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过滤油浴式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0334发布日期:2020-03-27 13:5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多级过滤油浴式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滤清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级过滤油浴式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滤清器,是指通过滤纸、滤网起过滤杂质或者气体的作用的装置。按不同过滤功能分为: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柴油滤清器、油水分离器、液压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等。空气滤清器(airfilter)主要应用在气动机械、内燃机械等领域,作用是为这些机械设备提供清洁的空气,以防这些机械设备在工作中吸入带有杂质颗粒的空气而增加磨蚀和损坏的机率。空气滤清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滤芯和机壳,其中滤芯是主要的过滤部分,承担着气体的过滤工作,而机壳是为滤芯提供必要保护的外部结构。现有的空气滤清器大多采用单级过滤方式,使得该类滤清器不能适应在含尘浓度高的环境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多级过滤油浴式空气滤清器。

多级过滤油浴式空气滤清器,包括过滤箱、二级过滤器、一级过滤器、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内腔的上部固定有水平方向的隔板,所述隔板侧部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隔板的中部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下部从过滤箱的底板上穿出,所述排气管上部的外侧设有二级过滤器,所述二级过滤器的内侧与排气管相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器的外侧与过滤箱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排气管的中部穿过套筒,所述套筒与排气管之间固定有水平方向的一级过滤器,所述套筒上下部的外侧分别通过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固定在过滤箱的内壁上,所述下固定板的下部区域为油池,所述下固定板上固定有若干组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插入到油池内。

优选地,所述油池内盛装有机油。

优选地,所述过滤箱侧部固定有切向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之间的区域相通。

优选地,所述套筒的下端与过滤箱底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套筒的上端与二级过滤器之间设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过滤箱侧部需要安装加油管和排油管,排气管与发动机进气管连接,发动机吸气时,空气自进气管进入,在发动机的抽吸作用下,空气沿导气管进入油池,空气穿过油池内的机油,空气中的大部分的颗粒物会粘附在油池内的机油内,空气自排气管、套筒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依次穿过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穿过隔板上的通孔,最终从排气管排出进入发动机。通过机油吸附空气中的大颗粒粉尘,从而大大延长二级过滤器、一级过滤器的使用寿命;通过将导气管插入到油池内,能够有效提高机油吸附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体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级过滤油浴式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箱,2、隔板,3、二级过滤器,4、排气管,5、上固定板,6、一级过滤器,7、套筒,8、下固定板,9、导气管,10、油池,11、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多级过滤油浴式空气滤清器,包括过滤箱1、二级过滤器3、一级过滤器6、油池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内腔的上部固定有水平方向的隔板2,所述隔板2侧部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隔板2的中部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的下部从过滤箱1的底板上穿出,所述排气管4上部的外侧设有二级过滤器3,所述二级过滤器3的内侧与排气管4相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器3的外侧与过滤箱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排气管4的中部穿过套筒7,所述套筒7与排气管4之间固定有水平方向的一级过滤器6,所述套筒7上下部的外侧分别通过上固定板5、下固定板8固定在过滤箱1的内壁上,所述下固定板8的下部区域为油池10,所述下固定板8上固定有若干组的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插入到油池10内。

所述油池10内盛装有机油。

所述过滤箱1侧部固定有切向的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与上固定板5、下固定板8之间的区域相通。

所述套筒7的下端与过滤箱1底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套筒7的上端与二级过滤器3之间设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过滤箱1侧部需要安装加油管和排油管,排气管4与发动机进气管连接,发动机吸气时,空气自进气管11进入,在发动机的抽吸作用下,空气沿导气管9进入油池10,空气穿过油池10内的机油,空气中的大部分的颗粒物会粘附在油池10内的机油内,空气自排气管4、套筒7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依次穿过一级过滤器6、二级过滤器3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穿过隔板2上的通孔,最终从排气管4排出进入发动机。通过机油吸附空气中的大颗粒粉尘,从而大大延长二级过滤器3、一级过滤器6的使用寿命;通过将导气管9插入到油池10内,能够有效提高机油吸附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体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