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泵驱动装置、发动机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5628发布日期:2019-12-03 23:5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机油泵驱动装置、发动机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油泵驱动装置、使用该机油泵驱动装置的发动机以及使用该发动机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伴随着高耗能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环境问题日趋凸显,而现有车辆中的60%—70%属于高能耗、高污染排放车辆,每年所消耗的燃油、机油的总量占我国成品油年产量的一半以上,因此,为了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节能减排已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如何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减小功率和能量的损耗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

机油泵作为发动机内的组件之一,用于将机油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以保证发动机各零件的正常运转。目前,机油泵大多由曲轴或平衡轴驱动,机油泵的排量与曲轴或平衡轴的转速成正比,也就是说,发动机转速越高,机油泵的排量越大,机油的供给量越大。为使机油的供给量能满足发动机低速运转时的需求,机油泵往往设计的较大,导致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或稳定运转时,机油的供给量将大于发动机各零件实际所需的机油量,从而造成机油泵功率的损失和机油的浪费。由于现有的发动机中,曲轴或平衡轴与机油泵只存在一级传动且传动比无法改变,导致机油泵轴的转速和机油泵的排量不能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整体工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无法避免机油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油泵驱动装置、使用该机油泵驱动装置的发动机以及使用该发动机的车辆,该机油泵驱动装置可以使机油泵的转速和机油排量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况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减少机油泵功率损耗,避免机油浪费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机油泵驱动装置,包括机油泵轴和驱动轴,所述机油泵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不同,所述机油泵驱动装置还包括受控件,通过控制所述受控件运动能够可选择地使得所述机油泵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机油泵轴,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机油泵轴。

可选地,所述受控件可沿轴向移动且沿周向锁止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或所述机油泵轴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可双向空转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之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通过第二安装结构可单向空转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之间,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接合,以使得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机油泵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相对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空转,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脱离,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相对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空转,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机油泵轴。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大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三传动件和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轴承,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超越离合器,其中,

所述受控件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邻,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所述第三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四传动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接合,所述第四传动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在所述机油泵轴上空转,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脱离,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轴承在所述机油泵轴上空转,所述第四传动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驱动所述机油泵轴;

或者,

所述受控件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相邻,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所述第三传动件通过超越离合器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四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接合,所述第三传动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在所述驱动轴上空转,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脱离,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所述轴承在所述驱动轴上空转,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驱动所述第三传动件。

可选地,所述受控件可沿轴向移动且沿周向锁止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或所述机油泵轴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可双向空转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之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通过第二安装结构可双向空转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之间,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接合,以使得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机油泵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相对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空转,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脱离并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接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相对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空转,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机油泵轴。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三传动件和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第二轴承,其中,

所述受控件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之间,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所述第三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四传动件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接合,所述第四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机油泵轴上空转,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脱离并与所述第四传动件接合,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机油泵轴上空转;

或者,

所述受控件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三传动件之间,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所述第三传动件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四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接合,所述第三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驱动轴上空转,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脱离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接合,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驱动轴上空转。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分别为齿轮副,所述受控件为通过沿轴向延伸的花键安装的摩擦轮,所述摩擦轮具有与对应的所述齿轮副中的齿轮摩擦接合的摩擦端面。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通过第三安装结构可双向空转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之间,该第三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介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之间,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三安装结构相对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空转,所述机油泵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接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通过第一安装结构相对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空转,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通过第二安装结构相对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机油泵轴空转,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机油泵轴。

可选地,所述第三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大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三传动件和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五传动件和第六传动件,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超越离合器,所述第三安装结构包括第二轴承,其中,

所述受控件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传动件和第六传动件之间,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所述第三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四传动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所述第五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六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接合,所述第四传动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在所述机油泵轴上空转,所述第六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机油泵轴上空转,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脱离,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机油泵轴上空转,所述第六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机油泵轴上空转,所述第四传动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驱动所述机油泵轴,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六传动件接合,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机油泵轴上空转,所述第四传动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在所述机油泵轴上空转;

或者,

所述受控件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五传动件之间,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所述第三传动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四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油泵轴上,所述第五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六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机油泵轴上,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接合,所述第三传动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在所述驱动轴上空转,所述第五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驱动轴上空转,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脱离,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驱动轴上空转,所述第五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驱动轴上空转,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驱动所述第三传动件,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所述受控件与所述第五传动件接合,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驱动轴上空转,所述第三传动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在所述驱动轴上空转。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机油泵驱动装置可选择性地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或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机油泵轴转动,由于第一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不同,机油泵轴可以具有两种不同的转速,从而使机油泵可以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的排量,从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使机油泵的排油量能例如根据发动机低速转动和高速转动时的不同机油需求量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利于减少机油泵的功率损耗,避免机油的浪费。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曲轴、平衡轴、机油泵、上述机油泵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为所述曲轴或所述平衡轴,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发动机工况控制所述受控件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传动装置或机油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的传动装置或机油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三提供的传动装置或机油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四提供的传动装置或机油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五提供的传动装置或机油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六提供的传动装置或机油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传动机构11第一传动件

12第二传动件2第二传动机构

21第三传动件22第四传动件

3驱动轴3’主动轴

4机油泵轴4’从动轴

5受控件51凹槽

52凸部6轴承

7超越离合器8第一轴承

9第二轴承100第三传动机构

101第五传动件102第六传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包括主动轴3’和从动轴4’,主动轴3’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于从动轴4’,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第一传动机构1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不同。上述传动装置还包括受控件5,通过控制该受控件5运动能够可选择地使得传动装置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主动轴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驱动从动轴4’,在第二工作状态,主动轴3’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驱动从动轴4’。即在本公开中,可以通过控制受控件5切换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的传动比,简单易行。

具体地,在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机构1接合,以使得主动轴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驱动从动轴4’,第二传动机构2相对于主动轴3’和从动轴4’空转,在第二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机构1脱离,第一传动机构1相对于主动轴3’和从动轴4’空转,主动轴3’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驱动从动轴4’。这里,“空转”指的是第一传动机构1或第二传动机构2仅在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运转,但主动轴3’的扭矩无法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或第二传动机构2传递至从动轴4’并带动从动轴4’转动。也就是说,在上述第一工作状态,主动轴3’的动力仅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传递至从动轴4’,从动轴4’的转速由第一传动机构1的传动比决定,在上述第二工作状态,主动轴3’的动力仅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传递至从动轴4’,从动轴4’的转速由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决定。这样,由于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可以相对于两个轴空转,因此不需特别改变两个传动机构相对于两个轴的位置,只需要受控件5运动就可以实现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使得本公开提供的传动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工作状态,第二传动机构2可以停转,在第二工作状态,第一传动机构1也可以停转,这样也可以实现本公开的目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传动装置的可选择性地由第一传动机构1驱动或第二传动机构2驱动,使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可在第一传动机构1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之间切换,由于第一传动机构1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不同,从动轴4’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转速也就与其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转速不同,从而实现从动轴4’的转速可调。

在机械领域,很多机械设备中都应用了主动轴3’带动从动轴4’转动的这类传动方式,因此,可以将本公开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传动装置应用到这类机械设备中,使该类机械设备中与从动轴4’连接的构件可以具有不同的工况。例如,作为一种应用实施方式,在本公开中,传动装置可以被应用发动机中,发动机中用于驱动机油泵运转的驱动轴3(例如,曲轴或平衡轴)相当于上述的主动轴3’,机油泵轴4相当于上述的从动轴4’,这样,在驱动轴3转速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受控件5,可以使得机油泵轴4的转速根据发动机的实际工况进行调整,从而使机油泵的排油量能根据发动机低速转动和高速转动时的不同机油需求量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利于减少机油泵的功率损耗,避免机油的浪费。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受控件5可沿轴向移动且沿周向锁止地安装在主动轴3’或从动轴4’上,第一传动机构1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可双向空转地安装在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第二传动机构2通过第二安装结构可单向空转地安装在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机构1接合,主动轴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驱动从动轴4’转动,第二传动机构2通过第二安装结构相对于主动轴3’和从动轴4’空转,在第二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机构1脱离,主动轴3’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驱动从动轴4’转动,第一传动机构1通过第一安装结构相对于主动轴3’和从动轴4’空转。此处,“双向空转”指虽然运转,但第一传动机构1既不能从主动轴3’向从动轴4’传递扭矩,也不能从从动轴4’向主动轴3’传递扭矩,“单向空转”指虽然运转,但第二传动结构2仅能从主动轴3’向从动轴4’传递扭矩,但无法从从动轴4’向主动轴3’传递扭矩。例如,当从动轴4’的实际转速小于从动轴4’根据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驱动的转速时,主动轴3’可以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向从动轴4’传递扭矩,但从动轴4’无法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向主动轴3’传递扭矩。

也就是说,在第一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机构1接合,由于受控件5周向锁止地安装在主动轴3’或从动轴4’上,受控件5随主动轴3’或从动轴4’同步转动,第一传动机构1通过受控件5能够解除双向空转状态,实现传递扭矩的工作(主动轴3’与从动轴4’之间的扭矩传递通过受控件5接合),此时,由于第二传动机构2具有单向空转的性能,因此即使主动轴3’带动了第二传动机构2运转,也无法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向从动轴4’传递扭矩,因此第二传动机构2不会干扰两轴之间的通过较大传动比的第一传动机构1传动。例如,此时从动轴4’的实际转速会大于从动轴4’根据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驱动的转速,第二传动机构2空转即可,而不影响传动比较大的第一传动机构1工作。

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机构1脱离,此时第一传动机构1恢复双向空转机能,无论两轴使用何种传动比转动,第一传动机构1均为空转状态,而不会影响传动比较小第二传动机构2工作。这样,由于第二传动机构2只具有单向空转机能,此时可以通过传动比较小的第二传动机构2从主动轴3’向从动轴4’传递扭矩。具体地,以第一传动机构1先与受控件5接合为例,在第一传动机构1空转后,会导致从动轴4’的转速下降,这样通过第二安装结构,可以设置当从动轴4’的实际转速小于从动轴4’根据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驱动的转速时,主动轴3’可以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向从动轴4’传递扭矩。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传动机构1的传动比大于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第一传动机构1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二传动件12,第二传动机构2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三传动件21和第四传动件22,为了实现上述的单向空转和双向空转,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安装结构包括轴承6,第二安装结构包括超越离合器7。轴承6和超越离合器7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对其结构及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详述,但是由于应用场景的特殊性,本公开提供的传动装置使用的超越离合器7的优点在于:超越离合器7是利用内外两个转动元件的转速差来实现两个转动元件的接合或者分离的,因此不需要利用电机或者液压模块来提供接合或者分离的动力,使第二传动机构2能够通过超越离合器7自动地接通或断开主动轴3’与从动轴4’之间的扭矩传递,从而使本公开提供的传动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

如上文所述,受控件5可以安装在主动轴3’上,也可以安装在从动轴4’上,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受控件5安装在从动轴4’上。具体地,受控件5安装在从动轴4’上并与第二传动件12相邻,第一传动件11固定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二传动件12通过轴承6安装在从动轴4’上,第三传动件21固定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四传动件22通过超越离合器7安装在从动轴4’上,受控件5可以位于第二传动件12的外侧,也可以位于第二传动件12与第四传动件22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受控件5沿从动轴4’的轴向移动并与第二传动件12接合,主动轴3’带动第一传动件11转动并将扭矩通过第一传动件11传递至第二传动件12,以使第二传动件12通过受控件5将扭矩传递至从动轴4’,以带动从动轴4’转动。此时,第二传动件12与从动轴4’的转速相同,由于第一传动件11机构的传动比大于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第二传动件12的转速大于第四传动件22的转速,也就是说,从动轴4’的转速大于第四传动件22的转速,根据超越离合器7的工作原理,其内圈的转速大于其外圈的转速,超越离合器7分离,第三传动件21不能通过超越离合器7沿从主动轴3’到从动轴4’的方向传递扭矩。在第二工作状态,受控件5沿从动轴4’的轴向移动并与第二传动件12脱离,第二传动件12通过轴承6在从动轴4’上空转,第二传动件12相对于从动轴4’转动,此时,从动轴4’的转速下降,当从动轴4’的转速下降到小于第四传动件22的转速时,根据超越离合器7的工作原理,其内圈的转速小于其外圈的转速,超越离合器7接合,第三传动件21通过超越离合器7沿从主动轴3’到从动轴4’的方向传递扭矩,以驱动从动轴4’转动。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二中,如图2所示,受控件5安装在主动轴3’上,具体地,受控件5安装在主动轴3’上并与第一传动件11相邻,第一传动件11通过轴承6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二传动件12固定安装在从动轴4’上,第三传动件21通过超越离合器7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四传动件22固定安装在从动轴4’上,在第一工作状态,受控件5沿主动轴3’的轴向移动并与第一传动件11接合,主动轴3’通过受控件5带动第一传动件11转动,并将扭矩通过第一传动件11、第二传动件12传递至从动轴4’,使从动轴4’转动。此时,第三传动件21的转速大于主动轴3’的转速,也就是说,超越离合器7的外圈的转速大于其内圈的转速,超越离合器7分离,第三传动件21通过超越离合器7在主动轴3’上空转。在第二工作状态,受控件5沿主动轴3’的轴向移动并与第一传动件11脱离,第一传动件11通过轴承6在主动轴3’上空转,从动轴4’的转速下降,导致第四传动件22和第三传动件21的转速下降,当第三传动件21的转速下降到小于主动轴3’的转速时,超越离合器7外圈的转速小于其内圈的转速,超越离合器7接合,主动轴3’通过超越离合器7驱动第三传动件21,从而带动第四传动件22、从动轴4’转动。也就是说,由于第一传动机构1的传动比大于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当受控件与第一传动件11接合时,从动轴4’高速转动,从而带动与超越离合器7连接的第三传动件21高速旋转,使超越离合器7外圈的转速大于其内圈的转速,此时,超越离合器7处于超越状态,其外圈和内圈以各自的速度转动;当受控件与第一传动件11分离时,从动轴4’转速下降,直到从动轴4’的转速刚好下降到小于主动轴3’的转速时,超越离合器7外圈的转速小于其内圈的转速,此时超越离合器7处于结合状态,其外圈和内圈一起转动。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例二中使用的超越离合器7的离合方式与实施例一中使用的超越离合器7的离合方式相反。

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受控件5安装在主动轴3’上并将超越离合器7安装在从动轴4’上,或者,可以将受控件5安装在从动轴4’上并超越离合器7安装在主动轴3’上。这两种实施方式的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述的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受控件5可沿轴向移动且沿周向锁止地安装在主动轴3’或从动轴4’上,第一传动机构1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可双向空转地安装在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第二传动机构2通过第二安装结构可双向空转地安装在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机构1接合,主动轴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驱动从动轴4’转动,第二传动机构2通过第二安装结构相对于主动轴3’和从动轴4’空转,在第二工作状态,受空件与第一传动机构1脱离并与第二传动机构2接合,第一传动机构1通过第一安装结构相对于主动轴3’和从动轴4’空转。这里,“双向空转”指虽然运转,但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既不能从主动轴3’向从动轴4’传递扭矩,也不能从从动轴4’向主动轴3’传递扭矩。此外,该实施方式与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比,其不同点在于: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均是可双向空转地安装在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的,扭矩传递的接通或断开仅通过受控件5与对应的传动机构的接合或分离来控制。

也就是说,在第一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机构1接合,由于受控件5周向锁止地安装在主动轴3’或从动轴4’上,受控件5随主动轴3’或从动轴4’同步转动,第一传动机构1通过受控件5传递扭矩,第二传动机构2空转,在第二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二传动机构2接合,第二传动机构2通过受控件5传递扭矩,第一传动机构1空转。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传动机构1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二传动件12,第二传动机构2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三传动件21和第四传动件22,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轴承8,第二安装结构包括第二轴承9。

如上文所述,受控件5可以安装在主动轴3’上,也可以安装在从动轴4’上,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三中,如图3所示,受控件5安装在从动轴4’上。具体地,受控件5安装在从动轴4’上并位于第二传动件12和第四传动件22之间,第一传动件11固定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二传动件12通过第一轴承8安装在从动轴4’上,第三传动件21固定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四传动件22通过第二轴承9安装在从动轴4’上,在第一工作状态,受控件5沿从动轴4’的轴向移动并与第二传动件12接合,第二传动件12通过受控件5与从动轴4’接合,主动轴3’带动第一传动件11转动并将扭矩通过第一传动件11传递至第二传动件12,以使第二传动件12通过受控件5将扭矩传递至从动轴4’,以带动从动轴4’转动,此时,第四传动件22通过第二轴承9在从动轴4’上空转。在第二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二传动件12脱离并与第四传动件22接合,第四传动件22通过受控件5与从动轴4’接合,主动轴3’带动第三传动件21转动并将扭矩通过第三传动件21传递至第四传动件22,以使第四传动件22通过受控件5将扭矩传递至从动轴4’,以带动从动轴4’转动,此时,第二传动件12通过第一轴承8在从动轴4’上空转。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四中,如图4所示,受控件5安装在主动轴3’上并位于第一传动件11和第三传动件21之间,第一传动件11通过第一轴承8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二传动件12固定安装在从动轴4’上,第三传动件21通过第二轴承9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四传动件22固定安装在从动轴4’上,在第一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件11接合,主动轴3’通过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件11接合,以将扭矩通过第一传动件11、第二传动件12传递至从动轴4’,第三传动件21通过第二轴承9在主动轴3’上空转。在第二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件11脱离并与第三传动件21接合,主动轴3’通过受控件5与第三传动件21接合,以将扭矩通过第三传动件21、第四传动件22传递至从动轴4’,第一传动件11通过第一轴承8在主动轴3’上空转。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第一传动机构1的传动比可以大于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第一传动机构1的传动比也可以小于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

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传动比的切换方式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传动比的切换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主要利用了超越离合器7的工作原理,通过受控件5、轴承6和超越离合器7的配合来实现传动装置的传动比的切换,具体地,在第一工作状态,主动轴3’和从动轴4’的扭矩传递通过受控件5接通,在第二工作状态,主动轴3’和从动轴4’的扭矩传递通过超越离合器7接通。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主要是通过受控件5、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9的配合来实现传动装置的传动比的切换,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均不能单独传递扭矩,扭矩传递的接通与断开是通过受控件5与对应的传动机构的接合或分离来控制的,也就是说,受控件5仅与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中的一者接合,使主动轴3’仅能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中的一者驱动从动轴4’。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三传动机构100,第一传动机构1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可双向空转地安装在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第二传动机构2通过第二安装结构单向空转地安装在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第三传动机构100通过第三安装结构可双向空转地安装在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该第三传动机构100的传动比介于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第三传动机构100通过第三安装结构相对于主动轴3’和从动轴4’空转,该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三工作状态,在第三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三传动机构100接合,第一传动机构1通过第一安装结构相对于主动轴3’和从动轴4’空转,第二传动机构2通过第二安装结构相对于主动轴3’和从动轴4’空转,主动轴3’通过第三传动机构100驱动从动轴4’。这样,本公开的传动装置可以在三种不同的传动比之间切换,使从动轴4’具有三种不同的转速。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机构1的传动比大于第三传动机构100的传动比,且第三传动机构100的传动比大于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第三传动机构100包括相互传动相连的第五传动件101和第六传动件102,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轴承8,第二安装结构包括超越离合器7,第三安装结构包括第二轴承9。

如上文所述,受控件5可以安装在主动轴3’上,也可以安装在从动轴4’上,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五中,如图5所示,受控件5安装在从动轴4’上并位于第二传动件12和第六传动件102之间,第一传动件11固定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二传动件12通过第一轴承8安装在从动轴4’上,第三传动件21固定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四传动件22通过超越离合器7安装在从动轴4’上,第五传动件101固定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六传动件102通过第二轴承9安装在从动轴4’上。在第一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二传动件12接合,超越离合器7外圈的转速小于其内圈的转速,超越离合器7分离,第四传动件22通过超越离合器7在从动轴4’上空转,第六传动件102通过第二轴承9在从动轴4’上空转,第一传动机构1通过受控件5将扭矩从主动轴3’传递至从动轴4’。当受控件5与第二传动件12脱离时,从动轴4’的转速下降,受控件5可与第六传动件102接合使传动装置进入第三工作状态,此时,由于第三传动机构100的转速大于第二传动机构2的转速,超越离合器7外圈的转速依然小于其内圈的转速,超越离合器7处于分离状态,第四传动件22通过超越离合器7在从动轴4’上空转,第二传动件12通过第一轴承8在从动轴4’上空转,第六传动件102通过受控件5将扭矩从主动轴3’传递至从动轴4’。当受控件5与第二传动件12和第六传动件102均脱离时,从动轴4’的转速进一步地下降,传动装置进入第二工作状态,当从动轴4’的转速下降到小于第四传动件22的转速时,超越离合器7外圈的转速大于其内圈的转速,超越离合器7处于接合状态,第四传动机构可通过超越离合器7传递扭矩,使第四传动件22通过超越离合器7驱动从动轴4’转动,此时,第二传动件12通过第一轴承8在从动轴4’上空转,第六传动件102通过第二轴承9在从动轴4’上空转。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六中,如图6所示,受控件5安装在主动轴3’上并位于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五传动件101之间,第一传动件11通过第一轴承8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二传动件12固定安装在从动轴4’上,第三传动件21通过超越离合器7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四传动件22固定安装在从动轴4’上,第五传动件101通过第二轴承9安装在主动轴3’上,第六传动件102固定安装在从动轴4’上,在第一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件11接合,第三传动件21通过超越离合器7在主动轴3’上空转,第五传动件101通过第二轴承9在主动轴3’上空转,在第二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一传动件11脱离,第一传动件11通过第一轴承8在主动轴3’上空转,第五传动件101通过第二轴承9在主动轴3’上空转,主动轴3’通过超越离合器7驱动第三传动件21,在第三工作状态,受控件5与第五传动件101接合,第一传动件11通过第一轴承8在主动轴3’上空转,第三传动件21通过超越离合器7在主动轴3’上空转。实施例六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五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但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例六使用的超越离合器7的离合方式与实施例五中的超越离合器7的离合方式相反,即,实施例六中使用的超越离合器7,在其外圈的转速大于其内圈的转速时,超越离合器7处于分离状态,在其外圈的转速小于内圈的转速时,超越离合器7处于接合状态。

此外,上述第一传动机构1、第二传动机构2、第三传动机构100的传动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机构1、第二传动机构2、第三传动机构100均为齿轮副,也就是说,第一传动机构1、第二传动机构2、第三传动机构100均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机构1、第二传动机构2、第三传动机构100的两个齿轮可以通过链条传输动力。或者,第一传动机构1、第二传动机构2、第三传动机构100可以为两个皮带轮,该两个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输动力。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公开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受控件5为摩擦轮,该摩擦轮具有与对应的齿轮副中的齿轮摩擦接合的摩擦端面。并且,受控件5通过沿轴向延伸的花键安装在对应的轴上,在摩擦轮与第一传动机构1或第二传动机构2接合时,其摩擦端面与第一传动机构1或第二传动机构2的表面抵顶,以接通摩擦轮与第一传动机构1或第二传动机构2间的扭矩传递。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中,如图1至图4所示,摩擦轮靠近第一传动机构1的端面上形成有凸部52,凸部52的顶面形成为上述摩擦端面。在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中,如图5和图6所示,摩擦轮的两个相对端面(靠近第一传动机构1的端面和靠近第三传动机构100的端面)上均形成有凸部52,凸部52的顶面形成为摩擦端面。

为驱动摩擦轮移动,使摩擦轮能可选择地与对应的传动机构接合,本公开提供的传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摩擦轮移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拨叉,摩擦轮的外周缘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拨叉的凹槽51,凹槽51沿摩擦轮的周向延伸。通过拨动拨叉,可使摩擦轮沿主动轴3’或从动轴4’的轴向移动,从而与对应的传动机构接合。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拨叉运动的驱动油缸,驱动油缸的伸缩杆连接于拨叉,这样,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可以驱动拨叉移动,从而带动摩擦轮沿主动轴3’或从动轴4’的轴向移动。

如前文所述,将本公开提供的传动装置应用到发动机中,以驱动机油泵运转。因此,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机油泵驱动装置,包括机油泵轴4和驱动轴3,机油泵轴4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于驱动轴3,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第一传动机构1的传动比大于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驱动装置还包括受控件5,通过控制受控件5运动能够可选择地使得机油泵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驱动轴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驱动机油泵轴4,在第二工作状态,驱动轴3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驱动机油泵轴4。

这里,发动机中用于驱动机油泵轴4转动的驱动轴3相当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中的主动轴3’,机油泵轴4相当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中的的从动轴4’,并且,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中的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相同。驱动轴3可以为发动机中的曲轴,也可以为发动机中的平衡轴,或者发动机中其他用于驱动机油泵轴转动的轴。

这样,本公开提供的机油泵驱动装置可选择性地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驱动或第二传动机构2驱动机油泵轴4转动,由于第一传动机构1的传动比与第二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不同,机油泵轴4可以具有两种不同的转速,从而使机油泵可以具有两种不同的排量。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其所需的机油量大,机油泵驱动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驱动轴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驱动机油泵轴4,使机油泵轴4高速运转,机油排量大,使发动机各摩擦副迅速建立油压;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或稳定运转时,其所需的机油量小,机油泵驱动装置自动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驱动轴3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驱动机油泵轴4,使机油泵轴4低速运转,机油排量小,使机油的排量可以等于发动机高速运转或稳定运转时所需的排量。当然,本公开提供的机油泵驱动装置也可以具有第三传动机构100和第三工作状态,使机油泵轴4具有高速转动、中速转动、低速转动三种工作状态,从而使机油具有三种不同的排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机油泵驱动装置可使机油泵轴4的转速根据发动机的实际工况进行调整,从而使机油泵的排油量能根据发动机不同转速的机油量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达到减少机油泵功率损耗,避免机油浪费的目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曲轴、平衡轴、机油泵、上述机油泵驱动装置以及控制器。在发动机中,机油泵可以由曲轴驱动,也可以由平衡轴驱动,因此,机油泵驱动装置中用于驱动机油泵轴4转动的驱动轴3可以为发动机中的曲轴,也可以为发动机中的平衡轴。控制器用于根据发动机工况控制机油泵驱动装置的受控件5运动,可选地,该控制器可以为车辆ecu,ecu可接收发动机实际工况信息并判断发动机需要的机油量范围,然后通过ocv控制受控件5移动,使机油泵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