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871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对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阀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特别涉及燃料供给装置的改良,该燃料供给装置利用基座部、泵保持壁以及包围壁构成第1壳体,所述基座部在下部具有燃料取出管,并且在上部具有安装于燃料箱的底板的开口部周围的安装凸缘,所述基座部封闭所述开口部,所述泵保持壁从该基座部立起,所述包围壁以包围该泵保持壁的方式从所述安装凸缘的内周缘部立起,在与所述泵保持壁之间划分出贮存燃料箱内的燃料的燃料贮存部,在该第1壳体上借助于卡扣固定机构而连结第2壳体,该第2壳体与所述泵保持壁协作而保持燃料泵,所述燃料贮存部上配设有对所述燃料泵所吸入的燃料进行过滤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上述燃料供给装置如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那样而被已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822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结构都将包围过滤器的包围壁以及连结第1壳体和第2壳体之间的卡扣固定机构排列设置于燃料泵的半径方向上,因此燃料供给装置整体直径变大。因此,为了将燃料供给装置插入到燃料箱内,不可避免的是设置于其底板上的开口部必然要形成得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燃料供给装置,其将包围过滤器的包围壁以及连结第1壳体和第2壳体之间的卡扣固定机构配置成在燃料泵的轴向上分离,而能够使得燃料供给装置的直径变小,使得即使在燃料箱的底板的开口部直径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插入到该开口部内。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中,利用基座部、泵保持壁和包围壁构成第1壳体,所述基座部在下部具有燃料取出管,并且在上部具有安装到燃料箱的底板的开口部周围的安装凸缘,所述基座部封闭所述开口部,所述泵保持壁从该基座部立起,所述包围壁以包围该泵保持壁的方式从所述安装凸缘的内周缘部立起,并且在与所述泵保持壁之间划分出贮存燃料箱内的燃料的燃料贮存部,在该第1壳体上借助于卡扣固定机构而连结第2壳体,该第2壳体与所述泵保持壁协作而保持燃料泵,在所述燃料贮存部中配设有对所述燃料泵所吸入的燃料进行过滤的过滤器,该燃料供给装置的第1特征在于,所述泵保持壁和所述第2壳体借助于卡扣固定机构而彼此连结,所述卡扣固定机构配置于所述包围壁的上方且在俯视观察时配置于包围壁的内侧。

另外,本发明基于所述第1特征,其第2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壳体上形成嵌合于所述泵保持壁的内周上的嵌合壁,利用多个弹性片以及借助于所述弹性片的弹性力而彼此卡合的卡止爪和卡止凹部构成所述卡扣固定机构,该多个弹性片从所述泵保持壁的上端伸出,该卡止爪和卡止凹部分别形成于这些弹性片和所述嵌合壁中的一方和另一方上。

进而,本发明基于所述第2特征,其第3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爪被设置于所述嵌合壁的外侧面上,所述卡止凹部被设置于所述弹性片上,借助于所述弹性片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挠曲而使得所述卡止爪和卡止凹部的卡合被解除,并且限制该弹性片的所述挠曲的限制壁被设置于所述第2壳体上。

进而,本发明基于所述第2或第3特征,其第4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壳体上设置有:连通燃料管,其与所述燃料泵的排出端口相连;上部下降燃料管,其从该连通燃料管的一端向所述燃料泵的侧方下降并与所述燃料取出管相连;以及调节器保持筒,其对从所述连通燃料管的另一端放出所述燃料泵的排出剩余燃料的压力调节器进行保持,并且这些上部下降燃料管和调节器保持筒被配置于所述多个弹性片之间。

进而,本发明基于所述第2或第3特征,其第5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壳体上设置有将在所述燃料泵中产生的蒸汽沿着燃料泵的侧面向上方引导的蒸汽排出管,覆盖该蒸汽排出管的上端部的罩筒被设置于所述第2壳体上,并且该罩筒被配置于所述多个弹性片之间。

进而本发明基于所述第3特征,其第6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壁的内侧面形成为随着靠向上方而向离开所述弹性片的方向倾斜的斜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径向上具有较大厚度的卡扣固定机构被配置于覆盖过滤器的外周的包围壁的上方,并且配置于俯视观察时的包围壁的内侧,因此不会使得燃料供给装置的直径变大,能够实现其直径的减小。因此,即使燃料箱的底板的开口部的直径较小,也能够向该开口部内插入燃料供给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卡扣固定机构通过多个弹性片以及借助于弹性片的弹性力而彼此卡合的卡止爪和卡止凹部构成,该多个弹性片从泵保持壁的上端伸出,该卡止爪和卡止凹部分别形成于这些弹性片和嵌合壁中的一方和另一方上,因此即使在燃料供给装置的上部也能够抑制卡扣固定机构造成的直径变大,并且能够在不被包围壁妨碍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卡扣固定机构的连结和解除。

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利用在第2壳体上形成的限制壁,对弹性片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挠曲进行限制,因此即使从发动机等受到振动,也可抑制弹性片随意向半径方向外侧挠曲,能够维持卡扣固定机构的连结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能够将多个弹性片间的死空间用于上部下降燃料管和调节器保持筒的配置,能够实现燃料供给装置的上部的直径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5特征,能够将多个弹性片间的死空间用于罩筒的配置,能够实现燃料供给装置的上部的直径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6特征,在使弹性片向半径方向外侧挠曲以解除卡扣固定机构的连结时,相比不存在斜面的情况而言,弹性片会沿着限制壁的倾斜的内侧面而平滑挠曲,使得弹性片从限制壁受到的应力分散,既能够确保其耐久性,又能够降低使弹性片挠曲的操作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该燃料供给装置的分解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图3是图1中的箭头3方向的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4是沿着图3中的4-4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5是沿着图3中的5-5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6是沿着图1中的6-6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7是沿着图4中的7-7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8是燃料供给装置向燃料箱底板的开口部内的插入要领说明图。(第1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D:燃料供给装置,T:燃料箱,Ta:底板,Tb:开口部,1:第1壳体,2:第2壳体,4:燃料泵,5:燃料取出管,6:安装凸缘,7:基座部,8:泵保持壁,9:燃料贮存部,10:包围壁,17:过滤器,18:蒸汽排出管,22:嵌合壁,24:调节器保持筒,28:上部下降燃料管,29:罩筒,43:排出端口,48:压力调节器,55:卡扣固定机构,56:弹性片,57:卡止孔,58:卡止爪,60:限制壁,60a: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图1~图6中,在搭载于车辆上的燃料箱T的底板Ta(参照图4)上,安装有将燃料箱T内的燃料提供给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阀(未图示)的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D。

该燃料供给装置D由以下部分构成:安装于燃料箱T的底板Ta上的合成树脂制的第1壳体1;与该第1壳体1连结且配置于燃料箱T内的合成树脂制的第2壳体2;以及被保持在该两个壳体1、2之间的燃料泵4。

在第1壳体1上一体成型有:有底圆筒状的基座部7,在基座部7的下部具有燃料取出管5,并且在上部具有安装于燃料箱T的底板Ta的开口部Tb周围的安装凸缘6,该基座部7封闭上述开口部Tb;一对泵保持壁8,其从该基座部7的底部立起;包围壁10,其以包围这些泵保持壁8的下部的方式从安装凸缘6的内周缘部立起,在与泵保持壁8之间划分出燃料贮存部9;以及下部下降燃料管11,其与所述燃料取出管5连通并且从基座部7的底部立起,下部下降燃料管11与包围壁10的内周部连接为一体。燃料贮存部9通过包围壁10的切口12(参照图1和图2)而接受燃料箱T内的燃料。燃料取出管5能够对未图示的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阀供给燃料。

一对泵保持壁8配置为构成圆筒体的彼此对置的侧壁,燃料泵4从上方嵌入安装于这些泵保持壁8的内周上。在一个泵保持壁8的下部内侧面上接连设置有从基座部7的底部立起而支承燃料泵4的底部的底部止挡部13(参照图6)。

吸入端口15从燃料泵4的下端面突出,在该吸入端口15上连接有T字状的吸入管16,该吸入管16的入口连接有收纳在所述燃料贮存部9内的截面为圆弧状的过滤器17。

图5中,在燃料泵4的下端面连接有排出在燃料泵4内产生的蒸汽的蒸汽排出管18。该蒸汽排出管18沿着燃料泵4的侧面向上方延伸,在其上端部附设有上端开放的筒状过滤器19。另外,蒸汽排出管18在筒状过滤器19的下方一体具有大径部18a,该大径部18a上设有小孔20。

在图3、图4和图6中,在所述第2壳体2上一体形成有:截面为圆弧状的一对嵌合壁22;排出端口收纳筒23,其将该两个嵌合壁22的一侧部彼此连接;圆筒状的调节器保持筒24;圆筒状的加强筒26,其隔开空隙25在该调节器保持筒24的大致全长范围围绕该调节器保持筒24,并将两个嵌合壁22的另一侧部彼此连接;呈放射状配置的多个肋27,其穿过所述空隙25而连结调节器保持筒24和加强筒26之间;上部下降燃料管28,其连接于排出端口收纳筒23的一侧部;以及罩筒29,其连接于该上部下降燃料管28的一侧部。上部下降燃料管28和调节器保持筒24配置于排出端口收纳筒23的两侧,以连接这三者23、24、28的方式呈直线状且水平配置的连通燃料管30一体形成于第2壳体2。该连通燃料管30的调节器保持筒24侧的端部上接连设置有与加强筒26连结且长边朝向水平方向的长方形的凸起31,借助于从该凸起31插入的芯销,而在连通燃料管30的内部形成有连通孔30a,该连通孔30a使调节器保持筒24、排出口收纳筒23和上部下降燃料管28三者的内部连通。

上述芯销被拉出而形成的连通孔30a的、所述凸起31上的开口部被外周安装有密封部件33的合成树脂制的栓体32封闭。

如图7所示,在该栓体32的头部形成有支承板35,从该支承板35的两端延伸出一对弹性钩36,该一对弹性钩36与栓体32平行地延伸且配置于栓体32的两侧。另一方面,在所述凸起31上设置有可供所述一对弹性钩36贯通的一对通孔37、以及位于这些通孔37的深处位置且能够所述弹性钩36卡合的卡止爪38。

并且,当使栓体32嵌合于连通孔30a的开口部、并且将弹性钩36插入通孔37内地推入栓体32时,弹性钩36卡合于卡止爪38,从而栓体32被固定于凸起31上,保持为使密封部件33密接于连通孔30a的内周面上的状态。通过上述弹性钩36和卡止爪38构成第2卡扣固定机构55。

如图3和图6所示,一对嵌合壁22配置为构成圆筒体的彼此对置的侧壁,该嵌合壁22的下部嵌合于燃料泵4的上部的小径部4a的外周上,并且嵌合壁22嵌合于所述泵保持壁8的内周上。并且泵保持壁8和嵌合壁22协作而保持燃料泵4。

如图4所示,排出端口43从燃料泵4的上端面突出,该排出端口43隔着密封部件44而嵌合于所述排出端口收纳筒23的内周。另外,上部下降燃料管28隔着密封部件45而嵌合于所述下部下降燃料管11的上端部。因此,从燃料泵4的排出端口43排出的燃料从连通孔30a起通过上部下降燃料管28和下部下降燃料管11而被提供给燃料取出管5。

另外,压力调节器48的外筒48a被压入调节器保持筒24的内周,并且通过向内侧铆接调节器保持筒24的下端部,从而使得该外筒48a被固定。该压力调节器48将从燃料泵4的排出端口43向连通孔30a排出的燃料的剩余压力的量放出到燃料箱T内,将从燃料取出管5提供给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压力调整为规定值。如图3和图5所示,罩筒29覆盖所述蒸汽排出管18的筒状过滤器19并嵌合于大径部18a的外周。而且,从燃料泵4排出到蒸汽排出管18的蒸汽从筒状过滤器19或其上方开口部转移至罩筒29,并通过大径部18a的小孔20而排出到燃料箱T内。在蒸汽排出管18内成为负压的情况下,燃料箱T内的燃料从小孔20流入罩筒29内并达到某液位,在被筒状过滤器19过滤后被吸入燃料泵4。

如图1~图3所示,与所述凸起31的一侧相邻的传感器支承臂49从所述加强筒26的一侧水平伸出。在该传感器支承臂49的末端部上安装有液面传感器50,该液面传感器50的转子50a上连结有利用末端部对在燃料箱T内的燃料液面上浮起的浮子51进行支承的摆动臂52。并且,在由于对燃料箱T的燃料补给或发动机的燃料消耗而使得燃料箱T内的燃料液面发生升降时,浮子51会随之升降,因此燃料液面的液位变化会作为摆动臂52的摆动角度而被传递给液面传感器50,液面传感器50将液面液位信号输出给未图示的显示部。

所述排出端口收纳筒23、调节器保持筒24、加强筒26、上部下降燃料管28和罩筒29都与嵌合壁22平行地配置。由此,嵌合壁22、排出端口收纳筒23、调节器保持筒24、加强筒26、上部下降燃料管28、罩筒29和肋27能够通过对开式的模具而容易地成型。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调节器保持筒24和加强筒26之间的空隙25在调节器保持筒24的两端面侧开放。通过这样构成,可减少调节器保持筒24、加强筒26和连通燃料管30周围的无用材料,消除第2壳体2的成型不良。而且,调节器保持筒24对压力调节器48的保持力通过加强筒26和肋27而得到强化,而压力调节器48上的阀芯的开闭振动音可被在调节器保持筒24的大致全长范围内覆盖调节器保持筒24的空隙25而有效吸收。此外,该空隙25允许燃料箱T内的燃料的流通。

另外,多个肋27相互间的空隙25构成为沿着调节器保持筒24的轴向的贯通孔。因此,不仅肋27和空隙25的成型变得容易,在第2壳体2的成型后的目视检查中视线遍及空隙25的整个内表面,能够容易地发现成型不良。

所述泵保持壁8和所述嵌合壁22借助于多个卡扣固定机构55而彼此连结。下面参照图1~图3和图6对该卡扣固定机构55进行说明。

在一对泵保持壁8的上端部分别一体地接连设置有多个(图示例中为一对)弹性片56,该弹性片56接触嵌合壁22的外侧面,并且比嵌合壁22向上方延伸。因此,两组弹性片56夹着燃料泵4的中心轴线而对置配置,在各弹性片56的上端部设有卡止孔57。各弹性片56能够克服自身的弹性力而向半径方向外侧挠曲。另一方面,在嵌合壁22的外侧面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能够卡合于上述多个卡止孔57内的多个卡止爪58。各卡止爪58的下表面58a为越靠上方则越向离开嵌合壁22的外侧面的方向倾斜的斜面,而其上表面58b为水平面。由此构成卡扣固定机构55。

并且,当使嵌合壁22嵌合于泵保持壁8的内周和燃料泵4的外周、并使排出端口收纳筒23嵌合于燃料泵4的排出端口43的外周、使上部下降燃料管28嵌合于下部下降燃料管11、并进一步使罩筒29嵌合于蒸汽排出管18的大径部18a时,各弹性片56的上端部沿着卡止爪58的斜面58a向半径方向外侧挠曲,在利用嵌合壁22和泵保持壁8对燃料泵4进行保持时,卡止爪58和卡止孔57一致,弹性片56利用其弹性力恢复成接触嵌合壁22的外侧面,从而卡止爪58和卡止孔57能够自动地相互卡合。并且,卡止孔57的上缘部抵接于卡止爪58的水平面上,从而可阻止卡止孔57从卡止爪58上脱离。这样,第1壳体1和第2壳体2借助于多个卡扣固定机构55而连结。

在解除卡扣固定机构55的卡合时,使所有的弹性片56同时向半径方向外侧挠曲,使卡止孔57从卡止爪58脱离即可,由此可分离两个壳体1、2。

圆弧状的一对限制壁60一体形成于第2壳体2上,该一对限制壁60与弹性片56的中间部外侧面接触以限制弹性片56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挠曲。与弹性片56的中间部外侧面接触的限制壁60向下方离开卡止爪58,因而允许弹性片56向半径方向外侧挠曲,能够解除卡扣固定机构55。此时,在一个限制壁60上,其两端部一体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支承臂49和罩筒29,其中间部经由肋61而一体连接于一个嵌合壁22。而在另一个限制壁60上,其两端部一体连接于所述加强筒26和上部下降燃料管28,其中间部经由肋61而一体连接于另一个嵌合壁22。各限制壁60的内侧面60a形成为以越靠上方越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倾斜的斜面。

这样,通过形成于第2壳体2上的限制壁60,限制弹性片56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挠曲,因此即使从发动机等受到振动,也可抑制弹性片56随意向半径方向外侧挠曲,能够维持卡扣固定机构55的卡合状态。另外,在为了解除卡扣固定机构55的卡合而使弹性片56向半径方向外侧挠曲时,相比不存在斜面的情况而言,弹性片56沿着限制壁60的倾斜的内侧面而平滑挠曲,使得弹性片56从限制壁60受到的应力分散,既能够确保其耐久性,又能够减少使弹性片56挠曲的操作负荷。

如上构成的多个卡扣固定机构55配置于覆盖过滤器17的外周的包围壁10的上方,并且俯视观察时配置于包围壁10的内侧。这样,尽管卡扣固定机构55在径向上具有较大厚度,也不会使燃料供给装置D的直径变大,能够实现其直径变小。因此,即使燃料箱T的底板Ta的开口部Tb直径较小,也能够向该开口部Tb内插入燃料供给装置D。

特别地,卡扣固定机构55通过多个弹性片56以及卡止孔57和卡止爪58而构成,该多个弹性片56从泵保持壁8的上端伸出,该卡止孔57和卡止爪58分别形成于这些弹性片56和嵌合壁22上,并利用弹性片56的弹性力而彼此卡合,因此即使在燃料供给装置D的上部也能够抑制卡扣固定机构55造成的直径变大,并且能够在不被包围壁10或安装凸缘6妨碍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卡扣固定机构55的卡合和解除。

所述上部下降燃料管28和罩筒29配置于所述两组弹性片56的一侧之间,而所述调节器保持筒24配置于该两组弹性片56的另一侧之间。这样,能够将两组弹性片56之间的死空间用于上部下降燃料管28、罩筒29和调节器保持筒24的配置,可实现燃料供给装置D的上部的直径变小。另外,上部下降燃料管28、罩筒29和调节器保持筒24经由所述限制壁60而彼此连接为一体,因此能够提高第2壳体2的强度。

上部下降燃料管28和罩筒29配置于两组弹性片56的一端之间,因而与上部下降燃料管28和罩筒29分别对应的所述下部下降燃料管11和蒸汽排出管18在一对泵保持壁8的一侧之间配置于燃料泵4与包围壁10之间。这样,能够将燃料泵4和包围壁10之间的死空间用于下部下降燃料管11和蒸汽排出管18的配置,可抑制燃料供给装置D的下部的直径变大。

如图1、图4和图8所示,另一方面,燃料泵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一对泵保持壁8的另一侧之间探出,在该探出部4b的上方配置有所述加强筒26和传感器支承臂49。并且,在将燃料供给装置D安装于燃料箱T的底板Ta上时,如图8所示,首先倾斜燃料供给装置D以将传感器支承臂49侧插入底板Ta的开口部Tb,然后使燃料泵4的所述探出部4b抵接于开口部Tb的内周缘的一侧,以该抵接部为支点将燃料供给装置D垂直立起,然后,推起燃料供给装置D,使安装凸缘6重叠结合于底板Ta的下表面上。

这样,在使燃料供给装置D从倾斜姿态转动为立起姿态时,通过使燃料泵4的从一对泵保持壁8之间探出的探出部4b作为与开口部Tb的内周缘的一侧接触的支点,能够使燃料供给装置D的中心尽量接近开口部Tb的一侧,在开口部Tb较小的情况下,燃料供给装置D的插入变得容易。

另外,与传感器支承臂49的根部相邻地,配置有所述凸起31和在该凸起31上固定所述栓体32的第2卡扣固定机构55,因此这些凸起31和第2卡扣固定机构55不会妨碍向所述开口部Tb内插入燃料供给装置D。

另外,在夹着燃料供给装置D的中心而与燃料泵4的探出部4b相反的一侧,配置有所述上部下降燃料管28和罩筒29,在这些上部下降燃料管28和罩筒29的上端部的、与传感器支承臂49的突出方向相反一侧的角部形成有倒角62。基于这种倒角的存在,在如上所述使燃料供给装置D从倾斜姿态转动为立起姿态时,在所述支点的相反侧,易于避免上部下降燃料管28和罩筒29与开口部Tb的内周缘发生干涉,从而即使在开口部Tb较小的情况下,燃料供给装置D的插入也变得更为容易。

在所述基座部7的下部一体形成有向其侧方突出的连接器63,利用该连接器63对所述燃料泵4用的端子64和所述液面传感器50用的端子65进行保持。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的设计变更。例如,在卡扣固定机构55中,还可以将卡止孔57设置于嵌合壁22上,而将卡止爪58设置于弹性片56上。另外,卡止孔57可以不是贯通孔而是有底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