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3789发布日期:2018-12-21 20:2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尾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车尾气净化器是一种净化器,汽车尾气处理用陶瓷触媒转化器为了控制汽车的废气污染,降低一氧化碳、黑烟及其他有毒气体的排放,触媒转化器从70年代末开始被使用在汽车上。

但是市面上现有的汽车环保净化装置不能满足在净化效率高的同时又能做到消音的要求等,一般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尾气进行处理净化,这种净化方法不但不利于安装,同时维修也不方便,且尾气处理装置无法实现消音,带来声环境危害,同时净化效率低。

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利于安装、同时维修方便且成本低,此装置因为安装了蜂窝陶瓷过滤器、活性炭装置、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器等装置,在消音方面同样出色,同时净化效率也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净化效率低、净化不彻底、维修不方便的问题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

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包括:耐热阻燃橡胶管、隔热筒、蜂窝陶瓷过滤器、第一挡块、第二挡块、活性炭装置、第三挡块、阻水挡块、第四挡块、颗粒物粒子收集器、抽水泵、废气进口、进水口、出水口接头、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第一废水排泄口、中部烟气通道、第二废水排泄口、尾气排出口、排气管尾部;所述中部烟气通道的内壁上方左侧设置有第三挡块,且第三挡块通过焊接方式与中部烟气通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三挡块的左侧设置有活性炭装置,且活性炭装置通过贴合方式与第三挡块相连接;所述活性炭装置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挡块,且第二挡块通过焊接方式与中部烟气通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挡块的左侧设置有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且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通过贴合方式与第二挡块相连接;所述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挡块,且第一挡块通过焊接方式与中部烟气通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挡块的左侧设置有蜂窝陶瓷过滤器,且蜂窝陶瓷过滤器通过贴合方式与第一挡块相连接;所述中部烟气通道的内壁上方右侧设置有第四挡块,且第四挡块通过焊接方式与中部烟气通道相连接;所述第四挡块的右侧设置有颗粒物粒子收集器,且颗粒物粒子收集器通过贴合方式与第四挡块相连接;所述中部烟气通道的左侧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接头,且出水口接头的一端通过焊接与中部烟气通道相连接;所述出水口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耐热阻燃橡胶管,且耐热阻燃橡胶管的一端通过卡箍与出水口接头相连接;所述中部烟气通道的右侧外壁设置有抽水泵,且抽水泵通过连接水管与中部烟气通道相连接;所述隔热筒一端开设有废气进口;所述中部烟气通道的左端设置有隔热筒,且隔热筒通过螺纹扭接方式与中部烟气通道相连接;所述中部烟气通道的下方左侧设置有第一废水排泄口;所述第一废水排泄口的左侧设置有阻水挡块,且阻水挡块通过焊接方式与中部烟气通道相连接;所述中部烟气通道下方右侧设置有第二废水排泄口;所述中部烟气通道的右端设置有排气管尾部,且排气管尾部通过螺纹扭接与中部烟气通道相连接;所述排气管尾部内开设有尾气排出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第三挡块为梯形设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所述中部烟气通道的下方左端设置有第一废水排泄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所述耐热阻燃橡胶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不锈钢管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所述颗粒物粒子收集器通过排气管尾部为拆卸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所述排气管尾部呈L形,且排气管尾部L形的角度为向下25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抽水泵,利用水流可以对颗粒物粒子收集器进行清洗。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可以对尾气中的细小颗粒进行过滤,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可在240℃高温下长期使用而不老化。

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排气管尾部为拆卸装置,可以对颗粒物粒子收集器进行拆卸及清洗。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过滤有害气体效率高、迫使有害气体吸附在过滤网,实现达标排放,杜绝汽车尾气污染环境的现状,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耐热阻燃橡胶管1、隔热筒2、蜂窝陶瓷过滤器3、第一挡块4、第二挡块5、活性炭装置6、第三挡块7、阻水挡块8、第四挡块9、颗粒物粒子收集器10、抽水泵11、废气进口12、进水口13、出水口接头14、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15、第一废水排泄口16、中部烟气通道17、第二废水排泄口18、尾气排出口19、排气管尾部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包括:耐热阻燃橡胶管1、隔热筒2、蜂窝陶瓷过滤器3、第一挡块4、第二挡块5、活性炭装置6、第三挡块7、阻水挡块8、第四挡块9、颗粒物粒子收集器10、抽水泵11、废气进口12、进水口13、出水口接头14、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15、第一废水排泄口16、中部烟气通道17、第二废水排泄口18、尾气排出口19、排气管尾部20;中部烟气通道17的内壁上方左侧设置有第三挡块7,且第三挡块7通过焊接方式与中部烟气通道17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三挡块7的左侧设置有活性炭装置6,且活性炭装置6通过贴合方式与第三挡块7相连接;所述活性炭装置6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挡块5,且第二挡块5通过焊接方式与中部烟气通道17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挡块5的左侧设置有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15,且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15通过贴合方式与第二挡块5相连接;所述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15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挡块4,且第一挡块4通过焊接方式与中部烟气通道15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挡块4的左侧设置有蜂窝陶瓷过滤器3,且蜂窝陶瓷过滤器3通过贴合方式与第一挡块4相连接;所述中部烟气通道17的内壁上方右侧设置有第四挡块9,且第四挡块9通过焊接方式与中部烟气通道17相连接;所述第四挡块9的右侧设置有颗粒物粒子收集器10,且颗粒物粒子收集器10通过贴合方式与第四挡块9相连接;所述蜂窝陶瓷过滤器3的下方设置有出水口接头14,且出水口接头14通过焊接与中部烟气通道17相连接;所述出水口接头14的一端设置有耐热阻燃橡胶管1,且耐热阻燃橡胶管1的另一端与抽水泵11相连接;所述抽水泵11设置在中部烟气通道17的上方右侧,且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隔热筒2设置在废气进口12的右侧,且隔热筒2通过螺纹装置扭接在蜂窝陶瓷过滤器3的左侧;所述进水口13设置在隔热筒2的下方内壁;所述中部烟气通道17的下方左侧设置有第一废水排泄口;所述第一废水排泄口16的左侧设置有阻水挡块8,且阻水挡块8与中部烟气通道17的外壁通过焊接相链接;所述排气管尾部20的下方左侧设置有第二废水排泄口20;所述颗粒物粒子收集器10的右侧设置有尾气排出口19,且尾气排出口通过螺纹装置扭接在尾气排出口19的右侧;所述排气管尾部20设置在第二废水排泄口18的右侧,且排气管尾部20通过螺纹装置扭接在颗粒物粒子收集器10的右侧。

具体的,第一挡块4、第二挡块5、第三挡块7为梯形设置,且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第三挡块均设置有过滤装置。

具体的,第一废水排泄口16与中部烟气通道17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废水排泄,防止气管腐蚀。

具体的,耐热阻燃橡胶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不锈钢管夹,能有效固定耐热阻燃橡胶管1,防止耐热阻燃橡胶管1脱落。

具体的,颗粒物粒子收集器通过排气管尾部为拆卸装置,有利于拆卸清洗颗粒物粒子收集器10,防止颗粒物粒子收集器10堵塞。

具体的,排气管尾部20呈L形,且排气管尾部20L形的角度为向下25度。

具体使用方法与作用:

使用该装置时,汽车废气通过废气进口进入到隔热筒2的内部,在废气进入的同时,也有少量的水流入到进水口13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及固体颗粒物等污染物首先进入蜂窝陶瓷过滤器3,进行第一次过滤,一氧化碳及部分微尘被过滤掉,通过蜂窝陶瓷过滤器3进入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15进行第二次过滤,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被过滤掉,另一部分有害气体通过活性炭装置6进行第三次过滤,最后进入颗粒物粒子收集器10进行过滤,这时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基本全部被过滤掉,从而达到尾气排放标准;本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可以把过滤装置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在减少了维修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净化效率。

综上所述:该一种用于汽车环保尾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抽水泵,利用水流可以对颗粒物粒子收集器进行清洗,通过设置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可以对尾气中的细小颗粒进行过滤,耐高温玻纤阻燃过滤棉可在240℃高温下长期使用而不老化,通过设置螺纹拆卸,可以对颗粒物粒子收集器进行拆卸及清洗,解决了净化效率低、维修不方便、净化不彻底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