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拦焦车导焦栅的防变形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8259发布日期:2021-02-26 22:1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拦焦车导焦栅的防变形底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焦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拦焦车导焦栅的防变形底板。


背景技术:

[0002]
拦焦车导焦栅起到推焦时将红焦顺利导入到熄焦车的作用,导焦栅底板材质为qt600-3,共3种尺寸,分别为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及第三底板,其中靠近焦炉炭化室的第一底板极易向上变形,主要存在以下原因:(1)由于打开炉门导焦栅对位时,第一底板靠近炭化室,受到炭化室和焦饼的高温烘烤,且推焦过程又受到红焦的烘烤和摩擦,推焦结束也是最迟离开炭化室,所以第一底板受高温烘烤距离最近,烘烤时间最长,作业环境最恶劣;(2)第二底板及第三底板全长可用m20*80沉头螺钉均匀固定在导焦栅架上,而第一底板由于需要靠近炭化室,致使第一底板的一端部处于悬空状态,属自由端易变形;(3)现有技术中的第一底板设计为平面设计,上下面受热温度相差大,更易造成变形。由于第一底板向上变形后,在推焦过程中推焦杆推至此处就会与底板产生巨大撞击,将推焦车推至脱轨,两轨拦焦车就会出现倾翻事故,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亟待研究一种拦焦车导焦栅的防变形底板,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拦焦车导焦栅的防变形底板,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拦焦车导焦栅的防变形底板,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开设有两组螺栓孔;所述第一底板的下表面沿宽度方向并排固定有多个纵向筋条;多个所述纵向筋条朝向相同的一端通过一横向筋条相连接;所述横向筋条设置于第一底板的一端处;所述纵向筋条包括平直段和渐变段;所述平直段的一端延伸至两组螺栓孔之间,且所述平直段的该端超过与其相邻的螺栓孔中轴线位置40mm;所述渐变段设置于平直段与横向筋条之间;所述渐变段呈直角梯形结构,且所述渐变段的下表面为倾斜面。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筋条设置于相邻两个螺栓孔之间;所述纵向筋条的宽度为40mm。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平直段的长度为110mm,厚度为24mm。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渐变段靠近平直段的一端的厚度为24mm;所述渐变段靠近横向筋条一端的厚度为50mm。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筋条的厚度为50mm,宽度为30mm。
[001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底板的下表面设置纵向筋条与横向筋条,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底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杜绝了拦焦车因底板变形而造成的脱轨及倾翻事故,解决
了制约焦化生产的重大隐患,且还不影响导焦栅的准确对位,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0012]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拦焦车导焦栅的防变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
[0016]
图3为图1的结构仰视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及第三底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0018]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
1-第一底板,2-纵向筋条,3-横向筋条,4-第二底板,5-第三底板,101-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拦焦车导焦栅的防变形底板,包括第一底板1;第一底板1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并排开设有两组螺栓孔101;每组螺栓孔101有三个;第一底板1的下表面沿宽度方向并排固定有四个纵向筋条2,使第一底板1由平面设计改为立体设计,增加其刚性,防止变形;四个纵向筋条2朝向相同的一端通过一横向筋条3相连接;四个纵向筋条2与横向筋条3之间为一体连接成型结构;横向筋条3设置于第一底板1的一端处;纵向筋条2设置于相邻两个螺栓孔101之间;纵向筋条2的宽度为40mm,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纵向筋条2的强度,如宽度再增加则影响螺栓的拆装工作;横向筋条3的厚度为50mm,宽度为30mm;增设横向筋条3是由于第一底板1的最前端磨损最为严重,当第一底板1的原壁厚(26mm)磨损严重后,由于壁厚的减少,变形程度会急剧增加,现增设厚度为50mm的横向筋条3,当第一底板1的壁厚磨损后下部仍有筋板支撑,不会产生变形;另外横向筋条3与四个纵向筋条2联为一体,使第一底板1的前端位置由立体设计变为框架设计,横向筋条3与纵向筋条2之间互相支撑,使得抗变形能力增强,底板整体抗变形能力相应增强;
[0022]
纵向筋条2包括平直段和渐变段;平直段的一端延伸至两组螺栓孔101之间,且平直段的该端超过与其相邻的螺栓孔101中轴线位置40mm,现有技术中的第一底板变形起始于第一排螺栓位置,因为螺栓安装处与导焦栅架体为一体,不会产生变形,在第一排螺栓孔101边缘即开始发生变形,现设计平直段的该端超过与其相邻的螺栓孔101中轴线位置40mm,使得原变形处有筋板支撑,就不会发生变形,并且四个纵向筋条2与三个螺栓孔101位置均匀隔开,不影响固定螺栓的拆安工作;平直段的长度为110mm,厚度为24mm,如厚度再增
加则超过下部垫板高度,无法顺利安装至导焦栅架体;渐变段设置于平直段与横向筋条3之间;渐变段呈直角梯形结构,且渐变段的下表面为倾斜面;渐变段靠近平直段的一端的厚度为24mm;渐变段靠近横向筋条3一端的厚度为50mm,在保证导焦栅顺利到位的最大值,最大程度的提高防变形强度。
[0023]
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4及第三筋板5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第一底板1的材质无需变化和提高,仍采用qt600-3,材料成本及铸造工艺保持不变即可达到防变形效果。
[0024]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