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柜体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836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电气柜体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气柜体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推广,风力发电机组的分布越来越广,不仅在山区、平原可以布置风电场,还可以在海上建设风电场。

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广泛分布,也由于环境的不同,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柜体提供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陆地潮湿区域以及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其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柜体内部的湿度,会腐蚀电气柜体内部的电器元件,导致电气柜体使用寿命的下降,同时也会对电气柜体内部的金属部件产生锈蚀,影响电气柜体的使用。

为了进行除湿,通常采用专用的除湿设备,不仅造价高,而且还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在安装除湿设备时,经常需要对电气柜体进行适应性的改造,从而会对现有的电气柜体带来相应的破坏。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力发电机组中电气柜体的潮湿导致的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柜体及风力发电机组,解决风力发电机组除湿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气柜体,包括:

外部壳体;

内循环风管,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内部,所述内循环风管内设有内循环风扇,用于驱动所述外部壳体内部的气体沿所述内循环风管循环流动;

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内循环风管,用于对流经所述内循环风管的气体加热;

外循环风管,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内部,所述外循环风管的两端均与所述外部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外循环风管穿过所述内循环风管所述内循环风管穿过所述外循环风管,并且在所述外循环风管内设有外循环风扇,用于驱动所述电气柜体外部的气体流经所述外循环风管;所述外循环风管与所述内循环风管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加热单元的下游。

可选择地,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箱体,并在加热箱体内部布置自加热材料,所述加热箱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与所述内循环风管连接。

可选择地,所述自加热材料为过饱和溶液,并且被容器封装起来,容器采用导热材料制造。

可选择地,还包括:

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内部,用于检测外部壳体内部的湿度信息;

控制器,用于与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接收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并根据湿度信息启动所述内循环风扇及所述外循环风扇。

可选择地,所述内循环风扇位于所述加热单元的上游,或者位于所述外循环风管的下游。

可选择地,还包括:

冷凝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内循环风管中的所述外循环风管冷凝的水,或者收集所述外循环风管中的所述内循环风管冷凝的水。

可选择地,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采用封闭容器,并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内部或者外部。

可选择地,当所述外循环风管穿过所述内循环风管时,在所述内循环风管内对应所述外循环风管的下方的管壁上设有排水口;当所述内循环风管穿过所述外循环风管时,在所述外循环风管内对应所述内循环风管的下方的管壁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连通。

可选择地,所述排水口采用下凹的漏斗形状。

可选择地,还包括:

电池盒,用于为所述内循环风扇和所述外循环风扇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气柜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气柜体及风力发电机组,通过加热单元对流经内循环风管的气体进行加热,然后再通过外循环风管将外部气流导入,使内循环风管和外循环风管的交汇处形成温度差,从而促进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进而达到除湿的效果;整个电气柜体的设计,除湿过程中不需要单独的除湿装置或设备,对电气柜体的结构影响较小,便于对现有的电气柜体进行除湿改造。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气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气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外部壳体;

200、内循环风管;201、内循环风扇;

300、加热单元;

400、外循环风管;401、外循环风扇;402、出水口;

500、冷凝水收集装置;

600、温度传感器;

7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创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柜体,包括外部壳体100、内循环风管200、加热单元300、外循环风管400,其中:

内循环风管200设置于外部壳体100内部,内循环风管200内设有内循环风扇201,内循环风扇201为内循环风管200提供动力,用于驱动外部壳体100内部的气体沿内循环风管200循环流动,即在负压的作用下使外部壳体100内部的气体自内循环风管200的一端进入,然后从内循环风 管200的另一端流出,通常地,内循环风管200的两端设置在外部壳体100内部相距较远的位置,以使外部壳体100内部的气体能够在内循环风管200及其内部的内循环风扇201的作用下,在外部壳体100内部循环流动;

加热单元300设置于内循环风管200,用于对流经内循环风管200的气体加热;流经内循环风管200的气体,在经过加热单元300时,能够与加热单元300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气体的温度上升;

外循环风管400设置于外部壳体100内部,外循环风管400的两端均与外部壳体100的外部连通,外循环风管400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外部壳体100的壁上,并且在外部壳体100的壁上开孔,外循环风管400的端部与开孔连接,使外循环风管400与外部壳体100的外部连通,并使外循环风管400在外部壳体100内部形成外循环通道;外循环风管400穿过内循环风管200,并且可以是如图1所示整体穿过,也可以是部分穿过,当外循环风管400整体穿过内循环风管200时,外循环风管400的截面尺寸应小于内循环风管200的截面尺寸,当外循环风管400部分穿过内循环风管200时,则二者之间的截面尺寸可以根据实施的需要而设计,通常地,可以保持外循环风管400在与内循环风管200连接位置的截面尺寸不变,但是并不以此为限,即二者之间的截面尺寸可以相等或者不相等,并且在外循环风管400内设有外循环风扇401,用于驱动电气柜体外部的气体流经外循环风管400;外循环风管400与内循环风管200连接的位置位于加热单元300的下游;经过加热单元300加热之后的气体在内循环风管200内部流经外循环风管400时,由于内循环风管200中的气体经过加热单元300的加热作用,使内循环风管200中的气体和外循环风管400中的气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温度差,从而使高温气体在遇到低温时产生水汽凝结作用,进而达到对高温气体除湿的效果。

可选择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气柜体,加热单元300包括加热箱体,并在加热箱体内部布置自加热材料,加热箱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与内循环风管200连接。自加热材料为过饱和溶液,并且被容器封装起来,容器采用导热材料制造,其中容器可以是能够封装过饱和溶液的管路,也可以 是密封的软包装材料,如橡胶带、不透水的无纺布等。加热箱体也可以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并且由控制器700根据湿度传感器600检测的湿度信息进行控制。

可选择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气柜体,还包括湿度传感器600和控制器700,湿度传感器600设置于外部壳体100内部,用于检测外部壳体100内部的湿度信息;控制器700用于与湿度传感器600连接,接收湿度传感器600的湿度信息,并根据湿度信息启动内循环风扇201及外循环风扇401。控制器700根据湿度传感器600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该启动内循环风扇201及外循环风扇401,从而避免内循环风扇201和外循环风扇401在外部壳体100内部的气体湿度较小时空转,从而节省能源,延长检修周期及使用寿命。其中,湿度传感器600可以设置在外部壳体100内部的任意位置,湿度传感器600通过导线与控制器700连接,控制器700通常设置在距离内循环风扇201及外循环风扇401较近的位置,一般可以设置在内循环管路200上,或者设置在加热单元300。

可选择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气柜体,内循环风扇201位于加热单元300的上游,或者位于外循环风管400的下游,或者也可以设置在内循环风管200的其他位置,以对内循环风管200内部的气流形成负压吸力作用,促使气流在内循环风管200循环流动。

可选择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气柜体,还包括冷凝水收集装置500,冷凝水收集装置500采用封闭容器,用于收集内循环风管200中的外循环风管400冷凝的水,由于内循环风管200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从而利用冷凝水收集装置500进行收集,冷凝水收集装置500可以是位于外部壳体100内部,也可以设置在外部壳体100的外部,此时需要通过相应的收集管路将冷凝水引流到冷凝水收集装置500中。

可选择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气柜体,在内循环风管200内对应外循环风管400的下方的管壁上设有排水口402,排水口402与冷凝水收集装置500连通。排水口402采用下凹的漏斗形状,便于对冷凝水进行收集。也可以选择地,将排水口402与引流管路连接,借助引流管路将冷凝水排出。

可选择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气柜体,还包括电池盒(图中未示出),用于为内循环风扇201和外循环风扇401供电。电池盒可以设置于加热单元300,也可以设置于内循环风管200,也可以是设置在其他位置,电池盒与内循环风扇201、外循环风扇401之间分别通过导线连接。

可选择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气柜体,内循环风管200穿过外循环风管400;并且可以是如图2所示整体穿过,也可以是部分穿过,当内循环风管200整体穿过外循环风管400时,内循环风管200的截面尺寸应小于外循环风管400的截面尺寸,当内循环风管200部分穿过外循环风管400时,则二者之间的截面尺寸可以根据实施的需要而设计,通常地,可以保持内循环风管200在与外循环风管400连接位置的截面尺寸不变,但是并不以此为限,即二者之间的截面尺寸可以相等或者不相等。当内循环风管200穿过外循环风管400时,排水口402相应地设置在外循环风管400的管壁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包括以上实施例提供的电气柜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电气柜体通过加热单元对流经内循环风管的气体进行加热,然后再通过外循环风管将外部气流导入,使内循环风管和外循环风管的交汇处形成温度差,从而促进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进而达到除湿的效果;整个电气柜体的设计,除湿过程中不需要单独的除湿装置或设备,对电气柜体的结构影响较小,便于对现有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柜体进行除湿改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不定冠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 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多个部分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