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高效提升设备实现水力循环发电技术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921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实施步骤及技术方案:

步骤1.高效提升设备建设技术。利用杠杆原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大幅提高机械设备的提升能力。

(1)安装牵引电动机。根据需要安装一台高转速电动机于适当位置。

(2)在电动机的旁边(位置根据需要确定)建设一个动力放大设备装置(或称之为减速设备装置),该装置为固定在同一个支架上的带有两个大小直径不同的飞轮的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组合装置。大小飞轮直径根据需要具体确定。

(3)把牵引电动机的转动轴与动力放大装置的大飞轮通过皮带或链条连接起来。当电动机转动时则带动放大设备装置的大小飞轮一起转动。此时由于放大设备装置的大飞轮直径远远大于电动机转动轴的直径,而大飞轮的转圈速度远远小于电动机转动轴转动的速度。假设电动机转动轴的直径是0.5米(圆圈外围周长1.57米),放大装置大飞轮的直径是5米(圆圈外围周长15.7米,分别是电动机转动轴直径和圆圈外围周长的10倍),小飞轮直径为05米(和电动机转动轴直径相同),此时当电动机转动轴转动10转(运行距离为10*1.57米=15.7米)时放大装置大飞轮只转动1转(运行距离1*15.7米=15.7米),和大飞轮固定连接的小飞轮同样也只转动一转(运行距离1*1.57米=1.57米)。再假设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4000转/分钟、转动牵引力为100KN,此时当电动机按照额定转速运行时,则大小飞轮每分钟的转速均为400转。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此时小飞轮上产生的牵引力为1000KN(100KN*10)。三个点的总能量则没有变:电动机转动轴总能量:100KN*4000*1.57=628000,大飞轮的总能量:100KN*400*15.7=628000,小飞轮的总能量:1000KN*400*1.57=628000。

(4)再安装一个与此规格相同的动力放大装置设备,并将此放大装置设备的大飞轮与前一个放大装置设备的小飞轮通过皮带或链条连接起来,此时该放大装置设备小飞轮上产生的牵引力则变成了10000KN(每分钟转动40转,总能量10000KN*40*1.57=628000不变)。

(5)此动力放大装置可以根据需要继续安装连接下去,只到满足需要为止。

(6)将最后一个放大装置设备的小飞轮与需要牵引带动的设备通过皮带、链条等方式连接起来即可。

步骤2.提升实施方案。

(1)根据斜坡传送原理,建设一条大倾角(75-85度)大容积(宽4-6米或按需设定)的往返传送带。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传送带由支架、承载钢轨、传动链条(由链条和钢绳组成)、承重轴、传动轴、盛水箱体等组成。传动链条一般为2条。传动轴安装在整个传送装置的最高处。传动轴与传动链条通过齿轮咬合实现牵引,当传动轴转动时,带动传动链条向前运行。承载钢轨上安装有减阻滑轮、防倒滑齿、防脱设施。盛水箱体只能沿着承载钢轨向前运动,既不能脱落也无法后退。传动链条与盛水箱体之间实行软连接。盛水箱体在传动链条的牵引下沿承载钢轨运动。盛水箱体根据输送能力要求确定大小和数量,承载总量乘以2即是盛水箱体总容量。盛水设备为敞口箱体,安装方向一致。当正面(上方)的箱体敞口朝上时,位于其背面(下方)的箱体敞口朝下。传送带下端置于取水池中(即收集已发过电的水流的池子),上端置于水库的岸边。

(2)当传送带转动时,位于传送带背面(下方)的箱体有一个敞口由朝下到朝上的转变过程。因完成这个转变过程的点位于传送带的最低点,也就是水池中,当它完成转换时,敞口的盛水箱体会自动贯满池水。而且随着传送带的不停运动,一个接着一个的盛水箱体中都会被贯满池水。当盛满水的箱体位于传送带的正面时,由于敞口朝上,盛水箱体中的水并不会洒泼。

(3)当第一个盛满池水的箱体到达传送带的最高点(即水库岸边)时,在箱体敞口由朝上向朝下转换的过程中自动完成水的倾倒工作。随着传送带的不停运行,一个又一个盛满水的箱体会把水倾倒在最高点上。盛水箱体上行时是满箱,回程时(下行时)是空箱。

(4)当传送带运行完成一周时,安装在传送带上的箱体总数的一半已经往水库里倾倒了水。

(5)注入水库中的水经过发电利用后又进入取水池,之后又被提升传送至水库中。如此周而复始,实现持续发电。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高效提升设备动力放大传递原理图。

图1中,1为电动机,2、3分别为动力放大设备装置,A为电动机转动轴,B-C、B1-C1分别为动力放大设备装置的大飞轮,D-E、D1-C1分别为动力放大设备装置的固定连接支架,F-G、F1-G1为动力放大设备装置的小飞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