期:2020-05-06 20:0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焦罐加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熄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焦罐加盖系统。



背景技术:

干熄焦技术是采用惰性气体熄灭赤热焦炭(红焦炭)的熄焦方法。由于干熄焦技术能回收利用红焦炭的显热,改善焦炭的质量,减轻熄焦操作对环境的污染,其已是国内焦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但是,目前采用干熄焦技术进行熄焦之前,将红焦炭从焦炉取出时,通常会提前打开用于密封焦罐的盖体,以便于拦焦车进行导焦,导焦完成后,通常是直接将装有红焦炭且敞口的焦罐运输至熄焦室,这样焦罐敞口运输,不仅造成了一定的热量损失,还增加了无组织排放,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焦罐加盖系统。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而提供一种焦罐加盖系统,包括上层轨道、下层轨道、焦炉室、拦焦车、熄焦车及加盖工位,其中,

所述焦炉室,位于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的同一侧,包括进出料口,所述进出料口用于煤炭的进入和焦炭的导出;

所述加盖工位,与所述进出料口对应设置,且在所述上层轨道的投影和在所述下层轨道的投影重合;

所述拦焦车,包括第一走行装置和均与所述第一走行装置连接的导引装置及吊装装置,所述第一走行装置沿所述上层轨道运行至所述加盖工位,所述导引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进出料口对接;

所述熄焦车,包括第二走行装置和与其连接的焦罐,所述第二走行装置沿所述下层轨道运行至所述加盖工位,所述焦罐的罐口与所述导引装置的另一端对接,且所述焦罐位于所述吊装装置的正下方,以使所述吊装装置将所述焦罐的盖体吊起或将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焦罐的罐体上。

可选地,所述拦焦车还包括吸尘罩,所述吸尘罩与所述第一走行装置连接,设置于所述导引装置的上方,用于吸收导焦过程中产生的灰尘,且其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所述吊装装置穿过,且所述吊装装置将所述盖体吊起后,所述盖体封闭所述开口。

可选地,所述吊装装置通过一根横梁安装在所述第一走行装置上,且悬置于所述开口的正上方。

可选地,所述吊装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吊具,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吊具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横梁上,能够与所述盖体连接,并带动所述盖体移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吊具进行升降和/或平移运动。

可选地,所述吊具包括吊钩,所述盖体的顶部设有吊环,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匹配设置。

可选地,所述拦焦车还包括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走行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走行装置沿所述上层轨道运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还与所述吊装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吊装装置的升降运动,以使所述第二走行装置沿所述下层轨道运行至所述加盖工位后,所述吊装装置能够将所述盖体吊起,或者所述拦焦车导焦完毕后,所述吊装装置能够将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罐体上。

可选地,所述拦焦车还包括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加盖工位对应设置,用于确定所述拦焦车是否运行至所述加盖工位;

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连接,在确定所述拦焦车运行至所述加盖工位后,向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发出对位完成信号,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对位完成信号后,向所述第一走行装置发出停止运行的指令。

可选地,所述熄焦车还包括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走行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走行装置沿所述下层轨道运行。

可选地,所述熄焦车还包括第二感应装置,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与所述加盖工位对应设置,用于确定所述熄焦车是否运行至所述加盖工位;

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连接,在确定所述熄焦车运行至所述加盖工位后,向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发出对位完成信号,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对位完成信号后,向所述第二走行装置发出停止运行的指令。

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焦罐加盖系统,包括上层轨道、下层轨道、焦炉室、拦焦车、熄焦车及加盖工位,拦焦车和熄焦车均向加盖工位运行,便可使,拦焦车上的导引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焦炉室和熄焦车上的焦罐对接,即分别实现了拦焦车与焦炉室和熄焦车与焦炉室之间的对位;且拦焦车上设有吊装装置,在拦焦车与焦炉室和熄焦车与焦炉室分别对位的同时,实现了吊装装置与焦罐的盖体之间的对位,使得吊装装置可以在焦罐装焦之前将焦罐的盖体吊起,及在焦罐装焦之后将盖体盖合在焦罐的罐体上,从而可以采用配有盖体的焦罐运输焦炭,相较于敞口运输,不仅减少焦炭的热量损失,还减少无组织排,避免在焦炭运输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焦罐加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焦罐加盖系统,如图1所示,为该焦罐加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了部分零部件),该焦罐加盖系统包括上层轨道、下层轨道、焦炉室10、拦焦车20、熄焦车及加盖工位,其中,焦炉室10,位于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的同一侧,包括进出料口,进出料口用于煤炭的进入和焦炭的导出;加盖工位,与进出料口对应设置,且在上层轨道的投影和在下层轨道的投影重合;拦焦车20,包括第一走行装置和均与第一走行装置连接的导引装置及吊装装置22,第一走行装置沿上层轨道运行至加盖工位,导引装置的一端与进出料口对接;熄焦车,包括第二走行装置和与其连接的焦罐31,第二走行装置沿下层轨道运行至加盖工位,焦罐31的罐口与导引装置的另一端对接,且焦罐31位于吊装装置22的正下方,以使吊装装置22将焦罐31的盖体312吊起或将盖体312盖合在焦罐31的罐体311上。

其中,本实施例对焦炉室10、拦焦车20、熄焦车及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的具体材质和结构均不作具体限定,只要其各自能实现上述功能即可,例如焦炉室10可以是典型的矩形结构,可以在其同一侧设置水平方向平行的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并至少在该侧设置一个进出料口;拦焦车20可以是在包括第一走行装置、吸尘罩21及导引装置的任意现有拦焦车20结构的基础上增设吊装装置22,其吊装装置22也可以是现有任意结构的吊装装置22;熄焦车可以是包括第二走行装置和焦罐31任意现有熄焦车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走行装置(包括第一走行装置和第二走行装置)可以包括沿轨道运行的滚轮及用于连接和支撑的桁架等。加盖工位是一个虚拟的工位,可以看做是对应进出料口的一个空间或者一个区域。

本实施例提供的焦罐加盖系统,包括上层轨道、下层轨道、焦炉室10、拦焦车20、熄焦车及加盖工位,拦焦车20和熄焦车均向加盖工位运行,便可使,拦焦车20上的导引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焦炉室10和熄焦车上的焦罐31对接,即分别实现了拦焦车20与焦炉室10和熄焦车与焦炉室10之间的对位;且拦焦车20上设有吊装装置22,在拦焦车20与焦炉室10和熄焦车与焦炉室10分别对位的同时,实现了吊装装置22与焦罐31的盖体312之间的对位,使得吊装装置22可以在装焦(将焦炉室10内的焦炭装入焦罐31中)之前将焦罐31的盖体312吊起,及在装焦之后将盖体312盖合在焦罐31的罐体311上,从而可以采用配有盖体312的焦罐31运输焦炭,相较于敞口运输,不仅减少焦炭的热量损失,还减少无组织排,避免在焦炭运输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拦焦车20还可以包括吸尘罩21,吸尘罩21与第一走行装置连接,设置于导引装置的上方,则在装焦时,吸尘罩21可以罩设在导引装置和焦罐31的上方,以吸收装焦过程中产生的灰尘,从而减少装焦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且还可以在吸尘罩21的顶部设有开口,该开口用于吊装装置22穿过,以使吊装装置22可以在吸尘罩21内进行升降运行,实现吊装装置22吊起盖体312和将盖体312盖合在罐体311上。另外,可以设置吊装装置22将盖体312吊起后,盖体312封闭开口,以便于观察是否将盖体312吊起,提高装焦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吸尘罩21和吊装装置22的具体材质和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上述吸尘罩21及吊装装置22的设置方式只是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吸尘罩21也可以通过围设在焦罐31和导引装置周围的几个吸尘板代替;吊装装置22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吸尘罩21内。

具体地,吊装装置22可以通过一根横梁安装在第一走行装置上,且悬置于开口的正上方。通过横梁将吊装装置22安装在第一走行装置上,便于吊装装置22的布置和固定。令吊装装置22悬置于开口的正上方,使吊装装置22能够更加顺畅地穿过开口,避免吊装装置22做升降运动时与吸尘罩21发生干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在吸尘罩21足够坚固时,也可以将吊装装置22设置在吸尘罩21上,

更具体地,吊装装置22可以包括驱动装置和吊具,驱动装置设置于横梁上,吊具可升降地设置于横梁上,且吊具能够与盖体312连接,并带动盖体312移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吊具进行升降和/或平移运动。如此,在拦焦车20和熄焦车分别对位完成后,驱动装置驱动吊具下降,待吊具与盖体312对接后,驱动装置驱动吊具上降,吊装装置22便可将盖体312吊起,使焦罐31处于敞口,可进行装焦;装焦完成后,驱动装置再驱动吊具下降,待盖体312盖合在罐口后,驱动装置驱动吊具上降,吊具脱离盖体312,熄焦车可将焦罐31运输至熄焦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驱动装置和吊具的具体材质和结构,只要其能实现上述吊装过程即可。例如,驱动装置可以但不限于是电机,吊具可以包括传动绳索或链条,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绳索或链条连接,以驱动传动绳索或链条运动。

进一步地,吊具可以包括吊钩,盖体312的顶部可以设有吊环,吊钩与吊环匹配设置,通过吊钩与吊环的配合,可将盖体312与吊具连接,驱动装置驱动吊具做升降运动,从而使吊具将盖体312吊起或盖合在罐体311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吊具能与盖体312连接,使盖体312被吊起即可,例如吊具也可以包括卡爪,盖体312顶部设有与卡爪匹配的卡槽或夹持部,通过卡爪与卡槽或夹持部的配合,便可实现盖体312与吊具的连接,使吊具可以带着盖体312运动。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拦焦车20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控制装置与第一走行装置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走行装置沿上层轨道运行,如此,可以通过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走行装置,使第一走行装置准确运行至加盖工位,提高该焦罐加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装置还可以与吊装装置22连接,用于控制吊装装置22的升降运动,以使第二走行装置沿下层轨道运行至加盖工位后,吊装装置22可以将盖体312吊起,或者拦焦车20装焦完毕后,吊装装置22可以将盖体312盖合在罐体311上,如此通过第一控制装置既可以控制第一走行装置又可以控制吊装装置22,以进一步提高该焦罐加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集成化程度。需要说明的的是,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单独设置控制器,以单独控制吊装装置22。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拦焦车20还可以包括第一感应装置,第一感应装置与加盖工位对应设置,用于确定拦焦车20是否运行至加盖工位;第一感应装置与第一控制装置连接,在确定拦焦车20运行至加盖工位后,向第一控制装置发出对位完成信号,第一控制装置接收到对位完成信号后,向第一走行装置发出停止运行的指令,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感应装置,第一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拦焦车20准确运行至加盖工位,从而提高了拦焦车20与焦炉室10对位的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感应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实现过程,只要其能确定拦焦车20是否运行至加盖工位,并能对第一控制装置发送对位完成信号即可。例如,第一感应装置可以是设置在上层轨道上与加盖工位相对应位置的行程感应器,行程感应器能够感应到拦焦车20时,即可确定拦焦车20运行至加盖工位,然后其可以向第一控制装置发射对位完成的信号(如数字信号)。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与拦焦车20设置第一控制装置的原理类似,熄焦车也可以包括第二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与第二走行装置连接,用于控制第二走行装置沿下层轨道运行。如此,可以通过第二控制装置控制第二走行装置,使第二走行装置准确运行至加盖工位,进一步提高该焦罐加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与拦焦车20设置第一感应装置的原理类似,熄焦车也可以包括第二感应装置,第二感应装置与加盖工位对应设置,用于确定熄焦车是否运行至加盖工位;第二感应装置与第二控制装置连接,在确定熄焦车运行至加盖工位后,向第二控制装置发出对位完成信号,第二控制装置接收到对位完成信号后,向第二走行装置发出停止运行的指令。如此通过设置第二感应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熄焦车准确运行至加盖工位,从而提高了熄焦车与焦炉室10对位的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二感应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实现过程,只要其能确定熄焦车是否运行至加盖工位,并能向第二控制装置发送对位完成信号即可。例如,第二感应装置也可以是设置在下层轨道上与加盖工位相对应位置的行程感应器,该行程感应器能够感应到熄焦车时,即可确定熄焦车运行至加盖工位,然后其可以向第二控制装置发射对位完成的信号(如数字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