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涡轮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6257发布日期:2019-01-08 21:36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涡轮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技术中涡轮增压器均采用铜片式滑动止推轴承,采用油膜阻尼润滑方式,其特点是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等;不足之处是因采用滑动摩擦,影响了涡轮增压器的总效率,其消耗的涡轮增压器损失效率部分,因增压器大小不同占比例为25---35%;此外,因滑动摩擦阻尼较大,在发动机运转起步时,增压器达到一定转速要比发动机滞后,即时常说的瞬时反应滞后;影响发动机和增压器联机工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涡轮增压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滚珠止推轴承,并且设置了新型的油压板以及轴封套,通过将滚珠止推轴承、通油压板、轴封套以及堵盖和中间体组装在一起,提高了涡轮增压器总效率,提高了涡轮增压器的瞬时反应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涡轮增压器,包括中间体,中间体上设有滚珠止推轴承,所述滚珠止推轴承包括内圈滚道与外圈滚道,所述内圈滚道的接触部位与轴封套连接;所述轴封套包括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分别与上端面和下端面垂直,所述外表面上靠近上端面的一侧开设有密封环槽;所述外表面上靠近下端面的一侧设有甩油环,所述甩油环的左侧设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直径小于外表面的直径;所述接触面上设有通油压板,通油压板与所述滚珠止推轴承的外圈滚道接触,所述通油压板上开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直径大于接触面的直径,所述通油压板上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油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油道的另一端与出油口连接;所述通油压板还设有定位销孔,与设置在中间体上的定位销安装在一起;所述通油压板上连接有堵盖。

所述滚珠止推轴承的内圈滚道与外圈滚道的径向间隙为0.10-0.12mm。

所述轴承的内圈滚道的内径与转子轴小径之间的间隙为0.005-0.008mm。

所述轴封套的上下端面的平面度均要求达到0.003mm。

所述通油压板的材质为铜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涡轮增压器的,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滚珠止推轴承,并且设置了新型的油压板以及轴封套,通过将滚珠止推轴承、通油压板、轴封套以及堵盖和中间体组装在一起,提高了涡轮增压器总效率,提高了涡轮增压器的瞬时反应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轴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通油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通油压板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1、中间体 2、滚珠止推轴承 3、轴封套 4、外表面

5、上端面 6、下端面 7、密封环槽 8、堵盖 9、甩油环

10、接触面 11、通油压板 12、支撑孔 13、进油口 14、油道

15、出油口 16、定位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涡轮增压器,包括中间体1,中间体1的转子轴上设有滚珠止推轴承2,滚珠止推轴承2的外部是中间体内孔,所述滚珠止推轴承2包括内圈滚道与外圈滚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滚珠止推轴承2的内圈滚道与外圈滚道的径向间隙为0.10-0.12mm;所述轴承的内圈滚道的内径与转子轴小径之间的间隙为0.005-0.008mm;中间体1要加工出与滚珠止推轴承2配合相应部位,根据滚珠止推轴承2的大小加工,以便于安装,中间体1加工的要求是滚珠止推轴承2与中间体1接触部位是滚珠直推轴承的外圈滚道,滚珠止推轴承2的内圈滚道与中间体1不能有任何的接触;所述转子轴的外侧还设有轴封套3,所述轴封套3与滚珠止推轴承2的内圈滚道的接触部位相连接,所述轴封套3包括外表面4,所述外表面4分别与上端面5和下端面6垂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封套3的上端面5和下端面6的平面度均要求达到0.003mm;下端面6与滚珠止推轴承2的内圈滚道的接触部位相连接,所述外表面4上靠近上端面5的一侧开设有密封环槽7,在堵盖8上与密封环槽7相配合的部位的尺寸与所述密封环槽7的部位的尺寸一致;所述外表面4上靠近下端面6的一侧设有甩油环9,甩油环9的作用是将油甩到滚珠止推轴承2上,对滚珠止推轴承2进行润滑;所述甩油环9的左侧设有接触面10,所述接触面10的直径小于外表面4的直径;所述接触面10上设有通油压板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油压板11的材质为铜板;通油压板11的作用为通油和定位,通油为对滚珠直推轴承2进行润滑,提高滚珠直推轴承2的使用寿命;定位为通油压板11实现对滚珠直推轴承2的定位;通油压板11与所述滚珠止推轴承2的外圈滚道接触,所述通油压板11上开设有支撑孔12,所述支撑孔12的直径大于接触面10的直径,给轴封套3与滚珠止推轴承2的轴承内圈滚道的装配留出安装空间,并兼顾轴封套3的甩油环9不与通油压板11相摩擦;所述通油压板11上设有进油口13,所述进油口13与油道14的一端连接,所述油道14的另一端与出油口15连接;所述进油口13与中间体进油口(图中未示意)连接,以双平面结合简单密封,允许少量漏油,出油口15设置在滚珠止推轴承2的滚珠架部位,其出油直接润滑轴承的滚轴;通油压板11在加工时,还要保证加工成较好的平面度,安装时要压紧滚珠止推轴承2的外圈滚道,使滚珠轴承定位,防止滚珠止推轴承2整体轴向和径向串动;所述通油压板11还设有定位销孔16,在中间体1上与定位销孔16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定位销(图中未示意),定位销和定位销孔16的配合,实现通油压板11的固定,限制通油压板11的转动;所述通油压板11上连接有堵盖8,堵盖8用于实现对通油压板11的压紧定位,堵盖8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卡簧卡紧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转子轴单独刚性平衡,叶轮单独刚性平衡,而轴封套3和滚珠止推轴承2的内圈滚道的不平衡量忽略不计,在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后,再做机芯核心动平衡检测,以此保证整机的振动应力再合格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涡轮增压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滚珠止推轴承,并且设置了新型的油压板以及轴封套,通过将滚珠止推轴承、通油压板、轴封套以及堵盖和中间体组装在一起,提高了涡轮增压器总效率,提高了涡轮增压器的瞬时反应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