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动机进气系统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938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发动机进气系统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进气系统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环境的日益恶化,更多关于汽车排放的政策也是紧跟推出。日前,国家环保局联合质检总局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即国六标准)。由于国六升级,后处理相关部件升级,传统的发动机仓满足不了进气、排气整体布置,同时进气如果布置在发动机仓,也会导致进气过热等有害于发动机运转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发动机进气系统总成,对发动机的进气方式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后轮上方进气布置,以满足整体布置需求。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发动机进气系统总成,包括车架,车架包括车架前段、车架中段、车架后段,车架前段设有发送机仓,发动机仓内安装有发动机,所述发送机仓内还安装有增压器,车架中段一侧安装有空滤器,车架后段一侧安装有进气格栅总成;

所述空滤器的空滤器进气口与空滤器进气管的出口端相通,空滤器的空滤器出气口与空滤器出气管的入口端相通,空滤器底部安装有堵塞报警器;空滤器进气管的入口端与车架后段相通,空滤器出气管的出口端通过进气弯管与增压器进气管的入口端相通;增压器进气管的出口端与增压器的进气口相通,增压器的出气口通过中冷器进气管与中冷器的进气口相通,中冷器的出气口通过中冷器出气管与发动机的进气口相通;

所述进气格栅总成包括固定板以及垂直固定在固定板两端的定位柱,固定板中央设有气流孔,气流孔外端设有进气格栅;

所述空滤器通过空滤器安装支架与车架固定相连,空滤器安装支架包括与空滤器固定相连的空滤器安装板,空滤器安装板两侧分别向同一侧垂直折弯形成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向外垂直折弯形成第一固定板,第二侧板向外垂直折弯形成第二固定板;空滤器安装板边缘四周设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板两端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板两端对称设有第三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两个定位柱之间设有弧形加强板,有效提高了进气格栅总成的安装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空滤器安装板中央设有减重孔,减重效果好,结构强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空滤器与空滤器安装板之间以及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车架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安装简单快捷,结构强度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空滤器进气口与空滤器进气管的出口端之间、空滤器的空滤器出气口与空滤器出气管的入口端之间、增压器进气管的出口端与增压器的进气口之间均通过胶管固定相连,胶管外侧两端安装有卡箍,密封效果明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对传统发动机仓的进气方式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后轮上方进气布置的,更加适合新形势下的排放要求,保证了发动机的运转安全,提高了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环保价值。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进气格栅总成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中进气格栅总成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空滤器前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空滤器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空滤器后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空滤器安装支架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空滤器安装支架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空滤器安装支架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3、图6至图8所示的一种新型发动机进气系统总成,包括车架1,车架1包括车架前段、车架中段、车架后段,车架前段设有发送机仓,发动机仓内安装有发动机2,发送机仓内还安装有增压器5,车架中段一侧安装有空滤器3,车架后段一侧安装有进气格栅总成4;空滤器3的空滤器进气口36与空滤器进气管31的出口端相通,空滤器3的空滤器出气口37与空滤器出气管32的入口端相通,空滤器3底部安装有堵塞报警器33;空滤器进气管31的入口端与车架后段相通,空滤器出气管32的出口端通过进气弯管35与增压器进气管51的入口端相通;增压器进气管51的出口端与增压器5的进气口相通,增压器5的出气口通过中冷器进气管61与中冷器6的进气口相通,中冷器6的出气口通过中冷器出气管62与发动机2的进气口相通;空滤器进气口36与空滤器进气管31的出口端之间、空滤器3的空滤器出气口37与空滤器出气管32的入口端之间、增压器进气管51的出口端与增压器5的进气口之间均通过胶管固定相连,胶管外侧两端安装有卡箍,密封效果明显;

如图4和图5所示,进气格栅总成4包括固定板41以及垂直固定在固定板41两端的定位柱42,固定板41中央设有气流孔,气流孔外端设有进气格栅43;固定板41与两个定位柱42之间设有弧形加强板44,有效提高了进气格栅总成4的安装强度;滤器安装板341中央设有减重孔346,减重效果好,结构强度高;

如图9至图11所示,空滤器3通过空滤器安装支架34与车架1固定相连,空滤器安装支架34包括与空滤器3固定相连的空滤器安装板341,空滤器安装板341两侧分别向同一侧垂直折弯形成第一侧板342和第二侧板343,第一侧板342向外垂直折弯形成第一固定板344,第二侧板343向外垂直折弯形成第二固定板345;空滤器安装板341边缘四周设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第一固定孔347,第一固定板344两端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孔348,第二固定板345两端对称设有第三固定孔349;空滤器3与空滤器安装板341之间以及第一固定板344、第二固定板345与车架1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安装简单快捷,结构强度可靠。

本发明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对传统发动机仓的进气方式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后轮上方进气布置的,更加适合新形势下的排放要求,保证了发动机的运转安全,提高了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环保价值。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