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3569发布日期:2019-03-02 02:51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机油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机油过滤器。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发动机内各个零部件是经过机油的润滑来实现正常工作的,但是零部件运转时所产生的金属碎屑、进入的尘土、高温下被氧化的积碳以及部分水汽会不断的混入机油中,时间长了机油的使用寿命会被减少,严重时有可能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所以,一般通过机油过滤器对机油进行过滤。

现有的机油过滤器,在滤芯的底部都设有旁通阀,这是在设计时,为了考虑到发动机在冷启动机油粘度大或滤芯被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时,保证机油能顺利循环回发动机而设计的直接油流通道。当机油在油泵的压力下打开旁通阀时,此时经旁通阀循环回发动机的机油不但得不到滤芯的过滤,而且还会将原有已被滤芯过滤出来的大颗粒杂质,经旁通阀重新冲回到发动机中,给发动机带来不间断的二次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过滤效果佳的机油过滤器。

一种机油过滤器,包括外壳、连接外壳的旁通机构、连接旁通机构的套筒、连接套筒的盖板、连接套筒的过滤机构、及连接盖板与套筒之间的止回阀;所述盖板设有机油进口及机油出口,所述机油进口连通过滤机构,所述机油出口连通套筒;所述旁通机构包括抵接所述外壳的过滤网、及连接过滤网的旁通阀;所述旁通阀内置于套筒,该旁通阀包括连接所述过滤网的固定件、内置固定件的弹性件、及连接弹性件的活动盖。

本实用新型的机油过滤器通过将旁通阀设置在过滤网上,使得流经旁通阀的含有杂质的机油进行过滤除杂,再迫使活动盖压缩弹性件变形,从而使机油通过固定件经套筒从机油出口排出。本机油过滤器可有效将机油中比较细小的金属颗粒、灰尘、碳沉淀物等杂质过滤掉,避免通过旁通阀直接流到外部发动机,确保机油的正常使用,过滤效果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的中心处设有对应所述活动盖的回油孔;所述活动盖的直径大于所述回油孔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固定件的一端,该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动盖;所述固定件的侧壁设有通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连接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的若干滤叶、及连接各滤叶的磁性件;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过滤网,所述第二固定座连接止回阀;所述套筒的一端卡接第一固定座,另一端卡接第二固定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滤叶沿所述第一固定座成圆周设置,各所述滤叶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磁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靠近盖板的一端呈钩状;所述套筒设有若干通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回阀一侧设置钩部,所述钩部对应匹配所述套筒的一端,该钩部抵接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止回阀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盖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连接所述盖板的密封圈、及卡接密封圈的加固件;所述密封圈的一端卡接加固件,另一端卡接所述外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为环状凹槽结构,所述加固件为环状凸起结构;所述密封圈的凹槽结构与所述加固件的凸起结构相吻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设置防滑机构,所述防滑机构的截面为多边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机油过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机油过滤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旁通阀的爆炸图;

图5为图1中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机油过滤器100;

外壳10、防滑机构11、旁通机构20、过滤网21、旁通阀22、固定件221、弹性件222、活动盖223、套筒30、盖板40、机油进口41、机油出口42;

过滤机构50、第一固定座51、第二固定座52、滤叶53、磁性件54、止回阀60、紧固机构70、密封圈71、加固件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机油过滤器100,包括外壳10、连接外壳10的旁通机构20、连接旁通机构20的套筒30、连接套筒30的盖板40、连接套筒30的过滤机构50、及连接盖板40与套筒30之间的止回阀60;盖板40设有机油进口41及机油出口42,机油进口41连通过滤机构50,机油出口42连通套筒30;旁通机构20包括抵接外壳10的过滤网21、及连接过滤网21的旁通阀22;旁通阀22内置于套筒30,该旁通阀22包括连接过滤网21的固定件221、内置固定件221的弹性件222、及连接弹性件222 的活动盖223。本机油过滤器100通过将旁通阀22设置在过滤网21上,使得流经旁通阀22的含有杂质的机油进行过滤除杂,再迫使活动盖223压缩弹性件222 变形,从而使机油通过固定件221经套筒30从机油出口42排出。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为中空的圆柱形,外壳10的一端设置防滑机构11便于安装本机油过滤器100。可选地,防滑机构11的截面为多边形。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4,过滤网21上设有若干过滤孔用于过滤机油杂质;为了加强过滤网21的强度,过滤网21为钢丝网;为了增大过滤网21与外壳10 一端围成的储油空间,过滤网21为阶梯形。可选地,过滤网21的中心处设有回油孔用于机油流进旁通阀22。旁通阀22的设置用于平衡机油的压力,防止污染的机油从旁路通过。固定件221的一端连接过滤网21,固定件221的侧壁设有通槽便于机油流进套筒30;弹性件222的一端连接固定件221的一端,该弹性件222的另一端连接活动盖223;活动盖223对应过滤网21的回油孔,该活动盖223的直径大于回油孔的直径。可选地,弹性件222为弹簧。套筒30设有若干通油孔以便过滤后的机油排出;可选地,套筒30的一端呈钩状。请一并参阅图2,为了提高进油量、快速过滤,各机油进口41沿机油出口42成环状设置。可选地,机油进口41为八个。

请一并参阅图5,为了将含有杂质的机油过滤,过滤机构50包括第一固定座51、第二固定座52、连接第一固定座51及第二固定座52的若干滤叶53、及连接各滤叶53的磁性件54;第一固定座51连接过滤网21,第二固定座52连接止回阀60;套筒30的一端卡接第一固定座51,另一端卡接第二固定座52。为了快速过滤机油,扩大过滤的面积,各滤叶53沿第一固定座51成圆周设置;各滤叶53的径向方向设置磁性件54以便除去金属颗粒。为了防止机油回流,在盖板40的一侧设置止回阀60,该止回阀60具有高弹性和耐久性,使用寿命长。可选地,止回阀60的一侧设置钩部,钩部对应匹配套筒30的一端,该钩部抵接套筒30的一端,止回阀60的另一端抵接盖板40;机油从机油进口41流入过滤机构50时,止回阀60的钩部沿套筒30的钩形端旋转,止回阀60的另一端远离盖板40,使机油流入过滤机构50;当停止往过滤机构50输油时,过滤机构50内的机油使止回阀60的钩部沿套筒30的钩形端旋转,止回阀60的另一端抵接盖板40,避免过滤机构50的机油流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机油过滤器100包括紧固机构70,紧固机构70包括连接盖板40的密封圈71、及卡接密封圈71的加固件72;密封圈71的一端卡接加固件72,另一端卡接外壳10。可选地,密封圈71为环状凹槽结构,加固件72为环状凸起结构;密封圈71的凹槽结构与加固件72的凸起结构相吻合。密封圈71的设置可以保证机油过滤器100与外部发动机完全密封,外部发动机在运行时,机油过滤器100不会松动和渗漏,使用寿命长。

使用本机油过滤器100时,含有杂质的机油通过机油进口41并推动止回阀 60而进入外壳10内,再经过磁性件54、及滤叶53进行过滤除杂,过滤后的机油通过套筒30从机油出口42而排出;当外部发动机在冷启动机油粘度大或滤叶53被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时,机油在外部油泵的压力下,流经过滤网21,并迫使活动盖223压缩弹性件222变形而使机油通过回油孔从固定件221的通槽流到套筒30,再从机油出口42排出,从而使经旁通阀22循环回外部发动机的机油,得到过滤,避免给外部发动机带来二次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机油过滤器100通过将旁通阀22设置在过滤网21上,使得流经旁通阀22的含有杂质的机油进行过滤除杂,再迫使活动盖223压缩弹性件 222变形,从而使机油通过固定件221经套筒30从机油出口42排出。本机油过滤器100可有效将机油中比较细小的金属颗粒、灰尘、碳沉淀物等杂质过滤掉,避免通过旁通阀22直接流到外部发动机,确保机油的正常使用,过滤效果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