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ORC余热发电的螺杆膨胀机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6825发布日期:2018-06-05 22:4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膨胀动力机,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ORC余热发电的螺杆膨胀机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有机朗肯双循环(ORC)技术,选用相应的有机液态工质来吸收低温余热,产生高压有机工质蒸汽,通过双螺杆膨胀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对节能和环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螺杆膨胀机的作用机理便是利用高压气体膨胀降压时向外输出机械功使气体温度降低的原理以获得机械能,而后联接发电机转换为电能。膨胀机在工作时,如何选择密封形式,使得有机工质、润滑油不被泄露或混合成为膨胀机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ORC低温余热发电机组膨胀机密封常用技术为用机械密封分离工作腔与轴承腔,机械密封基本能够达到隔离工作腔与轴承腔连通的目的,但机械密封结构复杂、加工要求较高、安装更换比较麻烦、出现事故时不方便维修,而且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研发了一种应用于ORC余热发电的螺杆膨胀机密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机械密封存在的结构复杂、加工要求高、维修困难、成本高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应用于ORC余热发电的螺杆膨胀机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ORC余热发电的螺杆膨胀机密封装置,包括固定在润滑油腔和工质腔之间的轴封座、旋转骨架轴封、O型圈、轴封套、定位挡圈;

所述的轴封座安装在润滑油腔的腔体上,旋转骨架轴封固定在轴封座内,定位挡圈固定在旋转骨架轴封的外侧与工质腔之间;所述的轴封套套设在润滑油腔和工质腔之间的膨胀机转子轴上;

所述的旋转骨架轴封的外圈与轴封座过盈配合,内圈与轴封套过盈配合;

所述的轴封座的外圆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的O型圈固定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为O型圈槽,O型圈固定在O型圈槽内,由于预密封作用,O型圈与被密封光滑面和沟槽底面紧密接触,这样当有机工质或者润滑油通过间隙进入沟槽时只能对O型圈的一侧面起作用,当压力较大时,把O型圈推向沟槽另一侧面而挤压成D形,并把压力传递给接触面。

所述的轴封座的外圆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纹孔将轴封座与螺杆膨胀机壳体连接,达到便于安装和拆卸的目的。

所述的旋转骨架轴封与轴封套之间还安装有主密封环、辅助密封环、副密封环,由于有机工质侧压力远大于润滑油侧压力,所以主密封环和辅助密封环在压差下能够更好贴紧旋转轴,起到及时密封作用,使旋转轴封避免因长时间运转导致密封唇与轴之间的间隙增大,影响密封效果,同时,副密封环在油压下贴紧旋转轴,隔离润滑油。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润滑油腔和工质腔之间,可以把有机工质和润滑油之间很好的隔离开来,使螺杆膨胀机能稳定运行;由于形成了独立的轴承润滑腔,方便在油路润滑系统加装过滤装置,保证润滑油的清洁度,同时在膨胀机转子轴上镶嵌轴封套,避免了轴封对轴的直接摩擦,延长了轴承寿命;具体实施时,可以在润滑油侧装视油装置,能够直观观察油位高低方便润滑油量调节,以避免润滑腔油位过高,压力过大。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原理是:旋转骨架轴封与膨胀机转子轴之间存在着轴封刃口控制的油膜,此油膜具有流体润滑特性,在液体表面张力旋转骨架轴封的作用下,油膜的刚度恰好使油膜与空气接触端形成一个新月面,防止了有机工作介质的泄漏,从而实现旋转轴的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安装调整方便、在运行中几乎无磨损且几乎不消耗功率,工作效率高,可长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膨胀机转子轴、2-轴封套、3-轴封座、4-壳体、5- O型圈、6-定位挡圈、7-旋转骨架轴封、8-主密封环、9-辅助密封环、10-副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ORC余热发电的螺杆膨胀机密封装置,包括固定在润滑油腔和工质腔之间的轴封座3、旋转骨架轴封7、O型圈5、轴封套2、定位挡圈6;所述的轴封座3安装在润滑油腔的腔体上,旋转骨架轴封7固定在轴封座3内,定位挡圈6固定在旋转骨架轴封7的外侧与工质腔之间;所述的轴封套2套设在润滑油腔和工质腔之间的膨胀机转子轴1上;所述的旋转骨架轴封7的外圈与轴封座3过盈配合,内圈与轴封套2过盈配合;所述的轴封座3的外圆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的O型圈5固定在凹槽内。

其中,在旋转骨架轴封7与轴封套2之间还安装有主密封环8、辅助密封环9、副密封环10;凹槽为O型圈槽,O型圈5固定在O型圈槽内,轴封座3的外圆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纹孔将轴封座与螺杆膨胀机的壳体4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