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热量利用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内燃机热量的锅炉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部分小型生产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求电力及蒸汽等能源产品。目前常见供能方式为采用市电及燃气蒸汽锅炉方式供能,采用市电方式供电由于传统火电能源利用率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有输电损失,因此造成能源的浪费。采用燃气蒸汽锅炉方式供应蒸汽属于分散式供能,如不加装必要环保设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部分小型生产型企业在能源消费过程中既浪费了能源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布置在用户附近,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用于发电,同时余热利用设备利用发电机组余热向用户提供蒸汽、制冷、制热或制热水,同时向用户输出电能、热能或冷能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利用率高,对环境友好,已经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常见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分为楼宇式与区域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楼宇式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向用户提供电能、制冷及采暖等能源产品,区域式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向大型工业园区提供电能及蒸汽。因此目前常规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供能方式都不适应小型生产型企业的能源需求特点。
因此,研究一新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供能技术,充分利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生产的电能及余热资源,针对小型生产型企业能源需求特点,提供合理的能源供应解决方案,从而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供热系统,有效利用内燃机在发电过程生产的电能及高温缸套水与高温烟气的余热能源服务小型生产型企业,有效利用低热值能源,节能减排,利于环保。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内燃机热量的锅炉供热系统,包括:
内燃机,其内设用于储存高温缸套水的缸套水箱,所述缸套水箱7的出水端通过三通阀与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进口连通,以供高温缸套水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出口与缸套水箱进水端连通,以供冷却降温后的缸套水回流至缸套水箱内;市政自来水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连通于燃气锅炉,使得加热后的自来水作为燃气锅炉水源。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内燃机热量的锅炉供热系统,还包括燃气管道,其与所述内燃机进气端连通,以供燃气进入内燃机燃烧发电。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内燃机热量的锅炉供热系统,所述三通阀的三个出口分别与所述缸套水箱的出水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进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进口通过管道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内燃机热量的锅炉供热系统,所述内燃机的高温烟气出口端通过脱硝装置与余热锅炉的进气端连通,作为余热锅炉的热源,所述余热锅炉的出气端与外界连通,以供降温后的高温烟气排放;市政自来水进入所述余热锅炉内进行加热产生蒸汽,为用户供暖。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内燃机热量的锅炉供热系统,所述缸套水箱的出水端通过所述三通阀与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出口与缸套水箱进水端连通,以供冷却降温后的缸套水回流至缸套水箱内;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进口与冷却塔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与冷却塔的进水端连通,以将换热升温的冷却水回流至冷却塔内进行回流。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内燃机热量的锅炉供热系统,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进口与冷却塔的出水端之间设置冷却循环泵,以将冷却塔内的冷却水提升至所述第二换热器23的二次侧进口。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供热系统有效利用内燃机在发电过程生产的电能及高温缸套水与高温烟气的余热能源服务小型生产型企业,有效利用低热值能源,节能减排,利于环保。同时本实用新型首次提出高温缸套水作为燃气锅炉给水的热源,相对于小型生产型企业采用常规“市电+燃气锅炉”供能模式来说,具有较高的经济与环保价值,这是目前其他技术方案所做不到的。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燃机热量的锅炉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内燃机热量的锅炉供热系统,包括:
内燃机1,其内设用于储存高温缸套水的缸套水箱2,所述缸套水箱2的出水端通过三通阀3与第一换热器4的一次侧进口连通,以供高温缸套水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一次侧出口与缸套水箱2进水端连通,以供冷却降温后的缸套水回流至缸套水箱2内;市政自来水端5与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二次侧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二次侧出口连通于燃气锅炉6,使得加热后的自来水作为燃气锅炉水源。此处,燃气锅炉6是由市政燃气提供热源,以烧水产生蒸汽供热,燃气管道7,其与所述内燃机1进气端连通,以供燃气进入内燃机6燃烧发电。
工作过程中,内燃机1在发电过程中产生高温缸套水,高温缸套水存储于内燃机缸套水箱2中,高温缸套水经三通阀3,进入第一换热器4.(板式换热器)与市政自来水端5进行热量交换,经降温的缸套水经过管道然后回流至缸套水箱2内,而经换热升温的市政自来水则进入燃气锅炉作为燃气锅炉6的补水,市政燃气经过燃气管道(图中未示意出)进入燃气锅炉6,充分燃烧加热燃气锅炉给水,最终生产蒸汽供用户使用;
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利用内燃机热量的锅炉供热系统,所述三通阀3的三个出口分别与所述缸套水箱2的出水端、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一次侧进口、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一次侧进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缸套水箱2的出水端通过所述三通阀3与第二换热器8的一次侧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一次侧出口与缸套水箱2进水端连通,以供冷却降温后的缸套水回流至缸套水箱2内;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二次侧进口与冷却塔9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二次侧出口与冷却塔9的进水端连通,以将换热升温的冷却水回流至冷却塔9内进行回流。
当给燃气锅炉6供热的燃气检修时,高温缸套水经过三通阀3进入第二换热器8(板式换热器)与经冷却塔9提升上来的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经过换热降温的缸套水再经管道回流至缸套水箱2内,其中,冷却塔9生产的冷却水经过管道进入冷却循环泵13进行增压,增压后被输送至第二换热器8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冷却水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二次侧出口进入冷却水管道,最终进入冷却塔9进行冷却。且冷却塔9内的水经由外部提供(图中未示意出)。
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利用内燃机热量的锅炉供热系统,所述内燃机1的高温烟气出口端通过脱硝装置10与余热锅炉11的进气端连通,作为余热锅炉11的热源,所述余热锅炉11的出气端与外界连通,以供降温后的高温烟气排放;市政自来水12进入所述余热锅炉11内进行加热产生蒸汽,为用户供暖。
内燃机产生的高温烟气的余热利用过程,内燃机1燃烧发电后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经脱硝装置10脱硝后输送至余热锅炉11作为余热锅炉40的热源,加热余热锅炉给水,从而实现高温烟气的余热利用,高温烟气余热利用后经烟气管道输送至烟囱,最终排放进入大气;市政自来水12经过自来水管道进入余热锅炉11,余热锅炉11最终利用高温烟气的热量加热给水生产蒸汽供用户使用;
当余热锅炉11检修时,高温烟气经过脱硝装置10脱硝之后经烟气旁路管道13进入烟囱排放至大气;所述烟气旁路管道13上设置电磁阀,如图1所示,所述烟气旁路管道13两端分别连通内燃机1高温烟气出气端与余热锅炉11进气端之间的连通管道、余热锅炉11出气端与外界的连通管道。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