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6402发布日期:2019-03-08 17:2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时,源源不断地排出尾气,尾气余热通过热交换来加热冷水以达到对余热的再利用等的目的,但这类余热利用装置大都存在热交换效率低、热利用率低的缺陷;一般在底部设置出水口,但实际上水箱底部的水温是最低的,出水口设置在上部,则需要进水口保持常开、保证进水对水箱中水的压力才能使热水从出水口出水,水箱需要做成压力容器,增加水箱的制造成本。

中国专利201320854256.X,发明名称为: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可以对尾气余热的进行充分利用;出水口的出水是水箱中温度最高的,但是水箱内的热交换管中段为弯曲状,出水软管在排水时,浮子带动出水软管在水平方向发生移动和摆动,出水软管有可能缠绕在热交换管上;同理水箱内注水时,附子随着水位上升而上升,附子可能在水平方向发生移动和摆动;出水软管有可能缠绕在热交换管上,造成附子无法正常升降,出水口无法出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水箱,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下部侧壁设置出水口,水箱顶部设置进气口,进气口与缓冲气室相连接,水箱底部设置排气口,排气口与排气室相连接,水箱内设置有热交换管,缓冲气室和排气室通过热交换管相连接;热交换管上段为上段直管部,中段为弯曲部,下段为下段直管部,所述上段直管部与弯管部、弯管部和下段直管部平滑过渡连接;

水箱内设置有出水软管,出水软管下端与出水口相连通,出水软管的上端通过软线与浮子相连接;所述浮子的侧面设置有T型导向柱;所述水箱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T型导向槽;所述T型导向柱设置在T型导向槽内;浮子带动T型导向柱在T型导向槽内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

所述缓冲气室为圆筒状,缓冲室底部设置有圆孔,热交换管上端与圆孔相连接;所述排气室为圆筒状,排气室顶部设置有圆孔,热交换管下端与圆孔相连接。

一种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水箱,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下部侧壁设置出水口,水箱顶部设置进气口,进气口与缓冲气室相连接,水箱底部设置排气口,排气口与排气室相连接,水箱内设置有热交换管,缓冲气室和排气室通过热交换管相连接,水箱内设置有出水软管,出水软管下端与出水口相连通,出水软管的上端通过软线与浮子相连接;所述浮子的侧面设置有T型导向柱;所述水箱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T型导向槽;所述T型导向柱设置在T型导向槽内;浮子带动T型导向柱在T型导向槽内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出水软管上连接有滑环,滑环一端与出水软管相连接;滑环另一端设置有T型导向块,T型导向块设置在T型导向槽内。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防止出水软管缠绕在热交换管上,保证浮子升降自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的T型导向柱与T型导向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的T型导向柱与T型导向槽的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第二实施例的T型导向块与T型导向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图中:

1、水箱 2、缓冲气室

3、进气口 4、排气室

5、排气口 6、热交换管

7、上段直管部 8、弯曲部

9、下段直管部 10、加水口

11、出水口 12、出水软管

13、软线 14、浮子

15、T型导向柱 16、T型导向槽

17、滑环 18、T型导向块

19、水箱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1-5可知,一种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水箱1,水箱1 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10,下部侧壁设置出水口11,水箱顶部设置进气口 3,进气口3与缓冲气室2相连接,水箱底部设置排气口5,排气口5与排气室4相连接,水箱内1设置有热交换管6,缓冲气室2和排气室4通过热交换管6相连接;热交换管6上段为上段直管部7,中段为弯曲部8,下段为下段直管部9,所述上段直管部与弯管部、弯管部和下段直管部平滑过渡连接;

水箱内设置有出水软管12,出水软管12下端与出水口11相连通,出水软管12的上端通过软线13与浮子14相连接;所述浮子14的侧面设置有T型导向柱15;所述水箱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T型导向槽16;所述T 型导向柱15设置在T型导向槽16内;浮子带动T型导向柱在T型导向槽内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

所述缓冲气室为圆筒状,缓冲室底部设置有圆孔,热交换管上端与圆孔相连接;所述排气室为圆筒状,排气室顶部设置有圆孔,热交换管下端与圆孔相连接。

一种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水箱1,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10,下部侧壁设置出水口11,水箱顶部设置进气口3,进气口3与缓冲气室2相连接,水箱底部设置排气口5,排气口5与排气室4相连接, 水箱内1设置有热交换管6,缓冲气室2和排气室4通过热交换管6相连接;交换管6上段为上段直管部7,中段为弯曲部8,下段为下段直管部 9,所述上段直管部与弯管部、弯管部和下段直管部平滑过渡连接;

水箱内设置有出水软管12,出水软管12下端与出水口11相连通,出水软管12的上端通过软线13与浮子14相连接;所述浮子14的侧面设置有T型导向柱15;所述水箱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T型导向槽16;所述T 型导向柱15设置在T型导向槽16内;浮子带动T型导向柱在T型导向槽内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出水软管12上连接有滑环17,滑环17一端与出水软管12相连接;滑环17另一端设置有T型导向块18,T型导向块18 设置在T型导向槽16内。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防止出水软管缠绕在热交换管上,保证浮子升降自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