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后处理系统蒸汽灌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4936发布日期:2018-12-05 18:5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动车后处理系统蒸汽灌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后处理系统清洗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动车后处理系统蒸汽灌洗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尾气的主要危害物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合物等众多有毒有害的气体。它们产生的原因多是有由于燃油的不充分的燃烧所引起的,并且在高温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更多的上述的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对人体造成呼吸系统、血液、神经系统的人体重要的系统形成极大的损伤,而发动机的排气后处理技术就是用来减缓与解决上述的问题的。

尾气后处理系统技术原理是利用还原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富氧的环境内将氮氧化物选择性还原生成氮气和水。具体来说,汽车发动机排放出的一氧化碳 (CO)和碳氢化合物(HC)是没有安全燃烧的产物,当空气不足时就会产生。氮氧化合物(NOx)的生成与发动机的燃烧温度和氧含量有密切的关系,温度越高,含氧量越大,越易产生。这三种有害气体成份经尾气后处理系统之一的三元催化器处理,内部载体上的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转换成为无害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上述过程称为“三元催化”。三元催化器对汽车三种主要污染物的清除率可达到其总量的90%。

车用燃油所用的抗爆剂多含有铅、锰,不仅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损害,而且还会沉积在三元催化器中的氧传感器及催化剂的活性表面上,在使氧传感器“中毒”的同时还会使三元催化器的净化效率大大下降,直至损坏。有试验表明,一箱含铅汽油就可使一个新装三元催化器完全失效。另外高含硫量的燃油还会导致催化转化预热时间延长、催化剂起作用的温度提高以及催化剂转化效率降低。

解决三元催化器失效问题,通常的方法是更换新的三元催化器或进行拆卸清洗,但是成本较高,且在拆卸过程中可能会损伤三元催化器及其周围的汽车部件,同时整个清洗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点滴式的三元催化器清洗机,它可以对车体上的三元催化器直接清洗,但这种清洗方法费时,且清洗剂的流量不易控制,清洗过程中,需要人工观察、操作,耗时耗力,而且极易对发动机内部部件产生损害,清洗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后处理系统蒸汽灌洗装置,通过高温蒸汽管道和药液发泡管道配合阀门对后处理系统进行交替清洗,使得清洗效果好,清洗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机动车后处理系统蒸汽灌洗装置,包括药液发泡管道和高温蒸汽管道,所述药液发泡管道上沿药液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减压阀、第一阀门、药液灌、第二阀门和单向阀;所述高温蒸汽管道上沿蒸汽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加液口、供水箱、蒸汽发生装置、第三阀门和隔热手柄,所述供水箱内设有液位计,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药液发泡管道并联在高温蒸汽管道中,其并联方式为单向阀终端通过一三通并联在第三阀门与隔热手柄之间。所述液位计、温度传感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与控制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清洗过程分为三步:1、首先由供水箱加液至蒸汽发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合适的温度,打开第三阀门,使高温蒸汽进入后处理系统;2、然后通过减压阀控制气源气压,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将药液罐中的药液发泡打入后处理系统进行清洗;3、关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重复上述1、2中的操作来完成交替清洗,最后打开第三阀门,继续高温蒸汽进行漂洗清洁。

具体的清洗过程如下:高温蒸汽管道主要提供饱和蒸汽,蒸汽发生装置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合适温度后触发开启第三阀门提供高温蒸汽进行清洗,蒸汽发生装置会依据内部设定程序将蒸汽保持在一定温度持续提供,而当蒸汽发生装置自动检测缺水时,会自动从供水箱吸取水,供水箱液位会通过液位计反映到设备显示面板,当液位过低时可通过加液口进行补给;药液发泡管道主要将药液发泡,使之浸润更充分,清洁无死角,通过控制系统将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开启,外接气源经过减压阀调节至合适气压后打入药液灌,压力大小会反应到设备显示面板上,经过药液灌将药液充分发泡,使之与被清洁部位完全接触浸润,之后关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打开第三阀门,继续高温蒸汽进行漂洗清洁。

本实用新型加液装置由外部220V交流电源供电,所述控制系统采用现有方法集成至控制模块上。所述控制系统用来控制各个阀门通断,温度控制显示,自动开关机以及液位、设备异常报警等控制功能以及清洗程序进行。

优选地,所述药液发泡管道或高温蒸汽管道设有流量传感器,所述的流量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的流量传感器配合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或者第三阀门来控制管道液体流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为电动阀,所述减压阀为手动压力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药液罐通过药液管连接在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之间,药液罐的开口设有相配合的第一防护盖。

优选地,所述的加液口用加液管连接供水箱,加液口的开口设有相配合的第二防护盖。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供水箱液位警报器,所述液位警报器包括高液位警报器和低液位警报器,用于使供水箱维持在一定的液位。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显示面板,用于对自动清洗程序选择及程序过程进行显示。

优选地,所述隔热手柄一端连接三通,另一端与后处理系统相连。

优选地,所述后处理系统为三元催化器、柴油颗粒过滤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氧化催化转化器或颗粒捕集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后处理系统蒸汽灌洗装置,它是一种结构简单、全自动智能清洗机动车后处理装置,克服了需要人工观察、操作,耗时耗力,对发动机内部部件产生损害,清洗效果差等缺点;清洗过程是高温清洗与高温蒸汽还原交替进行:1、由供水箱供给清水至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通过升温产生高温蒸汽软化清洗部位污垢;2、将药液罐中的药剂充分发泡后打入需要清洁部位,辅以高温蒸汽交替清洁;3、等待交替程序自动完成,继续高温蒸汽进行漂洗清洁,使得灌洗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后处理系统蒸汽灌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压阀;2、第一阀门;3、药液罐;4、第二阀门;5、单向阀;6、加液口;7、供水箱;701、液位计;8、蒸汽发生装置;801、温度传感器;802、流量传感器;9、第三阀门;10、隔热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机动车后处理系统蒸汽灌洗装置,包括药液发泡管道Ⅰ和高温蒸汽管道Ⅱ,所述药液发泡管道Ⅰ上沿药液方向依次设有减压阀1、第一阀门2、药液罐3、第二阀门4和单向阀5;所述高温蒸汽管道Ⅱ上沿蒸汽方向依次设有加液口6、供水箱7、蒸汽发生装置8、第三阀门9和隔热手柄10,所述供水箱 7内设有液位计70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8内设有温度传感器801;所述的药液发泡管道Ⅰ并联在高温蒸汽管道Ⅱ中,其并联方式为单向阀5终端通过一三通并联在第三阀门9与隔热手柄10之间。所述隔热手柄10一端连接三通,另一端与后处理系统相连,所述的药液罐3的开口设有相配合的第一防护盖,所述的加液口6的开口设有相配合的第二防护盖,避免液体溅出。

所述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为电动阀,所述减压阀1为手动压力调节阀。所述的供水箱7内设有液位计70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8内设有温度传感器801。所述的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液位计701、温度传感器801与控制系统电连,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显示面板,用于对自动清洗程序选择及程序过程进行显示。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供水箱液位计701的液位警报器以及显示面板、蒸汽发生装置8内设温度传感器801数据读取以及面板上数据显示,所述液位警报器包括高液位警报器和低液位警报器;所述显示面板用于对自动清洗程序选择及程序过程进行显示。所述自动清洗程序为预先设定,根据预先拟定程序对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进行控制。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可对现有的机动后处理系统进行有效清洗,其工作流程包括三个阶段:1.高温蒸汽软化清洗部位污垢——蒸汽发生装置8通过内部补水系统检测到缺水时自动吸取供水箱7里面的水源,补水完成后控制系统开启蒸汽发生装置8,使之正常工作,当温度传感器801检测到合适温度时,采用控制系统开启第三阀门9,对清洗部位进行软化,此时,药液发泡管道Ⅰ中所有阀门均为关闭且高温蒸汽装置能按照控制系统对外进行持续高温蒸汽供给;2.将药剂充分发泡后打入需要清洁部位,辅以高温蒸汽交替清洁——采用控制系统开启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外接气源经过减压阀1调节至合适气压后打入药液灌3,经过药液灌3将药液充分发泡,对被清洁部位完全接触浸润,而后关闭第一阀门 2,第二阀门4,打开第三阀门9,切换至高温蒸汽程序,交替清洁;3.等待交替程序自动完成,继续高温蒸汽进行漂洗清洁。

本实用新型加液装置由外部220V交流电源供电,所述控制系统采用现有方法集成至控制模块上。所述控制系统用来控制各个阀门通断,温度控制显示,自动开关机以及液位、设备异常报警等控制功能以及清洗程序进行。

实施例2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一种机动车后处理系统蒸汽灌洗装置,包括药液发泡管道Ⅰ和高温蒸汽管道Ⅱ,所述药液发泡管道Ⅰ上沿药液方向依次设有减压阀1、第一阀门2、药液罐3、第二阀门4和单向阀5;所述高温蒸汽管道Ⅱ上沿蒸汽方向依次设有加液口6、供水箱7、蒸汽发生装置8、第三阀门9和隔热手柄10,所述供水箱 7内设有液位计70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8内设有温度传感器801;所述的药液发泡管道Ⅰ并联在高温蒸汽管道Ⅱ中,其并联方式为单向阀5终端通过一三通并联在第三阀门9与隔热手柄10之间。所述隔热手柄10一端连接三通,另一端与后处理系统相连,所述的药液罐3的开口设有相配合的第一防护盖,所述的加液口6的开口设有相配合的第二防护盖,避免液体溅出。

所述的药液发泡管道设有流量传感器802,所述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为电动阀,所述减压阀1为手动压力调节阀。所述的供水箱7内设有液位计70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8内设有温度传感器801。所述的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液位计701、温度传感器801、流量传感器802与控制系统电连,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显示面板,用于对自动清洗程序选择及程序过程进行显示。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供水箱液位计701的液位警报器以及显示面板、蒸汽发生装置8内设温度传感器801数据读取以及面板上数据显示,所述液位警报器包括高液位警报器和低液位警报器;所述显示面板用于对自动清洗程序选择及程序过程进行显示。所述自动清洗程序为预先设定,根据预先拟定程序对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进行控制。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可对现有的机动后处理系统进行有效清洗,其工作流程包括三个阶段:1.高温蒸汽软化清洗部位污垢——蒸汽发生装置8通过内部补水系统检测到缺水时自动吸取供水箱7里面的水源,补水完成后控制系统开启蒸汽发生装置8,使之正常工作,当温度传感器801检测到合适温度时,采用控制系统开启第三阀门9,对清洗部位进行软化,此时,药液发泡管道Ⅰ中所有阀门均为关闭且高温蒸汽装置能按照控制系统对外进行持续高温蒸汽供给;2.将药剂充分发泡后打入需要清洁部位,辅以高温蒸汽交替清洁——采用控制系统开启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外接气源经过减压阀1调节至合适气压后打入药液灌3,通过流量传感器802来测定药液供给流量,然后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从而控制药液的供给量,经过药液灌3将药液充分发泡,对被清洁部位完全接触浸润,而后关闭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打开第三阀门9,切换至高温蒸汽程序,交替清洁;3.等待交替程序自动完成,继续高温蒸汽进行漂洗清洁。

本实用新型加液装置由外部220V交流电源供电,所述控制系统采用现有方法集成至控制模块上。所述控制系统用来控制各个阀门通断,温度控制显示,自动开关机以及液位、设备异常报警等控制功能以及清洗程序进行。

实施例3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一种机动车后处理系统蒸汽灌洗装置,包括药液发泡管道Ⅰ和高温蒸汽管道Ⅱ,所述药液发泡管道Ⅰ上沿药液方向依次设有减压阀1、第一阀门2、药液罐3、第二阀门4和单向阀5;所述高温蒸汽管道Ⅱ上沿蒸汽方向依次设有加液口6、供水箱7、蒸汽发生装置8、第三阀门9和隔热手柄10,所述供水箱 7内设有液位计70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8内设有温度传感器801;所述的药液发泡管道Ⅰ并联在高温蒸汽管道Ⅱ中,其并联方式为单向阀5终端通过一三通并联在第三阀门9与隔热手柄10之间。所述隔热手柄一端连接三通,另一端与后处理系统相连,所述的药液罐3的开口设有相配合的第一防护盖,所述的加液口6的开口设有相配合的第二防护盖,避免液体溅出。

所述的高温蒸汽管道设有流量传感器802,所述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为电动阀,所述减压阀1为手动压力调节阀。所述的供水箱7内设有液位计701所述的内设有温度传感器801。所述的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液位计701、蒸汽发生装置8、温度传感器801、流量传感器802与控制系统电连,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显示面板,用于对自动清洗程序选择及程序过程进行显示。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供水箱液位计701的液位警报器以及显示面板、蒸汽发生装置8内设温度传感器801数据读取以及显示面板上数据显示,所述液位警报器包括高液位警报器和低液位警报器;所述面板用于对自动清洗程序选择及程序过程进行显示。所述自动清洗程序为预先设定,根据预先拟定程序对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进行控制。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可对现有的机动后处理系统进行有效清洗,其工作流程包括三个阶段:1.高温蒸汽软化清洗部位污垢——蒸汽发生装置8通过内部补水系统检测到缺水时自动吸取供水箱7里面的水源,补水完成后控制系统开启蒸汽发生装置8,使之正常工作,当温度传感器801检测到合适温度时,采用控制系统开启第三阀门9,对清洗部位进行软化,通过流量传感器802来测定蒸汽供给量,然后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从而控制蒸汽的供给量,此时,药液发泡管道Ⅰ中所有阀门均为关闭且高温蒸汽装置能按照控制系统对外进行持续高温蒸汽供给;2.将药剂充分发泡后打入需要清洁部位,辅以高温蒸汽交替清洁——采用控制系统开启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外接气源经过减压阀1调节至合适气压后打入药液灌3,经过药液灌3将药液充分发泡,对被清洁部位完全接触浸润,而后关闭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打开第三阀门9,切换至高温蒸汽程序交替清洁;3.等待交替程序自动完成,继续高温蒸汽进行漂洗清洁。

本实用新型加液装置由外部220V交流电源供电,所述控制系统采用现有方法集成至控制模块上。所述控制系统用来控制各个阀门通断,温度控制显示,自动开关机以及液位、设备异常报警等控制功能以及清洗程序进行。

实施例4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4所示,一种机动车后处理系统蒸汽灌洗装置,包括药液发泡管道Ⅰ和高温蒸汽管道Ⅱ,所述药液发泡管道Ⅰ上沿药液方向依次设有减压阀1、第一阀门2、药液罐3、第二阀门4和单向阀5;所述高温蒸汽管道Ⅱ上沿蒸汽方向依次设有加液口6、供水箱7、蒸汽发生装置8、第三阀门9和隔热手柄10,所述供水箱 7内设有液位计70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8内设有温度传感器801;所述的药液发泡管道Ⅰ并联在高温蒸汽管道Ⅱ中,其并联方式为单向阀5终端通过一三通并联在第三阀门9与隔热手柄10之间。所述隔热手柄一端连接三通,另一端与后处理系统相连,所述的药液罐3的开口设有相配合的第一防护盖,所述的加液口6的开口设有相配合的第二防护盖,避免液体溅出。

所述的药液发泡管道Ⅰ和高温蒸汽管道Ⅱ均设有流量传感器802,所述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为电动阀,所述减压阀1为手动压力调节阀。所述的供水箱7内设有液位计70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8内设有温度传感器801。所述的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液位计701、温度传感器801、流量传感器802与控制系统电连,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显示面板,用于对自动清洗程序选择及程序过程进行显示。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供水箱液位计701的液位警报器以及显示面板、蒸汽发生装置8内设温度传感器801数据读取以及显示面板上数据显示,所述液位警报器包括高液位警报器和低液位警报器;所述面板用于对自动清洗程序选择及程序过程进行显示。所述自动清洗程序为预先设定,根据预先拟定程序对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9进行控制。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可对现有的机动后处理系统进行有效清洗,其工作流程包括三个阶段:1.高温蒸汽软化清洗部位污垢——蒸汽发生装置8通过内部补水系统检测到缺水时自动吸取供水箱7里面的水源,补水完成后控制系统开启蒸汽发生装置8,使之正常工作,当温度传感器801检测到合适温度时,采用控制系统开启第三阀门9,对清洗部位进行软化,通过流量传感器802来测定蒸汽供给量,然后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从而控制蒸汽的供给量,此时,药液发泡管道Ⅰ中所有阀门均为关闭且高温蒸汽装置能按照控制系统对外进行持续高温蒸汽供给;2.将药剂充分发泡后打入需要清洁部位,辅以高温蒸汽交替清洁——采用控制系统开启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外接气源经过减压阀1调节至合适气压后打入药液灌3,通过流量传感器802来测定药液供给流量,然后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从而控制药液的供给量,经过药液灌3将药液充分发泡,对被清洁部位完全接触浸润,而后关闭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4,打开第三阀门9,切换至高温蒸汽程序,交替清洁;3.等待交替程序自动完成,继续高温蒸汽进行漂洗清洁。

本实用新型加液装置由外部220V交流电源供电,所述控制系统采用现有方法集成至控制模块上。所述控制系统用来控制各个阀门通断,温度控制显示,自动开关机以及液位、设备异常报警等控制功能以及清洗程序进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