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主燃油泵的安装对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汽车燃油泵定位方式,采用在燃油泵和燃油箱上表示三角符号,再将二者的三角符号对准。工人操作时既费时,又会导致较大的安装误差,造成油泵安装位置不准,降低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主燃油泵的安装对位结构,提供较准确的安装定位方法,以解决主燃油泵安装位置不准确的问题,使安装此类燃油泵的车型能一次性安装到位,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主燃油泵的安装对位结构,包括燃油箱,所述燃油箱包括箱体和环形箱盖,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主燃油泵,所述主燃油泵嵌入箱体内并通过环形箱盖压固连接,环形箱盖与主燃油泵之间通过带外螺纹的密封圈密封;
所述主燃油泵的顶盖设有两个油管接头,所述两油管接头通过管道与设置在箱体外侧的副燃油泵连接;所述主燃油泵的顶盖上两油管接头之间的位置与两油管接头同向设置有标示箭头,箱体上与两油管接头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双箭头,所述双箭头中的每个箭头分别对应一个油管接头。
其中,所述的两油管接头分别为进油管进油接头和出油管出油接头。
具体地,所述进油管进油接头包括与主燃油泵连接的支座及与该支座配合连接的连接管,连接管的端部连通一弯管,弯管与主燃油泵内的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预设有与连接管连通的快换结构,所述快换结构包括贯穿主燃油泵顶盖的支管,所述支管下端通过台阶状连接帽连接有预留外接管。
最后,所述预留外接管的外围套设设有U形架,预留外接管靠近末端的位置套设有带止动片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壁上环形布置有卡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燃油箱上添加双箭头标识,安装燃油泵的进出油管出油接头对准双箭头,从而保证燃油泵正确的安装位置。采用此种安装方式,使安装方向更清晰,便于装配工人接受,可极大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增加了汽车企业的利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燃油泵与燃油箱的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燃油泵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然后泵顶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快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至2,一种汽车主燃油泵的安装对位结构,包括燃油箱,所述燃油箱包括箱体1和环形箱盖2,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主燃油泵3,所述主燃油泵3嵌入箱体1内并通过环形箱盖2压固连接,环形箱盖2与主燃油泵3之间通过带外螺纹的密封圈密封;使用时将主燃油泵3嵌入式安装在燃油箱内,然后套设密封圈,最后通过环形箱盖2将主燃油泵3与箱体1之间密封压紧;环形箱盖2的外围环形均匀布置有多个凸棱,增大摩擦防止在旋紧时打滑。
所述主燃油泵3的顶盖设有两个油管接头,所述两油管接头通过管道与设置在箱体1外侧的副燃油泵7连接;所述主燃油泵3的顶盖上两油管接头之间的位置与两油管接头同向设置有标示箭头31,标示箭头31达到提示油管接头的安置后的朝向,起到标示方向的作用;箱体1上与两油管接头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双箭头4,所述双箭头4中的每个箭头分别对应一个油管接头,双箭头4起到标示两油管接头各自具体的位置。在安装主燃油泵3时,可通过标示箭头31判断油管接头的朝向,双箭头4达到标示具体位置的目的;双向标示,使主燃油泵3的安装方向更清晰,便于装配工人接受,可极大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增加了汽车企业的利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两油管接头分别为进油管进油接头95和出油管出油接头86,进油管进油接头95和出油管出油接头86分别通过进油管和出油管与副燃油泵7连接;所述进油管进油接头95包括与主燃油泵3连接的支座91及与该支座91配合连接的连接管95,连接管95的端部连通一弯管92,弯管92与主燃油泵3内的管道连通。在使用时,主燃油泵3与副燃油泵7之间通过进油管进油接头95、出油管出油接头86、进油管和出油管形成油回路。
图3至图7所述支座91预设有与连接管95连通的快换结构93,该快换结构93为预留便于后续更换接管的位置,所述快换结构93包括贯穿主燃油泵3顶盖的支管931,所述支管931下端通过台阶状连接帽932连接有预留外接管933,所述预留外接管933的外围套设有U形架935,U形架935的上套设有外罩94起到扣合卡紧的作用,预留外接管933靠近末端的位置套设有带止动片936的限位环934,对后续更换的管道起到止动限位的作用,所述限位环934的内壁上环形布置有卡片937,卡片937防止限位环934下滑。在使用时,先取下外罩94,将预留外接管933与后续的连接管95连通后,再将外罩94套设在U形架935上,使更换后的管道之间紧密连接。在更换之前该快换结构93与连接管95之间呈密封状态,连接管95与弯管92之间呈连通状态;更换后,连接管95与弯管92成密封状态,连接管95与支管931呈连通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