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82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增效减排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影响内燃机效能和有害排放的主因就是燃料燃烧不完全,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内燃机能量转化效能就会更低,例如:在高原会看不见低地路上常见的小马拉大车和严重超载。另外,涡轮增压虽然能增强动力,但是,并不能提高燃油效能和减排。因此,所有内燃机,特别是高原内燃机急需能够提高内燃机效能和减排的催化燃烧技术装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能增强动力,又能提高能效和减排的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是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联通用于连接内燃机空气过滤器内腔或内燃机空气过滤器后面进气道的进气道联通件或者输送管及输送管延接的进气道联通件。增添臭氧后,内燃机在燃烧时能够得到很好地催化燃烧,从而实现既能增强动力,又能提高能效和减排,特别适合高原节能减排的目的。

作为优化,所述臭氧发生器有臭氧出口和空气进口。

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是输送管前端制有或连接有用于自干式空气滤清器滤芯前面插到滤芯后面的空气过滤器内腔的管式针头;管式针头是单纯直管针头或单纯弯管针头或直管针头基部制有拦盘。

或者是臭氧出口或输送管前端连接用于密封联通空气过滤器内腔或内燃机空气过滤器后面的进气道上制有的内外向通孔的管头,所述密封联通为插入后粘固或插入后粘固再加紧固件加固或插入并用弹性密封垫密封和加紧固件加固;或者所述密封联通为插入后焊固。

作为优化,所述管式针头配有用于将其固定在空气滤清器外壳进气口区域的夹子或卡箍或标准紧固件或通过固定用粘结剂或固定用焊缝与空气滤清器外壳进气口区域固定。

所述内外向通孔制有内丝扣,所述管头外周制有与所述内丝扣密封丝配的外丝扣;所述管头后部制有与扳手配合的被扳机构。

或者所述管头后部或中部制有拦盘,所述拦盘配有用于将其及管头与内外向通孔区域粘合后进一步固定的机械紧固机构;或所述拦盘配有用于与内外向通孔外周壁密封配合的弹性密封垫和用于将其及管头进一步固定的固定用粘结剂或机械紧固机构。

作为优化,机械紧固机构是开环形卡箍的两开口端之间制有或配置紧固连接件,开环形卡箍的环体上制有供拦盘后端管头段穿出的管头配通孔;或者是两个半圆形卡箍瓣的两对开口端制有或配置紧固连接件,两个半圆形卡箍瓣中的任意一个半圆环体上制有供拦盘后端管头段穿出的管头配通孔;或者拦盘后面在管头后端两边制有并列分布的一对平行沟槽或限位钩,平行沟槽或限位钩各配置一个环形卡箍。

作为优化,管头为直管头或为端部弯向下游的弯管头。

作为优化,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和空气进口分别引接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输送管及进气道联通件。

臭氧出口引接的进气道联通件或输送管及进气道联通件密封联通在所述进气道的下游,臭氧发生器空气进口引接的进气道联通件或输送管和进气道联通件密封联通在所述进气道的下游;当臭氧发生器空气进口引接的所述进气道联通件为管头时,所述管头为直管头或为端部弯向上游的弯管头或弯喇叭口管头。

作为优化,所述臭氧发生器的气流路径上或臭氧发生器空气进口及与之相连的输送管之间或臭氧发生器臭氧出口及与之相连的输送管之间或输送管上串接有空气输送泵。

作为优化,所述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直接或通过管路间接联通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的氧气出口。

所述进气道在两个远离的不同位置分别引接一套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输送管及进气道联通件,其中一套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输送管及进气道联通件联通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另一套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输送管及进气道联通件联通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的氢气出口。

作为优化,联通臭氧发生器臭氧出口的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输送管及进气道联通件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上游,联通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氢气出口的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输送管及进气道联通件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下游。

或者联通臭氧发生器臭氧出口的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输送管及进气道联通件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下游,联通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氢气出口的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输送管及进气道联通件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上游。

作为优化,水电解制氢氧和氧气装置的氢气出口与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输送管之间或者所述输送管与其联通的进气道联通件之间超声波加湿器气道或水封加湿气道。

所述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直接联通所述管路或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的氧气出口,或者所述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管路或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的氧气出口之间串接氧气干燥器或氧气除湿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具有增添臭氧后,内燃机在燃烧时能够得到很好地催化燃烧,既能增强动力,又能提高能效和减排,特别适合高原节能减排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8是实施例1-3所配两种卡箍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第九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第十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第十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是臭氧发生器1的臭氧出口联通用于连接内燃机空气过滤器内腔或内燃机空气过滤器后面进气道的输送管及输送管2延接的进气道联通件(或者进气道联通件)。所述臭氧发生器1有臭氧出口和空气进口;管式针头是单纯直管针头(或单纯弯管针头)。

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是输送管2前端制有或连接有用于自干式空气滤清器滤芯前面插到滤芯后面的空气过滤器内腔的管式针头3。所述管式针头3配有用于将其固定在空气滤清器外壳进气口区域的夹子或卡箍或标准紧固件或通过固定用粘结剂或固定用焊缝与空气滤清器外壳进气口区域固定。具有增添臭氧后,内燃机在燃烧时能够得到很好地催化燃烧,既能增强动力,又能提高能效和减排,特别适合高原节能减排的优点。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管式针头是直管针头3基部制有拦盘30。直管针头3插入滤芯时,拦盘30直抵到滤芯上。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输送管2前端(或者是臭氧出口)连接用于密封联通空气过滤器内腔或内燃机空气过滤器后面的进气道上制有的内外向通孔的管头4。所述密封联通为插入后粘固再加紧固件加固。具体是所述管头4后部或中部制有拦盘30,即所述拦盘30配有用于将其及管头3与内外向通孔区域粘合后进一步固定的机械紧固机构;机械紧固机构是开环形卡箍50的两开口端之间制有或配置紧固连接件,开环形卡箍50的环体上制有供拦盘后端管头段穿出的管头配通孔5,如图7所示。管头4为直管头4。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所述拦盘30配有用于与内外向通孔外周壁密封配合的弹性密封垫31和用于将其及管头进一步固定的机械紧固机构(或固定用粘结剂)。机械紧固机构是开环形卡箍50的两开口端之间制有或配置紧固连接件,开环形卡箍50的环体上制有供拦盘后端管头段穿出的管头配通孔5。如图7所示。管头4为直管头4。

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管头4为端部弯向下游的弯管头4。两个半圆形卡箍瓣55的两对开口端制有或配置紧固连接件,两个半圆形卡箍瓣55中的任意一个半圆环体上制有供拦盘后端管头段穿出的管头配通孔5,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拦盘后面在管头后端两边制有并列分布的一对平行沟槽或限位钩,平行沟槽或限位钩各配置一个环形卡箍。

实施例六,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内外向通孔制有内丝扣,所述管头4外周制有与所述内丝扣密封丝配的外丝扣;所述管头4后部制有与扳手配合的被扳机构,所述被扳机构为六边螺母式拦盘30。没有外加的紧固连接件。

实施例七,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1的臭氧出口和空气进口分别引接一套所述输送管2及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进气道联通件)。

臭氧出口引接的输送管及进气道联通件(或进气道联通件)密封联通在所述进气道的下游,臭氧发生器空气进口引接的输送管2和进气道联通件(或进气道联通件)密封联通在所述进气道的下游;并且臭氧发生器空气进口引接的所述进气道联通件为管头4,所述管头4为端部弯向上游的弯管头4,更具体为弯喇叭口管头4(或直管头)。

实施例八,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1的气流路径上,更具体是输送管2上串接有空气输送泵6。也可以是臭氧发生器空气进口及与之相连的输送管之间或臭氧发生器臭氧出口及与之相连的输送管2之间串接有空气输送泵6。所述管头4为端部弯向上游的弯管头4。

实施例九,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1的空气进口通过管路21间接(或直接)联通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7的氧气出口;所述进气道在两个远离的不同位置分别引接一套所述输送管2及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进气道联通件),其中一套所述输送管2及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进气道联通件)联通所述臭氧发生器1的臭氧出口,另一套所述输送管2及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进气道联通件)联通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7的氢气出口。

可以是联通臭氧发生器1臭氧出口的所述输送管2及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进气道联通件)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上游,联通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7氢气出口的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下游。

也可以是联通臭氧发生器1臭氧出口的所述输送管2及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进气道联通件)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下游,联通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7氢气出口的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上游。

实施例十,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与实施例九的区别在于联通臭氧发生器1臭氧出口的所述输送管2及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进气道联通件)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下游,联通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7氢气出口的所述输送管2及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进气道联通件)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上游。并且,通过所述输送管2联通臭氧发生器1臭氧出口的进气道联通件为所述拦盘30配有用于与内外向通孔外周壁密封配合的弹性密封垫31和用于将其及管头进一步固定的机械紧固机构(或固定用粘结剂)。管头4为端部弯向下游的弯管头4。机械紧固机构是两个半圆形卡箍瓣55的两对开口端制有或配置紧固连接件,两个半圆形卡箍瓣55中的任意一个半圆环体上制有供拦盘后端管头段穿出的管头配通孔5,如图8所示。并且通过所述输送管2联通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7氢气出口的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是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是输送管2前端制有或连接有用于自干式空气滤清器滤芯前面插到滤芯后面的空气过滤器内腔的管式针头3。所述管式针头3配有用于将其固定在空气滤清器外壳进气口区域的夹子或卡箍或标准紧固件或通过固定用粘结剂或固定用焊缝与空气滤清器外壳进气口区域固定。管式针头是直管针头3基部制有拦盘30。直管针头3插入滤芯时,拦盘30直抵到滤芯上。

实施例十一,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与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联通臭氧发生器1臭氧出口的所述输送管2及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进气道联通件)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上游,联通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7氢气出口的引接在所述进气道的下游。

上述实施例九、十、十一还可以进一步采用:水电解制氢氧和氧气装置的氢气出口与所述进气道联通件或所述输送管之间或者所述输送管与其联通的进气道联通件之间超声波加湿器气道或水封加湿气道;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直接联通所述管路或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的氧气出口,或者所述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管路或水电解制氢气和氧气装置的氧气出口之间串接氧气干燥器或氧气除湿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燃机的增效减排催化装置具有增添臭氧后,内燃机在燃烧时能够得到很好地催化燃烧,既能增强动力,又能提高能效和减排,特别适合高原节能减排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