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增压发动机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7324发布日期:2018-11-02 21:5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增压发动机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发动机产品广泛使用增压式发动机,增压式发动机的故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位于发动机内部的增压器能显著提高进入气缸的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密度,但由此带来的增压器故障及周边管路故障也就增多,由于增压器内部的压气机上的P-CRV阀与进气歧管连接的管路泄露,从而导致进气量不足以正常使用,电子控制单元输出占空比伴随提高,导致压气机后管路的温度异常高。

现有技术如附图1所示,在进气管路上,中冷器前的温度压力监控主要功能是把中冷器前管路的温度、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由于此处的温度监控位置距离增压器出口的位置有1000mm左右的距离,温度不能及时监控,同时也没有及时反馈温度过高产生原因的功能,导致故障原因不能被及时发现,直到发动机已经损坏之后才能确定故障原因。如图1所示的管路为现有的进气管路,当故障工况出现时,现有的管路由增压器后软管、中部硬塑料管和中冷器前管路的三段式组成结构,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转很可能使得三段式管路连接损坏,由于在整车上很难发现,严重时会因异物进入管路从而导致增压器叶轮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增压发动机以及车辆,能够及时反馈管内温度情况,有效避免发动机在故障工况下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包括水温传感器及连接管路;水温传感器包括外连部和内测部,内测部与连接管路相连,外连部位于连接管路外;连接管路包括与增压器相连的头端以及与中冷器相连的尾端;水温传感器与连接管路的头端的距离为 20毫米到500毫米。

进一步地,水温传感器与连接管路的头端距离为350毫米。

进一步地,水温传感器与连接管路为固定或可拆式相连。

进一步地,水温传感器的外连部与增压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通过线束相连。电子控制单元与展示器相连,电子控制单元在出现预设故障工况的情况下,则上报故障码至展示器,展示器通过语音和/ 或文本展示故障提醒信息,展示器包括显示屏和/或扬声器。预设故障工况包括超过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

更进一步地,进气管路为一体化管路,水温传感器与一体化管路的头端的距离为350毫米,进气管路内带有弹簧内圈。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的增压发动机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与进气管路头端距离为20毫米到500毫米处,能够及时的反馈管内温度情况,有效避免发动机在故障工况下运行。更进一步地,通过将现有的三段式管路设置为一体式耐热橡胶管,能降低管路因故障工况而破裂,管路内镶嵌弹簧的设置,能够保持管路形状,同时增加强度。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改变发动机管路的总体布置,总的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水温传感器,11为外连部,12为内测部,2为连接管路,21为头端,22为尾端,23为弹簧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设置于增压器与中冷器之间,该进气管路包括水温传感器1 及连接管路2。

具体地,水温传感器1包括外连部11和内测部12,内测部12 与连接管路2相连,外连部11位于连接管路2外。在水温传感器1 和连接管路2连接完毕的情况下,水温传感器1的内测部12就处于连接管路2的内部,用于测量连接管路2内部的实时温度;水温传感器1的外连部11就位于连接管路2的外部,用于与增压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以便将内测部12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增压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连接管路2包括与增压器相连的头端21以及与中冷器相连的尾端22,连接管路2的头端21与用于提高气体密度的增压器相连,尾端22与用于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的中冷器相连,由于气体在经过增压器之后温度增大,需经过中冷器进行降温,但是增压器到中冷器这一段的管路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故障,故水温传感器1设置在与连接管路2的头端21的距离20毫米到500毫米处,更好的测量气体的温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水温传感器1 与连接管路2的头端21距离为350毫米。如上所述,水温传感器1 的位置设置在距离连接管路2头端2120毫米到500毫米处都是可行的,但出于对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其所设置的最佳距离为350毫米。

进一步地,水温传感器1和连接管路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或者是可拆式连接。固定连接就是直接将水温传感器1与连接管路 2之间固定,这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可拆式连接即在连接管路2和水温传感器1上设置一些组合件,比如说通过螺纹的方式连接。可拆式连接方便对水温传感器1和连接管路2进行二次利用,降低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的实施例,水温传感器1的外连部11 与增压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通过线束相连。线束连接水温传感器1 和增压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实现将水温传感器1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实时的反馈。

进一步地,电子控制单元与展示器相连,电子控制单元在出现预设故障工况的情况下,则上报故障码至展示器,展示器通过语音和 /或文本展示故障提醒信息,展示器包括显示屏和/或扬声器。故障码即是指需检查C-PRV阀与进气歧管间的管路是否有泄露,在出现泄露时,及时对管路进行维护。

更进一步地,预设故障工况包括超过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预设的温度为正常工况的温度,也就是30摄氏度,预设时间最佳为五分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管路上设置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及时反馈管内的温度,准确判断故障原因。电子控制单元通过线束接收信号,在温度信号出现异常的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反馈故障码,确定故障原因,并立即排除故障,大幅减少排查过程中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第二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相较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进气管路进行了改进,在不改变总体布置的情况下优化管路,在及时出现了故障工况的情况下,相较于现有的进气管路而言更不容易破裂,降低因异物进入管路从而损坏增压器叶轮的概率。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为一体化管路。管路从现有的软管、塑料硬管和软管的三段式管路结构设计成了一体式管路,通过一体式管路的设计,即可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软管与塑料硬管连接部断裂,从而使得异物进入,损坏增压发动机。并且水温传感器1与一体化管路的头端21的距离为350毫米及以内均可。

进一步地,一体化管路的材质为耐热橡胶管路。耐热橡胶材质的管路相对于现有的管路,更不容易破裂。

更进一步地,进气管路内带有弹簧内圈23。如图2所示,进气管路中设置有弹簧内圈23,弹簧内圈23的内径小于进气管路的内径,实现支撑进气管路的作用,从而保持进气管路的形状,增加进气管路的强度和耐久性能。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将现有的软管、塑料硬管和软管的三段式管路设计为一体耐热橡胶软管,并且管内嵌有的弹簧用于保证管路的形状,相比现有的管路,一体耐热橡胶软管更不容易破裂,耐久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在不改变发动机管路总体布置的情况下,所需花费的成本更低。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增压发动机,包含了如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该进气管路一端与增压器相连,另一端与中冷器相连,在气体经过增压器进行压缩之后,其密度减小,与此同时,气体的温度就会升高,通过本进气管路的设计可有效的监控管路温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发动机的汽车,具体如上述所说,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在增压发动机上使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提及到的管路,在不需要改变增压发动机的管路布置的情况下,节约成本。

通过在车辆上使用如上所说的增压发动机,能够及时反馈管路内部温度的情况,有效避免发动机在故障工况下运行而引起车辆其余的零部件损坏。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是用来限制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所申请的保护范围中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