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油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1010阅读:1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油管接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接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油管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柴油机行业中普遍使用的弯曲弹性高压油管,极易造成高压油管在安装的过程中受力变形,而且在高压油管端头和联接螺母之间的垫圈为平行垫圈,无法调整高压油管的姿态,由高压油管弯曲变形或加工误差引起的附加受力造成的硬连接,容易使高压油管球形墩头根部在联接螺母把紧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断裂。另外,由于柴油机燃烧产生振动,使得高压油管自身振动较为剧烈,容易导致高压油管在墩头处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高压油管墩头应力集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油管接头,包括一端设有内螺纹的联接螺母,所述联接螺母的另一端设有供油管插入的油管孔,所述油管位于所述联接螺母内的端部设有防止所述油管脱出的墩头,所述墩头与所述联接螺母之间沿所述油管的长度方向设有套设于所述油管外的护套和垫圈,所述护套与所述油管过盈配合,所述垫圈与所述油管间隙配合,且所述垫圈与所述护套接触的一面为光滑面,所述垫圈背离所述护套的一面与所述联接螺母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垫圈与所述联接螺母的接触面为圆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垫圈的侧面设有减震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槽为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垫圈与所述护套接触的一面设置为球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护套与所述垫圈接触的一面为光滑平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油管接头垫圈与护套接触的一面设置为光滑面且垫圈与油管间隙配合,在联接螺母拧紧过程中,由于护套与联接螺母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垫圈能够随联接螺母的旋转而自由旋转,联接螺母产生的扭转应力不会传递到护套,从而保证了护套与油管之间的紧密贴合,并且由于油管与垫圈之间间隙配合,扭转应力也不会传递到油管,消除了墩头处的应力集中,降低了高压油管墩头处横向裂纹出现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高压油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高压油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管;11:墩头;2:联接螺母;21:油管孔;3:垫圈;4:护套;5:圆弧面;6:减震槽;7:球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油管1接头,包括一端设有内螺纹的联接螺母2,联接螺母2的另一端设有供油管1插入的油管孔21,油管1位于联接螺母2内的端部设有防止油管1脱出的墩头11,墩头11与联接螺母之间沿油管1的长度方向设有套设于油管1外的护套4和垫圈3,护套4与油管1过盈配合,垫圈3与油管1间隙配合,且垫圈3与护套4接触的一面为光滑面,垫圈3背离护套4的一面与联接螺母2相接触。加工时,首先将油管1穿过油管孔21,将垫圈3和护套4依次套设在油管1上,将油管1头部冷镦形成墩头11,并且冷镦完成后由于油管1外胀,护套4与油管1紧贴,形成过盈配合,并且在装配前垫圈3用于与护套4接触的一面采用研磨处理,降低表面粗糙度,以减小垫圈3与护套4之间的摩擦力。优选地,本实施中护套4与垫圈3接触的一面也为光滑平面,进一步地降低垫圈3与护套4之间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油管1接头垫圈3与护套4接触的一面设置为光滑面且垫圈3与油管1间隙配合,在联接螺母2拧紧过程中,由于护套4与联接螺母2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垫圈3能够随联接螺母2的旋转而自由旋转,联接螺母2产生的扭转应力不会传递到护套4,从而保证了护套4与油管1之间的紧密贴合,并且由于油管1与垫圈3之间间隙配合,扭转应力也不会传递到油管1,消除了墩头11处的应力集中,降低了高压油管1墩头11处横向裂纹出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垫圈3与联接螺母2的接触面为圆弧面5。垫圈3与连接螺母的接触面设置为圆弧面5可以将油管1左右振动产生的应力部分转化为压紧力,从而消减由于振动对墩头11处产生的应力。另外,由于圆弧面5的存在,在油管1安装稍有偏差的情况下,压紧位置可以自动适应,防止单边压紧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装配应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垫圈3的侧面设有减震槽6。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减震槽6为环形。在油管1振动时,减震槽6可以发生局部弹性变形,将振动转化为弹性变形,从而再次地对振动应力消解,最终使传递至墩头11处的振动应力最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内容不在重复,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垫圈3与护套4接触的一面设置为球面7。垫圈3的球面7与护套4的平面相接触,在球面7的边缘处于护套4的平面之间必定存在高度上的间隙,此间隙的存在可以起到与减震槽6同样的作用,对振动应力进行消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油管1接头垫圈3与护套4接触的一面设置为光滑面且垫圈3与油管1间隙配合,在联接螺母2拧紧过程中,由于护套4与联接螺母2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垫圈3能够随联接螺母2的旋转而自由旋转,联接螺母2产生的扭转应力不会传递到护套4,从而保证了护套4与油管1之间的紧密贴合,并且由于油管1与垫圈3之间间隙配合,扭转应力也不会传递到油管1,消除了墩头11处的应力集中,降低了高压油管1墩头11处横向裂纹出现的可能性。并且通过设置减震槽6以及圆弧面5消解了大部分的振动应力,解决了高压油管1墩头11处横向裂纹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