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用机车用热管中冷器。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国家对农用机车的排放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越来越多地农用车发动机也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降低CO和HC的生成量;提高经济性和排放性。但是增压后的进气温度非常高,不但增加了发动机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而且增大燃油消耗,给增压技术的普遍应用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要在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空气入口之间增加热管中冷器,来降低增压空气进气温度,一般中冷器的进气箱与出气箱采用塑料材质,空气进气温度超过140℃后塑料材质易老化,发生形变,中冷器中间的密封圈变形,漏气,而且扁平管与主板焊接处容易损坏,因此,如何保证中冷器耐高温又能够有足够的强度保证产品不变形,是行业内的研究人员一种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用机车用热管中冷器,结构精巧,使用方便,重量轻,成本低,安全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农用机车用热管中冷器,包括进气口、出气口、进气箱、出气箱、两侧主板、扁平管、翅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有通气孔,扁平管的两端连接两侧主板的通气孔,两侧主板铆接进气箱、出气箱,所述进气口设置在进气箱上,出气口设置在出气箱上,所述翅带设置在扁平管之间,所述进气口上设有凹槽,所述进气箱内设有隔板,两侧主板的铆接点为圆弧凸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隔板将进气箱隔为相同的两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凹槽为圆弧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气口为圆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气口为圆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两侧主板的铆接点为8-20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翅带为连续弯折的锯齿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通气孔为腰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农用机车用热管中冷器,结构精巧,使用方便,进气口上设有凹槽,能够增压,提高效率;两侧主板铆接进气箱、出气箱,铆接面接触紧密,成本低,安全可靠,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翅带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进气口,2、出气口,3、进气箱,4、出气箱,5、主板,6、扁平管,7、翅带,8、通气孔,9、凹槽,10、隔板,11、铆接点,12、圆弧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农用机车用热管中冷器,包括进气口1、出气口2、进气箱3、出气箱4、两侧主板5、扁平管6、翅带7,进气口1、出气口2为圆柱形便于连接;主板上设有通气孔8,所述通气孔8为腰形孔,扁平管6的两端连接两侧主板的通气孔8,两侧主板铆接进气箱、出气箱,所述进气口1设置在进气箱3上,出气口2设置在出气箱4上,所述翅带7设置在扁平管6之间,所述进气口1上设有凹槽9,所述进气箱3内设有隔板10,两侧主板5的铆接点11为圆弧凸点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农用机车用热管中冷器,结构精巧,使用方便,采用全铝结构,克服了以往铝芯体与塑料进气箱3、出气箱4连接的缺陷,能够承受的温度高,强度增加,延长使用寿命;气体从进气口1进入,由于进气箱3内设有隔板10,隔板10将进气箱3隔为相同的两部分,进气分成两股进入,克服了以往气体往上跑的缺陷,以往气体往上浮导致上方的扁平管6与翅带7起作用,下方的扁平管6与翅带7不起作用,只有一半起作用,现在进气分成两股进入,下半部分的扁平管6与翅带7也起作用,提高效率,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以往隔板全封闭的格局,留有缝隙,加快介质通过进度;在进气口1上设有凹槽,能够增压,提高效率;两侧主板5铆接进气箱3、出气箱4,铆接面接触紧密,成本低,安全可靠,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所述凹槽9为圆弧形凹槽,便于冲压成型,也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侧主板5的铆接点为8-20个,连接稳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农用机车用热管中冷器,用于农用车上,由于农用车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灰尘较多,容易在翅带窗口处堵塞,本实用新型所述翅带7为连续弯折的锯齿状,翅带表面没有窗口,由于翅带为表面光滑的薄板,冲洗方便,不易堵塞,抗灰尘能力强,故障率少。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