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效降温的过滤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8524发布日期:2021-04-16 13:2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能有效降温的过滤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分离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降温的过滤分离器。


背景技术:

2.天然气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储集层中以烃为主体的混合气体的统称,广泛用做家庭烹饪或工业生产的燃料。考虑到开采工况和开采成本等因素,天然气开采时一般采用自喷方式。
3.刚开采得到的天然气中不可避免地会携带有固体颗粒、水汽或微生物等杂质。所以在天然气运输前需要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现有过滤装置中通常包括两个腔室,第一个腔室中设置有用于对固体颗粒和微生物等杂质进行过滤的滤芯,第二个腔室中设置有用于去除天然气中水汽的干燥装置。
4.高速流动的天然气在进入过滤装置、进行固体颗粒和微生物等杂质过滤时以及进行除湿时都有可能与其它装置进行碰撞,这种碰撞会产生热量,高温环境中的天然气有爆炸的危险,但现有的过滤装置缺乏降温装置,无法有效降低过滤装置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更安全的能有效降温的过滤分离器。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能有效降温的过滤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过滤腔和除湿腔,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滤芯,所述除湿腔中设置有干燥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过滤腔和外界,在所述壳体外侧或在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能吸收所述壳体内的热量。
8.特别是,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管体和能在所述管体中流动的换热液体;所述管体的外壁贴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或在所述壳体中开凿出管状结构以形成所述管体。
9.特别是,所述管体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壳体外侧或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10.特别是,所述管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接至液体输送装置,所述出液口连接至储液装置。
11.特别是,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同侧。
12.特别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温度探测器,所述温度探测器通信连接至所述热交换装置。
13.特别是,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蜂鸣器和/或报警灯,所述蜂鸣器和/或所述报警灯通信连接至所述温度探测器,或通信连接至与所述温度探测器相连接的控制装置。
14.特别是,所述管体由金属材料制成。
15.特别是,所述换热液体为水、ohfc系列冷媒、hcfc系列冷媒或cfc系列冷媒。
16.特别是,在由所述壳体和所述热交换装置组成的整机外侧设置有隔热层。
17.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降温的过滤分离器的壳体外侧或在壳体中设置有热交换装置,
热交换装置能吸收壳体内的热量,使壳体内的温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不会因为天然气在高速流动过程中因摩擦或撞击而产生过多的热量导致爆炸,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滤分离器的剖视图。
19.图中:
20.1、壳体;2、隔板;3、滤芯;4、干燥组件;5、管体;6、隔热层;11、过滤腔;12、除湿腔;13、进气管;51、进液口;52、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2.本实施方式公开一种能有效降温的过滤分离器。如图1所示,该过滤分离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隔板2,隔板2将壳体1内部分隔成过滤腔11和除湿腔12,过滤腔11内设置有滤芯3,除湿腔12中设置有干燥组件4;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管13,进气管13连通过滤腔11和外界,天然气经过进气管13进入过滤腔11,图1中带箭头的实线所示为天然气的流动路线。
23.在壳体1外侧或在壳体1中设置有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能吸收壳体1内天然气在高速流动过程中因摩擦或撞击而产生的热量,使壳体1内的温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不会因为天然气过多摩擦或撞击而产生高温并进而导致爆炸,使用更安全。
24.热交换装置的具体结构不限,能快速足量地吸收壳体1内热量即可。优选的,热交换装置包括管体5和能在管体5中流动的换热液体,低温的换热液体流入管体5中进行换热,已经换热完毕的高温换热液体流出管体5。图1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即为换热液体的流动方向;管体5的横截面中“点”表示换热液体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流出,“叉”表示换热液体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流入。
25.当热交换装置位于壳体1外侧时,管体5的外壁贴在壳体1的外壁上,换热更直接,换热效率更高,制造和安装更方便。当热交换装置位于壳体1中时,可以是在壳体1中开凿出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即形成管体5,换热效率更高,换热速度更快。
26.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管体5呈螺旋状缠绕在壳体1外侧或设置在壳体1中,管体5与壳体1的接触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高。管体5包括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进液口51连接至液体输送装置,出液口52连接至储液装置。低温的换热液体在液体输送装置的推动下流入管体5中,已经换热完毕的高温换热液体流入储液装置中,进行降温以备后续使用或者直接废弃掉。
27.为了简化整机结构,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位于壳体1的相同侧,则液体输送装置和储液装置可以安装在一起或相互靠近设置。当换热液体为可重复利用时,使用一根短管即可连接液体输送装置和储液装置,避免连接管路过长以及四处缠绕,避免过多占用场地空间。
28.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壳体1上设置有温度探测器,温度探测器通信连接至热交换装置。当温度探测器所测得的温度低于低温设定值时,管体5中可以不充入换热液体;当温度探测器所测得的温度高于低温设定值且低于高温设定值时,管体5中可以少量且低速地
充入换热液体;当温度探测器所测得的温度高于高温设定值时,管体5中必须大量地充入换热液体,且换热液体需要在管体5中高速流动,以令低温的换热液体能快速替换掉已经换热完毕的高温换热液体,保证壳体1内的温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
29.当天然气因为一些意外原因而导致短时间流速猛增时,壳体1内的温度会猛然升高,此时即使大量且高速地向管体5内充入换热液体也无法及时降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壳体1上还设置蜂鸣器和/或报警灯,蜂鸣器和/或报警灯通信连接至温度探测器,或通信连接至与所述温度探测器相连接的控制装置,当温度探测器所测得的温度高于高温设定值时蜂鸣器和/或报警灯给出提示,提醒工作人员密切关注,一旦升温迅速的话需要关闭进气管13,直至解决问题后再重新开启进气管13。
30.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管体5优选由金属材料制成,该金属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铜、铜合金、铝以及铝合金等热传导效率高的材料。
31.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换热液体可以为水,成本低且来源广;换热液体还可以为ohfc系列冷媒、hcfc系列冷媒或cfc系列冷媒,热交换效率高,对壳体1内的温度控制能力强。其中,ohfc系列冷媒主要包括r134a(四氟乙烷);hcfc系列冷媒主要包括:r22(二氟一氯甲烷)、r123(二氯三氟乙烷)、r124(一氯四氟乙烷)、r141b(二氯一氟乙烷)和r142b(一氯二氟乙烷);cfc系列冷媒主要包括r11(一氟三氯甲烷)、r12(二氟二氯甲烷)和r13(三氟一氯甲烷)。
32.在由壳体1和热交换装置组成的整机外侧设置有隔热层6,保证热交换装置仅吸收壳体1内的热量,而不会吸收外界热量,提高壳体1和热交换装置之间的热交换效率。隔热层6的制备材质以及形状构造不限,能有效隔绝外界热量即可。
33.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