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调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2143发布日期:2019-04-29 13:3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压力调整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调整流体的压力的压力调整阀。



背景技术:

压力调整阀用于例如将燃料箱内的燃料向内燃机(发动机)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这种以往的压力调整阀具有例如图10所示的构造(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96/23969号公报)。压力调整阀100具有:形成外壳的壳体110;以及固定于壳体110的中央下部的保持件111。在保持件111的上端部配置固定阀112。可动阀113能够相对于固定阀112落座或者离座。壳体110内被作为可动分隔壁的隔膜114划分为上下二室。壳体110上下分割,具有上侧壳体110a和下侧壳体110b。在上侧壳体110a的上端面的中央部形成流出口110c。在下侧壳体110b的下端的中央部形成流入口110d。在保持件111的面向下侧壳体110b内壁面的外周部与下侧壳体110b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连通路120。

如图10所示,固定阀112以上端部露出的状态能够摆动地支承于保持件111。利用夹置于保持件111与固定阀112之间的弹簧112a,固定阀112被向上方施力。可动阀113包括: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阀孔130的筒状的阀主体部位113a;以及与阀主体部位113a的下部嵌合的圆环状的夹持构件113c。向径向外侧呈凸缘状伸出的夹持部113b一体形成于阀主体部位113a的上部。隔膜114的外周部被夹持于上侧壳体110a与下侧壳体110b之间。隔膜114的内周部被夹持于阀主体部位113a的夹持部113b与夹持构件113c之间。隔膜114将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下侧的压力室122和上侧的背压室124。可动阀113被弹簧构件115向下方(闭方向)施力。弹簧构件115夹置于上侧壳体110a的上面和与该上面相对的阀主体部位113a的上部之间。

如参考图10那样,在与流入口110d连通的压力室122的燃料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时,可动阀113克服弹簧构件115的施力而自固定阀112离座。由此压力调整阀100变为开阀状态。由此压力室122的燃料自阀主体部位113a的阀孔130向背压室124流出,进而自流出口110c排出。若压力室122的燃料压力变为规定的压力以下,则可动阀113利用弹簧构件115的施力而落座于固定阀112。由此压力调整阀100变为闭阀状态。这样一来压力室122的燃料压力被调整以及保持为规定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燃料供给装置中,压力调整阀100配置在比加压输送燃料的燃料泵靠下游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若在燃料泵产生异物(滑动部的磨损粉末等),则存在发生该异物被咬入压力调整阀100的固定阀112与可动阀113之间的情况等故障的危险。为了抑制异物自压力调整阀100的流入口110d向压力室122的侵入,考虑设置用于过滤燃料的网等过滤构件。但是,对于仅在压力室122的入口部只设置过滤构件的情况,预想过滤构件由于向压力室122流入的燃料的压力而在轴向和/或径向上发生错位。在该情况下,燃料没被过滤构件过滤就向压力室122侵入。因此失去设置过滤构件的意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1个特征,压力调整阀包括:壳体,其在一端具有流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流出口;以及保持件,其配置于壳体内,并且固定于壳体的内周壁。在壳体的内周壁与保持件的外周壁之间形成连通路。固定阀配置于保持件。可动阀能够相对于固定阀落座以及分开并且具有阀孔。在自流入口流入壳体内的流体是规定压力以上时,可动阀自固定阀分开,流体穿过阀孔流向流出口。在壳体与可动阀之间设置可动分隔壁。可动隔壁将壳体内划分为保持件侧的压力室和流出口侧的背压室。施力构件将可动阀向朝向固定阀的闭方向施力。自壳体的流入口向压力室流入的流体利用过滤器过滤。过滤器包括:用于过滤流体的过滤部;以及具有保持过滤部的外周部的框部的保持部。在过滤器的保持部与保持件之间或者在过滤器的保持部与壳体之间设置将保持部定位于规定位置的定位构造。

因此定位构造将过滤器的保持部定位于规定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过滤器相对于壳体错位。如此过滤器能够可靠地抑制异物向压力室的侵入。

根据其他特征,定位构造包括:凸部,其设置于过滤器的保持部和保持件中的一者;以及凹部,其设置于保持部和保持件中的另一者并且供凸部卡合。因此能够利用凸部与凹部的卡合来抑制两构件间的错位。定位构造包括:过滤器的保持部的外周面;以及与壳体的该外周面相对的内周面。因此过滤器的径向的移动被壳体限制。

根据其他特征,定位构造包括:凸部,其设置于过滤器的保持部的轴中心上;以及凹部,其设置于保持件的与过滤器相对的端面并且供凸部卡合。利用凸部与凹部的卡合,限制保持部向保持件侧的移动以及保持部向凸部的径向的移动,并且在保持部的框部与保持件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隔。因此框部与保持件之间的通路截面积变大,抑制压力损失的降低。

根据其他特征,可动阀包括:形成阀孔的阀主体部位;以及夹持可动分隔壁的内周部的可动分隔壁夹持部位。可动分隔壁夹持部位具有:与可动分隔壁的第1面相对的第1片部位;与可动分隔壁的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相对的第2片部位。

根据其他特征,可动分隔壁是隔膜。在第1片部位和第2片部位中的一者形成具有与隔膜的厚度相对应的高度的台阶部。第1片部位和第2片部位中的另一者与台阶部抵接。第1片部位和第2片部位以压缩隔膜的内周部的状态来夹持隔膜的内周部。由此能够以规定的压力保持隔膜。

根据其他特征,第1片部位或者第2片部位和阀主体部位由一个构件形成。因此能够使压力调整阀的部件件数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压力调整阀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3是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4是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5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压力调整阀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向视剖视图。

图7是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8是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9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压力调整阀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以往的压力调整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压力调整阀用于将燃料箱内的燃料向内燃机(发动机)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压力调整阀将自燃料泵喷出的燃料压力调整为规定的压力。为了说明的方便,基于图1规定上下左右,但是不特定压力调整阀的配置方向。

如图1所示,压力调整阀1包括:壳体11、保持件13、固定阀15、可动阀17、弹簧构件(施力构件、施力装置)19、隔膜(可动分隔壁)20以及过滤器30。

如图1所示,壳体11形成压力调整阀1的外壳,具有上下分割的上侧壳体11a和下侧壳体11b。上侧壳体11a是例如金属制并且是筒状。上侧壳体11a的上端部(一端部)具有:向径向内侧弯曲的第1部分;自第1部分的顶端向下方弯曲的第2部分;自第2部分的顶端向径向内侧弯曲的第3部分;以及形成于第3部分的流出口11c。上侧壳体11a的下端部(另一端部)具有向着径向外侧弯曲的卡定部11d。

下侧壳体11b是例如金属制并且是阶梯圆筒状。下侧壳体11b具有:上侧的大径筒部11h、下侧的小径筒部11i以及台阶部11j。下侧的小径筒部11i的下端部11k向着径向内侧弯曲,在下端部11k形成流入口11f。在大径筒部11h的上端部(一端部)形成截面为横向u字状的接受部11e。接受部11e具有:自大径筒部11h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1部;自第1部的顶端向上方弯曲的第2部;以及自第2部的顶端向径向内侧弯曲的第3部。接受部11e是环状并且在中央具有开口部。在上侧壳体11a的卡定部11d重叠于接受部11e的第1部的状态下,凿紧形成接受部11e来形成第2部和第3部。由此上侧壳体11a与下侧壳体11b被连接。台阶部11j自大径筒部11h的下端向径向内侧延伸,连结大径筒部11h的下端与小径筒部11i的上端。

如图3所示,保持件13是例如金属制并且是阶梯圆柱状。保持件13呈同心状地具有下侧的小径圆柱部13a和上侧的大径圆柱部13b。在小径圆柱部13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例如,3个)抵接部13c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例如等间隔形成。抵接部13c是截面半圆形状(参照图2),在小径圆柱部13a的轴向上延伸。在各抵接部13c与大径圆柱部13b形成的内角部分形成长方体状的止动部13d。

如图1所示,有底圆筒状的接受孔13e设置于保持件13的大径圆柱部13b的上端面的中央部。在接受孔13e的上端开口部形成朝向上方而内径逐渐变大的锥孔部13h。在大径圆柱部13b的上端面同心地形成圆筒状的阀安装部13f。阀安装部13f通过上部朝向中心轴线变形而缩径,保持固定阀15的卡定板15d。

保持件13配置于下侧壳体11b内。换言之小径圆柱部13a的多个抵接部13c压入小径筒部11i内。多个止动部13d抵接于台阶部11j上。由此,保持件13配置于下侧壳体11b的规定位置。大径圆柱部13b具有比下侧壳体11b的大径筒部11h的内径小规定量的外径。因此在下侧壳体11b与保持件13之间形成在上下方向上连通的连通路50。连通路50具有:第1通路,其形成于小径筒部11i、小径圆柱部13a以及在周向上相邻的多个抵接部13c之间并在轴向上延伸;第2通路,其形成于台阶部11j、大径圆柱部13b以及在周向上相邻的多个止动部13d之间并在径向上延伸;以及第3通路,其形成于大径筒部11h和大径圆柱部13b之间并在轴向上延伸。

如图1所示,固定阀15具有阀座15a和球体15b。阀座15a是例如金属制并且形成为圆板状。球体15b是例如金属制并且形成为球状。球体15b接合于阀座15a的下表面中央部。卡定板15d夹置于阀座15a与球体15b之间。卡定板15d是例如金属制并且形成为圆环板状。卡定板15d的口边缘部是朝向上方而内径逐渐变小的锥形形状。

如图1所示,固定阀15设置于保持件13的上端部。换言之球体15b设置于保持件13的锥孔部13h,球体15b的上部比锥孔部13h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卡定板15d插入保持件13的阀安装部13f内。球体15b的上部插入卡定板15d的中央孔。在将球体15b与卡定板15d插入阀安装部13f内的状态下,以阀安装部13f的上部位于径向内侧的方式使阀安装部13f变形。由此卡定板15d保持于保持件13。在卡定板15d的口边缘部与保持件13的锥孔部13h之间,球体15b保持为能够绕球体15b的中心旋转。因此固定阀15设为能够相对于保持件13摆动。在保持件13的接受孔13e内配置例如金属制的弹簧15c。弹簧15c将固定阀15向上方施力。

如图1所示,可动阀17具有阀主体(阀主体部位)17a和夹持构件17b。阀主体17a是例如金属制并且形成为圆筒状。阀主体17a是中空形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阀孔60。向径向外侧呈凸缘状伸出的夹持部17c一体形成于阀主体17a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在阀主体17a的上端部形成朝向上方而内径以及外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形状的凿紧部17d。凿紧部17d在将隔膜20和夹持构件17b嵌合于阀主体17a的上部后凿紧。

夹持构件17b是例如金属制并且形成为圆环状。夹持构件17b形成为截面l字状,具有圆筒状的筒部17b1和自筒部17b1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17b2。

如图1所示,隔膜(可动分隔壁)20是圆环板状,是例如橡胶状弹性材料制并具有挠性。在形成阀主体17a的凿紧部17d前,隔膜20自上方嵌合于阀主体17a。夹持构件17b的筒部17b1自上方嵌合于阀主体17a。其后,阀主体17a的上部利用凿紧等变形,在阀主体17a的上部形成凿紧部17d。由此隔膜20的内周部被夹持于阀主体17a的夹持部17c与夹持构件17b之间。换言之夹持构件(片部位)17b和夹持部(片部位)17c构成可动分隔壁夹持部位。隔膜20的外周部被夹持于壳体11的上侧壳体11a与下侧壳体11b之间。隔膜20将壳体11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下侧的压力室22和上侧的背压室24。

如图1所示,弹簧构件19是例如金属制的螺旋弹簧。弹簧构件19夹置于上侧壳体11a的上端壁(流出口11c的口边缘部)与可动阀17的夹持构件17b的凸缘部17b2的相对面之间。弹簧构件19将可动阀17向闭方向(下方)施力。由于弹簧构件19的施力,可动阀17的阀主体17a保持在落座于固定阀15的阀座15a的状态。由此阀孔60封闭,保持闭阀状态。

如图1所示,过滤器30用于过滤自壳体11的流入口11f向压力室22流入的燃料。如图4所示,过滤器30是例如树脂制,具有保持部32和多个(例如3个)过滤部31。保持部32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框部32a;在框部32a的下端部形成为放射状的多根(例如,3根)搭条部32b。各过滤部31是网状,安装于框部32a的下端面。各过滤部31覆盖被框部32a和各搭条部32b包围的各开口部。多个过滤部31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1个构件。

如图1所示,过滤器30和保持件13自上方按顺序插入于下侧壳体11b。过滤器30的框部32a以在径向上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嵌合于下侧壳体11b的小径筒部11i内。因此利用小径筒部11i和框部32a的协同来限制过滤器30的保持部32的径向的移动(径向定位构造、径向定位手段)。过滤器30的框部32a的下端与小径筒部11i的下端部11k的上表面抵接。保持件13的多个抵接部13c抵接于框部32a的上端。因此利用小径筒部11i的下端部11k和保持件13的抵接部13c来限制保持部32的轴向的移动(轴向定位构造、轴向定位手段)。

如图2所示,框部32a的内径比小径圆柱部13a的外径大。因此在框部32a与小径圆柱部13a之间形成供燃料通过的间隙35。如图1所示,框部32a的轴向的高度比搭条部32b的轴向的高度高。因此在保持件13的下表面与搭条部32b之间形成能够供燃料通过的间隙。

如图1所示,自流入口11f向压力室22流入的燃料通过穿过过滤器30的各过滤部31而被过滤。过滤后的燃料穿过连通路50。在压力室22的燃料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时,可动阀17的阀主体17a克服弹簧构件19的施力而自固定阀15的阀座15a离开。由此压力调整阀1变为开阀状态,压力室22的燃料穿过阀主体17a的阀孔60向背压室24流出。进而燃料经过流出口11c自压力调整阀1排出。在压力室22的燃料压力变为规定的压力以下时,可动阀17的阀主体17a由于弹簧构件19的施力而落座于固定阀15的阀座15a。由此压力调整阀1变为闭阀状态。如此压力室22的燃料压力调整以及保持为规定的压力。

根据所述的压力调整阀1,利用设置于壳体11的下侧壳体11b以及保持件13的小径圆柱部13a(包含多个抵接部13c)与过滤器30的保持部32的框部32a之间的定位构造(轴向定位构造以及径向定位构造),保持部32定位于规定位置。换言之决定过滤器30相对于壳体11的轴向(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径向(左右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过滤器30的错位,并抑制异物向压力室22的侵入。

如图1所示,可动阀17的夹持部17c是保持隔膜(可动隔壁)20的内周部的可动分隔壁夹持部位。夹持部17c一体形成于阀主体17a。因此与夹持部17c和阀主体17a是独立的情况相比,压力调整阀1的部件件数变少。

压力调整阀也可以具有图5~8所示的形态来替代图1~4所示的形态。图5~8所示的压力调整阀2具有图7的保持件14和图8的过滤器40来替代图3的保持件13和图4的过滤器30。以下,说明图1的压力调整阀1与图5的压力调整阀2的不同点,对于同样的部分附上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保持件14具有小径圆柱部14a、大径圆柱部14b、抵接部14c以及止动部14d,这些与图3的小径圆柱部13a、大径圆柱部13b、抵接部13c以及止动部13d同样地形成。在图5的大径圆柱部14b的上部中央形成与图1的接受孔13e同样地形成的接受孔14e。有顶圆筒状的定位孔部(凹部)14f呈同心状地形成于图5的小径圆柱部14a的下端面的中央部。

如图8所示,过滤器40具有与图4的保持部32和过滤部31同样地形成的保持部42和过滤部41。保持部42具有与图4的框部32a和搭条部32b同样地形成的框部42a和搭条部42b。在多个搭条部42b的中心部(交叉部)上呈同心状地形成圆柱状的定位柱部(凸部)42c。

如图5所示,与图1的保持件13和过滤器30同样,保持件14和过滤器40配置于壳体11内。过滤器40的定位柱部42c的上端部几乎没有间隙地嵌合或者卡合于保持件14的定位孔部14g。定位柱部42c的上端面与定位孔部14g的上端面抵接。因此定位孔部14g和定位柱部42c作为将过滤器40相对于保持件14在轴向以及径向上定位的定位构造发挥功能。

图7的保持件14的小径圆柱部14a的直径比图3的小径圆柱部13a的直径小。因此图6的小径圆柱部14a的外周面与小径筒部11i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比图1的小径圆柱部13a的外周面与小径筒部11i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大,通路截面积大。图6的小径圆柱部14a的外周面与过滤器40的框部42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45也比图2的小径圆柱部13a的外周面与过滤器30的框部32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35大。图8的过滤器40的框部42a比图4的框部32a高度低。因此图5的框部42a与保持件14(详细来说小径圆柱部14a与抵接部14c)之间的轴向的间隙比图1的框部32a与保持件13之间的轴向的间隙大。

如图5所示,定位柱部42c设置于过滤器40的保持部42。供定位柱部42c卡合的定位孔部14g设置于保持件14。利用定位柱部42c和定位孔部14g的卡合来抑制保持件14与过滤器40的错位。

如图5所示,定位柱部42c位于过滤器40的保持部42的中心轴线上。定位孔部14g设置于保持件14的与过滤器40相对的端面(下端面)。利用定位柱部42c和定位孔部14g的卡合来限制保持部42向保持件14侧的移动以及径向的移动。而且在保持部42的框部42a与保持件14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隔。由此框部42a与保持件14之间的通路截面积变大,压力损失降低。

压力调整阀也可以具有图9所示的可动阀18来替代图1所示的可动阀17。由于可动阀18的基本的结构与可动阀17同样,因此在同样的部位附上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可动阀18在阀主体17a与夹持部17c形成的上侧的内角部分具有圆环状的台阶部18a。台阶部18a的高度设定为隔膜20的内周部在夹持构件17b的凸缘部17b2与夹持部17c之间被压缩而夹持的程度。具体来说,台阶部18a的高度比处于自由状态的隔膜20的内周部的厚度小。另一方面,台阶部18a的高度是通过隔膜20的内周部压缩变形来使台阶部18a和夹持构件17b能够抵接的程度的高。

如图9所示,在将隔膜20以及夹持构件17b嵌合于阀主体17a后使阀主体17a的上部变形来形成凿紧部17d。凿紧部17d将夹持构件17b压向夹持部17c,夹持构件17b按压隔膜20。夹持构件17b与台阶部18a抵接,隔膜20的内周部以压缩状态夹持于夹持构件17b与夹持部17c之间。凿紧部17b是通过使阀主体17a的上部变形而形成的。因此在凿紧部17b的大小上产生不均匀。对此,台阶部18a规定夹持构件17b的轴向的移动量。因此由于台阶部18a,隔膜20被夹持构件17b按压而压缩的量的不均变小。由此隔膜20的内周部以规定的压力被夹持于夹持构件17b与夹持部17c之间,抑制隔膜20的过度的压缩。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如下所述的的变更是可能的。例如不限于燃料,压力调整阀也可以使用于其他的液体、气体等流体的压力的调整。过滤器30、40的相对于壳体11的定位构造如上所述设置于壳体11与过滤器30、40的保持部32、42之间,以及保持件13、14与过滤器30、40的保持部32、42之间。定位构造的配置、形状等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定位孔部14g设置于保持件14,定位柱部42c设置于过滤器40。替代于此,也可以是定位孔部设置于过滤器,定位柱部设置于保持件。如图9所示,台阶部18a设置于阀主体17a。替代于此也可以是台阶部设置于夹持构件17b。

如图1所示,可动阀17具有由一个构件形成的阀主体17a和夹持部17c,并具有由另外的构件形成的夹持构件17b。替代于此也可以是可动阀17具有由一个构件形成的阀主体17a和夹持构件17b,并具有由另外的构件形成的夹持部17c。或者也可以是可动阀17具有由相对于阀主体17a独立的构件形成的夹持部17c和夹持构件17b。在夹持部17c是相对于阀主体17a独立的构件的情况下,优选在夹持部17c或者在与夹持部17c相对的夹持构件17b形成与图9所示的台阶部18a同样地形成的台阶部。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的各种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代表例,不限定本发明。详细的说明是为了完成、使用和/或实施本教示的各种各样的方式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教示的内容,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另外,为了提供改良的压力调整阀和/或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上述的各附加的特征以及教示能够分别或者与其他的特征以及教示一起适用和/或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