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风力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风力涡轮发电机。
背景技术:
风力涡轮机,简称风机或风力机,将气流的动能转为机械能;此装置通常会接上并且带动发电机用来发电,是构成风力发电厂的必要条件之一,风力发电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利用自然风能将气流的动能转为机械能,并连接和带动发电机运转用来发电的一种发电设备。
现有的风力发电机主要分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和水车式风力机。
如申请号201510922564.5的一种带有升降机系统的风力涡轮机塔架,本发明涉及带有升降机系统的风力涡轮机塔架以及安装升降机系统的方法。风力涡轮机塔架包括带有导线的升降机系统。导线连接至导线固定器装置。所述塔架包括布置在所述塔架的下端区域中的平台。平台包括开口以允许导线穿过开口。所述平台包括连接机构,用于在塔架的运输和安装期间将导线固定器装置可拆卸地连接至平台。所述平台包括提升系统,用于使导线固定器装置穿过平台中的开口下降到塔架下方的空间中,以使导线延伸穿过平台中的开口。
如申请号:201310352639.1的一种风力涡轮机,其包括:空心定子轴、转子和转子毂,所述风力涡轮机具有便于进入所述转子毂的内部的至少一个支撑平台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平台装置包括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可拆卸地安装到直接面向所述转子毂的内部的静止安装表面;其中,所述风力涡轮机包括一个或两个可单独安装的栅栏或已安装的栅栏;其中,所述风力涡轮机包括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与所述第一平台平行但竖直且周向移位地单独安装到所述安装表面,以及包括第三平台,所述第三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相邻并且处在相同高度上单独地安装到所述安装表面;其中,所述风力涡轮机包括可单独安装的将所述第二平台桥接到所述第三平台的舱口盖,所述舱口盖可被移除,或可在打开位置和桥接位置之间移动。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风力涡轮机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功率不足,对风力的利用效率低下;结构坚固性较差,抗冲击能力不强。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风力涡轮发电机,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涡轮发电机,以解决现有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功率不足,对风力的利用效率低下;结构坚固性较差,抗冲击能力不强的问题。
本发明风力涡轮发电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风力涡轮发电机,包括主风扇,涡轮仓,内置涡轮机,副扇,第二涡轮机,支撑杆,支撑地基,起重止停阀,第二止停阀,地底容纳井,液压升降台和涡轮仓转轴;所述主风扇通过传动轴穿过涡轮仓前端并安装在内置涡轮机上;所述内置涡轮机安装在涡轮仓内部中间部位,且安装方向与涡轮仓方向一致;所述副扇共有两个,安装在涡轮仓中间略微靠后的两侧部位,且副扇的传动轴穿过涡轮仓连接并安装在第二涡轮机上;所述第二涡轮机安装方向与内置涡轮机安装方向垂直,且第二涡轮机安装在内置涡轮机下方;所述涡轮仓下端两侧安装有两个涡轮仓转轴;所述涡轮仓下端与涡轮仓转轴内圈固定并连接;所述涡轮仓转轴的外圈连接并固定支撑杆的顶端;所述支撑杆底端通过液压升降台与起重止停阀相连接;所述起重止停阀共两个,且起重止停阀安装在支撑地基内部;所述支撑地基对应支撑杆位置的内部地底设有地底容纳井;所述地底容纳井底端安装有液压升降台基座,且地底容纳井对应液压升降台基座上方位置两侧安装有两个第二止停阀;所述内置涡轮机与第二涡轮机尾端的输电线穿过支撑杆的内部连接到液压升降台;且输电线从液压升降台底端穿出与液压升降台的控制线缆、起重止停阀的控制线缆和第二止停阀的控制线缆相汇集。
进一步的,所述主风扇包括大进风扇,小辅助扇,连动杆,扰流尖,扰流片和鳍片;所述大进风扇中心通过连动杆连接小辅助扇中心;所述小辅助扇中心前端安装有扰流尖;所述扰流片共有三片,且大进风扇每片叶片通过扰流片与小辅助扇对应的叶片相连接;所述大进风扇叶片边缘安装有一组鳍片。
进一步的,所述大进风扇的长度为小辅助扇的2倍;所述扰流片连接的大进风扇与小辅助扇之间的中心夹角为60°,所述扰流片为双螺旋型结构,所述扰流片以双螺旋型的节点划分前后两个端面,且扰流片与小辅助扇连接的前端端面大于扰流片与大进风扇连接的后端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尖为圆锥型结构,且扰流尖圆锥锥面上开有4个曲线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鳍片每组包括45个小片,且鳍片中心轴曲率与大进风扇曲率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涡轮仓包括扰流罩,承重钢板,位置锁;散热口和水平锁舌;所述扰流罩后端开有空槽,且空槽绕涡轮仓转轴圆心旋转90°后,与对应的支撑杆形状相吻合;所述扰流罩前端对应内置涡轮机中心位置上安装有四个散热口,且散热口连通到扰流罩内部;所述扰流罩内侧后端安装有承重钢板;所述承重钢板底端安装有位置锁,且位置锁与水平锁舌相连接;所述水平锁舌安装在涡轮仓转轴外圈顶端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钢板尾端内部依次开有4个拱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锁在底端水平面和左侧垂直面均设有锁孔,且在涡轮仓处于水平状态下位置锁的左侧垂直面锁孔连接并锁定涡轮仓转轴上的水平锁舌,且在涡轮仓处于垂直状态下位置锁的底端水平面锁孔连接并锁定支撑杆上的锁舌。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涡轮机外侧设有配重盘,固定面板,传动轴保护板和钢缆;所述内置涡轮机与主风扇的连接轴末端依次安装有4个配重盘;所述内置涡轮机重心处安装有固定面板,且固定面板与涡轮仓相连接;所述固定面板前端安装有平行的2块传动轴保护板;所述传动轴保护板前端左右两侧安装有钢缆;所述钢缆连接传动轴保护板与涡轮仓。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盘整体位于涡轮仓内部,被涡轮仓整体包裹在内,且配重盘在主风扇与内置涡轮机的正中间位置;所述配重盘中间有弧形凸起,且每块配重盘内的两个配重板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保护板内侧设有锯齿状加固结构,且两块传动轴保护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配重盘的长度;所述钢缆顶端安装在传动轴保护板正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副扇共有12片叶片,且叶片分为长短两种,所述副扇长短叶片各6片,且交叉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涡轮机共有2个,分别对应1个副扇,所述第二涡轮机之间安装有涡轮机支撑柱,且两个第二涡轮机通过涡轮机支撑柱相连接并安装在涡轮仓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包括辅助加固块和垂直锁舌;所述支撑杆内部中空;所述支撑杆杆身部分外侧安装有四个加固块,且每个加固块直接间隔角度为90°;所述支撑杆与涡轮仓和涡轮仓转轴连接处的后面安装有垂直锁舌。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地基顶端设有环形凸起,且环形凸起包围支撑杆;所述支撑地基的环形凸起的半径等于涡轮仓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起重止停阀内侧对应液压升降台顶端平台下方位置安装有承重定位锁,所述承重定位锁锁舌弹出,且液压升降台处于伸展状态时,承重定位锁锁舌与液压升降台最顶端的剪叉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空间;所述承重定位锁的最大承载重量为10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止停阀内侧对应液压升降台底端平台上方位置安装有两个固定锁;所述固定锁锁舌弹出,且液压升降台处于收纳状态时,两个固定锁的锁舌锁死液压升降台最底端的剪叉。
进一步的,所述地底容纳井外壁通过钢筋混凝土填充并加固,且地底容纳井底端为中间凸起两侧凹陷的弧形底面;所述地底容纳井外壁凿空,且地底容纳井底端凿空部位安装并连通有排水渠;所述地底容纳井深度与液压升降台收缩状态和支撑杆的长度之和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升降台完全展开时的长度与地底容纳井的深度一致,且液压升降台最大承载重量为10吨。
进一步的,所述涡轮仓转轴可以在水平位置上顺时针旋转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主风扇、大进风扇、小辅助扇、扰流尖和扰流片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功率不足,对风力的利用效率低下问题,当与主风扇的大进风扇与小辅助扇处于垂直面的风吹来时,小辅助扇首先受到风的推力,带动连动杆,随后大进风扇受到小辅助扇通过带动连动杆传来的扭力以及风的推力转动,从而带动内置涡轮机进行发电,在风不作用与主风扇的大进风扇与小辅助扇的垂直面且无法直接推动大进风扇与小辅助扇进行转动时,在大进风扇与小辅助扇之间的扰流片对这部分风力进行利用,通过扰流片的作用,带动大进风扇与小辅助扇进行转动,从而提高了风力的利用效率;扰流尖上的曲线凹槽可以对风流动的方向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保证风力对大进风扇与小辅助扇的推力更集中,有利于提高风力的利用效率。
副扇和第二涡轮机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功率不足,对风力的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副扇保证了对来自涡轮仓两侧的风力的利用,同时副扇的长短两种叶片组合,提高了副扇整体与风的接触面积,使风力的推力对副扇的作用更强,通过副扇带动第二涡轮机进行发电,实现全方位风力的利用,从而提高了风力涡轮机整体对风力的利用效率。
液压升降台和地底容纳井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结构坚固性较差,抗冲击能力不强的问题,液压升降台可以改变支撑杆的高度,从而改变风力涡轮机整体的高度,且液压升降台最大承载重量为十吨,满足对小型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承载需求,在必要时,可以将支撑杆下降并收纳在地底容纳井内部,从而降低风力涡轮机整体的高度,减少外力:如破坏性的强风暴对支撑杆及风力涡轮机整体的冲击力,保护风力涡轮机,加强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起重止停阀的设置,在液压升降台将风力涡轮机抬升至最大高度时,通过控制线缆控制承重定位锁锁舌弹出,卡死液压升降台最顶端的剪叉后,关闭液压升降台的电源,形成的直角三角形结构在保证受力的同时,保持风力涡轮机整体的高度,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承重定位锁的最大承载重量为十吨,满足对小型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承载需求。
鳍片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功率不足,对风力的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鳍片紧贴大进风扇叶片边缘排布,加大了大进风扇的部分的重量的同时,增加了大进风扇及主风扇整体与风的受力面积,提高风力的利用效率。
配重盘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功率不足,对风力的利用效率低下;结构坚固性较差,抗冲击能力不强的问题,配重盘安装在主风扇与内置涡轮机的正中间的连接轴上,加强了连接轴的结构强度,同时加强了主风扇的稳定性,在风力涡轮机需要进行避险时,配重盘可以给主风扇一个垂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加强主风扇的抗冲击能力。
承重钢板的设置,承重钢板起到配平涡轮仓前后重量和加强涡轮仓内部结构强度的作用,承重钢板尾端内部的个拱形孔,改善并加强了承重钢板的承重结构,有利于保证涡轮仓整体的强度要求。
位置锁、水平锁舌和垂直锁舌的设置,在风力涡轮机正常使用时,位置锁锁死涡轮仓转轴上的水平锁舌,使涡轮仓整体的中线与水平平面一致,保证风力涡轮机正常的工作需求,在风力涡轮机需要进行避险,支撑杆收纳回地底容纳井时,将位置锁与涡轮仓转轴上的水平锁舌的连接断开,并在外力作用下,将整个涡轮仓通过涡轮仓转轴旋转至垂直方向,此时位置锁与支撑杆上的垂直锁舌接触,并锁定垂直锁舌,将涡轮仓与主风扇固定在垂直位置,减少主风扇的受到的风力作用,加强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排水渠的设置,当遇到破坏性的强风暴天气,以及降雨时,排水渠将地底容纳井内部积水排出,保证地底容纳井在容纳支撑杆以及液压升降台时,支撑杆以及液压升降台不被水腐蚀。
加固块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结构坚固性较差,抗冲击能力不强的问题,加固块通过安装在支撑杆杆身外侧,从而加强支撑杆整体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风力涡轮机整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风力涡轮机外部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风力涡轮机外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风力涡轮机垂直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风力涡轮机外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风力涡轮机外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地底容纳井顶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地底容纳井底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风扇,2-涡轮仓,3-内置涡轮机,4-副扇,5-第二涡轮机,6-支撑杆,7-支撑地基,8-起重止停阀,9-第二止停阀,10-地底容纳井,11-液压升降台,12-涡轮仓转轴,101-大进风扇,102-小辅助扇,103-连动杆,104-扰流尖,105-扰流片,106-鳍片,201-扰流罩,202-承重钢板,203-位置锁,204-散热口,205-水平锁舌,301-配重盘,302-固定面板,303-传动轴保护板,304-钢缆,501-涡轮机支撑柱,601-加固块,602-垂直锁舌,801-承重定位锁,901-固定锁,1001-排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2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涡轮发电机,包括主风扇1,涡轮仓2,内置涡轮机3,副扇4,第二涡轮机5,支撑杆6,支撑地基7,起重止停阀8,第二止停阀9,地底容纳井10,液压升降台11和涡轮仓转轴12;所述主风扇1通过传动轴穿过涡轮仓2前端并安装在内置涡轮机3上;所述内置涡轮机3安装在涡轮仓2内部中间部位,且安装方向与涡轮仓2方向一致;所述副扇4共有两个,安装在涡轮仓2中间略微靠后的两侧部位,且副扇4的传动轴穿过涡轮仓2连接并安装在第二涡轮机5上;所述第二涡轮机5安装方向与内置涡轮机3安装方向垂直,且第二涡轮机5安装在内置涡轮机3下方;所述涡轮仓2下端两侧安装有两个涡轮仓转轴12;所述涡轮仓2下端与涡轮仓转轴12内圈固定并连接;所述涡轮仓转轴12的外圈连接并固定支撑杆6的顶端;所述支撑杆6底端通过液压升降台11与起重止停阀8相连接;所述起重止停阀8共两个,且起重止停阀8安装在支撑地基7内部;所述支撑地基7对应支撑杆6位置的内部地底设有地底容纳井10;所述地底容纳井10底端安装有液压升降台11基座,且地底容纳井10对应液压升降台11基座上方位置两侧安装有两个第二止停阀9;所述内置涡轮机3与第二涡轮机5尾端的输电线穿过支撑杆6的内部连接到液压升降台11;且输电线从液压升降台11底端穿出与液压升降台11的控制线缆、起重止停阀8的控制线缆和第二止停阀9的控制线缆相汇集。
其中,所述主风扇1包括大进风扇101,小辅助扇102,连动杆103,扰流尖104,扰流片105和鳍片106;所述大进风扇101中心通过连动杆103连接小辅助扇102中心;所述小辅助扇102中心前端安装有扰流尖104;所述扰流片105共有三片,且大进风扇101每片叶片通过扰流片105与小辅助扇102对应的叶片相连接;所述大进风扇101叶片边缘安装有一组鳍片106,解决了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功率不足,对风力的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其中,所述大进风扇101的长度为小辅助扇102的2倍;所述扰流片105连接的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之间的中心夹角为60°,所述扰流片105为双螺旋型结构,所述扰流片105以双螺旋型的节点划分前后两个端面,且扰流片105与小辅助扇102连接的前端端面大于扰流片105与大进风扇101连接的后端端面,摆脱了传统风力涡轮机风扇迎风面单一,对多方向的风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当与主风扇1的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处于垂直面的风吹来时,小辅助扇102首先受到风的推力,带动连动杆103,随后大进风扇101受到小辅助扇102通过带动连动杆103传来的扭力以及风的推力转动,从而带动内置涡轮机3进行发电,在风不作用与主风扇1的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的垂直面且无法直接推动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进行转动时,在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之间的扰流片105对这部分风力进行利用,通过扰流片105的作用,带动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进行转动,从而提高了风力的利用效率。
其中,所述扰流尖104为圆锥型结构,且扰流尖104圆锥锥面上开有4个曲线凹槽,扰流尖104上的曲线凹槽可以对风流动的方向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保证风力对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的推力更集中,提高风力的利用效率。
其中,所述鳍片106每组包括45个小片,且鳍片106中心轴曲率与大进风扇101曲率一致,鳍片106紧贴大进风扇101叶片边缘排布,加大了大进风扇101的部分的重量的同时,增加了大进风扇101及主风扇1整体与风的受力面积,提高风力的利用效率。
其中,所述涡轮仓2包括扰流罩201,承重钢板202,位置锁203;散热口204和水平锁舌205;所述扰流罩201后端开有空槽,且空槽绕涡轮仓转轴12圆心旋转90°后,与对应的支撑杆6形状相吻合;所述扰流罩201前端对应内置涡轮机3中心位置上安装有四个散热口204,且散热口204连通到扰流罩201内部;所述扰流罩201内侧后端安装有承重钢板202;所述承重钢板202底端安装有位置锁203,且位置锁203与水平锁舌205相连接;所述水平锁舌205安装在涡轮仓转轴12外圈顶端位置,对涡轮仓2内部空间进行规划,使布局更加合理并贴合风力涡轮机功能需要,从而提高风力涡轮机整体的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承重钢板202尾端内部依次开有4个拱形孔,承重钢板202起到配平涡轮仓前后重量和加强涡轮仓内部结构强度的作用,承重钢板202尾端内部的4个拱形孔,改善并加强了承重钢板202的承重结构,有利于保证涡轮仓2整体的强度要求。
其中,所述位置锁203在底端水平面和左侧垂直面均设有锁孔,且在涡轮仓2处于水平状态下位置锁203的左侧垂直面锁孔连接并锁定涡轮仓转轴12上的水平锁舌205,且在涡轮仓2处于垂直状态下位置锁203的底端水平面锁孔连接并锁定支撑杆6上的锁舌,在风力涡轮机正常使用时,位置锁203锁死涡轮仓转轴12上的水平锁舌205,使涡轮仓2整体的中线与水平平面一致,保证风力涡轮机正常的工作需求,在风力涡轮机需要进行避险,支撑杆6收纳回地底容纳井10时,将位置锁203与涡轮仓转轴12上的水平锁舌205的连接断开,并在外力作用下,将整个涡轮仓2通过涡轮仓转轴12旋转至垂直方向,此时位置锁203与支撑杆6上的垂直锁舌602接触,并锁定垂直锁舌602,将涡轮仓2与主风扇1固定在垂直位置,减少主风扇1的受到的风力作用,加强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其中,所述内置涡轮机3外侧设有配重盘301,固定面板302,传动轴保护板303和钢缆304;所述内置涡轮机3与主风扇1的连接轴末端依次安装有4个配重盘301;所述内置涡轮机3重心处安装有固定面板302,且固定面板302与涡轮仓2相连接;所述固定面板302前端安装有平行的2块传动轴保护板303;所述传动轴保护板303前端左右两侧安装有钢缆304;所述钢缆304连接传动轴保护板303与涡轮仓2,加强了风力涡轮机内部结构的坚固性,加强了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其中,所述配重盘301整体位于涡轮仓2内部,被涡轮仓2整体包裹在内,且配重盘301在主风扇1与内置涡轮机3的正中间位置;所述配重盘301中间有弧形凸起,且每块配重盘301内的两个配重板相互平行,配重盘301安装在主风扇1与内置涡轮机3的正中间的连接轴上,加强了连接轴的结构强度,同时加强了主风扇1的稳定性,在风力涡轮机需要进行避险时,配重盘301可以给主风扇1一个垂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加强主风扇1的抗冲击能力。
其中,所述传动轴保护板303内侧设有锯齿状加固结构,且两块传动轴保护板303之间的距离大于配重盘301的长度;所述钢缆304顶端安装在传动轴保护板303正中间位置,传动轴保护板303起到对配重盘301及主风扇1与内置涡轮机3连接轴的保护作用,隔绝外力对传动轴保护板303内部结构的作用,保证传动轴保护板303内部结构的强度,同时钢缆304起到对传动轴保护板303的固定和支撑作用。
其中,所述副扇4共有12片叶片,且叶片分为长短两种,所述副扇4长短叶片各6片,且交叉分布,副扇4保证了对来自涡轮仓2两侧的风力的利用,同时副扇4的长短两种叶片组合,提高了副扇4整体与风的接触面积,使风力的推力对副扇4的作用更强,通过副扇4带动第二涡轮机5进行发电,提高了对风力的利用效率。
其中,所述第二涡轮机5共有2个,分别对应1个副扇4,所述第二涡轮机5之间安装有涡轮机支撑柱501,且两个第二涡轮机5通过涡轮机支撑柱501相连接并安装在涡轮仓2上。
其中,所述支撑杆6包括辅助加固块601和垂直锁舌602;所述支撑杆6内部中空;所述支撑杆6杆身部分外侧安装有四个加固块601,且每个加固块601直接间隔角度为90°;所述支撑杆6与涡轮仓2和涡轮仓转轴12连接处的后面安装有垂直锁舌602,支撑杆6内部中空,便于电缆及控制线缆穿过,加固块601通过安装在支撑杆6杆身外侧,从而加强支撑杆6整体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风力涡轮机整体的强度。
其中,所述支撑地基7顶端设有环形凸起,且环形凸起包围支撑杆6;所述支撑地基7的环形凸起的半径等于涡轮仓2的高度。
其中,所述起重止停阀8内侧对应液压升降台11顶端平台下方位置安装有承重定位锁801,所述承重定位锁801锁舌弹出,且液压升降台11处于伸展状态时,承重定位锁801锁舌与液压升降台11最顶端的剪叉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空间;所述承重定位锁801的最大承载重量为10吨,在液压升降台将风力涡轮机抬升至最大高度时,通过控制线缆控制承重定位锁801锁舌弹出,卡死液压升降台11最顶端的剪叉后,关闭液压升降台11的电源,形成的直角三角形结构在保证受力的同时,保持风力涡轮机整体的高度,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承重定位锁801的最大承载重量为10吨,满足对小型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承载需求。
其中,所述第二止停阀9内侧对应液压升降台11底端平台上方位置安装有两个固定锁901;所述固定锁901锁舌弹出,且液压升降台11处于收纳状态时,两个固定锁901的锁舌锁死液压升降台11最底端的剪叉,锁死液压升降台11的位置,保证在遇到破坏性的强风暴天气时,地底容纳井10内部对液压升降台11、支撑杆6以及风力涡轮机整体的加固稳定作用。
其中,所述地底容纳井10外壁通过钢筋混凝土填充并加固,且地底容纳井10底端为中间凸起两侧凹陷的弧形底面;所述地底容纳井10外壁凿空,且地底容纳井10底端凿空部位安装并连通有排水渠1001;所述地底容纳井10深度与液压升降台11收缩状态和支撑杆6的长度之和一致,当遇到破坏性的强风暴天气,以及降雨时,排水渠1001将地底容纳井10内部积水排出,保证地底容纳井10在容纳支撑杆6以及液压升降台11时,支撑杆6以及液压升降台不被水腐蚀;地底容纳井10外壁通过钢筋混凝土填充并加固保证地底容纳井10整体的强度。
其中,所述液压升降台11完全展开时的长度与地底容纳井10的深度一致,且液压升降台11最大承载重量为10吨,液压升降台11可以改变支撑杆6的高度,从而改变风力涡轮机整体的高度,且液压升降台11最大承载重量为10吨,满足对小型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承载需求,在必要时,可以将支撑杆6下降并收纳在地底容纳井10内部,从而降低风力涡轮机整体的高度,减少外力:如破坏性的强风暴对支撑杆6及风力涡轮机整体的冲击力,保护风力涡轮机,加强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其中,所述涡轮仓转轴12可以在水平位置上顺时针旋转90°,在风力涡轮机需要进行避险,支撑杆6收纳回地底容纳井10时,将位置锁203与涡轮仓转轴12上的水平锁舌205的连接断开,并在外力作用下,将整个涡轮仓2通过涡轮仓转轴12旋转至垂直方向,此时位置锁203与支撑杆6上的垂直锁舌602接触,并锁定垂直锁舌602,将涡轮仓2与主风扇1固定在垂直位置,减少主风扇1的受到的风力作用,加强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当与主风扇1的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处于垂直面的风吹来时,小辅助扇102首先受到风的推力,带动连动杆103,随后大进风扇101受到小辅助扇102通过带动连动杆103传来的扭力以及风的推力转动,从而带动内置涡轮机3进行发电,在风不作用与主风扇1的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的垂直面且无法直接推动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进行转动时,在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之间的扰流片105对这部分风力进行利用,通过扰流片105的作用,带动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进行转动;扰流尖104上的曲线凹槽可以对风流动的方向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保证风力对大进风扇101与小辅助扇102的推力更集中;鳍片106紧贴大进风扇101叶片边缘排布,加大了大进风扇101的部分的重量的同时,增加了大进风扇101及主风扇1整体与风的受力面积;承重钢板202起到配平涡轮仓前后重量和加强涡轮仓内部结构强度的作用,承重钢板202尾端内部的4个拱形孔,改善并加强了承重钢板202的承重结构;在风力涡轮机正常使用时,位置锁203锁死涡轮仓转轴12上的水平锁舌205,使涡轮仓2整体的中线与水平平面一致,保证风力涡轮机正常的工作需求,在风力涡轮机需要进行避险,支撑杆6收纳回地底容纳井10时,将位置锁203与涡轮仓转轴12上的水平锁舌205的连接断开,并在外力作用下,将整个涡轮仓2通过涡轮仓转轴12旋转至垂直方向,此时位置锁203与支撑杆6上的垂直锁舌602接触,并锁定垂直锁舌602,将涡轮仓2与主风扇1固定在垂直位置,减少主风扇1的受到的风力作用;配重盘301安装在主风扇1与内置涡轮机3的正中间的连接轴上,加强了连接轴的结构强度,同时加强了主风扇1的稳定性,在风力涡轮机需要进行避险时,配重盘301可以给主风扇1一个垂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加强主风扇1的抗冲击能力;传动轴保护板303起到对配重盘301及主风扇1与内置涡轮机3连接轴的保护作用,隔绝外力对传动轴保护板303内部结构的作用,保证传动轴保护板303内部结构的强度,同时钢缆304起到对传动轴保护板303的固定和支撑作用;副扇4保证了对来自涡轮仓2两侧的风力的利用,同时副扇4的长短两种叶片组合,提高了副扇4整体与风的接触面积,使风力的推力对副扇4的作用更强,通过副扇4带动第二涡轮机5进行发电;支撑杆6内部中空,便于电缆及控制线缆穿过,加固块601通过安装在支撑杆6杆身外侧,从而加强支撑杆6整体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风力涡轮机整体的强度;液压升降台将风力涡轮机抬升至最大高度时,通过控制线缆控制承重定位锁801锁舌弹出,卡死液压升降台11最顶端的剪叉后,关闭液压升降台11的电源,形成的直角三角形结构在保证受力的同时,保持风力涡轮机整体的高度,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承重定位锁801的最大承载重量为10吨,满足对小型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承载需求;当遇到破坏性的强风暴天气,以及降雨时,排水渠1001将地底容纳井10内部积水排出,保证地底容纳井10在容纳支撑杆6以及液压升降台11时,支撑杆6以及液压升降台不被水腐蚀;液压升降台11可以改变支撑杆6的高度,从而改变风力涡轮机整体的高度,且液压升降台11最大承载重量为10吨,满足对小型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承载需求,在必要时,可以将支撑杆6下降并收纳在地底容纳井10内部,从而降低风力涡轮机整体的高度,减少外力:如破坏性的强风暴对支撑杆6及风力涡轮机整体的冲击力,保护风力涡轮机,加强风力涡轮机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