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6312发布日期:2019-04-05 22:31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大直径海上风电塔筒转运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能源供应的紧张,以及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风力发电逐渐成为新能源技术中最具规模和最成熟的发电方式之一,而海上风电相比陆地风电更有利用率高、装机容量大、节约土地资源、风速稳定及距离用电负荷近等优势,因此,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其中,对于应用于海上风电的超大直径的风电塔筒来说,其最大筒体直径为7米,最小筒体直径为4.05米,塔筒与塔筒之间采用锻造法兰连接,底法兰为t型法兰,直径达到7.3米;正由于风电塔筒的直径过大,使得制造该超大直径塔筒的生产车间对焊接完成后需过跨转运至防腐车间进行打砂防腐时极其困难。这是由于塔筒直径过大,在生产车间的现有设备设施(厂房、吊车梁)高度限制条件下通过吊车梁吊运等传统转运方式已不能满足超大直径的风电塔筒的生产需求,因此,现有的吊车梁吊运等设备已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超大直径海上风电塔筒的过跨倒运。

因此,急需要一种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其安全、高效地完成超大直径海上风电塔筒过跨倒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适用对风电塔筒过跨倒运,包括滚轮架底座、安装于所述滚轮架底座之顶面的卧式支座及分别位于所述滚轮架底座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之底部的平车装置,所述平车装置包含骨架及安装于所述骨架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二者的滚动中心线沿所述骨架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滚轮架底座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骨架还与所述滚轮架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卧式支座之顶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弧形承托面。

较佳地,所述滚轮架底座在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壁各开设有卡固孔,所述骨架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呈配合地嵌于所述卡固孔内。

较佳地,所述骨架包含多个钢板,所有所述钢板相互拼接。

较佳地,所述骨架包含第一长侧钢板、第二长侧钢板、第三长侧钢板、第四长侧钢板、第一水平顶钢板、第二水平顶钢板、第一短侧钢板、第二短侧钢板、第三短侧钢板及第四短侧钢板,所述第一长侧钢板、第二长侧钢板、第三长侧钢板及第四长侧钢板四者依次首尾拼接并围出矩形框,且所述第一长侧钢板及第三长侧钢板的顶端各向上凸出所述第二长侧钢板和第四长侧钢板,所述第一短侧钢板呈固定地拼接于所述第二长侧钢板之顶部与所述第一长侧钢板之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二短侧钢板呈固定地拼接于所述第四长侧钢板之顶部与所述第一长侧钢板之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水平顶钢板呈固定地拼接于所述第一长侧钢板、第一短侧钢板及第二短侧钢板,所述第三短侧钢板呈固定地拼接于所述第二长侧钢板之顶部与所述第三长侧钢板之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四短侧钢板呈固定地拼接于所述第四长侧钢板之顶部与所述第三长侧钢板之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二水平顶钢板呈固定地拼接于所述第三长侧钢板、第三短侧钢板及第四短侧钢板,所述第一短侧钢板及第二短侧钢板呈配合地嵌于所述滚轮架底座之一侧壁处的卡固孔内,所述第三短侧钢板及第四短侧钢板呈配合地嵌于所述滚轮架底座之另一侧壁处的卡固孔内。

较佳地,所述骨架还包含焊接于所述第二长侧钢板与所述第四长侧钢板之间的内部加强筋、焊接于所述第二长侧钢板背对所述第四长侧钢板的一侧上的第一外部加强筋及焊接于所述第四长侧钢板背对所述第二长侧钢板的一侧上的第二外部加强筋,所述内部加强筋、第一外部加强筋及第二外部加强筋三者在所述骨架的宽度方向相对齐。

较佳地,所述内部加强筋、第一外部加强筋及第二外部加强筋各为多个并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开的排列。

较佳地,所述内部加强筋为矩形加强筋,所述第一外部加强筋及第二外部加强筋各为三角形加强强筋。

较佳地,所述卧式支座包含底板、位于所述底板对应上方的垫板及支撑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垫板的腹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滚轮架底座的顶面焊接,所述弧形承托面位于所述垫板之顶面处。

较佳地,所述卧式支座还包含多个支撑于所述底板与垫板之间的筋板,所有所述筋板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开的排列。

较佳地,所述底板与所述滚轮架底座的顶面呈多点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包括滚轮架底座、安装于滚轮架底座之顶面的卧式支座及分别位于滚轮架底座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之底部的平车装置,平车装置包含骨架及安装于骨架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二者的滚动中心线沿骨架的宽度方向布置,骨架的长度方向与滚轮架底座的长度方向相垂直,骨架还与滚轮架底座固定连接,卧式支座之顶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弧形承托面;故在对超大直径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时,先将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安装于生产车间与防腐车间倒运轨道,接着,将塔筒吊运至卧式支座的弧形承托面上,并进行一定的紧固措施;接着,将软木垫于塔筒的法兰下口中心位置,利用叉车与软木接触推动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借助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进行移动,最终达到风电塔筒过跨倒运的目的。因此,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能安全、高效地完成超大直径海上风电塔筒过跨倒运。另,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还相对于传统具有优点是:(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改动结构、利用现有设备配合来完成塔筒倒运任务,减少了设备购置费用;(2)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废料,节省成本;(3)降低了固定难度,加快了塔筒倒运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在主视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中的平车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对风电塔筒进行过跨倒运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100适用对风电塔筒200(见图5)过跨倒运(例如跨过生产车间运送至防腐车间),其包括滚轮架底座10、安装于滚轮架底座10之顶面11的卧式支座20及分别位于滚轮架底座10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之底部的平车装置30,由平车装置30对滚轮架底座10及卧式支座20支撑。平车装置30包含骨架31及安装于骨架31的第一滚轮32和第二滚轮32,第一滚轮32及第二滚轮33二者的滚动中心线c沿骨架31的宽度方向布置,骨架31的长度方向与滚轮架底座1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使得第一滚轮32和第二滚轮33的滚动方向与骨架31的长度方向相同,骨架31还与滚轮架底座10固定连接;卧式支座20之顶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弧形承托面21,使得风电塔筒200能快速地定位并承托于卧式支座20之顶面处。具体地,滚轮架底座10在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壁各开设有卡固孔12,骨架31沿骨架31的长度方向呈配合地嵌于卡固孔12内,使得骨架31与滚轮架底座10之间的固定更方便快捷,但不限于此。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4所示,骨架31包含第一长侧钢板31a、第二长侧钢板31b、第三长侧钢板31c、第四长侧钢板31d、第一水平顶钢板31e、第二水平顶钢板31f、第一短侧钢板31g、第二短侧钢板31h、第三短侧钢板31j及第四短侧钢板31k。第一长侧钢板31a、第二长侧钢板31b、第三长侧钢板31c及第四长侧钢板31d四者依次首尾拼接并围出矩形框,一方面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及重量,另一方向增加承重能力;第一长侧钢板31a及第三长侧钢板31c的顶端各向上凸出第二长侧钢板31b和第四长侧钢板31d,第一短侧钢板31g呈固定地拼接于第二长侧钢板31b之顶部与第一长侧钢板31a之第一侧壁之间,第二短侧钢板31h呈固定地拼接于第四长侧钢板31d之顶部与第一长侧钢板31a之第二侧壁之间,第一水平顶钢板31e呈固定地拼接于第一长侧钢板31a、第一短侧钢板31g及第二短侧钢板31h;第三短侧钢板31j呈固定地拼接于第二长侧钢板31b之顶部与第三长侧钢板31c之第一侧壁之间,第四短侧钢板31k呈固定地拼接于第四长侧钢板31d之顶部与第三长侧钢板31c之第二侧壁之间,第二水平顶钢板31f呈固定地拼接于第三长侧钢板31c、第三短侧钢板31j及第四短侧钢板31k,第一短侧钢板31g及第二短侧钢板31h呈配合地嵌于滚轮架底座10之一侧壁处的卡固孔12内,第三短侧钢板31j及第四短侧钢板31k呈配合地嵌于滚轮架底座10之另一侧壁处的卡固孔12内,增加骨架31与滚轮架底座10之间的固定可靠性,但不限于此。具体地,骨架31还包含焊接于第二长侧钢板31b与第四长侧钢板31d之间的内部加强筋31l、焊接于第二长侧钢板31b背对第四长侧钢板31d的一侧上的第一外部加强筋31m及焊接于第四长侧钢板31d背对第二长侧钢板31b的一侧上的第二外部加强筋31n,内部加强筋31l、第一外部加强筋31m及第二外部加强筋31n三者在骨架31的宽度方向相对齐,较优的是,内部加强筋31l、第一外部加强筋31m及第二外部加强筋31n各为多个并沿骨架31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开的排列,以增加骨架31的强度,从而承载更大的负荷;举例而言,内部加强筋31l为矩形加强筋,第一外部加强筋31m及第二外部加强筋31n各为三角形加强强筋,进一步地增加骨架31的强度,但不限于此。可理解的是,骨架31是包含多个钢板,所有钢板相互拼接,正由于骨架31包含多个钢板,故可以利于现有的废料进行焊接而成,简化其结构并节省成本,但不限于此。

如图1至图3所示,卧式支座20包含底板20a、位于底板20a对应上方的垫板20b及支撑于底板20a与垫板20b的腹板20c,底板20a与滚轮架底座10的顶面11焊接,弧形承托面21位于垫板20b之顶面处,以简化卧式支座20的结构并确保卧式支座20的刚度;较优的是,卧式支座20还包含多个支撑于底板20a与垫板20b之间的筋板20d,所有筋板20d沿底板20a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开的排列,进一步地增加卧式支座20的强度,以承载更大的负荷;较优的是,底板20a与滚轮架底座10的顶面11呈多点焊接,这样增加两者结合处的稳固性,但不限于此。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100包括滚轮架底座10、安装于滚轮架底座10之顶面11的卧式支座20及分别位于滚轮架底座10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之底部的平车装置30,平车装置30包含骨架31及安装于骨架31的第一滚轮32和第二滚轮33,第一滚轮32及第二滚轮33二者的滚动中心线c沿骨架31的宽度方向布置,骨架31的长度方向与滚轮架底座1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骨架31还与滚轮架底座10固定连接,卧式支座20之顶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弧形承托面21;如图5所示,在对超大直径(即背景技术所列尺寸)的风电塔筒200过跨倒运时,先将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100安装于生产车间与防腐车间倒运轨道,接着,将塔筒吊运至卧式支座20的弧形承托面21上,并进行一定的紧固措施;接着,将软木400垫于塔筒的法兰下口中心位置,利用叉车300与软木400接触推动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100借助第一滚轮32和第二滚轮33并沿风电塔筒200内的箭头所指方向移动,最终达到风电塔筒200过跨倒运的目的。因此,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100能安全、高效地完成超大直径海上风电塔筒200过跨倒运。另,本发明的风电塔筒过跨倒运装置100还相对于传统具有优点是:(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改动结构、利用现有设备配合来完成塔筒倒运任务,减少了设备购置费用;(2)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废料,节省成本;(3)降低了固定难度,加快了塔筒倒运速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