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及其防转滚轮挺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3463发布日期:2018-06-30 11:2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及其防转滚轮挺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防转滚轮挺柱。



背景技术:

挺柱作为凸轮的从动件,它承受凸轮轴旋转时所施加的侧向力,其作用是将凸轮的推力传递给推杆或气门杆。

滚轮挺柱在使用过程中有旋转的趋势,因此在应用时,通常需要在机体上增加导向限位装置,以阻止其旋转,现有技术中,导向限位装置一般通过在机体上增加导向螺钉或者导向键的方式来实现,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滚轮挺柱防转结构示意图,导向螺钉01穿过机体02上的通孔与挺柱03上的导向槽配合,从而实现对挺柱03轴向的导向以及对挺柱03周向的限位,以在不影响挺柱03轴向移动的同时阻止挺柱03转动,请参阅图2,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滚轮挺柱防转结构示意图,在机体02与挺柱03之间设置导向键04,利用导向键04防止挺柱03转动,上述两种防转结构,均需要在挺柱03上开槽,相应的,机体02上也需要开孔或者开槽,不便于加工,成本高,且有漏油的风险,除此之外,挺柱03与导向螺钉01或导向键04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在使用时,导向螺钉或导向键容易磨损,不便于维护更换。

因此,如何改善挺柱防转结构,使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及维护,避免漏油的风险,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转滚轮挺柱,以使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及维护,避免漏油的风险,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转滚轮挺柱的发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转滚轮挺柱,包括:

挺柱本体,其顶部设置有限位配合部;

防转支架,用于与发动机机体和/或缸盖配合固定,所述防转支架上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配合部配合以防止所述挺柱本体转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配合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者半圆形;或者多边形;或者由两条平行线以及分别横跨连接在两条所述平行线端部的弧线围成的图形。

优选地,所述防转支架包括固定架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中心通孔为所述限位部,所述固定架向上延伸用于插入所述发动机机体与所述缸盖间隙之间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呈倒U形,其开口处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限位套。

优选地,所述限位套的外表面能够与所述发动机机体配合限位。

优选地,所述防转支架由弹簧钢制成。

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转滚轮挺柱。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的机体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滚轮挺柱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为台阶槽,所述挺柱本体穿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小径段,所述防转支架插入所述安装槽的大径段与所述挺柱本体配合。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转滚轮挺柱,包括挺柱本体以及防转支架,其中,挺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限位配合部;防转支架能够与发动机机体和/或缸盖配合固定,防转支架上形成有限位部,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配合以防止挺柱本体转动,该限位部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通槽,通过与限位配合部的型面配合对挺柱进行周向限位;

在应用时,将防转支架固定在发动机机体或者缸盖或者利用发动机机体与缸盖的配合将其卡住,同时使其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配合即可实现对挺柱本体的周向限位,由此可见,上述结构不需要在挺柱本体上开槽,相应的,也就不需要在发动机机体上开孔或者开槽,从而不会影响挺柱本体与发动机机体的配合结构,仅需对挺柱本体上端进行结构优化,同时匹配一个防转支架即可,便于加工及装配,成本低,避免了漏油的风险,且上述通过限位部上的孔或槽与挺柱本体的限位配合部配合的结构,其接触面积较大,能够在起到良好的防转作用的同时,降低挺柱本体对于防转支架的冲击,从而延长防转支架的使用寿命,且在维护更换时,无需将挺柱本体从发动机机体上拆下,方便快捷,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防转滚轮挺柱,由于该防转滚轮挺柱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防转滚轮挺柱发动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滚轮挺柱防转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滚轮挺柱防转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转滚轮挺柱中的挺柱本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转滚轮挺柱中的防转支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转滚轮挺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

01为导向螺钉;02为机体;03为挺柱;04为导向键;1为挺柱本体;101为限位配合部;2为防转支架;201为固定架;202为限位套;2a为中心通孔;3为发动机机体;4为缸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转滚轮挺柱,该防转滚轮挺柱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防转滚轮挺柱的发动机。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3-图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转滚轮挺柱中的挺柱本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转滚轮挺柱中的防转支架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转滚轮挺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转滚轮挺柱,包括挺柱本体1以及防转支架2。

其中,挺柱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限位配合部101;防转支架2能够与发动机机体3和/或缸盖4配合固定,防转支架2上形成有限位部,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101配合以防止挺柱本体1转动,该限位部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通槽,通过与限位配合部101的型面配合对挺柱进行周向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转滚轮挺柱,在应用时,将防转支架2固定在发动机机体3或者缸盖4或者利用发动机机体3与缸盖4的配合将其卡住,同时使其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101配合即可实现对挺柱本体1的周向限位,由此可见,上述结构不需要在挺柱本体1上开槽,相应的,也就不需要在发动机机体3上开孔或者开槽,从而不会影响挺柱本体1与发动机机体3的配合结构,仅需对挺柱本体1上端进行结构优化,同时匹配一个防转支架2即可,便于加工及装配,成本低,避免了漏油的风险,且上述通过限位部上的孔或槽与挺柱本体1的限位配合部101配合的结构,其接触面积较大,能够在起到良好的防转作用的同时,降低挺柱本体1对于防转支架2的冲击,从而延长防转支架2的使用寿命,且在维护更换时,无需将挺柱本体1从发动机机体3上拆下,方便快捷,效率高。

如上所述,挺柱本体1顶部的限位配合部101与防转支架2上限位部通过型面配合的方式防止挺柱本体1转动,即限位配合部101与限位部之间的配合面为非圆形,具体地,限位配合部101的横截面可以为椭圆形;或者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或者多边形,如三角形、矩形、菱形等等;或者至少两种图形相组合的结构,如半圆形与矩形组合的形状、三角形与半圆形组合的结构等等;或者由两条平行线以及分别横跨连接在两条平行线端部的弧线围成的图形;或者不规则的图形等等。

与上述限位配合部101相对应的,限位部可采用与之相同的形状,如限位配合部10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则限位部为与之相配合的椭圆形通孔,若限位配合部101为矩形,则限位部为与之相配合的矩形通孔;当然,限位部也可采用与限位配合不通的形状,如当限位配合部10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时,限位部可以为半椭圆形开口槽,可通过该开口槽与限位配合部101的部分配合实现防转的目的,当然,也可以使限位部为椭圆形孔,而限位配合部101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限位配合部101与限位部部分配合实现防转。

为便于防转支架2的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转支架2包括固定架201以及连接于固定架201的限位套202,限位套202的中心通孔2a为限位部,固定架201向上延伸用于插入发动机机体3与缸盖4间隙之间进行固定。

该固定架201可以采用多种形状,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架201呈倒U形,其开口处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限位套202,可利用一个固定架201同时固定两个限位套202,更加便于组装的同时,可利用两个限位套202相互配合防转,防转效果更好。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避免限位套202随挺柱本体1转动而转动,限位套202的外表面能够与发动机机体3配合限位,可在发动机机体3上开槽,将限位套202插入槽中,使发动机机体3对限位套202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转支架2由弹簧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转滚轮挺柱,由于该防转滚轮挺柱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防转滚轮挺柱发动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的机体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滚轮挺柱的安装槽,安装槽为台阶槽,挺柱本体1穿设在安装槽的小径段,防转支架2插入安装槽的大径段与挺柱本体1配合,通过防转支架2与安装槽的配合,阻止防转支架2随挺柱本体1转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