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4607发布日期:2021-09-29 02:2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系统。


背景技术:

2.干熄焦是一种节能、环保且提高焦炭质量的熄焦工艺,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下锥斗经排焦口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
3.干熄焦系统因设计能力不一,选用设备不同,其基本参数技术经济指标有较大的差异。干熄焦的处理能力一般与焦炉的设计生产能力相匹配,选用最经济的处理量。
4.当干熄炉下料不匀局部方向下料快引起排焦温度高,干熄焦处理能力降低;或焦炉强化生产,焦炭实际生产量大于干熄焦设计处理量时,与焦炉设计能力匹配的干熄焦系统无法满足全干熄焦生产,只能对超产部分的焦炭采用湿熄方式熄焦处理,不仅浪费红焦的热量和水资源,同时还降低了焦炭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系统,具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与循环惰性气体换热后的焦炭进一步冷却的系统。该系统是在干熄炉底部增加氮气管道,通过通入氮气对从干熄炉冷却段下来的焦炭进行二次冷却,降低排焦温度,提高干熄焦率,增加对焦炭热量的回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系统,包括料钟、除尘口、预存段、除尘装置、冷却段、上锥斗、进风口、十字风道、炉体、下锥斗、排焦口、平板闸门、风帽、斜道、调节棒孔,其中,在调节棒孔内安装有管道,管道外端安装法兰,法兰将管道与氮气管道连接并在氮气管道上安装氮气阀门,其中,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炉体顶部的料钟分布后装入预存段,装焦过程中的粉尘经除尘口收集进入除尘系统,低温惰性气体从进风口由循环风机鼓入十字风道,经风帽和周边风环进入冷却段的红焦层内,焦炭在冷却段与低温惰性气体换热,冷却后的焦炭经上锥斗下落至下锥斗,再经排焦口排出,经除尘装置除尘后从斜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排出,经干熄焦锅炉冷却后循环使用。
8.进一步,所述管道外径与调节棒孔的内径一致,管壁厚3mm,长度与下锥斗厚度保持一致,所述法兰紧贴下锥斗外壁,缝隙处使用石棉绳和耐火泥浆填满,保持密封。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本实用新型在干熄炉底部增加氮气管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通入氮气对从干熄炉冷却段下来的焦炭进行二次冷却,降低排焦温度,提高干熄焦率,增加对焦炭热量的
回收。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熄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闸门上方调节棒孔安装氮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

料钟、2

除尘口、3

预存段、4

除尘装置、5

冷却段、6

上锥斗、7

进风口、8

十字风道、9

炉体、10

下锥斗、11

排焦口、12

调节棒、13

平板闸门、14

焦炭、15

风帽、16

斜道、17

调节棒孔、18

管道、19

法兰、20

氮气阀门、21

氮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效果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15.如图1所示,现有干熄焦炉包括料钟1、除尘口2、预存段3、除尘装置4、冷却段5、上锥斗6、进风口7、十字风道8、炉体9、下锥斗10、排焦口11、调节棒12、平板闸门13、风帽15、斜道16、调节棒孔17,其中,在平板闸门13上方下锥斗10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调节棒12,调节棒12能够控制焦炭14的下降速度,改善冷却气流分布目的,从而实现均匀排焦。
16.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焦炉顶部的料钟1分布后装入预存段3(装焦过程中的粉尘经除尘口2收集进入除尘系统),低温惰性气体从进风口7由循环风机鼓入十字风道8,经风帽15和周边风环进入干熄焦炉冷却段5的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经由冷却段5与惰性循环气体换热,冷却后的焦炭14经上锥斗6下落至下锥斗10,再经排焦口11排出,经除尘装置4除尘后从干熄焦炉环形烟道(斜道16)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
17.为提高干熄焦炉的干熄焦能力,实用新型人将调节棒12从调节棒孔17中取出,并在调节棒孔17内安装管道18,管道18外端安装法兰19,法兰19将管道18与氮气管道21连接并在氮气管道21上安装氮气阀门20,如图2所示。其中,管道18外径与调节棒孔17的内径一致,管壁厚3mm,长度与干熄焦炉的下锥斗10厚度保持一致,所述法兰19紧贴下锥斗10外壁,缝隙处使用石棉绳和耐火泥浆填满,保持密封。
18.实施例1
19.本实施例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步骤一,将干熄焦炉平板闸门13上方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调节棒12全部拔出,并在调节棒孔17内安装管道18,管道18外端安装法兰19,法兰19将管道18与氮气管道21连接并在氮气管道21上安装氮气阀门20;
21.步骤二,当干熄焦炉下料不匀,局部方向下料快引起排焦温度高时,打开冷却段5高温点下方对应的氮气阀门20,从底部通入氮气,减缓该方向上焦炭14的下料速度,改善下料均匀性,并对焦炭14进一步冷却。
22.实施例2
23.本实施例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步骤一,将干熄焦炉平板闸门13上方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调节棒12全部拔出,并
在调节棒孔17内安装管道18,管道18外端安装法兰19,法兰19将管道18与氮气管道21连接并在氮气管道21上安装氮气阀门20;
25.步骤二,当焦炉强化生产,焦炭生产量大于干熄焦设计处理量时,打开干熄焦炉平板闸门13上方全部的氮气阀门20,从底部通入氮气对从干熄炉冷却段5下来的焦炭进行二次冷却。
26.实施例3
27.本实施例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步骤一,将干熄焦炉平板闸门13上方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调节棒12全部拔出,并在调节棒孔17内安装管道18,管道18外端安装法兰19,法兰19将管道18与氮气管道21连接并在氮气管道21上安装氮气阀门20;
29.步骤二,当进入冷却段5的惰性气体分布不匀,引起局部排出的焦炭温度高时,打开冷却段5高温点下方对应的氮气阀门20,从底部通入氮气,对从冷却段5下来的焦炭14在上锥斗6和下锥斗10区域内进一步冷却。
30.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