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歧管、发动机增压结构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3677发布日期:2019-12-31 16:24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排气歧管、发动机增压结构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排气歧管、发动机增压结构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排气岐管是连接发动机缸盖与增压器的重要零件,发动机各缸内燃烧之后的高温气体通过排气岐管流向增压器涡端。在此过程中,排气岐管起到支撑增压器、容纳和传递高温气体的作用。在某些车辆应用中,由于车架布局空间有限,需要增压器放置于发动机的后端,这就要求排气岐管有极高的可靠性。一旦排气岐管出现断裂,将会带来高温气体泄漏,有可能造成着火等安全风险。现有的分体式的排气歧管发生断裂的几率较小,但是分体式的结构易发生漏气,因此还是会造成高温气体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排气歧管易漏气的问题,提供一种排气歧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包括第一歧管件、第二歧管件和密封圈,所述第一歧管件和所述第二歧管件中的一者用于连接发动机缸盖,另一者用于连接增压器,所述第二歧管件套接在所述第一歧管件上,以在套接处形成具有止挡部的环形空间,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环形空间中以封闭所述第一歧管件和所述第二歧管件之间的套接间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排气歧管,排气歧管采用了第一歧管件和第二歧管件的分体式设计,使得在受热膨胀时具有一定的形变余量,从而有效避免排气歧管由于受热膨胀而发生断裂,同时本申请在第一歧管件和第二歧管件连接的部位设置了密封圈,由于排气歧管内部的气压较高,排气歧管内部的气体能够将密封圈挤压止挡部上,从而使得密封圈能够封闭第一歧管件和第二歧管件之间的套接间隙,避免排气歧管中的气体从该间隙漏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歧管件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有沿直线延伸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歧管件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有沿直线延伸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壁面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壁面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末端设置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同轴设置且所述延伸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以使所述延伸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共同限定所述环形空间,所述密封圈环绕设置在所述延伸段上以填充在所述间隙中。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上形成有沿所述密封圈的整周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段所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排气歧管中形成有至少两个分隔的用于使得发动机气缸中的气体进入增压器中的流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歧管件用于连接增压器,所述第一歧管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发动机缸盖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歧管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发动机缸盖的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第二歧管件限定分隔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用于连接增压器,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流体连通以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端口流体连通,且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三端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四端口、所述第五端口以及所述第六端口流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流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不锈钢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增压结构,所述发动机增压结构包括发动机、增压器和如上所述的排气歧管。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增压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排气歧管的截面图;

图2是图1的排气歧管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示出的连接处的密封圈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歧管件20-第二歧管件30-密封圈

11-第一端口12-第二端口13-第三端口

14-第四端口15-第五端口16-第六端口

21-第一管路22-第二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包括第一歧管件10、第二歧管件20和密封圈30,所述第一歧管件10和所述第二歧管件20中的一者用于连接发动机缸盖,另一者用于连接增压器,所述第二歧管件20套接在所述第一歧管件10上,以在套接处形成具有止挡部的环形空间,所述密封圈30设置在所述环形空间中以封闭所述第一歧管件10和所述第二歧管件20之间的套接间隙。

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排气歧管,排气歧管采用了第一歧管件10和第二歧管件20的分体式设计,使得在受热膨胀时具有一定的形变余量,从而有效避免排气歧管由于受热膨胀而发生断裂,同时本申请在第一歧管件和第二歧管件连接的部位设置了密封圈,由于排气歧管内部的气压较高,排气歧管内部的气体能够将密封圈挤压止挡部上,从而使得密封圈能够封闭第一歧管件和第二歧管件之间的套接间隙,避免排气歧管中的气体从该间隙漏出。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歧管件10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有沿直线延伸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歧管件20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有沿直线延伸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壁面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壁面上以使所述第二歧管件20和所述第一歧管件10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末端设置有延伸段40,所述延伸段40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同轴设置且所述延伸段40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以使所述延伸段40、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共同限定环形空间,所述密封圈30环绕设置在所述延伸段上以设置在所述环形空间中。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第一歧管件和第二歧管件之间的套接间隙为第二连接段的内壁面套设在第一连接段的外壁面上从而产生的缝隙,排气歧管采用了第一歧管件10和第二歧管件20的分体式设计,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在受热时能够沿轴向发生形变,此外第二连接段的内壁面套设在第一连接段的外壁面上从而产生一定的缝隙,使得在受热膨胀时具有一定的形变余量,从而有效避免排气歧管由于受热膨胀而发生断裂,密封圈能够封闭第一连接段的外壁面和第二连接段的内壁面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气体漏出。

为了使得密封圈能够有效地封闭第一连接段的外壁面和第二连接段的内壁面之间的缝隙,密封圈应当紧贴第一连接段的端面设置,而排气歧管中的高压气体能够进一步保证密封圈始终紧贴于第一连接段的端面,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段的端面构成环形空间的所述止挡部。

其中,密封圈30上形成有沿所述密封圈的整周延伸的凹槽,该凹槽的开口朝向第二连接段的一侧,因此排气歧管中的气压能够推动该凹槽的槽底,从而使得密封圈背向于形成有该凹槽的一侧紧贴在第一连接段的端面上,从而形成对缝隙的密封。

密封圈可以采用金属材质,比如不锈钢,不锈钢具有一定的可弯折度,参考图3所示的结构,密封圈30可以选用环形的片状不锈钢片,并弯折成如图3所示的结构从而使得不锈钢片形成开口朝向第二连接段的凹槽。

排气歧管内部可以形成有两个以上的分隔的流道,对于多缸发动机来说,分隔的流道能够有效避免各气缸的气流之间的干扰,此外分隔的流道也能够增加进气歧管的刚度。流道的截面可以采用椭圆形或者近似椭圆形的形状,从而在保证流通截面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低减少排气岐管的宽度,减少与其他零件干涉的风险。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增压结构,所述发动机增压结构包括发动机、增压器和如上所述的排气歧管,其中,第二歧管件用于连接增压器以使发动机气缸内的气体进入增压器。

如图1所示,排气歧管配置为用于连接六缸发动机,第一歧管件1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发动机缸盖的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12,所述第二歧管件2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发动机缸盖的第三端口13、第四端口14、第五端口15和第六端口16,第二歧管件20限定分隔的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22,其中,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22的出气端均和增压器连接。所述第一管路21与所述第二连接段流体连通以使所述第一管路21与所述第一端口11以及所述第二端口12流体连通,且所述第一管路21与所述第三端口13流体连通,所述第二管路22与所述第四端口14、所述第五端口15以及所述第六端口16流体连通。

第一端口11和发动机的第一气缸连接、第二端口12和发动机的第二气缸连接、第三端口13和发动机的第三气缸连接、第四端口14和发动机的第四气缸连接、第五端口15和发动机的第五气缸连接、第六端口16和发动机的第六气缸连接,其中发动机的气缸的排气顺序为第一气缸、第五气缸、第三气缸、第六气缸、第二气缸以及第四气缸,因此图1所示的结构能够基本保证在同一时间段内,不会同时有两个气缸向同一流道排气,从而避免同一流道中不同气缸的气流的相互扰动。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增压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