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1108发布日期:2020-03-10 10:4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的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燃机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设置有润滑装置,该润滑装置将油喷射到活塞在其上滑动的汽缸壁表面或活塞后表面上,以润滑活塞和汽缸壁表面或冷却活塞,从而改善内燃机的输出。

在内燃机中,连杆的小端部经由轴承连接到活塞的活塞销轴,连杆的大端部经由轴承连接到曲轴的销轴。

jp3382867b2公开了一种润滑装置,该润滑装置包括在曲轴的销轴的外周表面上敞开的供油路径,设置在轴承中的通孔,以及设置在连杆的大端部处的油喷射路径,其与通孔连通,并且将油喷射到汽缸壁表面。

在jp3382867b2的润滑装置中,随着曲轴旋转而当销轴的开口与轴承的通孔重合以使得加压油被供应到供油路径时,油从供油路径通过销轴的开口、轴承的通孔和油喷射路径而被喷射到汽缸壁表面。

在jp3382867b2的润滑装置中,一定量的通孔减少了轴承的轴承表面的面积,这不利于确保轴承和销轴之间的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

因此,需要通过确保沿轴承的轴向的宽度大来确保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

然而,当轴承的宽度设定得大时,连杆的端部的宽度和销轴的轴向长度需要很大。结果,销轴的长度增加,这在改进内燃机的输出同时减小内燃机的尺寸方面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润滑装置,该润滑装置有利于确保喷射到汽缸壁表面或活塞后表面的油量并改善内燃机的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内燃机的润滑装置包括连杆、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和凹槽。连杆包括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设置在连杆的纵向上的一个端部上,并且用于支撑曲轴的销轴或活塞的销轴的轴承被装配在该第一表面上。第一油路配置为在销轴的外周表面和轴承的内周表面之间供油。第二油路设置在所述一个端部处并且配置为喷射油。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或者销轴的外周表面上,沿销轴的周向延伸,并收集油。第二油路连接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销轴的外周表面和轴承的内周表面之间润滑的大量油可以收集在油收集凹槽中。因此,有利的是确保喷射到汽缸壁表面或活塞后表面的油量并改善内燃机的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润滑装置的内燃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连杆的大端部的正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视图。

图4是连杆的大端部的立体图,并且示出了油收集凹槽和油喷射路径。

图5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的连杆的大端部的立体图,并且示出了油收集凹槽和油喷射路径。

图6是沿着与油收集凹槽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横截面切割的油收集凹槽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油收集凹槽的深度变化。

图7是表示轴承金属的溢油部(oilrelief)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在活塞位于下死点的状态下的内燃机的正视图。

图9是活塞从下死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的内燃机的正视图。

图10是活塞进一步向上移动的状态下的内燃机的正视图。

图11是活塞进一步向上移动的状态下的内燃机的正视图。

图12是活塞进一步向上移动的状态下的内燃机的正视图。

图13是在活塞靠近上死点的状态下的内燃机的正视图。

图14是在活塞大致位于上死点的状态下的内燃机的正视图。

图15是应用根据修改的润滑装置的内燃机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8所示,内燃机10包括:附接到曲轴箱12的汽缸体14,附接到汽缸体14的汽缸盖(未示出),由汽缸体14可旋转地支撑的曲轴16,附接到汽缸体14并形成汽缸壁表面1802的汽缸套18;可滑动地设置在汽缸壁表面1802上的活塞20;以及连接曲轴16和活塞20的连杆22。

如图1所示,曲轴16包括多对曲柄臂26和多个销轴28,多对曲柄臂26设置在曲柄轴颈24上,多个销轴28设置在多对曲柄臂26的顶端之间。

如图8所示,曲轴16的销轴28和活塞20的活塞销2002通过连杆22连接。

如图1所示,在与销轴28的轴向中心正交的平面上延伸的环形端面2602在纵向上位于销轴28的两端。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连杆22包括连杆主体30、小端部32以及大端部34,小端部在纵向上设置在连杆主体30的一个端部处并且经由衬套2004连接到活塞20的活塞销2002,大端部设置在连杆主体30的纵向的另一端部处并且经由轴承金属36连接到曲轴16的销轴28。

大端部34包括:轴承装配表面3402,轴承金属36装配并固定在该轴承装配表面3402上;环形的大端部端面3404,其在轴承装配表面3402的轴向两侧上在与轴承装配表面3402的轴向中心正交的平面上延伸;以及大端部侧面3406,其在径向上连接到大端部端面3404的外侧。

大端部34包括:主体侧大端部34a,其位于连杆主体30的纵向的另一端部;盖侧大端部34b,其可拆卸地连接到主体侧大端部34a。相应地,轴承金属36还包括主体侧轴承金属半部36a和盖侧轴承金属半部36b。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主体侧大端部34a包括:主体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a;在两侧上的主体侧半部大端部端面3404a;主体侧半部大端部侧面3406a,其连接到主体侧半部大端部端面3404a的径向外侧;以及连接表面3408a。

主体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a形成轴承装配表面3402的半部并且形成为半圆柱形表面形状,主体侧轴承金属半部36a装配并固定在该半圆柱形表面形状上。

在两侧上的主体侧半部大端部端面3404a从主体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a的两侧沿与周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竖立,并且形成为可在端面2602滑动。

连接表面3408a设置在主体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a的在周向上的两端处,由平坦表面形成,并且形成有螺孔3410a。

如图1和图2所示,盖侧大端部34b包括:盖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b,在两侧上的盖侧半部大端部端面3404b;盖侧半部大端部侧面3406b,其连接到盖侧半部大端部端面3404b的径向外侧;以及连接表面3408b。

盖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b形成轴承装配表面3402的剩余半部并且形成为半圆柱形表面形状,盖侧轴承金属半部36b装配并固定在该半圆柱形表面形状上。

在两侧上的盖侧半部大端部端面3404b从盖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b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竖立,并且形成为可在端面2602滑动。

连接表面3408b设置在盖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b在周向上的两端处,由平坦表面形成,并且形成有与螺孔3410a匹配的螺栓插入孔(未示出)。

如图1所示,主体侧轴承金属半部36a设置在主体侧大端部34a的主体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a上,并且盖侧轴承金属半部36b设置在盖侧大端部34b的盖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b。主体侧轴承金属半部36a的内周表面3602a和盖侧轴承金属半部36b的内周表面3602b与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对准。主体侧大端部34a的连接表面3408a和盖侧大端部34b的连接表面3408a对准。连接表面3408a、3408b通过螺栓紧固,这些螺栓插入螺栓插入孔并拧入螺孔3410a中。由此,主体侧轴承金属半部36a装配并固定到主体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a,并且盖侧轴承金属半部36b装配并固定到盖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b。

为了便于描述,主体侧大端部34a的连接表面3408a和盖侧大端部34b的连接表面3408b通过螺栓紧固的位置被称为主体侧大端部34a和盖侧大端部34b的连接位置38。

因此,主体侧轴承金属半部36a的内周表面3602a和盖侧轴承金属半部36b的内周表面3602b形成销轴28的轴承表面3610。

如图7所示,在主体侧大端部34a的连接表面3408a和盖侧大端部34b的连接表面3408b对准的位置处,具有小曲率半径的弯曲表面3620a、3620b形成在主体侧轴承金属半部36a的内周表面3602a和盖侧轴承金属半部36b的内周表面3602b上,以及用于在销轴28润滑之后快速排油的溢油部37由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与弯曲表面3620a、3620b之间的间隙形成。

例如,除了弯曲表面3620a、3620b之外,轴承金属36的内周表面3602a、3602b与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之间的间隙是几十微米,弯曲表面3620a、3620b和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之间的间隙,即溢油部37的厚度为几百微米,其确保约上述间隙的10倍大,并且在溢油部37上形成的油膜厚度比在其他地方厚。

接下来,将描述润滑装置40。

如图1所示,润滑装置40包括供油路径42、油收集凹槽44和油喷射路径46。

供油路径42是用于在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与轴承金属36的内周表面3602a、3602b之间供油的位置,并且为每个销轴28独立地设置供油路径。

曲轴16的曲柄轴颈24由汽缸体14上的轴承48可旋转地支撑。

供油路径42包括用于将油从汽缸体14的壁部供应到曲柄轴颈24的每个轴承48的上游侧油路50,以及用于将润滑曲柄轴颈24的轴承48的油供应到销轴28的下游侧油路52。

下游侧油路52的延伸方向的一端形成为向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敞开的开口5202,并且下游侧油路52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形成为向与销轴28相邻的曲柄轴颈24的外周表面敞开的开口5204。

即,下游侧油路52包括:油路52a,其从曲柄轴颈24的外周表面的开口5204穿过曲柄臂26的内部;以及油路52b,其与油路52a连通,穿过销轴28的内部到达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的开口5202。

从油路52b的开口5202在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与主体侧轴承金属半部36a和盖侧轴承金属半部36b的内周表面3602a、3602b之间供应油。

如图1至图5所示,油收集凹槽44设置在轴承装配表面3402上。

油收集凹槽44是用于收集从供油路径42供应的油的位置,并且在销轴28的周向上延伸,即在轴承装配表面3402的周向上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油收集凹槽44在与轴承装配表面3402的周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轴承装配表面3402的两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油收集凹槽44设置成使得主体侧大端部34a与盖侧大端部34b的连接部38在油收集凹槽44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油收集凹槽44的中间部处。

换句话说,油收集凹槽44形成为在主体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a和盖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3402b上延伸。

油收集凹槽44可以具有u形、v形、l形等各种形状。

如图6中的实线、双点划线和虚线所示,油收集凹槽44形成为使得其横截面积朝向油喷射路径46逐渐变小。

具体地,油收集凹槽44形成为使得油收集凹槽44在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深度和宽度朝向油喷射路径46逐渐变小。

在本实施例中,与油喷射路径46连接的油收集凹槽44的端部的横截面积是油收集凹槽44在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的横截面积的1/2。

如图15所示,油收集凹槽44可以形成在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上。

如图1至图5所示,油喷射路径46在主体侧大端部34a的位置处设置成与油收集凹槽44的端部连通,该油收集凹槽44的端部在销轴28的周向方向上和主体侧大端部34a与盖侧大端部34b的连接部38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油喷射路径46设置成在轴承装配表面340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油收集凹槽44的端部连通。

油喷射路径46在主体侧半部大端部端面3404a上形成为凹部4602,该凹部4602朝向端面2602敞开并且在主体侧半部大端部端面3404a的半径上延伸。

如图4和图5所示,凹部4602在沿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在与油收集凹槽44在延伸方向上的端部连通,并且凹部4602的在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形成为开口4604,该开口4604通向主体侧半部大端部侧面3406a。

凹部4602形成为通向端面2602。然而,端面2602和主体侧大端部端面3404可滑动地彼此接触,使得油喷射路径46由凹部4602形成。在主体侧半部大端部端面3404a的径向外侧上的开口4604是油喷射口47,油从油喷射路径46通过该油喷射口47喷射。

油从开口4604喷射到汽缸壁表面1802。因此,如图2和图4所示,包括开口4604的油喷射路径46的方向相对于连接表面3408a朝向连杆主体30侧倾斜。

如图15所示,当油收集凹槽44形成在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上时,油喷射路径46经由端面2602与轴承金属36的端面之间的间隙与油收集凹槽44连通。

接下来,将描述操作效果。

图8至图14是内燃机10的正视图,示出了当活塞20在内燃机10的压缩冲程或排气冲程中从下死点向上死点附近移动时曲轴16、连杆22和活塞20的操作。

如图8所示,在活塞20的下死点处,从销轴28的轴向观察,油路52b的开口5202位于油收集凹槽44的与油喷射路径46相反的端部处,并且油收集凹槽44开始收集油。

另一方面,通过围绕曲柄轴颈24旋转的销轴28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f的方向与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在销轴28的周向上是异相的。因此,油不会从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喷出。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内燃机10处于曲柄顺时针方向,由于图8至图14所示的销轴28和连杆22的离心力和相对位移,收集在油收集凹槽44中的油顺时针流动。

如图9所示,从销轴28的轴向观察,当曲轴16旋转并且销轴28上升时,油被收集在油收集凹槽44中,并且第二油道52b的开口5202接近位于主体侧大端部34a和盖侧大端部34b之间的连接部38处的溢油部37。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离心力f的方向和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在销轴28的周向上是异相的。因此,油不会从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喷出。

如图10所示,从销轴28的轴向观察,当曲轴16进一步旋转并且销轴28上升时,油收集在油收集凹槽44中,并且油路52b的开口5202位于溢油部37中。

此时,从销轴28的轴向观察,油路52b的开口5202位于溢油部37中,收集在油收集凹槽44中的油量最大。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离心力f的方向和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在销轴28的周向上是异相的。因此,油不会从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喷出。

如图11所示,从销轴28的轴向观察,当曲轴16进一步旋转并且销轴28上升时,油收集在油收集凹槽44中,并且油路52b的开口5202经过油喷射路径46并到达油收集凹槽44的端部。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离心力f的方向和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在销轴28的周向上是异相的。因此,油不会从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喷出。

如图12所示,当曲轴16进一步旋转时,销轴28上升,活塞20到达上死点附近,油路52b的开口5202经过油收集凹槽44的端部。因此,收集在油收集凹槽44中的油量减少。

另一方面,离心力f的方向和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在销轴28的周向上相位一致,油从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朝向汽缸壁表面1802的下端喷射,如箭头a所示。

此时,从油喷射路径的油喷射口47喷射的油的方向由施加到油喷射路径的油喷射口47中的油的离心力f的方向和油喷射口47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确定。

另外,如图1所示,在活塞20的上死点附近,压缩在主体侧轴承金属半部36a的内周表面3602a与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之间形成的油膜,这利于从油喷射路径的油喷射口47剧烈地喷射油。

如图13所示,当曲轴16进一步旋转时,销轴28上升,活塞20进一步接近上死点,油路52b的开口5202经过油收集凹槽44的端部。因此,收集在油收集凹槽44中的油量减少。

另一方面,离心力f的方向和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在销轴28的周向上相位一致,油从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朝向汽缸壁表面1802的下端上方的下部喷射,如箭头a所示。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活塞20的上死点附近,压缩在主体侧轴承金属半部36a的内周表面3602a与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之间形成的油膜,这有利于从油喷射路径的油喷射口47剧烈地喷射油。

如图14所示,当曲轴16进一步旋转时,销轴28上升,活塞20大致位于上死点,油路52b的开口5202经过油收集凹槽44的端部。因此,收集在油收集凹槽44中的油量减少。

另一方面,离心力f的方向和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在销轴28的周向上相位一致,油从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朝向汽缸壁表面1802的上部喷射,如箭头a所示。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活塞20的上死点附近,压缩在主体侧轴承金属半部36a的内周表面3602a与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之间形成的油膜,这有利于从油喷射路径的油喷射口47剧烈地喷射油。

当曲轴16进一步旋转时,活塞20从上死点移动到下死点,并且油路52b的开口5202经过油收集凹槽44的端部。因此,收集在油收集凹槽44中的油量减少。此外,离心力f的方向和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在销轴28的周向上是异相的。因此,油不会从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喷出。

当曲轴16进一步旋转并且活塞20位于下死点时,如图8所示,与上述类似,从销轴28的轴向观察,油路52b的开口5202位于油收集凹槽44的与油喷射路径46相反的端部处,并且油收集凹槽44开始收集油。此后,重复与上述相同的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在轴承装配表面3402的外周表面上或在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上沿销轴28的周向延伸形成油收集凹槽44,油收集凹槽44被配置为收集在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与轴承金属36的内周表面3602a、3602b之间润滑的油,并且油喷射路径46设置成与油收集凹槽44连通。

因此,在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与轴承金属36的内周表面3602a、3602b之间润滑的大量油可以确保处于油收集凹槽44中,这有利于确保喷射到汽缸壁表面1802的油量,用大量油润滑汽缸壁表面1802,并改善内燃机10的输出。

此外,由于轴承金属36不像相关技术那样经受诸如形成孔的任何加工,因此可以确保轴承金属36的轴承表面的面积,这有利于确保轴承金属36和销轴28之间的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此外,如相关技术中的增加了连杆22的大端部34的宽度和销轴28在轴向上的长度的问题可以解决,这有利于在不增加曲轴16的长度的情况下减小内燃机10的尺寸。

此外,油被收集在油收集凹槽44中,这有利于确保在内燃机10启动之后立即喷射到汽缸壁表面1802的油量,并且提高汽缸套18和活塞20的耐久性。

在本实施例中,油收集凹槽44形成为使得其横截面积朝向油喷射路径46逐渐变小。因此,从油喷射路径46的油喷射口47喷射的油的喷射速度增加,这有利于确保油到达汽缸壁表面1802。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油收集凹槽44的与油喷射路径46连接的端部的横截面积是油收集凹槽44在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的横截面积的1/2。因此,在油收集凹槽44的与油喷射路径46连接的端部处的油的流速大约是油收集凹槽44的中间部处的油的流速的两倍,这是有利于提高从油喷射口47喷射的油的喷射速度。

此外,油收集凹槽44延伸以包括连接主体侧大端部34a和盖侧大端部34b的连接位置38,这有利于确保在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与轴承金属36的内周表面3602a、3602b之间润滑的大量油位于油收集凹槽44中,确保喷射到汽缸壁表面1802的油量,并且用大量油润滑汽缸壁表面1802。

在本实施例中,油收集凹槽44沿着销轴28的纵向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轴承装配表面3402的两侧,或者在纵向上设置在销轴28的两侧,有利于确保在销轴28的外周表面2802与轴承金属36的内周表面3602a、3602b之间润滑的大量油位于油收集凹槽44中,确保喷射到汽缸壁表面1802的油量,并且用大量油润滑汽缸壁表面1802。

此外,油喷射路径46可以由穿过主体侧大端部34a的孔等形成,以便与油收集凹槽44连通。然而,如在本实施例中,油喷射路径46包括凹部4602,该凹部设置在大端部端面3404和端面2602中,这有利于容易且可靠地形成油喷射路径46。

轴承的材料不限于金属,并且不用说,可以使用相关领域中的各种已知材料,即树脂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将油喷射到汽缸壁表面1802。然而,为了冷却目的,可以将油喷射到活塞20的后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确保喷射到活塞20的后表面的油量。因此,活塞20可以通过大量油冷却,这有利于提高内燃机10的输出。

即,在上述实施例中,对轴承金属36进行了说明,该轴承金属36介于连杆主体30与曲轴16之间,并且是连杆主体30的大端部34侧。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活塞20侧的轴承,该活塞20侧是连杆主体30的小端部32侧,以在活塞20侧的轴承的轴承装配表面上提供油修复凹槽,或者,在活塞侧上的销轴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油修复凹槽。

根据实施例,如附图所公开的,内燃机10的润滑装置40包括连杆22、第一油路52、第二油路46和凹槽44。连杆22包括第一表面3402,该第一表面设置在连杆22的纵向上的一个端部32、34上,并且用于支撑曲轴16的销轴28或活塞20的销轴2002的轴承36装配在该第一表面上。第一油路52配置为在销轴28、2002的外周表面和轴承36的内周表面之间供油。第二油路46设置在一个端部32、34处并且配置为喷射在销轴28、2002的外周表面和轴承36的内周表面之间润滑的油。凹槽44形成在第一表面3402或销轴28、2002的外周表面上,在销轴28、2002的周向上延伸,并且配置为收集在销轴28、2002的外周表面和轴承36的内周表面之间润滑的油。第二油路46连接到凹槽44。

第一表面3402可具有沿销轴的周向延伸的圆形形状(roundshape)。连杆22可以具有在一个端部34和另一端部32之间的连杆主体30。一个端部34可以包括第一端部分34a和连接到第一端部分34a的第二端部分34b,第一端部分34a设置在连杆主体30上并且包括第一表面3402的部分3402a,并且第二端部分34b包括第一表面3402的另一部分3402b。凹槽44可以延伸以包括连接位置3408a、3408b,在连接位置中第一端部分34a和第二端部分34b彼此连接。

第二油路46可以在第一端部分34a的一侧连接到凹槽44,并且是在第一表面3402的周向上的与连接位置3408a、3408b分离的位置处连接到凹槽44。

凹槽44的横截面积可以朝向第二油路46逐渐变小。

凹槽44可以沿着销轴28、2002的纵向在第一表面3402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表面3402的两侧上,或者沿纵向设置在销轴28、2002的两侧上。第二油路46可以分别设置成与凹槽44连通。

一个端部34可以是大端部34,其大于另一端部32并支撑曲轴16。大端部34可包括第二表面3404和第三表面3406,第二表面3404可在垂直于销轴28的轴向的平面上延伸并且连接到第一表面3402,并且第三表面3406可以连接到第二表面3404并且形成为朝向第二表面3404突出。

曲轴16可包括端面2602,端面2602在垂直于销轴28的轴向的平面上延伸并且与第二表面3404可滑动地接触。凹部4602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3404上,该凹部4602朝向端面2602敞开并在销轴28的径向上延伸。在凹部4602的延伸方向上的凹部4602的一端与凹槽44连通,凹部4602的另一端可以形成为向第三表面3406敞开的开口4604。第二油路46可以由凹部4602和端面2602限定。油口47可以由开口4604和端面2602限定,通过该油口47,油从第二油路46中喷出。

附图标记

10:内燃机

16:曲轴

1802:汽缸壁表面

20:活塞

2002:活塞销;销轴

22:连杆

2602:曲柄臂端面

28:销轴

2802:外周表面

30:连杆主体

32:小端部;端部

34:大端部;端部

3402:轴承装配表面;第一表面

3404:大端部端面;第二表面

3406:大端部侧面;第三表面

34a:主体侧大端部;第一端部分

3402a:主体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

34b:盖侧大端部;第二端部分

3402b:盖侧半部轴承装配表面

3408a:连接位置

3408b:连接位置

36:轴承金属;轴承

3602a:内周表面

3602b:内周表面

37:溢油部

38:连接部

40:润滑装置

42:供油路径

44:油收集凹槽;凹槽

46:油喷射路径;第二油路

4602:凹部

4604:开口

47:油喷射口;油口

52:第一油路;下游侧油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