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17979发布日期:2020-10-23 19:2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与流程

环保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创新、创新、再创新,突破超越活塞式内燃机现有技术,发明创新板式外燃机系列顶替活塞式内燃机,使发动机技术升级换代。



背景技术:

发明创新环保新能源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大摆轮拐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水蒸气动力,顶替污染环境的体积大,构造复杂,产生动力少,浪费燃料的活塞式内燃机技术,由于本发明板式发动机技术是用水做动力,可以减少我国石油的进口,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召开,提出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本发明创新技术双缸双板一体轴大摆轮拐轴、动力轮外燃机,排放没有污染,排放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回收到循环箱,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摆轴四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之一:环保水动力。

一种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摆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系列之二:汽油自然混合气与水蒸气混合动力四动力轮外燃机。

一种板式双缸通板一体轴摆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之三:双缸通板一体轴摆轴(拐轴)双动力轮正时齿轮做功方法(缩小体积)。

发明创新板式外燃机与活塞式内燃机技术上的对比优缺点:

虽然板式外燃发动机技术已经被迫放弃了五十年,但是当前世界各国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最先进的汽车、发动机还是活塞式内燃机,主体构造没有改变,只是在部分有所提高和改进。改进供油系统,不用化油器,改用电喷、直喷、传感器组和电子控制单元三大部分组成。这实际上增加了活塞式内燃机的复杂性与制造成本,维修费用更贵了,这是缺点一。

为提高压缩比,又另外增加了涡轮增压装置,实际上都增加了发动机的制造成本,也增加了重量,还增加了体积和复杂性,这是缺点二。

活塞式内燃机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体积大,产生动力少,曲轴箱、气缸盖就占了一半的体积,只有活塞顶部一个面产生一刹那间的爆发力推动活塞下行。曲轴旋转两周才产生一次动力,这是活塞式内燃机主体构造、原理技术上的缺点和不足。原理理论是活塞式内燃机,也称为四冲程发动机或四行程发动机,曲轴旋转两周才能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包括: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工行程(爆发产生动力)、排气行程四个行程,这是一个工作循环,只产生一次动力。只有旋转半周产生动力,旋转一周半都是辅助行程,自身消耗了一周半的转数浪费了动力和燃料,配件过多复杂,如配气机构等,这是缺点三。

本发明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四动力轮外燃机系列,特征:是用板顶替活塞一个板顶替两个活塞,活塞只是顶部一个面起作用,而本发明板式外燃机的板是两个面都同时起作用,a面进气b面压缩,b面进气a面压缩,这是活塞式内燃机做不到的最大区别,本板式外燃机的四个动力轮,同时旋转一周,经连杆拉动,双缸双板一体轴(摆轮轴)同时摆动同时进气,同时压缩把气体压缩到气缸外4组反作用燃烧室,每组三个室与四个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相互作用,气缸外同时蒸发爆发产生动力,同时排气,旋转一周产生十二次水蒸发膨胀动力,旋转两周产生二十四次动力,是超越活塞式内燃机升级换代的技术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1、一种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四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之一:环保水动力。

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一个大圆的气缸内(如大圆内径设定260mm)设置中心轴,轴的中间上下各固定一个板(双板一体轴),或设置安装一个上下通板(双板一体轴上下通板),板的立面设置密封条及弹簧,轴的两端设置旋转密封止口及滚动轴承,在中心轴左右各设置一个隔板,隔板与轴之间设置密封条及弹簧,气缸前后设置安装带止口的气缸盖,缸盖上设置轴承座,通过本技术方法就把一个大圆气缸分成了上下两个独立的气缸,上下两个板在各自的气缸中同时来回左右摆动,各自形成130度进气工作容积,同时也在压缩,本发明设计的技术是双缸双板左右来回摆动一次就能同时产生四次进气行程,同时产生四次压缩行程,形成四个压缩终点,四个终点能产生四次爆发动力。

在气缸体的中部,在上下两个板,左右摆动各130度的四个终点位置设置共四个进气孔,在进气孔位置设置四个单项进气阀(常规气泵标准配件),同时设置进气歧管把四个进气孔统一到一个管道中,四个进气孔的位置(在气缸中心平行线左右上下20度线左右)。如图1、图2所示

特征在气缸前后盖左右内外壁,双缸上下板左右来回摆至130度的四个终点位置,在气缸中心平行线左右上下20度公差上下2度范围内,前缸盖外壁左右各一个压气通孔,后气缸盖外壁左右各一个压气通孔,共设置四个压气通孔,把气体压缩到气缸外的反作用燃烧室(每个压气孔,配置一组反作用燃烧室),每组反作用燃烧室设置一个排气孔,包括内外密封环、密封条(3-4个),密封环、密封条与槽之间设置均等的小弹簧。共设置四组反作用燃烧室,每组又分成大小不等的三个燃烧室,第一燃烧室45度,第二燃烧室70度,第三燃烧室100度(如图3所示),每个燃烧室上配装电加热塞管片及高压喷水嘴(反作用燃烧室根据实际需要可设计向左转或向右转,燃烧室可扩大或缩小;燃烧室设置成锯齿状或台阶状,深浅斜坡形,增加气流的阻力,使动力轮旋转更加有力。燃烧室数量可增可减,如图4所示。

特征在气缸前后盖壁上,气缸中心平行线左右各距中心线180毫米分别设置左右各一根前后通轴,轴的两端设置滚动轴承,在两根轴前后共配装四个与轴一体的设置有一个反作用燃烧室的动力轮(也可以叫气动轮),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与缸壁左右各一组反作用燃烧室相互配合,蒸发膨胀爆发产生反作用力,在前缸壁两个动力轮上设置安装固定正时齿轮,左右两个正时齿轮之间,设置一个借轮正时齿轮,与左右两个正时齿轮齿合,三个正时齿轮尺寸相等。如图5所示。通过本技术四个动力轮就连接到一起,四个动力轮同时向右旋转,如图6所示。

特征:在后气缸左侧的动力轮上安装一个小圆周半径49毫米的连杆轴径(拐轴),在中心双缸双板一体轴上安装一个大摆轮轴连杆轴径(拐轴),大摆轮轴半径55毫米,把一个两端孔距180毫米的连杆,安装在动力轮拐轴与中心摇摆轮拐轴上,轴上设置滚动轴承,用卡环、螺母等固定。通过这种技术方法,动力轮旋转经过连杆拉动双板摇摆轮拐轴,双板就能左右摆动130度,值得说明的是动力轮上连杆轴(拐轴)小圆周旋转一周的长度等于双板轴大摆轮(拐轴)来回摆动的长度,也是形成130度*2的长度,这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步骤。通过本方法技术步骤就把中心双板一体轴摇摆轮与四个旋转的动力轮,连动到了一起(如图6所示),右后动力轮上安装有起动齿圈。在起动机带动下,动力轮旋转一周,动力轮上的小圆周曲轴(拐轴)经连杆拉动双缸、双板一体轴轮(拐轴)左右摆动,双板在各自的气缸中左右摆动产生130度的进气工作容积四次,同时压缩到气缸外四组反作用燃烧室和与之相配合的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此时动力轮已自动关闭压气孔(5度-8度),此时高压喷嘴向高压高温的电热塞管片喷射水雾,水遇高压高温马上蒸发膨胀在气缸壁反作用燃烧室与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相互反作用下推动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旋转,这是四个第一燃烧室同时产生的水蒸气动力,此时起动机已停止工作,动力轮在旋转过程中已产生能量和惯性,旋转到外缸壁上的第二燃烧室,此时高压喷嘴向高压高温电热塞管片喷射水雾,水遇高压高温马上蒸发膨胀,产生第二次水蒸气四动力,推动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旋转到外缸壁上的第三燃烧室,高压喷水嘴向高压高温电热塞喷射水雾,水遇高压高温产生膨胀产生第三次四动力,特征本外燃机共四组燃烧室,每组有三个燃烧室,共计十二个燃烧室,与四个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相配合,只用一个连杆拉动双板一体轴摆轮轴(拐轴)摆动,同时进气同时压缩,四个动力轮同时旋转一周共产生十二次水蒸气动力,推动动力轮燃烧室旋转到排气孔,自动把水蒸气排到管道中,通过消声过滤器把气体回收到液体气体压力循环箱中,冷却后再利用。通过循环箱出气口,直接供给发动机进气歧管,同时增加气缸的进气量和增压的功能,这是板式外燃机新能源水蒸气动力技术方法,图1、图6所示。

其特征本发明外燃机旋转的理由是缸壁反作用燃烧室是固定的,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是可旋转的,是有能量惯性旋转的。当气缸外壁反作用燃烧室与旋转的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重叠对正,动力轮自动关闭了压气孔,此时混合气被火花塞点燃或水蒸气蒸发膨胀,在两个反作用燃烧室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产生的推力下,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直接旋转,这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步骤。这是反作用力。

本外燃机与活塞式内燃机的区别是本外燃机爆发直接推动动力轮旋转,而活塞式内燃机气缸盖是固定的,活塞是活的,活塞顶部爆发,推动活塞直线运动,这是间接的通过连杆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同样是反作用力,这是板式外燃机与活塞式内燃机主体技术、构造存在本质的区别。

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四动力轮外燃机做工方法的配置特征,包括乳化液体气体压力循环箱(罐)装置一个,由空气滤清器过滤空气后经单项进气阀进入循环箱内,循环箱上方设置出气管道及单项出气阀,直通发动机进气歧管、节气门(如图1、图6),循环箱侧面下部设置出水管(图1下图所标11),经滤清器到高压油泵(常规配件),经高压油管到高压喷水嘴喷水(常规配件),燃烧室蒸发的废气经排气管,经消声器管道,回收到循环箱内,通过排气孔管道经消声过滤废气,回收到循环箱内,箱内设置圆筒式不锈钢消声静音过滤冷却器,冷却变成水后再利用,箱内的压力气体经出气孔,经单向阀,经管道直接进入进气歧管内的节气门再利用,增加气缸进气压力。循环箱上面设置安全限压阀,箱体侧面2/3处设置加水口、滤网及盖,箱体内2/3储存的是乳化液与清洁水的混合液体(比例为1∶15),起到蒸发、膨胀、冷却、润滑、防锈的效果。

2、一种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系列之二:汽油自然混合气与水蒸气混合动力四动力轮外燃机,如图2、图7所示

其特征气缸主体不变,把气缸外壁四组反作用燃烧室的第一燃烧室不设置电热塞和高压喷嘴,改为设置一个火花塞,其特征是四组反作用燃烧室中第一燃烧室,产生都是汽油自然混合气动力,第二燃烧室、第三燃烧室产生的都是水蒸气膨胀动力,这说明四个动力轮旋转一周,产生汽油自然混合气动力四次,水蒸气动力八次,共产生汽油自然混合气与水蒸气混合动力十二次,排出的废气通过消声过滤管道回收到环保气体液体压力箱内,箱内设置消声过滤冷却器,同时进一步降噪,冷却变成水,再利用,如图2(下图)、图7(下图)所示。

本汽油自然混合气动力是由汽油自然混合气箱,产生的自然混合气的方法技术,直接供给外燃机的进气歧管,用自然混合气箱的方法技术替代电喷、直喷电子控制系统三大部件技术,节省了制造成本。

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系列之二:汽油自然混合气与水蒸气混合动力四动力轮外燃机,配置装置特征包括乳化液体气体压力循环箱(罐)装置一个,循环箱侧面下部设置出水管,经滤清器到高压油泵(常规配件),经高压油管到高压喷水嘴喷水(常规配件),第一燃烧室爆发的混合气和第二燃烧室、第三燃烧室的水蒸气的废气,通过排气孔管道经消声器管道,通过排气孔管道经消声过滤废气,回收到循环箱内,箱内设置圆筒式不锈钢消声静音过滤冷却器,冷却变成水后再利用,箱体上部设置出气孔(设置防尘盖及拉簧)及箱内液体储存量传感器。箱体侧面2/3处设置加水口、滤网及盖,箱体内2/3储存的是乳化液与清洁水的混合液体(比例为1∶15),起到蒸发、膨胀、冷却、润滑、防锈的效果,箱体下方设置出水管,经高压泵至高压喷水嘴(图7下图)。

3、一种板式双缸通板一体轴拐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之三:双缸通板一体轴拐轴双动力轮正时齿轮做功方法(缩小体积),如图8、图9、图10所示

特征双缸通板一体轴拐轴、双动力轮正时齿轮外燃机,气缸体前后缸盖外壁左右共四个压气孔,每个压气通孔设置一组反作用燃烧室,每组反作用燃烧室包括两个燃烧室一个排气孔,第一个燃烧室40度压缩容积,设置火花塞,第二燃烧室45度设置电热塞管片,高压喷水嘴,如图8所示。

在前缸盖外壁左右,相对称的设置两组反作用燃烧室,与之相配合的安装一个能自由转动的动力轮,动力轮上相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反作用燃烧室(每个燃烧室40度)动力轮上安装有正时齿轮,外径95毫米。在后缸盖外壁左右相对称的设置两组反作用燃烧室,与之相配合的安装一个自由转动的动力轮,动力轮上相对称设置两个反作用燃烧室,动力轮上安装设置正时齿轮,外径95毫米。

特征在气缸体右侧前后缸盖,距中心双板一体轴180毫米设置一根前后通轴,前后壁上设置有轴承,在通轴两端固定前后两个正时齿轮,外径95毫米,与自由转动的动力轮,正时齿轮相齿合,通轴上的后正时齿轮,小圆周半径49毫米,设置曲柄曲轴连杆轴径,把一个连杆的一端安装在此轴径上,连杆两端的孔距是180毫米,另一端安装在双板一体轴摆轮轴径上(曲拐轮半径是55毫米)。通过以上方法技术步骤,组成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双动力轮,正时齿轮外燃机的主体构造,正时齿轮旋转一周,经连杆拉动双板左右摆动,同时进气同时压缩,同时双动力轮产生双动力,同时排气产生四次汽油自然混合气动力,四次水蒸气膨胀动力,如图8、图9、图10所示,共八次动力。动力轮旋转产生的动力,通过正时齿轮传给旋转中的通轴上的正时齿轮,连续旋转,这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步骤,旋转两周产生十六次动力汽油混合与水蒸气动力,这是本发明板式外燃机在主体构造缩小体积技术方面的先进性,超越活塞式内燃机,本发明是板式外燃机,双板往复运动,气缸外燃烧爆发,蒸发膨胀,直接推动动力轮与正时齿轮同时旋转,这是与活塞式内燃机本质的区别。

4、一种汽油自然产生混合气箱工作方法是汽油自然混合气与水蒸气混合动力四动力轮外燃机工作方法系列之二(如图2、图7所示)的配置装置和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之三: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双动力轮正时齿轮做功方法(缩小体积)的配置装置,特征包括(1)箱体(2)放污堵(3)加油口设置在油箱侧面2/3处,包括过滤网及油箱盖,箱内存储2/3的汽油,1/3空气(4)油箱上部设置进气管、单项进气阀(5)空气滤清器(6)设置箱内气体安全放气阀(7)储油量传感器(8)设置出气管单项出气阀,出气管道直通连接外燃机气缸进气歧管节气门,直接供给气缸自然混合器爆发(如图8所示),这是替代电喷、直喷、传感器组和电子控制单元三大部分,排出的废气与水蒸气,经排气管消声器回收到乳化液体气体压力循环箱(罐)中,冷却后变成水再利用,供给高压油泵至喷水嘴(如图9下图所示),造价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四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之一:环保水动力结构示意图

注明:气缸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气缸,上下两个板固定在一体轴上分别在各自气缸内摆动130度工作容积,同时产生130度的压缩容积。

上图:

1、一个大圆的气缸体

2、双缸双板一体中心摇摆轴(双板固定在轴上)

3、上气缸

4、上气缸摆板a面(左右摆动行程130度)

5、上气缸摆板b面

6、上气缸左单项进气阀孔

7、气缸左右相对称隔板及密封槽、条、弹簧

8、上气缸右进气孔单项进气阀

9、气缸体外前后壁右侧通轴

10、下气缸右单项进气阀孔

11、下气缸摆板b面(左右摆动行程130度)

12、下气缸摆板a面

13、下气缸相对称的左单项进气阀孔

14、气缸体外前后壁通轴

15、进气歧管(通四个单项进气阀)上方设置节气门

下图:

1、液体气体压力循环箱(罐)

2、放污堵

3、加水口、滤网及盖(位置在箱体侧面上方2/3处)

4、出气孔管道及单项出气阀(通气缸进气歧管节气门)

5、安全放气阀

6、油箱储量传感器

7、空气滤清器

8、进气管及单项进气阀

9、排气回收消声静音过滤冷却器

10、冷却器支架

11、出水管(通高压油泵及高压喷水嘴)

图2是一种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系列之二:汽油自然混合气与水蒸气混合动力四动力轮外燃机结构示意图(结合图7)

上图:

1、一个大圆的气缸体

2、双缸双板上下通板一体摇摆轴

3、上气缸

4、上气缸摆板a面(左右摆动行程130度)

5、上气缸摆板b面

6、气缸左右相对称隔板及密封槽、条、弹簧

7、上气缸右进气孔单项进气阀

8、气缸体外前后壁右侧通轴

9、下气缸右单项进气阀孔

10、下气缸摆板b面(左右摆动行程130度)

11、下气缸摆板a面

12、下气缸相对称的左单项进气阀孔

13、气缸体外前后壁通轴

14、上气缸左单项进气阀孔

15、进气歧管(通四个单项进气阀)上方设置节气门

下图:

1、汽油自然产生混合气箱

2、放污堵

3、加油口设置在油箱侧面2/3处,包括过滤网及油箱盖,箱内存储2/3的汽油,1/3空气

4、油箱上部设置进气管、单项进气阀

5、空气滤清器

6、箱内气体安全放气阀

7、储油量传感器

8、出气管单项出气阀,出气管道直通连接外燃机气缸进气歧管节气门

9、管道接口

图3是一种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四动力轮外燃机之前后相对称的外缸壁的结构示意图

1、气缸外壁左右相对称的燃烧室9、锯齿台阶型排气道

2、气缸内外壁压气通孔10、排气孔

3、第一反作用燃烧室(45度)11、密封条

4、密封条及弹簧12、气缸外壁相对称的动力飞轮通轴

5、第二反作用燃烧室(70度)13、密封条

6、第三反作用燃烧室(100度)14、中心双缸双板一体轴

7、燃烧室外圆密封环15、密封条

8、燃烧室內圆密封环16、气缸壁内径

图4是一种板式双缸双板一体轴拐轴四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之一:环保水动力之前气缸外壁左右

相对称的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1、外缸壁

2、右缸壁内外压气通孔21、左燃烧室密封条

3、第一反作用燃烧室的电热塞管片22、密封条

4、第一反作用燃烧室(45度)23、气缸内外压气通孔

5、第一反作用燃烧室的高压喷水24、第一反作用燃烧室(45度)的电热塞及高压喷水嘴

6、密封条及弹簧25、密封条

7、第二反作用燃烧室的电热塞管片26、第二反作用燃烧室(70度)的电热塞、高压喷水嘴

8、第二反作用燃烧室(70度)27、燃烧室外密封环

9、第二反燃烧室的高压喷水嘴28、内密封环

10、第三反作用燃烧室的电热塞管29、第三反作用燃烧室(100度)的电热塞及高压喷水嘴

11、第三反作用燃烧室(100度)30、气缸外壁左前后动力轮通轴

12、第三反作用燃烧室的高压喷水嘴31、锯齿台阶型排气道

13、右动力轮前后通轴32、排气孔

14、燃烧室內圆密封环及弹簧33、密封条

15、燃烧室外圆密封环及弹簧34、双缸双板一体中心摇摆轴

16、右排气孔通道锯齿台阶型

17、排气孔

18、密封条及弹簧

19、密封条及弹簧

20、气缸壁排气管道

图5是一种双缸双板一体摇摆轴四动力轮外燃机之前缸壁动力轮正时齿轮结构示意图

注明:通过本技术左右两个前后四个动力轮同时向右旋转

1、前缸壁左侧前后动力轮通轴

2、前缸壁左侧动力轮

3、左动力轮上设置安装的正时齿轮

4、固定螺丝

5、中间设置的传输轮正时齿轮(借轮)

6、中心双板摇摆轴

7、前缸壁右侧前后动力轮通轴

8、前缸壁动力轮

9、安装在动力轮上的正时齿轮

10、固定螺丝

11、左右通轴中心距各180mm

12、动力轮燃烧室

13、动力轮燃烧室

图6是一种双缸双板一体摇摆轴四动力轮外燃机之后缸壁动力轮与中心双板一体轴拐轴的连接(水动力循环)结构示意图

注明:后气缸盖壁反作用燃烧室与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相互配合产生动力,动力轮旋转通过小圆周连杆轴,经连杆拉动中心双板轴大摇轮(曲拐轴)左右摆动,双板同时进气同时压缩,左右动力轮同时向左旋转。

上图:

1、后气缸外壁(左右第一反作用燃烧室与动力轮燃烧室相互配合的位置)

2、缸壁第二反作用燃烧室的位置

3、缸壁第三反作用燃烧室的位置

4、从后面看后气缸外壁左侧前后通轴上设置安装的动力轮固定螺母

5、中心双板摇摆轴

6、动力轮上小圆周连杆轴

7、连杆

8、中心双板轴大摆轮拐轴

下图:

1、排气回收液体气体压力循环箱(罐)

2、放污堵

3、加水口、滤网及盖(位置在箱体侧面上方2/3处)

4、出气孔管道及单项出气阀(通气缸进气歧管节气门)

5、安全放气阀

6、油箱储量传感器

7、空气滤清器

8、进气管及单项进气阀

9、排气回收消声静音过滤冷却器

10、冷却器支架

11、出水管(通高压油泵及高压喷水嘴)

12、排气管道消声器

图7是汽油自然混合气与水蒸气混合动力四动力轮外燃机做工方法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

上图:

1、气缸外壁左右第一燃烧室设置的火花塞(产生自然混合气动力)

2、第二反作用燃烧室设置的电热塞及高压喷水嘴(产生水蒸气膨胀动力)

3、第三反作用燃烧室设置的电热塞及高压喷水嘴(产生水蒸气膨胀动力)

4、排气孔

5、缸壁内外压气通孔

下图:

1、排气回收液体气体压力循环箱(罐)

2、放污堵

3、加水口、滤网及盖(位置在箱体侧面上方2/3处)

4、出气孔管道防尘盖及拉簧

5、油箱储量传感器

6、收回管

7、排气回收消声静音过滤冷却器

8、冷却器支架

9、出水管(通高压油泵及喷水嘴)

图8是一种板式双缸通板一体轴拐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之三:双缸通板一体轴摆轮双动力轮正时齿轮做功方法(缩小体积)结构示意图

上图:

1、大圆气缸体内外壁

2、气缸壁边凸圆

3、双缸上下双板一体摇摆轴

4、上下相对称的上气缸

5、上气缸摆板a面

6、上气缸摆板b面

7、相对称的左右隔板、密封条及弹簧

8、上气缸摆板右摆终点及进气孔单项进气阀

9、下气缸摆板右摆终点进气孔单项进气阀

10、下气缸摆板b面

11、摆板a面

12、下气缸摆板左摆终点单项进气阀

13、前后气缸盖壁前后固定正时齿轮的通轴

14、上气缸摆板左摆终点进气孔及单项进气阀

15、进气歧管及进气歧管上部节气门

下图:

1、汽油自然产生混合气箱

2、放污堵

3、加油口设置在油箱侧面2/3处,包括过滤网及油箱盖,箱内存储2/3的汽油,1/3空气

4、油箱上部设置进气管、单项进气阀

5、空气滤清器

6、箱内气体安全放气阀

7、储油量传感器

8、出气管单项出气阀,出气管道直通连接外燃机气缸进气歧管节气门

9、管道接口

图9是一种板式双缸通板一体轴拐轴动力轮外燃机系列做功方法之三:双缸通板一体轴摆轮双动力轮正时齿轮做功方法(缩小体积)做工方法结构示意图

上图:

1、与前缸盖外壁相对称的后气缸外壁

2、前后缸盖外壁正时齿轮通轴

3、密封条

4、上气缸内外壁压气通孔

5、密封条

6、第一反作用燃烧室(40度)的火花塞

7、密封条

8、第二反作用燃烧室(45度)的高压喷水嘴

9、第二反作用燃烧室的电热塞

10、排气孔

11、密封条

12、燃烧室内密封环

13、燃烧室外密封环

14、密封条

15、气缸内外压气通孔

16、密封条

17、下气缸外壁第一燃烧室(40度)的火花塞

18、密封条

19、第二反作用燃烧室(45度)的高压喷水嘴

20、电热塞

21、排气孔

22、密封条

23、排气歧管

24、消声器

下图:

1、排气回收乳化液体气体压力循环箱(罐)

2、放污堵

3、加水口、滤网及盖(设置在气缸侧面2/3处)

4、放气防尘盖及拉簧

5、液体储存传感器

6、排气回收消声静音过滤冷却器

7、冷却器支架

8、出水管(通高压油泵至高压喷水嘴)

图10是一种双缸双板一体摇摆轴轮(拐轮)、前后动力轮轮正时齿轮外燃机做工方法结构示意图

1、气缸外壁

2、气缸内上气缸摆板左终点位置

3、前后外缸壁相对称的动力轮反作用燃烧室(40度)

4、第一反作用燃烧室的火花塞

5、第二反作用燃烧室的高压喷水嘴

6、第二反作用燃烧室的电热塞

7、排气孔

8、双缸双板摇摆轴轮右摆终点

9、下气缸下摆板进气压气终点

10、第一反作用燃烧室的火花塞

11、动力飞轮反作用燃烧室(40度)

12、缸壁第二反作用燃烧室的高压喷水嘴

13、缸壁第二反作用燃烧室的电热塞

14、固定安装在动力轮上的正时齿轮

15、排气孔

16、大摇摆轮(拐轴)连杆轴

17、连杆

18、正时齿轮通轴

19、小圆周连杆轴径(曲柄曲轴连杆轴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