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喷摩托车万向油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1191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喷摩托车万向油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零部件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电喷摩托车万向油轨。



背景技术:

电喷摩托车是一种新型摩托车,是通过微电脑根据发动机的负荷,控制喷油嘴给需要工作的汽缸喷油,不工作的汽缸不给油。与传统的化油器摩托车相比,电喷摩托车节油,与同型化油器车比,能节油20%以上;由于实现数字点火和喷油功能,油耗降低,排放改善,所以比化油器车环保,直接达到欧洲11号排放标准,同时还具有易启动,一触即发,怠速稳定等优点。

油轨作为电喷摩托车中的一个重要零部件,主要作用是存贮燃油,同时抑制由于高压泵供油和喷油器喷油产生的压力波动,确保系统压力稳定。由于摩托车的安装空间一般都比较小,为便于安装,现有的单通道油轨的进油嘴需要根据摩托车上的安装空间进行设计。但是,不同型号的摩托车之间安装方式不同,造成油轨无法适用与其他车型的摩托车,使得油轨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适用范围较广,有利于降低油轨的制造成本,结构简单,安装使用较方便的电喷摩托车万向油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喷摩托车万向油轨,包括用于安装在进气歧管上的油轨本体以及设置在油轨本体上的进油管;所述油轨本体与进气歧管的进油口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所述进油管相连通的油孔;所述进油管远离所述油轨本体的一端为用于连接油路的进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形成的呈球状的连接头;所述油轨本体远离进气歧管的一侧具有呈半球型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与所述连接头的直径一致,所述安装孔的底部具有与所述油孔相连通的通油孔,所述连接头可绕球心转动地配合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油轨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安装孔的接触面之间保持密封配合的固定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进油管通过球状的连接头与半球状的安装孔配合设置,且能够绕球心转动。使得将油轨本体安装在摩托车的进气歧管上时,可以根据摩托车上的安装空间调整进油管的进油嘴朝向,方便将油路上的油管连接在进油嘴上。上述结构的油轨可以适用于不同车型的摩托车,适用范围较广,有利于大大减少油轨的开模数量,降低油轨的制造成本。上述结构简单,安装使用较方便。

作为优化,所述通油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油管的内径。这样,由于通油孔比进油管大,使得进油管旋转时,二者之间还是具有较大的通流面积,从而保证顺畅供油,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

作为优化,所述安装孔靠近底部的位置具有呈环形的密封沟槽,所述密封沟槽内安装有密封圈。

这样,可以使连接头与安装孔之间的密封性能更好,避免燃油泄漏,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作为优化,所述油轨本体具有沿所述油孔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油轨本体通过贯穿所述螺栓孔的螺栓固定在进气歧管上。

作为优化,所述固定装置为套装在所述进油管外侧的压圈,所述压圈上具有沿轴向贯通设置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沿所述压圈的周向方向布置;所述压圈通过穿过所述螺栓孔的螺栓固定在所述油轨本体上,所述压圈朝向所述连接头的一侧与所述连接头相贴合。

作为优化,所述油轨本体背离进气歧管的一侧具有圆柱状的突起部,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突起部的端面上,所述突起部的外侧具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装置为套装在所述进油管外侧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侧具有与所述突起部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进油嘴的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头的直径;所述套筒通过螺纹旋接在所述突起部上。

作为优化,所述进油管整体呈大于或等于90度的弯折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适用于不同车型的摩托车,适用范围较广,有利于大大减少油轨的开模数量,降低油轨的制造成本,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电喷摩托车万向油轨,包括用于安装在进气歧管上的油轨本体1以及设置在油轨本体1上的进油管2;所述油轨本体1与进气歧管的进油口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所述进油管2相连通的油孔;所述进油管2远离所述油轨本体1的一端为用于连接油路的进油嘴;所述进油管2的另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形成的呈球状的连接头;所述油轨本体1远离进气歧管的一侧具有呈半球型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与所述连接头的直径一致,所述安装孔的底部具有与所述油孔相连通的通油孔,所述连接头可绕球心转动地配合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油轨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安装孔的接触面之间保持密封配合的固定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进油管通过球状的连接头与半球状的安装孔配合设置,且能够绕球心转动。使得将油轨本体安装在摩托车的进气歧管上时,可以根据摩托车上的安装空间调整进油管的进油嘴朝向,方便将油路上的油管连接在进油嘴上。上述结构的油轨可以适用于不同车型的摩托车,适用范围较广,有利于大大减少油轨的开模数量,降低油轨的制造成本。上述结构简单,安装使用较方便。

实施时,所述通油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油管2的内径。这样,由于通油孔比进油管大,使得进油管旋转时,二者之间还是具有较大的通流面积,从而保证顺畅供油,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

实施时,所述安装孔靠近底部的位置具有呈环形的密封沟槽,所述密封沟槽内安装有密封圈。

这样,可以使连接头与安装孔之间的密封性能更好,避免燃油泄漏,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实施时,所述油轨本体1具有沿所述油孔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油轨本体1通过贯穿所述螺栓孔的螺栓固定在进气歧管上。

实施时,所述固定装置为套装在所述进油管外侧的压圈,所述压圈上具有沿轴向贯通设置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沿所述压圈的周向方向布置;所述压圈通过穿过所述螺栓孔的螺栓固定在所述油轨本体1上,所述压圈朝向所述连接头的一侧与所述连接头相贴合。

实施时,所述进油管2整体呈大于或等于90度的弯折状。

具体实施时,所述进油管2内还设置有沿背离所述进油嘴方向连通的单向阀。这样,当将油路上的油管从进油嘴上取下时,进油管2内的油也不会流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油轨本体1背离进气歧管的一侧具有圆柱状的突起部,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突起部的端面上,所述突起部的外侧具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装置为套装在所述进油管外侧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侧具有与所述突起部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进油嘴的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头的直径;所述套筒通过螺纹旋接在所述突起部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