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3989发布日期:2020-05-08 17:3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按照散热器中冷却液流动的方向可将散热器分为纵流式和横流式两种。按照散热器芯的结构形式可将散热器分为管片式散热芯、管带式散热芯以及板式散热器芯。

但是由于汽车散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震动,震动的过程中一般会对散热器造成一定的程度的损坏,然而现有的散热器一般没有对其进行防护的措施和排出杂质灰尘的措施,因此本发明根据提出一种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包括散热器本体,其中散热器本体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散热器本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侧定位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外框架,其中外框架内部的上下两侧通过多个支撑机构与散热器本体上下两端的限位板进行固定,外框架内侧的左右两侧通过限位机构与散热器本体左右连孤单的侧定位板进行固定;

其中外框架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有定位板,四个定位板上均设置有吸气口,四个所述吸气口通过连通管连通,并与气泵连通,其中气泵固定在外框架上,气泵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到存储箱内,且存储箱固定在外框架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含有凹型架、连接块、螺旋杆、滑动杆、复位弹簧和转动轴,其中凹型架的顶部通过连接块连接到外框架的内侧顶部或者底部,凹型架的内部通过转动轴与滑动杆转动连接,滑动杆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螺旋杆,滑动杆贯穿定位孔,且滑动杆的外侧且位于定位孔的两端均套接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含有连接板、伸缩弹簧、挤压块和u型架,其中u型架的一侧通过连接板与外框架的内部左侧或者右侧连接,且u型架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伸缩弹簧,且伸缩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挤压块。

优选的,所述挤压块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四个所述吸气口的开口均朝向散热器本体的中心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与支撑机构的数量相同。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首先,通过在散热器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外框架,并通过外框架上的支撑机构和限位机构对散热器本体的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进行限位固定,同时支撑机构上设置有复位弹簧,限位机构上设置有伸缩弹簧,因此通过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对散热器本体进行固定,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减震缓冲的作用,从而起到对散热器进行防护的作用,防止在汽车运行过程中,造成散热器的损坏等缺陷,其次,通过在外框架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固定定位板,且定位板上开设有吸气口,并可通过吸气泵将散热器本体上的灰尘杂质等收集到存储箱内进行储存,从而对散热器起到排杂的作用,给用户后期清理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框架;2、支撑机构;201、凹型架;202、连接块;203、螺旋杆;204、滑动杆;205、复位弹簧;206、转动轴;3、散热器本体;4、限位板;5、定位孔;6、定位板;7、吸气口;8、连通管;9、气泵;10、存储箱;11、侧定位板;12、限位机构;1201、连接板;1202、伸缩弹簧;1203、挤压块;1204、u型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包括散热器本体3,其中散热器本体3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限位板4,限位板4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5,散热器本体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侧定位板11,其特征在于:

散热器本体3的外侧设置有外框架1,其中外框架1内部的上下两侧通过多个支撑机构2与散热器本体3上下两端的限位板4进行固定,外框架1内侧的左右两侧通过限位机构12与散热器本体3左右连孤单的侧定位板11进行固定;

其中外框架1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有定位板6,四个定位板6上均设置有吸气口7,四个吸气口7通过连通管8连通,并与气泵9连通,其中气泵9固定在外框架1上,气泵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到存储箱10内,且存储箱10固定在外框架1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将外框架1放置到散热器本体3的外侧,然后通过外框架1内部上下两端的支撑机构2对散热器本体3上的限位板4进行固定,并通过外框架1内部左右两端的限位机构12对散热器本体3上的侧定位板11进行固定,将散热器本体3固定好之后,然后气泵9工作,通过四个吸气口7可将散热器本体3上的杂质和灰尘通过连通管8收集到存储箱10内部进行收集,从而使得外框架1可起到对散热器排杂防护的装置。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包括散热器本体3,其中散热器本体3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限位板4,限位板4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5,散热器本体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侧定位板11,其特征在于:

散热器本体3的外侧设置有外框架1,其中外框架1内部的上下两侧通过多个支撑机构2与散热器本体3上下两端的限位板4进行固定,外框架1内侧的左右两侧通过限位机构12与散热器本体3左右连孤单的侧定位板11进行固定;

其中外框架1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有定位板6,四个定位板6上均设置有吸气口7,四个吸气口7通过连通管8连通,并与气泵9连通,其中气泵9固定在外框架1上,气泵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到存储箱10内,且存储箱10固定在外框架1上。

支撑机构2包含有凹型架201、连接块202、螺旋杆203、滑动杆204、复位弹簧205和转动轴206,其中凹型架201的顶部通过连接块202连接到外框架1的内侧顶部或者底部,凹型架201的内部通过转动轴206与滑动杆204转动连接,滑动杆204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螺旋杆203,滑动杆204贯穿定位孔5,且滑动杆204的外侧且位于定位孔5的两端均套接有复位弹簧205。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滑动杆204为两段式结构,可通过螺旋杆203将滑动杆204的两段式结构进行连接,其中螺旋杆203的一端螺旋连接到滑动杆204其中一端的内部,连接的时候,可将螺旋杆203的另一端螺旋连接到滑动杆204另一端的内部,即可将两段式的滑动杆204进行连接;

在用户使用的时候,首先将限位板4上的定位孔5从两段式滑动杆204的中间穿过并滑动到滑动杆204上,然后通过螺旋杆203将滑动杆204整体连接,然后当汽车运行的过程中,散热器本体3会随车进行自身的浮动,则浮动的时候,滑动杆204外侧的复位弹簧205会由于限位板4的挤压而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不仅能够对散热器本体3进行固定,又能对其进行减震缓冲,进而从散热器本体3的上下两端进行定位。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包括散热器本体3,其中散热器本体3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限位板4,限位板4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5,散热器本体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侧定位板11,其特征在于:

散热器本体3的外侧设置有外框架1,其中外框架1内部的上下两侧通过多个支撑机构2与散热器本体3上下两端的限位板4进行固定,外框架1内侧的左右两侧通过限位机构12与散热器本体3左右连孤单的侧定位板11进行固定;

其中外框架1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有定位板6,四个定位板6上均设置有吸气口7,四个吸气口7通过连通管8连通,并与气泵9连通,其中气泵9固定在外框架1上,气泵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到存储箱10内,且存储箱10固定在外框架1上。

限位机构12包含有连接板1201、伸缩弹簧1202、挤压块1203和u型架1204,其中u型架1204的一侧通过连接板1201与外框架1的内部左侧或者右侧连接,且u型架1204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伸缩弹簧1202,且伸缩弹簧1202的一端连接有挤压块1203。

挤压块1203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限位机构12与散热器本体3进行固定的时候,需要将限位机构12卡合到散热器本体3上的侧定位板11上,在此过程中,限位机构12内部的伸缩弹簧1202具有一定的挤压作用,并带动挤压块1203对侧定位板11进行挤压,进而从散热器本体3的两侧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