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联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568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联供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能源系统,包括:原动机、与原动机连接的发电机、烟气溴冷机。

其中,烟气溴冷机利用原动机的余热在进行制冷或制热时,只能采用吸收式的制冷或制热设备,而吸收式的制冷或制热设备的制取效率较低。

因此,急需一种制取效率高的能源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联供系统,用以提高能源系统的制取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联供系统,包括:原动机、有机郎肯循环orc系统、第一发电机和第一换热器;

所述原动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发电机、有机郎肯循环orc系统以及第一换热器;所述orc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有能源设备;

所述原动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电机发电并将所述原动机产生的热量输出至所述orc系统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

所述orc系统,用于将从所述原动机获取的热量转换为所述能源设备的动力;

所述能源设备,用于通过所述orc系统输出的动力制取能源;

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根据从所述原动机获取的热量进行制热。

较佳的,所述能源设备为第二发电机。

较佳的,所述能源设备为压缩式制冷设备和/或压缩式制热设备。

较佳的,所述压缩式制冷设备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换热器、冷却装置、第一节流阀;

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冷却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制取冷源;

所述第一压缩机,用于在所述orc系统输出的动力带动下运行。

较佳的,所述冷却装置还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释放的热量输出至所述第一换热器。

较佳的,所述orc系统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较佳的,所述压缩式制热设备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三换热器、换热装置、第二节流阀;

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装置连接,所述换热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节流阀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连接以用于制取热源;

所述压缩机,用于在所述orc系统输出的动力带动下运行。

较佳的,所述换热装置还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较佳的,所述orc系统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较佳的,还包括:分流器;

所述原动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分流器分别与所述orc系统和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分流器用于控制所述原动机的输出端向所述orc系统和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输入的热能源比例。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包括:原动机、有机郎肯循环orc系统、第一发电机和第一换热器;所述原动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发电机、有机郎肯循环orc系统以及第一换热器;所述orc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有能源设备;所述原动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电机发电并将所述原动机产生的热量输出至所述orc系统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orc系统,用于将从所述原动机获取的热量转换为所述能源设备的动力;所述能源设备,用于通过所述orc系统输出的动力制取能源;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根据从所述原动机获取的热量进行制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能够通过orc系统吸收原动机产生的余热输出动力给压缩式制冷或制热设备,而不再使用效率较低的吸收式制冷或制热设备,因此,能够提高能源的制取效率。此外,通过分流器还能够控制原动机的输出端向orc系统和第一换热器所输入的热能源比例,从而能够在适度范围内调节冷、热、电的比例,使得最终输出的冷、热、电在合理范围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中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源设备为发电机时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源设备为压缩式制冷设备时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源设备为压缩式制冷设备和发电机时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源设备为压缩式制热设备时的另一种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源设备为压缩式制热设备和发电机时的另一种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源设备为压缩式制热设备时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源设备为压缩式制热设备和发电机时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源设备为压缩式制冷设备和压缩式制热设备时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源设备为压缩式制冷设备、压缩式制热设备以及发电机时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rc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三联供系统可包括:原动机10、第一发电机20、有机郎肯循环orc系统30、第一换热器40和能源设备50。

其中,原动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发电机20、有机郎肯循环orc系统30以及第一换热器40;orc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有能源设备50。原动机10,用于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并将原动机10产生的热量输出至orc系统30以及第一换热器40。orc系统30,用于将从原动机10获取的热量转换为能源设备50的动力。能源设备50,用于通过orc系统30输出的动力制取能源;第一换热器40,用于根据从原动机10获取的热量进行制热。

图2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功,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30做功,原动机10排出的另一部分废气余热直接输送至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在存在能源负荷的情况下,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能源设备50,例如,在存在冷负荷的情况下,orc系统30用于驱动压缩式制冷设备;在存在热负荷的情况下,orc系统30用于驱动压缩式制热设备;在冷负荷和热负荷均存在的情况下,orc系统30可同时用于驱动压缩式制冷设备和压缩式制热设备;在既不存在冷负荷也不存在热负荷的情况下,orc系统30可用于驱动发电机发电。可以看出,图2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中,原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做功,通过orc系统做功输出动力给能源系统,因此,能够对原动机的废气余热进行梯级利用。同时,原动机还能够将另一部分余热直接输出给第一换热器,因此,图2所示的三联供系统,除了能够制取电能源、热能源以外,还能够通过能源系统制取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综合效率。

为了提供更多的电能源,能源设备50还可以为第二发电机60。当能源设备50为第二发电机60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可参见图3。图3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功,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驱动orc系统30做功,在存在电负荷的情况下,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第二发电机60,原动机10排出的另一部分废气余热直接输送至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

可以看出,图3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中,原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做功,通过orc系统做功输出动力给第二发电机,因此,能够对原动机的废气余热进行梯级利用。同时,原动机还能够将另一部分余热直接输出给第一换热器,因此,图3所示的三联供系统,除了制取热能源之外,还能够制取较多的电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综合效率。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既可用于制冷工况的环境中,又可用于制热工况的环境中,能源设备50可以为压缩式制冷设备和/或压缩式制热设备。

当能源设备50为压缩式制冷设备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可参见图4,从图4中可以看出,压缩式制冷设备可包括:第一压缩机510、第二换热器511、冷却装置512、第一节流阀513。其中,第一压缩机510的输入端与第二换热器511连接;第一压缩机510的输出端与冷却装置512连接,冷却装置512通过第一节流阀513与第二换热器511连接以通过第二换热器制取冷源。第一压缩机510,用于在orc系统30输出的动力带动下运行。

图4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工,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驱动orc系统30做功,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第一压缩机510,第一压缩机510在orc系统30输出的动力带动下,将室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却装置512,冷却装置512将高温高压的蒸汽凝结为室温高压液体的制冷剂,高压液体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513后转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的制冷剂,并进入第二换热器511中,第二换热器511将低温低压气体的制冷剂转换为室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此过程制冷剂在换热器中吸收热量,换热器换出的冷能供给冷负荷使用,并将室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输送给第一压缩机510,如此进行循环以通过orc系统30做功所输出的动力进行压缩式制冷。此外,原动机10排出的另一部分废气余热直接输送至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

可以看出,图4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中,原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做功,通过orc系统做功输出动力给压缩式制冷设备,能够对原动机的废气余热进行梯级利用,由于不再使用效率较低的吸收式制冷设备,因此,能够提高能源的制取效率。同时,原动机还能够将另一部分余热直接输出给第一换热器,因此,图4所示的三联供系统,除了能够制取电能源、热能源以外,还能够通过压缩式制冷设备制取冷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综合效率。

基于图4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为了提供更多的电能源,能源设备50可以为第二发电机60和压缩式制冷设备。当能源设备50为第二发电机60和压缩式制冷设备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可参见图5。

图5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功,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驱动orc系统30做功,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第一压缩机510以进行压缩式制冷,orc系统30做功还用于驱动第二发电机60以制取更多的电能源。此外,原动机10排出的另一部分废气余热直接输送至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

可以看出,图5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中,原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做功,通过orc系统做功输出动力给压缩式制冷设备,能够对原动机的废气余热进行梯级利用,由于不再使用效率较低的吸收式制冷设备,因此,能够提高能源的制取效率。同时,原动机还能够将另一部分余热直接输出给第一换热器,因此,图5所示的三联供系统,除了能够热能源以及通过压缩式制冷设备制取冷能源以外,还能够制取更多的电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综合效率。

基于图4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由于冷却装置512在将高压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的制冷剂时,会排出热量,即冷却装置512在液化的过程中,会排出热量,为了能够将这部分热量输出至第一换热器40,冷却装置512还可以与第一换热器40连接,当压缩式制冷设备中的冷却装置512与第一换热器40连接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可参见图6。

图6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功,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驱动orc系统30做功,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第一压缩机510以进行压缩式制冷。在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第一压缩机510以进行压缩式制冷的过程中,由于冷却装置512在将高压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的制冷剂时,会排出热量,即冷却装置512在液化的过程中,会排出热量,为了能够将这部分热量输出至第一换热器40,冷却装置512还可以与第一换热器40连接,以使得冷凝水在进入第一换热器40之前就有一部分初温,然后具有初温的冷凝水再进入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此外,原动机10排出的另一部分废气余热直接输送至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

可以看出,图6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中,原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做功,通过orc系统做功输出动力给压缩式制冷设备,能够对原动机的废气余热进行梯级利用,由于不再使用效率较低的吸收式制冷设备,因此,能够提高能源的制取效率。同时,原动机还能够将另一部分余热直接输出给第一换热器,并且进入换热器之前的冷凝水就有一部初温,因此,能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基于图6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为了提供更多的电能源,能源设备50还可以为第二发电机60和压缩式制冷设备,当能源设备50为第二发电机60和压缩式制冷设备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可参见图7。

图7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功,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驱动orc系统30做功,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第一压缩机510以进行压缩式制冷,orc系统30做功还用于驱动第二发电机以制取等多的电能源。此外,原动机10排出的另一部分废气余热直接输送至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在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第一压缩机510以进行压缩式制冷的过程中,由于冷却装置512在将高压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的制冷剂时,会排出热量,即冷却装置512在液化的过程中,会排出热量,为了能够将这部分热量输出至第一换热器40,冷却装置512还可以与第一换热器40连接,以使得冷凝水在进入第一换热器40之前就有一部分初温,然后具有初温的冷凝水再进入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

可以看出,图7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中,原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做功,通过orc系统做功输出动力给压缩式制冷设备,能够对原动机的废气余热进行梯级利用,由于不再使用效率较低的吸收式制冷设备,因此,能够提高能源的制取效率。同时,原动机还能够将另一部分余热直接输出给第一换热器,并且进入换热器之前的冷凝水就有一部初温,因此,能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除了能够热能源以及通过压缩式制冷设备制取冷能源以外,还能够制取更多的电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综合效率。

当能源设备50为压缩式制热设备时,可参见图8,从图8中可以看出,压缩式制热设备可包括:第二压缩机520、第三换热器521、换热装置522、第二节流阀523。其中,第二压缩机520的输入端与第三换热器521连接;第二压缩机520的输出端与换热装置522连接,换热装置522通过第二节流阀523与第三换热器521连接以用于制取热源。第二压缩机520,用于在orc系统30输出的动力带动下运行。

图8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功,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驱动orc系统30做功,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第二压缩机520以进行压缩式制热,第二压缩机520在orc系统30输出的动力带动下,将室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液体后排至第三换热器521,在第三换热器521中制冷剂通过换热器放出热量给采暖负荷使用热,制冷剂由高压高温的液体转化为室温高压的液体,室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523转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随后经入换热装置522,从换热装置吸收热量转变为室温低压的气体,如此周而复始制取热量。

可以看出,图8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中,原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做功,通过orc系统做功输出动力给压缩式制热设备,能够对原动机的废气余热进行梯级利用,由于不再使用效率较低的吸收式制热设备,因此,能够提高能源的制取效率。同时,原动机还能够将另一部分余热直接输出给第一换热器,因此,图8所示的三联供系统,除了能够制取电能源、热能源以外,还能够通过压缩式制热设备制取热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综合效率。

基于图8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为了提供更多的电能源,能源设备50可以为第二发电机60和压缩式制热设备。当能源设备50为第二发电机60和压缩式制热设备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可参见图9。

图9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功,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驱动orc系统30做功,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第二压缩机520以进行压缩式制热,orc系统30做功还用于驱动第二发电机60以制取等多的电能源。此外,原动机10排出的另一部分废气余热直接输送至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

可以看出,图9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中,原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做功,通过orc系统做功输出动力给压缩式制热设备,能够对原动机的废气余热进行梯级利用,由于不再使用效率较低的吸收式制热设备,因此,能够提高能源的制取效率。同时,原动机还能够将另一部分余热直接输出给第一换热器,因此,图9所示的三联供系统,除了能够热能源以及通过压缩式制热设备制取热能源以外,还能够制取更多的电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综合效率。

当能源设备50为压缩式制冷设备和压缩式制热设备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可参见图10,从图10中可以看出,压缩式制冷设备可包括:第一压缩机510、第二换热器511、冷却装置512、第一节流阀513。其中,第一压缩机510的输入端与第二换热器511连接;第一压缩机510的输出端与冷却装置512连接,冷却装置512通过第一节流阀513与第二换热器511连接以通过第二换热器制取冷源。第一压缩机510,用于在orc系统30输出的动力带动下运行。压缩式制热设备可包括:第二压缩机520、第三换热器521、换热装置522、第二节流阀523。其中,第二压缩机520的输入端与第三换热器521连接;第二压缩机520的输出端与换热装置522连接,换热装置522通过第二节流阀523与第三换热器521连接以用于制取热源。第二压缩机520,用于在orc系统30输出的动力带动下运行。

图10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功,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驱动orc系统30做功,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第一压缩机510以进行压缩式制冷,orc系统30做功还用于驱动第二压缩机520以进行压缩式制热。此外,原动机10排出的另一部分废气余热直接输送至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

可以看出,图10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中,原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做功,通过orc系统做功同时输出动力给压缩式制冷设备和压缩式制热设备,能够对原动机的废气余热进行梯级利用,由于不再使用效率较低的吸收式制冷设备和吸收式制热设备,因此,能够提高能源的制取效率。同时,原动机还能够将另一部分余热直接输出给第一换热器,因此,图10所示的三联供系统,除了能够制取电能源、热能源以外,还能够通过压缩式制冷设备制取冷能源以及通过压缩式制热设备制取热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综合效率。

基于图10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为了提供更多的电能源,能源设备50还可以包括第二发电机60。当能源设备50包括压缩式制冷设备、压缩式制热设备以及第二发电机60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可参见图11。

图11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功,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驱动orc系统30做功,orc系统30做功用于驱动第一压缩机510以进行压缩式制冷,orc系统30做功还用于驱动第二压缩机520以进行压缩式制热,orc系统30做功还用于驱动第二发电机60以制取更多的电能源。此外,原动机10排出的另一部分废气余热直接输送至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

可以看出,图11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中,原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做功,通过orc系统做功同时输出动力给压缩式制冷设备和压缩式制热设备,能够对原动机的废气余热进行梯级利用,由于不再使用效率较低的吸收式制冷设备和吸收式制热设备,因此,能够提高能源的制取效率。同时,原动机还能够将另一部分余热直接输出给第一换热器,因此,图11所示的三联供系统,除了能够通过压缩式制冷设备制取冷能源以及通过压缩式制热设备制取热能源以外,还能够制取更多的电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综合效率。为了调节进入orc系统和第一换热器的热能源比例,从而调节最终输出的冷、热、电的比例,基于图2~图11提供的任一三联供系统的基础上,还可包括:分流器70,包括分流器70的三联供的结构示意图,可参见图12。

从图12中可以看出,原动机10的输出端除了与第一发电机20连接外,还通过分流器70分别与orc系统和第一换热器40连接,从而通过分流器70控制原动机的输出端向orc系统和第一换热器所输入的热能源比例,例如,在热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可通过分流器70控制减少通入orc系统30的废气余热,增加直接进入第一换热器40的废气余热,从而得到更多的热能源;而在热负荷较小的情况下,可通过分流器70控制减少直接进入第一换热器40的废气余热,而增加通入orc系统30的废气余热,从而通过orc系统30做更多的功制取能多的能源。

图12所示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功,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通过分流器70控制排出到orc系统30中的废气余热,排出到orc系统30中的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30做功以制取合适的能源,原动机10通过分流器70控制直接输送至第一换热器40的废气余热以制取所需要的合适的热能源。

可以看出,图12所示的三联供系统中,原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用于驱动orc系统做功,通过orc系统做功输出动力给能源系统,因此,能够对原动机的废气余热进行梯级利用。同时,原动机还能够将另一部分余热直接输出给第一换热器,因此,图12所示的三联供系统,除了能够制取电能源、热能源以外,还能够通过能源系统制取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综合效率。此外,通过分流器还能够控制原动机的输出端向orc系统和第一换热器所输入的热能源比例,从而能够在适度范围内调节冷、热、电的比例,使得最终输出的冷、热、电在合理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原动机1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类型的原动机,例如,原动机可以为内燃机、燃气轮机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有机郎肯循环orc系统3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orc系统,例如,,orc系统30可包括但不限于第四换热器301、透平302、回热器303、冷凝器304以及工质泵305,其中,第四换热器301的输入端与原动机10连接;第四换热器301的输出端与透平302连接;透平302的输出端与能源设备50和回热器303连接;回热器303的输出端与冷凝器304的输入端连接,冷凝器304的输出端与工质泵305的输入端连接,工质泵305的输出端与回热器303的输入端连接,回热器303的输出端与第四换热器301连接,参见图13。

图13所提供的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原动机10通过燃烧燃料做功,驱动第一发电机20发电时,原动机10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余热通过第四换热器301对orc系统中的有机工质进行加热,有机工质受热后驱动透平302做功,将透平302做功所产生的动力输出给能源设备50。orc系统中的有机工质驱动透平302做功后,通过回热器303吸收部分热量,再经过冷凝器304冷凝成液体,然后,通过工质泵305加压形成循环,从而不断的推动orc系统中的有机工质受热驱动透平302做功,进而输出动力给能源设备50。此外,原动机10排出的另一部分废气余热直接输送至第一换热器40以制取热能源。

由于冷凝器304在将orc系统中的有机工质冷凝成液体的过程中,会排出热量,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这部分热量,在能源设备50为压缩式制冷设备或压缩式制热设备时,冷凝器304的输出端还可与冷却装置512的输入端和/或换热装置522的输入端连接。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能够通过orc系统吸收原动机产生的余热输出动力给压缩式制冷或制热设备,而不再使用效率较低的吸收式制冷或制热设备,因此,能够提高能源的制取效率,由于原动机排出的尾气能够用于驱动orc系统,而orc做功又能够驱动能源系统,因此,能够对原动机排出的尾气进行梯级利用。此外,通过分流器还能够控制原动机的输出端向orc系统和第一换热器所输入的热能源比例,从而能够在适度范围内调节冷、热、电的比例,使得最终输出的冷、热、电在合理范围内。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