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4934发布日期:2019-07-06 11:3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排气尾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排气尾管是指连接与消声器或者后处理系统之后,与大气直接连接的发动机零部件。非道路四阶段发动机后处理对防水要求比较严格,严禁下雨水大量进入后处理,现有排气尾管一般只是单纯的排气作用,不具备防水功能。目前常用的防水型排气尾管的结构,大多采用在排气尾管的管体的末端设置可开启的防护盖,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排气管体10和设置在排气管体10的末端的防护盖20,其中图1为防护盖盖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护盖开启的结构示意图。该种结构,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但是寿命差,防护盖主要靠后处理排气开启,防护盖会频繁开启,长时间使用会造成防护盖脱落;并且防护盖脱落后,该结构将完全没有防护作用,会造成后处理功能失效。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排气尾管容易进水而影响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以解决排气尾管容易进水而影响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包括与发动机的尾气系统连通的内排气尾管和套设在所述内排气尾管的外侧的外排气尾管,且所述外排气尾管的顶端开口向侧部弯折;

所述内排气尾管的顶端延伸至正对所述顶端开口的位置,且所述内排气尾管靠近所述顶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用于将从所述顶端开口进入的水导向至所述内排气尾管与所述外排气尾管所构成的底部间隙内;所述外排气尾管的底端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用于将所述底部间隙内的水排至所述外排气尾管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导水槽为上宽下窄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水槽为直接在所述内排气尾管上内压成型的槽体。

优选地,所述内排气尾管靠近底端的位置还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径尺寸与所述外排气尾管的底端内径尺寸相适配,所述外排气尾管的底端通过第一卡箍固定在所述环形凸台上。

优选地,所述外排气尾管的底端还设置有用于适应所述第一卡箍的卡紧变形的第一变形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变形槽与所述排水孔一一对应且相贯通。

优选地,所述内排气尾管的底端通过第二卡箍与所述尾气系统连接,且所述内排气尾管的底端设置有用于适应所述第二卡箍的卡紧变形的第二变形槽。

优选地,所述内排气尾管的周向表面除布置所述导水槽的区域外还设置有均匀布置的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内排气尾管的末端开口截面为平缓的s型截面。

优选地,所述顶端开口的开口端面向下方倾斜有预设角度,且所述预设角度的选择范围为5°-30°之间。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防水型排气尾管,包括与发动机的尾气系统连通的内排气尾管和套设在内排气尾管的外侧的外排气尾管,且外排气尾管的顶端开口向侧部弯折;内排气尾管的顶端延伸至正对顶端开口的位置,且内排气尾管靠近顶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导水槽,导水槽用于将从顶端开口进入的水导向至内排气尾管与外排气尾管所构成的底部间隙内;外排气尾管的底端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用于将底部间隙内的水排至外排气尾管的外侧。上述防水型排气尾管要应用于柴油型的发动机,因此其排气尾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是整体呈竖直布置,当碰上阴雨天气,雨水通过外排气尾管的顶端开口进入后,首先会撞在内排气尾管的导水槽上,而由导水槽直接导向内排气尾管和外排气尾管所构成的底部间隙内,并且由于导水槽的存在,使得雨水只能在单侧流动,避免雨水进入导水槽的对侧,最终由外排气尾管的底端设置的排水孔排至外排气尾管的外侧。从而有效的避免了雨水通过排气尾管进入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减少后处理系统故障率,减少整车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防水型排气尾管(防护盖盖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防水型排气尾管(防护盖开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型排气尾管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型排气尾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排气尾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水槽的局部为剖视);

图6为图5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排气尾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型排气尾管排水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型排气尾管排气的原理示意图。

上图1和图2中,

排气管体10、防护盖20。

上图3-图9中,

内排气尾管1、导水槽11、环形凸台12、第二变形槽13、排气孔14、外排气尾管2、顶端开口21、排水孔22、第一变形槽23、第一卡箍3、第二卡箍4。

其中,上图8中,箭头走向线代表排水的水流流经路径;

上图9中,箭头走向线代表排气的气流流经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以解决排气尾管容易进水而影响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3-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包括与发动机的尾气系统连通的内排气尾管1和套设在内排气尾管1的外侧的外排气尾管2,且外排气尾管2的顶端开口21向侧部弯折;内排气尾管1的顶端延伸至正对顶端开口21的位置,且内排气尾管1靠近顶端开口1的一侧设置有导水槽11,导水槽11用于将从顶端开口21进入的水导向至内排气尾管1与外排气尾管2所构成的底部间隙内;外排气尾管2的底端设置有排水孔22,排水孔22用于将底部间隙内的水排至外排气尾管2的外侧。

上述防水型排气尾管要应用于柴油型的发动机,因此其排气尾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是整体呈竖直布置,当碰上阴雨天气,雨水通过外排气尾管的顶端开口进入后,首先会撞在内排气尾管的导水槽上,而由导水槽直接导向内排气尾管和外排气尾管所构成的底部间隙内,并且由于导水槽的存在,使得雨水只能在单侧流动,避免雨水进入导水槽的对侧,最终由外排气尾管的底端设置的排水孔排至外排气尾管的外侧。从而有效的避免了雨水通过排气尾管进入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减少后处理系统故障率,减少整车的维护成本。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为了能够使得尾气系统能够正常排气,内排气尾管和外排气尾管之间应该保持有预设的间隙。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导水槽11的具体结构为上宽下窄型结构。通过设计成上宽型的结构,更加有助于位于接近顶端开口位置处的导水槽形成有效的截水面积,而通过设计成下窄型的结构是为了尽量减小由于导水槽的布置对内排气尾管本身的排气造成的影响,毕竟内排气尾管承载着尾气处理系统的排气功能。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导水槽11为直接在内排气尾管1上内压成型的槽体。由于内排气尾管本身为较薄的金属材质制作而成的管件,因此通过内压成型制作导水槽更加方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结构形式,比如在内排气尾管上开设凹槽后,然后焊接具有导水槽形状的槽体在该凹槽结构。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为了方便内排气尾管1和外排气尾管2之间的套设固定,在内排气尾管1靠近底端的位置还设置有环形凸台12,环形凸台12的外径尺寸与外排气尾管2的底端内径尺寸相适配,外排气尾管2的底端通过第一卡箍3固定在环形凸台12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计环形凸台的结构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内排气尾管1和外排气尾管2套设结构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套设结构形式,比如内排气尾管的底端设置有向外的第一翻边,外排气尾管的底端设置有向外的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等。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为了保证内排气尾管1和外排气尾管2采用第一卡箍紧固时,外排气尾管2具有良好的内缩变形能力,上述外排气尾管2的底端还设置有用于适应第一卡箍3的卡紧变形的第一变形槽23。

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为了使得排水孔和第一变形槽的加工更加方便,上述第一变形槽23与排水孔22可以设计成一一对应且相贯通的结构形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一一对应且相贯通的结构形式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是第一变形槽和排水孔单独设计的结构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说,为了内排气尾管与尾气系统连接更加方便,上述内排气尾管1的底端通过第二卡箍4与尾气系统连接,且内排气尾管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适应第二卡箍4的卡紧变形的第二变形槽13。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采用第二卡箍的方式进行连接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连接结构形式,比如采用翻边配合螺栓紧固的方式,又或者是直接焊接的结构形式等。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内排气尾管1的周向表面除布置导水槽11的区域外还设置有均匀布置的排气孔14。通过设计排气孔能够有效的增大内排气尾管的排气阻力,从而降低排气压力。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内排气尾管1的末端开口截面一般优选为平缓的s型截面,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大内排气尾管向外排气尾管的导通截面,从而增强了二者之间排气的通透性,避免了堵塞的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为了尽量避免雨水进入外排气尾管,上述顶端开口21的开口端面一般向下方倾斜有预设角度,且预设角度的选择范围为5°-30°之间。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水型排气尾管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