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九轻组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4252发布日期:2022-08-09 21:2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九轻组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碳九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碳九轻组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碳九(c9)的意思就是有9个碳原子,它是由石油加工提炼,得到一系列有机物的统称,碳九常被用来合成石油树脂,是制作油漆、油墨、粘合剂的原材料,碳九在进行回收时需要进行精馏、冷却、分离等多个步骤,设备投入较多,造价较为昂贵,传统的依靠沸点进行冷凝分离的过程产生的碳九纯度不高,掺杂水分和杂质较多,回收效率不高,冷凝后的水也不能技术的投入到生产过程中,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可以进一步作出改进。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九轻组分回收装置,具备回收效率高、设备投入少、节约了用水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回收效率高、设备投入少、节约了用水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碳九轻组分回收装置,包括填料塔和冷凝换热器,所述填料塔排气端通过排出管贯通连接有冷凝换热器,且冷凝换热器出液端通过流出管贯通连接有油水分离罐,并且油水分离罐底面通过排水管贯通连接有气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罐内部从上至下固定连接有孔板和隔板,且孔板和隔板之间竖向固定连接有内管,并且内管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顶面与孔板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底面与隔板顶面固定连接,且下端板和上端板之间位于内管外侧环绕包裹有反渗透膜卷,并且内管贯穿隔板并延伸至隔板下方,所述油水分离罐一侧表面贯通连接有出油管,且出油管表面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油水分离罐内部固定安装有液位开关,且液位开关输出端与电磁阀输入端电性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气水分离器的出液端贯通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另一端贯通连接有输送泵,所述填料塔进水端贯通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表面贯通连接有回流管,并且回流管另一端与输送泵出液端贯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孔板表面均匀开设有漏孔,且漏孔避开上端板开设。
11.进一步的,所述内管表面密集开设有透水孔,且透水孔分布于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内管设置有多个,且内管均匀布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管表面靠近进水管位置安装有单向阀,且单向阀通水方向为水流进入到进水管的方向。
14.进一步的,所述出油管位于隔板上方,且出油管底面与隔板顶面抵接。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九轻组分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油水分离罐,轻组分的碳九和蒸汽从填料塔流出后,经过冷凝换热器冷凝降温,形成液体碳九、液态水和气体,进入到油水分离罐中,液体碳九、液态水和气体穿过孔板进入到孔板和隔板之间,气体和液态水穿过反渗透膜卷进入到内管中,沿内管底面流出隔板,进入到气水分离器中,而液态碳九留在孔板和隔板之间,随着液态碳九的液位不断增加,到达设定最高液位时,液位开关触发,电磁阀打开,排出分离的碳九,即可完成碳九回收,本装置通过油水分离罐对碳九和水进行分离,从而回收碳九,相对于传统的回收装置,反渗透膜卷对碳九和水的分离过滤效率更高,得到的碳九纯度更高,提高了回收效率,同时,设备投入更少,减少了成本投入。
18.(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气水分离器和回流管,经过冷凝降温后的液态水和气体进入到气水分离器后,气体排出,液态水经过输送泵回流进入到进水管中,参与填料塔工作,从而合理利用了冷凝降温后的水,节约了水资源,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碳九轻组分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水分离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水分离罐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填料塔;2、排出管;3、冷凝换热器;4、进水管;5、流出管;6、油水分离罐;7、出油管;8、排水管;9、气水分离器;10、连接管;11、输送泵; 12、回流管;13、孔板;14、隔板;15、内管;16、上端板;17、下端板;18、反渗透膜卷;19、电磁阀;20、液位开关;21、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九轻组分回收装置。
28.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碳九轻组分回收装置,包括填料塔1和冷凝换热器3,填料塔1排气端通过排出管2贯通连接有冷凝换热器3,为常见设备,且冷凝换热器3出液端通过流出管5贯通连
接有油水分离罐6,并且油水分离罐6底面通过排水管8贯通连接有气水分离器9,为常见设备,油水分离罐6内部从上至下固定连接有孔板13和隔板14,且孔板13和隔板14之间竖向固定连接有内管15,并且内管15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板16和下端板17,上端板16顶面与孔板 13底面固定连接,下端板17底面与隔板14顶面固定连接,且下端板17和上端板16之间位于内管15外侧环绕包裹有反渗透膜卷18,反渗透膜卷18设置有多层,并且内管15贯穿隔板14并延伸至隔板14下方,便于排水,油水分离罐6 一侧表面贯通连接有出油管7,且出油管7表面安装有电磁阀19,油水分离罐6 内部固定安装有液位开关20,且液位开关20输出端与电磁阀19输入端电性连接,为常见控制结构,轻组分的碳九和蒸汽从填料塔1流出后,经过冷凝换热器 3冷凝降温,形成液体碳九、液态水和气体,进入到油水分离罐6中,液体碳九、液态水和气体穿过孔板13进入到孔板13和隔板14之间,气体和液态水穿过反渗透膜卷18进入到内管15中,沿内管15底面流出隔板14,进入到气水分离器 9中,而液态碳九留在孔板13和隔板14之间,随着液态碳九的液位不断增加,到达设定最高液位时,液位开关20触发,电磁阀19打开,排出分离的碳九,即可完成碳九回收,本装置通过油水分离罐6对碳九和水进行分离,从而回收碳九,相对于传统的回收装置,反渗透膜卷18对碳九和水的分离过滤效率更高,得到的碳九纯度更高,提高了回收效率,同时,设备投入更少,减少了成本投入。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水分离器9的出液端贯通连接有连接管10,且连接管 10另一端贯通连接有输送泵11,填料塔1进水端贯通连接有进水管4,且进水管4表面贯通连接有回流管12,并且回流管12另一端与输送泵11出液端贯通连接,经过冷凝降温后的液态水和气体进入到气水分离器9后,气体排出,液态水经过输送泵11回流进入到进水管4中,参与填料塔1工作,从而合理利用了冷凝降温后的水,节约了水资源,更加环保。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孔板13表面均匀开设有漏孔,且漏孔避开上端板16开设,便于液态碳九和液态水通过,提高通过效率。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管15表面密集开设有透水孔21,且透水孔21分布于上端板16和下端板17之间,便于水通过。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管15设置有多个,且内管15均匀布置,提高过滤效率。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回流管12表面靠近进水管4位置安装有单向阀,且单向阀通水方向为水流进入到进水管4的方向,避免从进水管4中进入到水倒流进入到回流管12中。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油管7位于隔板14上方,且出油管7底面与隔板14 顶面抵接,提高碳九排出的完整性。
35.工作原理:
36.轻组分的碳九和蒸汽从填料塔1流出后,经过冷凝换热器3冷凝降温,形成液体碳九、液态水和气体,进入到油水分离罐6中,液体碳九、液态水和气体穿过孔板13进入到孔板13和隔板14之间,气体和液态水穿过反渗透膜卷18进入到内管15中,沿内管15底面流出隔板14,进入到气水分离器9中,而液态碳九留在孔板13和隔板14之间,随着液态碳九的液位不断增加,到达设定最高液位时,液位开关20触发,电磁阀19打开,排出分离的碳九,即可完成碳九回收,本装置通过油水分离罐6对碳九和水进行分离,从而回收碳九,相对于传统的回收装置,反渗透膜卷18对碳九和水的分离过滤效率更高,得到的碳九纯度更高,提高了回收效率,同时,设备投入更少,减少了成本投入,同时,经过冷凝降温后的液态水和气体进入到气水分离器9后,气体排出,液态水经过输送泵11回流进入到进水管4中,参与填料塔1工
作,从而合理利用了冷凝降温后的水,节约了水资源,更加环保。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