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097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BJ493ZLQ4A柴油机是在原BJ493ZLQ3基础上,通过对燃烧、喷油系统进行改进设计后升级到国5排放水平的。柴油机正时传动采用齿轮传动方式,依据整车制动需要,柴油机上添加了制动用空气压缩机,喷油泵采用博世CB18泵、加强型EGR冷却器,因此柴油机的润滑发生重大改变。为此,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设计计算,以保证它的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以对柴油机的各待润滑部件进行润滑,保证各部件的正常工作,提高柴油机的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其包括油底壳、机油泵、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缸体、曲轴轴承、连杆轴颈、凸轮轴轴承、涡轮增压器、活塞冷却喷嘴、空气压缩机、正时齿轮组件以及喷油泵;所述缸体设置有主油道、缸体油道以及缸体外接油管;

所述油底壳、所述机油泵、所述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滤清器和所述主油道依次连通;所述曲轴轴承、所述连杆轴颈、所述凸轮轴轴承和所述正时齿轮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缸体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喷油泵分别通过所述缸体外接油管与所述主油道连通;

所述缸体还设置有齿轮室,且所述正时齿轮组件设置于所述齿轮室内,所述喷油泵和所述空气压缩机分别与所述齿轮室连通,所述齿轮室与所述油底壳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设置有涡轮增压器回油管,且所述涡轮增压器回油管与所述油底壳连通。

基于上述结构的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对现有的柴油机的润滑系统进行了改进,通过机油泵吸取油底壳中的机油,并依次通过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输送至缸体的主油道;然后再经主油道分别输送至缸体油道以及外接油管,并分别输送至与缸体油道连通的曲轴轴承、连杆轴颈、凸轮轴轴承和正时齿轮组件以及与缸体外接油管连通的涡轮增压器、活塞冷却喷嘴、空气压缩机和喷油泵;其中,输送至活塞冷却喷嘴的机油喷向活塞,因此,使柴油机的各待润滑部件均得到机油润滑。

同时,作用于曲轴轴承、连杆轴颈、凸轮轴轴承、正时齿轮组件以及活塞后的机油沿缸体内壁自然回流至油底壳;作用于喷油泵和空气压缩机的机油先回流至齿轮槽,然后通过齿轮槽回流至油底壳;作用于涡轮增压器的机油则通过涡轮增压器回油管回流至油底壳,完成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循化,从而即对各部件进行了润滑,又避免了机油的浪费。

因此,基于上述结构的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保障了各部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了柴油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缸体油道与所述正时齿轮组件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喷射润滑管,且所述喷射润滑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缸体油道的口径。

其中,正时齿轮组件作为汽车柴油机的重要动力组件,为了更好地保障正时齿轮的工作,优选地,在缸体油道与正时齿轮组件连通的一端设置了喷射润滑管,且喷射润滑管的管径小于缸体油道的口径,从而在缸体油道内的机油输送至喷射润滑管处时,由于管径减小,而使得输送压力增大,形成喷射润滑,使机油更好地作用于正时齿轮组件,有利于正时齿轮组件的工作。

进一步,所述缸体的外壁设置用于连接所述缸体外接油管的管接头。

为了便于缸体外接油管的安装及拆卸,优选地,在缸体的外壁上设置了用于连接缸体外接油管的管接头,从而使得缸体外接油管的拆卸/安装更加方便、快捷,便于工作人员对缸体外接油管进行清洁、更换等操作。

进一步,所述正时齿轮组件包括曲轴齿轮、惰轮、凸轮轴齿轮、空气压缩机惰轮、空气压缩机齿轮、喷油泵旁惰轮;所述曲轴齿轮与所述惰轮啮合,所述惰轮分别与所述喷油泵旁惰轮和所述凸轮轴齿轮啮合,所述凸轮轴齿轮与所述空气压缩机惰轮啮合,所述空气压缩机惰轮与所述空气压缩机齿轮啮合。

正时齿轮组件作为柴油机主要的动力组件,通过曲轴齿轮带动惰轮工作,并通过惰轮分别带动喷油泵旁惰轮和空气压缩机惰轮工作,进而通过空气压缩机惰轮带动空气压缩机齿轮工作;同时,喷油泵的喷油泵齿轮可以和喷油泵旁惰轮来连接,通过喷油泵旁惰轮带动喷油泵齿轮工作,从而使得各部件相互配合工作,提高动力的利用率,并使得整个柴油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其中,机油输送至正时齿轮组件后,通过飞溅润滑的方式在正时齿轮组件间进行润滑。

进一步,所述缸体外接油管包括活塞冷却喷嘴外接进油管、喷油泵外接进油管、空气压缩机外接进油管以及涡轮增压器外接进油管;所述活塞冷却喷嘴外接进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油道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连通;所述喷油泵外接进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喷油泵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外接进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油道和所述空气压缩机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外接进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油道和所述涡轮增压器连通。

通过活塞冷却喷嘴外接进油管、喷油泵外接进油管、空气压缩机外接进油管以及涡轮增压器外接进油管有利于主油道内的机油输送,将主油道内的单独输送至活塞冷却喷嘴、喷油泵、空气压缩机以及涡轮增压器,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

进一步,所述缸体外接油管还包括空气压缩机惰轮进油管,所述空气压缩机惰轮进油管分别与所述主油道和所述空气压缩机惰轮连通。

为了更好地保障正时齿轮组件的工作,尤其是空气压缩机惰轮处的润滑效果,优选地,还设置了空气压缩机惰轮进油管,通过空气压缩机惰轮进油管将主油道内的机油输送至空气压缩机惰轮处,从而更好地保障了空气压缩机惰轮以及正时齿轮组件的工作。

进一步,所述曲轴轴承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曲轴轴承、第二曲轴轴承、第三曲轴轴承、第四曲轴轴承和第五曲轴轴承;所述缸体油道包括第一缸体油道、第二缸体油道、第三缸体油道、第四缸体油道和第五缸体油道;所述凸轮轴轴承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凸轮轴轴承、第二凸轮轴轴承和第三凸轮轴轴承;所述第一曲轴轴承和所述第一凸轮轴轴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缸体油道和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曲轴轴承通过所述第二缸体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第三曲轴轴承和所述第二凸轮轴轴承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缸体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第四曲轴轴承通过所述第四缸体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第五曲轴轴承和所述第三凸轮轴轴承分别通过所述第五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通。

针对于四缸柴油机,其曲轴轴承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曲轴轴承、第二曲轴轴承、第三曲轴轴承、第四曲轴轴承和第五曲轴轴承;凸轮轴轴承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凸轮轴轴承、第二凸轮轴轴承和第三凸轮轴轴承;因此,相应的将缸体油道分为第一缸体油道、第二缸体油道、第三缸体油道、第四缸体油道和第五缸体油道,并将第一曲轴轴承和第一凸轮轴轴承分别通过第一缸体油道和主油道连通;第二曲轴轴承通过第二缸体油道与主油道连通;第三曲轴轴承和第二凸轮轴轴承分别通过第三缸体油道与主油道连通;第四曲轴轴承通过第四缸体油道与主油道连通;第五曲轴轴承和第三凸轮轴轴承分别通过第五缸体油道与主油道连通,从而相对与现有技术,其使得整个缸体油道分布更加合理,更好地保证了各部分的润滑效果。

进一步,所述喷油泵外接进油管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外接进油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缸体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通。

为了缩短机油油路,优选地,将第三缸体油道远离主油道的末端分别与喷油泵外接进油管和活塞冷却喷嘴外接进油管连接,从而主油道内的机油通过第三油道分别输送至第三曲轴轴承、第二凸轮轴轴承、喷油泵外接进油管以及活塞冷却喷嘴外接进油管处,从而缩短了机油的油路,进步优化了缸体油道分布,有利于提供整个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的性能、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所述机油泵和所述机油冷却器间设置有限压阀,所述限压阀与所述油底壳连通。

通过限压阀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压力超过使用标准。

进一步,所述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还包括滤网,所述油底壳通过所述滤网与所述机油泵连通。

为了提高机油的过滤效果,优选地,还设置了滤网,这样油底壳内的机油在进入机油泵前,通过滤网可以起到粗滤的作用,即可以保障机油的性能,又有利于机油泵的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通过与主油道连通的缸体油道以及缸体外接油管,将油底壳内的机油分别输送至待润滑的各部件处进行润滑作用,因此,保证了汽车柴油机的各部件的正常工作,提高柴油机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是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缸体油道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缸体油道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缸体油道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四缸体油道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五缸体油道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所述的正时齿轮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主油道101,第一缸体油道102,第一曲轴轴承103,第一凸轮轴轴承104,第二缸体油道105,第二曲轴轴承106,第三曲轴轴承107,第二凸轮轴轴承108,第三缸体油道109,喷油泵外接进油管110,活塞冷却喷嘴外接进油管111,第四曲轴轴承112,第四缸体油道113,第五曲轴轴承114,第五缸体油道115,第三凸轮轴轴承116,曲轴齿轮117,惰轮118,喷油泵旁惰轮119,喷油泵120,喷射润滑管121,空气压缩机122,空气压缩机外接进油管123,空气压缩机惰轮进油管124,空气压缩机齿轮125,空气压缩机惰轮1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其包括:油底壳、机油泵、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缸体、曲轴轴承、连杆轴颈、凸轮轴轴承、涡轮增压器、活塞冷却喷嘴、空气压缩机、正时齿轮组件以及喷油泵;缸体设置有主油道、缸体油道以及缸体外接油管。

油底壳、机油泵、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和主油道依次连通;曲轴轴承、连杆轴颈、凸轮轴轴承和正时齿轮组件分别通过缸体油道与主油道连通;涡轮增压器、活塞冷却喷嘴、空气压缩机和喷油泵分别通过缸体外接油管与主油道连通。

缸体还设置有齿轮室,且正时齿轮组件设置于齿轮室内,喷油泵和空气压缩机分别与齿轮室连通,齿轮室与油底壳连通;涡轮增压器设置有涡轮增压器回油管,且涡轮增压器回油管与油底壳连通。

其中,通过机油泵吸取油底壳中的机油,并依次通过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输送至缸体的主油道;然后再经主油道分别输送至缸体油道以及外接油管,并分别输送至与缸体油道连通的曲轴轴承、连杆轴颈、凸轮轴轴承和正时齿轮组件以及与缸体外接油管连通的涡轮增压器、活塞冷却喷嘴、空气压缩机和喷油泵;其中,输送至活塞冷却喷嘴的机油喷向活塞,因此,使柴油机的各待润滑部件均得到机油润滑。

同时,作用于曲轴轴承、连杆轴颈、凸轮轴轴承、正时齿轮组件以及活塞后的机油沿缸体内壁自然回流至油底壳;作用于喷油泵和空气压缩机的机油先回流至齿轮槽,然后通过齿轮槽回流至油底壳;作用于涡轮增压器的机油则通过涡轮增压器回油管回流至油底壳,完成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的机油循化,从而即对各部件进行了润滑,又避免了机油的浪费。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上述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还包括限压阀和滤网;其中,限压阀设置于机油泵和机油冷却器之间,且限压阀分别与喷油泵、机油冷却器和油底壳连通,防止机油压力超过系统所要求的安全范围;油底壳通过滤网与机油泵连通,可以对进入机油泵的机油起到过滤作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柴油机润滑系统,其包括:油底壳、机油泵、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缸体、曲轴轴承、连杆轴颈、凸轮轴轴承、涡轮增压器、活塞冷却喷嘴、空气压缩机122、正时齿轮组件以及喷油泵120;缸体设置有主油道101、缸体油道以及缸体外接油管。

油底壳、机油泵、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和主油道101依次连通;曲轴轴承、连杆轴颈、凸轮轴轴承和正时齿轮组件分别通过缸体油道与主油道101连通;涡轮增压器、活塞冷却喷嘴、空气压缩机122和喷油泵120分别通过缸体外接油管与主油道连通。

缸体还设置有齿轮室,且正时齿轮组件设置于齿轮室内,喷油泵120和空气压缩机122分别与齿轮室连通,齿轮室与油底壳连通;涡轮增压器设置有涡轮增压器回油管,且涡轮增压器回油管与油底壳连通。

其中,如图7所示,正时齿轮组件包括曲轴齿轮117、惰轮118、凸轮轴齿轮、空气压缩机惰轮126、空气压缩机齿轮125、喷油泵旁惰轮119;曲轴齿轮117与惰轮118啮合,惰轮118分别与喷油泵旁惰轮119和凸轮轴齿轮啮合,凸轮轴齿轮与空气压缩机惰轮126啮合,空气压缩机惰轮126与空气压缩机齿轮125啮合。

优选地,缸体油道与正时齿轮组件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喷射润滑管121,且喷射润滑管121的管径小于所述缸体油道的口径,形成喷射润滑。

缸体外接油管包括:活塞冷却喷嘴外接进油管111、喷油泵外接进油管110、空气压缩机外接进油管123以及涡轮增压器外接进油管;活塞冷却喷嘴外接进油管111的两端分别与主油道101和活塞冷却喷嘴连通;喷油泵外接进油管110的两端分别与主油道101和喷油泵120连通;空气压缩机外接进油管123的两端分别与主油道101和空气压缩机122连通;涡轮增压器外接进油管的两端分别与主油道101和涡轮增压器连通。

更优地,缸体外接油管还包括空气压缩机惰轮进油管124,空气压缩机惰轮进油管124分别与主油道101和空气压缩机惰轮126连通。

针对于四缸柴油机润滑系统,本实施例中的曲轴轴承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曲轴轴承103、第二曲轴轴承106、第三曲轴轴承107、第四曲轴轴承112和第五曲轴轴承114。

缸体油道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缸体油道102、第二缸体油道105、第三缸体油道109、第四缸体油道113和第五缸体油道115。

凸轮轴轴承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凸轮轴轴承104、第二凸轮轴轴承108和第三凸轮轴轴承116。

如图2-6所示,第一曲轴轴承103和第一凸轮轴轴承104分别通过第一缸体油道102和主油道101连通;第二曲轴轴承106通过第二缸体油道105与主油道101连通;第三曲轴轴承107和第二凸轮轴轴承108分别通过第三缸体油道109与主油道101连通;第四曲轴轴承112通过第四缸体油道113与主油道101连通;第五曲轴轴承114和第三凸轮轴轴承116分别通过第五缸体油道115与主油道101连通。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三缸体油道109的末端分别与喷油泵外接进油管110和活塞冷却喷嘴外接进油管111连通,使喷油泵外接进油管110 和活塞冷却喷嘴外接进油管111分别通过第三缸体油道109与主油道101连通。

同时,缸体的外壁设置用于连接各缸体外接油管的管接头,通过管接头方便于各缸体外接油管的安装和拆卸,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清洗、更换以及检修等操作。

本实施例中,正时齿轮组件还可以采用现有的链条传动方式代替惰轮传动的方式,实现相互之间配合传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