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维护时容易放出内部燃油的化油器。
背景技术:
化油器在较长时间不使用时需要把里面的汽油放掉,否则时间久了化油器浮子室内的汽油会慢慢挥发而留下胶状物,极易堵住化油器油道及油孔,导致发动机使用时启动困难、怠速不稳、加速无力等现象,严重时可能造成化油器报废。
目前国内现有的一般化油器的放油结构很多是在化油器壳体底部设一个放油螺钉,放油时将放油螺钉旋开,使汽油从放油孔或者放油孔与放油螺钉之间的间隙流出,由于化油器与发动机连接,在发动机舱有限的空间内这种结构存在放油操作不便、放油孔开度可控性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油方便快捷以及设计合理的手动放油化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动放油化油器,化油器本体以及下壳体,所述的下壳体密封连接在所述化油器本体的下端并形成储油腔,下壳体底部设有用于堵塞油道的螺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壳体的底端设有锥形壁,该锥形壁上斜置设有与所述储油腔相通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外置于下壳体,在所述出油管的侧壁上安装有与所述出油管内孔连通的引流管接头,还包括一放油螺栓,所述的放油螺栓包括一端为用于堵塞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引流管接头连通的堵塞端,另一端安装有转动把手,在所述转动把手和所述的堵塞端之间设有与所述出油管内孔螺纹连接的连接螺纹,所述的放油螺栓通过所述的连接螺纹旋进所述出油管的内孔中,所述出油管中设有与所述连接螺纹相应的内螺纹,所述引流管接头的进口设置在所述内螺纹的孔壁上,所述放油螺栓上的堵塞端呈圆柱体状,圆柱体状的端部倒角成锥形,所述的出油管与所述下壳体连接端上设有与该圆柱体状相适配的出油孔,所述的放油螺栓旋紧在所述的出油管中时,所述的堵塞端插入所述的出油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油螺栓可通过转动把手旋紧出油管中堵塞出油管与引流管接头连通,防止燃油溢出,维护放油时,通过转动把手回旋放油螺栓使放油螺栓的堵塞端脱离出油管与引流管接头的连通道,燃油经引流管接头流出,而引流管接头可套上皮管,燃油可更加干净的流到指定的放油桶中,这样便实现了放油方便快捷以及设计合理的技术效果,使得放油螺栓的堵塞端在堵塞出油孔时更加可靠,而且设计合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油螺栓上的转动把手为一圆柱体状的转动杆,所述的放油螺栓设有供所述的转动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向与所述放油螺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的放油螺栓通过该通孔套设在所述转动杆的中部,所述转动杆的两侧形成用于旋动放油螺栓的驱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动把手的结构更加合理可靠,制造简便而且使操作进一步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放油螺栓上还设有绕所述放油螺栓周面环形设置的密封凹槽,所述的密封凹槽和所述出油管之间安装一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燃油不会从放油螺栓这端流出,保障了放油螺栓和出油管之间的密封性,放油时有效防止燃油污染发动机舱的内部环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放油螺栓为铜材质制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铜不易被燃油腐蚀使放油螺栓的使用寿命更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放油螺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放油化油器,化油器本体1以及下壳体2,下壳体2密封连接在化油器本体1的下端并形成储油腔3,下壳体2底部设有用于堵塞油道的螺栓,在下壳体2的底端设有锥形壁,该锥形壁上斜置设有与储油腔3相通的出油管4,出油管4外置于下壳体2,在出油管4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出油管4内孔连通的引流管接头41,还包括一放油螺栓5,放油螺栓5包括一端为用于堵塞出油管4与引流管接头41连通的堵塞端51,另一端安装有转动把手6,在转动把手6和堵塞端51之间设有与出油管4内孔螺纹连接的连接螺纹52,放油螺栓5通过连接螺纹52旋进出油管4的内孔中,出油管4中设有与连接螺纹52相应的内螺纹,引流管接头41的进口设置在内螺纹的孔壁上,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放油螺栓5可通过转动把手6旋紧出油管4中堵塞出油管4与引流管接头41连通,防止燃油溢出,维护放油时,通过转动把手6回旋放油螺栓5使放油螺栓的堵塞端51脱离出油管4与引流管接头41的连通道,燃油经引流管接头41流出,而引流管接头41可套上皮管,燃油可更加干净的流到指定的放油桶中,这样便实现了放油方便快捷以及设计合理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具体如图3所示,放油螺栓上的堵塞端51呈圆柱体状511,圆柱体状的端部倒角成锥形512,出油管4与下壳体2连接端上设有与该圆柱体状511相适配的出油孔42,放油螺栓旋紧在出油管4中时,堵塞端51插入出油孔42中。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使得放油螺栓5的堵塞端51在堵塞出油孔42时更加可靠,而且设计合理。
优选地,具体如图2、图3所示,放油螺栓5上的转动把手6为一圆柱体状的转动杆6,放油螺栓5设有供转动杆6穿过的通孔53,通孔53的轴向与放油螺栓5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放油螺栓5通过该通孔53套设在转动杆6的中部,转动杆6的两侧形成用于旋动放油螺栓5的驱动杆61。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使得转动把手6的结构更加合理可靠,制造简便而且使操作进一步方便快捷。
优选地,具体如图2所示,在放油螺栓5上还设有绕放油螺栓周面环形设置的密封凹槽54,密封凹槽54和出油管4之间安装一密封圈7。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使得燃油不会从放油螺栓5这端流出,保障了放油螺栓5和出油管4之间的密封性,放油时有效防止燃油污染发动机舱的内部环境。
优选地,放油螺栓5为铜材质制造。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由于铜不易被燃油腐蚀使放油螺栓5的使用寿命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