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喷调试油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8190发布日期:2019-05-24 20:47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电喷调试油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摩托车整车调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喷调试油壶。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紧缺,为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因此世界各地相应出台了对应的机动车排放法规,而在摩托车上采用电喷系统,具有环保排放、整车动力一致性好的优势,受到消费群体的喜爱,因此电喷系统将在未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摩托车行业的电喷系统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外置油泵电喷,另外一种叫传统电喷(也就是内置油泵)两种。生产过程中,摩托车整车下线时摩托车行业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调试,对于电喷摩托车调试时最为头疼。采用常规技术手段进行电喷摩托车调试时,需要在安全位置向摩托车油箱内注入3-4升的燃油,才能保证油路的正常使用,以确保对整车的调试过程提供足够的能源消耗。

然而,在对整车的各项指标调试、完检和确认后,进入待检区域等待完检验收合格,进入整车包装区域,生产部门需要在指定位置,用专用设备把油箱内的汽油抽干,工人在整个加油及抽油过程中,操作起来特别费时,而抽出剩余汽油更是尤其麻烦。另外,由于燃油是易燃易爆炸物品,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设备厂家也都不愿意定制抽油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喷调试油壶,在调试时不用往油箱内注入燃油,调试时非常方便且安全,还可通过调换进油管,满足所有外置和内置油泵电喷摩托车的调试过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电喷调试油壶,其关键在于:包括装设有燃油的油壶本体,该油壶本体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燃油泵,该燃油泵的出油口伸出所述油壶本体的底部且连接有第一出油管,所述第一出油管的自由端设置有快接头,所述第一出油管能够通过该快接头与内置油泵型摩托车的喷油器进口相连接,在所述油壶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油开关,该油开关的进油口伸入所述油壶本体内,在该油开关的出油口上连接有第二出油管,在所述油开关的回油口上连接有回油管,所述第二出油管与回油管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插接头,所述第二出油管、回油管能够分别通过该插接头与外置油泵型摩托车的原车油泵的进油口、回油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油壶本体包括油壶体与油壶盖,所述油壶体与油壶盖之间采用可拆卸式密封连接。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油壶体的上部设置有折叠扣合件,在所述油壶盖的下侧边缘形成有与所述折叠扣合件相配合的凸沿。

再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扣合件包括连接件和扣合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油壶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扣合件设有转动部和扣合部,所述转动部与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凸沿可拆卸扣接,展开或折叠所述折叠扣合件分别实现扣合部与凸沿的扣接或解锁。

进一步的,在所述油开关上还设置有与大气相连通的通气管,该通气管的下端通过油开关与所述油壶本体内腔以及回油管相连通,所述通气管上端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油壶本体内燃油的液面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油管采用可弯曲型高压油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油管与回油管均采用耐腐蚀软质油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油管与第二出油管的管径均大于所述回油管。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摩托车整车调试过程中可随车移动,不需要对原车油箱进行加油和抽油的工作过程,完全替代了摩托车的原车油箱,使用时非常方便且安全,省去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摩托车整车调试效率,降低了调试成本;另外还可通过适应性的调换第一出油管与第二出油管,以适应于不同电喷系统摩托车的调试,从而满足了所有外置和内置油泵电喷摩托车的整车调试过程,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电喷调试油壶,包括装设有燃油的油壶本体1,该油壶本体1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燃油泵2,该燃油泵2的出油口伸出所述油壶本体1的底部且连接有第一出油管3,所述第一出油管3的自由端设置有快接头4,所述第一出油管3能够通过该快接头4与内置油泵型摩托车的喷油器进口相连接,在所述油壶本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油开关5,该油开关5的进油口伸入所述油壶本体1内,在该油开关5的出油口上连接有第二出油管6,在所述油开关5的回油口上连接有回油管7,所述第二出油管6与回油管7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插接头8,所述第二出油管6、回油管7能够分别通过该插接头8与外置油泵型摩托车的原车油泵的进油口、回油口相连接。

在进行摩托车整车测试过程中,根据摩托车电喷系统的类型,可适应性的通过替换第一出油管3与第二出油管6,也即是若对内置油泵型摩托车调试时通过快接头4将第一出油管3连接至喷油器进口,由燃油泵2替代原车油泵;若对外置油泵型摩托车调试时,通过插接头8将第二出油管6、回油管7分别连接至原车油泵的进油口、回油口,则可适应于所有外置和内置油泵电喷摩托车的整车调试过程。

本例中,所述油壶本体1包括油壶体11与油壶盖12,所述油壶体11与油壶盖12之间采用可拆卸式密封连接。

具体的,在所述油壶体11的上部设置有折叠扣合件13,在所述油壶盖12的下侧边缘形成有与所述折叠扣合件13相配合的凸沿14。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折叠扣合件13包括连接件(图未示出)和扣合件131,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油壶体1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扣合件131设有转动部131a和扣合部131b,所述转动部131a与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扣合部131b与所述凸沿14可拆卸扣接,展开或折叠所述折叠扣合件13分别实现扣合部131b与凸沿14的扣接或解锁。

采用上述的结构实现油壶体11与油壶盖12之间的连接,不仅使得本调试油壶的主体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生产,减少实现成本;而且能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便于向油壶本体1内加注燃油,大为提高了燃油加注住效率,有效提高了使用效果。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油壶体11与油壶盖1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比如螺纹、螺栓、扣接等等,甚至油壶体11与油壶盖12还可为一体式结构,在油壶本体1上开设一进油口并在进油口上设置密封盖等方式。

本例中,在所述油开关上还设置有与大气相连通的通气管9,该通气管9的下端通过油开关5与所述油壶本体1内腔以及回油管7相连通,所述通气管9上端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油壶本体1内燃油的液面高度。通过设置的通气管9,不仅能够使得及时、快速消除回油中夹杂的气泡,而且还能够使得油壶本体1内的气压始终恒定,保障燃油的顺利排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油管3采用可弯曲型高压油管,以适应于通过燃油泵2的泵送后具有一定压力的燃油。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油管6与回油管7均采用耐腐蚀软质油管,软质油管以方便整车调试过程的进行,有助于提高效率;而选用耐腐蚀材料则可避免燃油对管材的老化作用,可确保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油管3与第二出油管6的管径均大于所述回油管7。

采用本结构对外置和内置油泵电喷摩托车的整车调试过程分别为:

内置油泵电喷摩托车(传统电喷系统):

该电喷系统对油箱的结构要求是,原车油泵装在油箱内,油泵内部回油,该油路相对简单。生产中,油箱部装工位严格做好油箱的气密试验,确保油箱的各项技术指标,同时使用专用设备确保原车油泵的正常运转,整车下线时,调试人员只需要把注有油的油壶本体1挂在摩托车手把管上,通过快接头4把第一出油管3与整车上的喷油器对接,同时把燃油泵2电源线端与整车的原车油泵电源线对接,就能满足调试要求,且其余调试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在调试和完检对整车的各项指标确认完后,取下油壶本体1拔掉第一出油管3即可。本调试油壶的设计结构与原车电喷油箱原理一致,不同点是可随车移动,不需要对油箱加油和抽油的工作过程,省去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力物力,并且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外置油泵电喷摩托车:

该类型摩托车对油箱的结构要求是,油箱需要增加燃油蒸发器,增加一根原车通气管,有专用原车油开关,原车油开关上有进油管、原车通气管各一个与原车油泵对接,保证油路正常供给。生产中,油箱部装工位严格做好油箱的气密试验,确保油箱的各项技术指标,在整车下线时,调试人员只需要把注有燃油的油壶本体1挂在摩托车手把管上,通过插接头8把第二出油管6和回油管7分别与整车上的原车油泵油管对接,打开油开关5,就能满足调试要求,且其余调试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调试和完检对整车的各项指标确认完后,取下油壶拔掉回油管7和第二出油管6即可。本调试油壶的设计结构与电喷油箱原理一致,不同点是可随车移动,不需要对油箱加油和抽油的工作过程,省去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力物力,并且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