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4241阅读:1001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水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水套。



背景技术:

发动机水套包括缸盖水套与缸体水套,水套直接冷却缸孔、缸盖气门桥,通过水套出水来冷却egr等。但是由于水套的结构特点,水套各个部分的水流量大小不同,因此水套的各部分冷却能力也有差别。为了保证整点部位的冷却(例如排气侧气门桥),要求水套的水压降低<0.9bar,气门桥水流量为1.5-2.0m/s,缸体水套水流量为0.2-0.5m/s。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缸体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缸盖水套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照图1和图2,该缸体水套包括进水口1,该进水口1设置在缸体水套上与进气侧和排气侧垂直的一侧上,缸盖水套包括排水口,该排水口与缸盖水套在同一平面内,冷却水从进水口1流入缸体水套的进气侧,并从进气侧流入排气侧,再从缸盖水套的一端流入,并在缸盖水套中依次流经各个部位,最终从缸盖水套上的排水口流出,以此循环达到冷却效果。但现有发动机缸体缸盖水套进出水口2压力损失过大,说明水套内水流阻力大,不利于冷却。缸盖进气侧水流量小,缸盖排气侧气门桥冷却水流速最小为1.0m/s,流速低,且水套水压降低>0.9bar,水流阻力大,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套,以减小水流阻力,减小水流压降,提高缸盖排气侧气门桥的冷却流量,提高冷却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套,包括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所述缸盖水套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缸体水套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水套缸孔,其中:

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连通;

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缸盖水套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出水口的轴线低于所述缸体水套所在平面。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在相邻所述水套缸孔的连接处设置有流道,所述进气侧通道和所述排气侧通道通过所述流道连通。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水套缸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套缸孔、第二水套缸孔、第三水套缸孔和第四水套缸孔,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套缸孔上,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套缸孔和所述第二水套缸孔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套缸孔和所述第三水套缸孔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三水套缸孔和所述第四水套缸孔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流道设置在所述第四水套缸孔上远离所述第三水套缸孔的一侧边缘上。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排气侧,所述第一流道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气侧,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气侧,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排气侧。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缸体水套上设置有第一上水孔和第二上水孔,所述第一上水孔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所述第二上水孔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气侧,且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缸盖水套通过所述第一水套缸孔和所述第二水套缸孔连通。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上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上水孔的直径。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上水孔和所述第二上水孔的数量各为四个,且四个所述第一上水孔分别设置在四个水套缸孔上,四个所述第二上水孔分别设置在四个水套缸孔上。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缸体水套上还设置有第三上水孔,所述第三上水孔设置在所述第四流道上。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上水孔的数量为一个。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水套,实现了冷却水同时进入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水依次流经进气侧通道和排气侧通道,而导致排气侧的冷却滞后的问题,该发动机水套有效缩短了水流的流程,使水流阻力减小,提高了冷却效果;此外,出水口设置在了缸体水套的中间位置,可以使水流经过缸盖火力面后迅速流到出水口,有效缩短了缸盖水套的水流流程,同时将出水口设置在缸盖水套下方较低的位置,可以增大排气侧气门桥处的流速,从而增大了对气门桥的冷却速度。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上水孔、第二上水孔和第三上水孔,实现了对缸盖水套上各部位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水的流量和流速,进而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缸体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缸盖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水套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缸体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缸体水套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水口2-出水口100-缸体水套

101-第一流道102-第二流道103-第三流道

104-第四流道105-第一上水孔106-第二上水孔

107-第三上水孔110-第一水套缸孔120-第二水套缸孔

130-第三水套缸孔140-第四水套缸孔150-进水口

200-缸盖水套21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套,包括缸盖水套200和缸体水套100,缸盖水套200上设置有出水口210和水套缸孔,缸体水套100上设置有进水口150,其中,进水口150设置在缸体水套100的排气侧,且进水口150与缸体水套100的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连通;出水口210设置在缸盖水套200的中间位置,且出水口210的轴线低于缸体水套100所在平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水套在工作过程中,从进水口150进入的冷却水可以同时流入缸体水套100的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发动机水套可以使缸体水套100的排气侧和进气侧同时实现冷却,无需使冷却水依次流经进气侧通道和排气侧通道,而导致排气侧的冷却滞后,该发动机水套有效缩短了水流的流程,使水流阻力减小,提高了冷却效果。此外,出水口210设置在了缸体水套100的中间位置,可以使水流经过缸盖火力面后迅速流到出水口210,有效缩短了缸盖水套200的水流流程,同时将出水口210设置在缸盖水套200下方较低的位置,可以增大排气侧气门桥处的流速,从而增大了对气门桥的冷却速度。

进一步地,在相邻水套缸孔的连接处设置有流道,进气侧通道和排气侧通道通过流道连通,水流可以在流道中流动,从而可以使发动机缸孔周围温度加速降低,提高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水套缸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套缸孔110、第二水套缸孔120、第三水套缸孔130和第四水套缸孔140,进水口150设置在第一水套缸孔110上,为了提高各水套缸孔附近的冷却效果,流道可以包括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和第四流道104,第一流道101设置在第一水套缸孔110和第二水套缸孔120的连接处,第二流道102设置在第二水套缸孔120和第三水套缸孔130的连接处,第三流道103设置在第三水套缸孔130和第四水套缸孔140的连接处,第四流道104设置在第四水套缸孔140上远离第三水套缸孔130的一侧边缘上。

进一步地,第一流道101的进水口150设置在排气侧,第一流道101的出水口210设置在进气侧,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和第四流道104的进水口150设置在进气侧,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和第四流道104的出水口210设置在排气侧,在冷却水从进水口150进入到缸体水套100的过程中,冷却水分别进入到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同时,排气侧通道中的冷却水可以通过第一流道101流入进气侧通道,且进气侧通道的冷却水可以通过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和第四流道104流入排气侧通道,从而可以加速缸体水套100中冷却水的流动,增强了冷却水在缸体水套100中的可循环性。

进一步地,缸体水套100上设置有第一上水孔105和第二上水孔106,第一上水孔105设置在缸体水套100的排气侧,第二上水孔106设置在缸体水套100的进气侧,且缸体水套100和缸盖水套200通过第一水套缸孔110和第二水套缸孔120连通,即冷却水可以通过第一上水孔105和第二上水孔106流入缸盖水套200中,从而可以同时对缸盖水套200的进气侧和排气侧进行冷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水需要从缸盖的水套一端进入并依次流经各个部位,有效提高了冷却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排气侧的温度高于进气侧的温度,故为了加速排气侧的冷却,第一上水孔105的直径大于第二上水孔106的直径,由此可以使从缸体水套100排气侧进入缸盖水套200中的水流量大于进气侧,从而可以使进入缸盖水套200中的冷却水迅速向排气侧气门桥周围扩散,有效提高了对排气侧气门桥的冷却,使气门桥的冷却水流速由现有技术中的1.0m/s增大到2.0m/s。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水孔105的直径为12mm,第二上水孔106的直径为3mm。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缩短冷却水进入到缸盖水套200各部位的时间,提高对缸盖水套200各部位冷却的均匀性,第一上水孔105和第二上水孔106的数量可以各为四个,且四个第一上水孔105分别设置在四个水套缸孔上,四个第二上水孔106也分别设置在四个水套缸孔上。

进一步地,缸体水套100上还设置有第三上水孔107,第三上水孔107设置在第四流道104上,冷却水可以从第三上水孔107进入到缸盖水套200中,从而可以加强对缸盖水套200后端的冷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缸盖水套200后端的水流量较小,第三上水孔10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且第三上水孔107的直径为6m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水套,实现了冷却水同时进入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水依次流经进气侧通道和排气侧通道,而导致排气侧的冷却滞后的问题,该发动机水套有效缩短了水流的流程,使水流阻力减小,提高了冷却效果;此外,出水口设置在了缸体水套的中间位置,可以使水流经过缸盖火力面后迅速流到出水口,有效缩短了缸盖水套的水流流程,同时将出水口设置在缸盖水套下方较低的位置,可以增大排气侧气门桥处的流速,从而增大了对气门桥的冷却速度。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上水孔、第二上水孔和第三上水孔,实现了对缸盖水套上各部位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水的流量和流速,进而提高了冷却效率。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