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6192发布日期:2020-05-06 22:41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发动机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盖一般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可采用注塑机将发动机盖注塑出来。发动机盖的结构一般非常规形状,设有多曲度异形结构。为保证发动机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发动机盖上还多设有加强筋。专利文献中曾公开一种发动机盖,该发动机盖设有盖体,盖体上设有螺纹孔,还设有设置于盖体外表面的多个加强筋以及设置于盖体内表面的散热片,加强筋凸出于盖体外表面,加强筋为圆形,圆形的加强筋半径逐渐减小且同心设置,加强筋的圆心处设有圆形凸起,圆形凸起的竖向截面为弧形。可见该发动机该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且表面设有多个同心加强筋。由于采用了圆形的加强筋,在受到各个方向的冲击时,圆形的加强筋都能对盖体起到保护的作用,且圆形的加强筋在受到冲击时能保证所受的应力分散开,不会聚集在一处使加强筋破裂失去对盖体的保护作用。另外,在加强筋的圆心处设置了圆形凸起,且圆形凸起的竖向截面为弧形,能对加强筋的圆心处起到防护的作用。该种发动机盖属于通用型发动机盖,能够针对较多类型的摩托车发动机,但其与摩托车本身的外观契合度相对较弱,整体看起来不够协调,也不够美观。

而现有的摩托除了对整体性能包括摩托整体结构强度要求很高之外,还要求其具有美观性。现代化的摩托采用各种形式来美化摩托车的外表。对于暴露于摩托车外表的发动机盖,有的厂家会将其外部喷涂多种靓丽的颜色来美化外观,有的也会采用新奇的结构一方面保证强度,一方面用以美化外观,但该种更新方式均离不开其为金属钣金制造而成。金属钣金制造的发动机盖,比较薄,抗振及抗压强度均不高,在一些极限路况下,该种发动机盖可能会因其被振动或被刮压而损坏。且该种发动机盖,美观性不足,不足以配置高品质摩托车。

总上所述,现代摩托车的发动机盖,除了对其强度有严格的要求外,其美观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盖,结构强度高,具有一定的美观度,可起到提升摩托车整体品味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盖,整体呈弧形面的壳体式结构,发动机盖需要罩在发动机外部,则设计发动机盖顶部为弧形面,也可起到美观的作用。发动机盖设有边沿和弧形面,在边沿处设有分散于边沿设置的多个连接孔,连接孔间的间距不是固定的,可根据摩托车实际的空间而设置。每个连接孔内设有螺纹管i,螺纹管的设计可提高连接强度。螺纹管i内设有螺纹,连接式采用螺钉或螺栓连接于螺纹管。螺纹管i镶嵌于连接孔的内部,其中,连接孔的孔径与螺纹管i的外径相等,或者螺纹管i的外径要稍微的大一点,可实现过盈配合,最终实现连接孔和螺纹管i的紧密连接。螺纹管i与连接孔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便于连接。

进一步地,为实现发动机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弧形面上设有多个环形加强筋,在环形加强筋的外部和边沿之间设有坡形面。

进一步地,发动机盖要预留注油孔,坡形面处设有注油孔,注油孔内镶嵌有螺纹管ii,螺纹管ii内置螺纹。另外注油孔的外圆柱面设有条纹,在螺纹管ii与注油孔间形成过盈配合,挤压条纹,使螺纹管ii与注油孔形成紧密连接。

进一步地,螺纹管i的下部设有柱形螺纹管座,螺纹管座设有中心孔,中心孔的孔径大于螺纹管i的螺纹孔的孔径。连接时螺栓要穿过螺纹管座,穿过螺纹管i最终连接在摩托车上。

进一步地,发动机盖为玻璃发动机盖、树脂发动机盖或者为硬塑料发动机盖。透明材料使发动机盖更佳美观。

进一步地,发动机盖弧形面的中心处设有圆形加强筋。可起到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圆形加强筋向外凸出,可起到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发动机盖的两侧设有定位孔。定位孔较重要,先定位后连接,方便连接。

进一步地,螺纹管i为金属螺纹管,可以是不锈钢的,也可以是铸铁的,也可以是其它合金材料制成的。

但考虑到结构强度和美观度,螺纹管i为铜制螺纹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这种摩托车发动机盖,由透明的材料制成,主要由硬质化玻璃制成,也可选择树脂材料或者硬质塑料制成。该发动机盖上设有加强筋,可起到提升结构强度的作用。硬质化玻璃、树脂或硬质塑料的硬度较高,使发动机盖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另外,为提升质量,在连接孔内镶嵌起连接作用的螺纹管i,螺纹管i一般可选择金属铜制成,其结构强度高,具有一定的金黄色的金属光泽,结合上述透明材料的使用,提升发动机盖的整体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盖的外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盖的三维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盖的三维分解结构图;

图中:1-弧形面;2-把手:3-螺纹管座;4-螺纹管ii;5-圆形加强筋;6-连接孔;7-螺纹管i;8-边沿;9-环形加强筋;10-坡形面;1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摩托车发动机盖整体呈弧形面的壳体式结构,发动机盖具有一定的厚度,厚度大约为8mm-15mm之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发动机盖需要罩在发动机外部,则设计发动机盖顶部为弧形面1,也可起到美观的作用。发动机盖设有边沿和弧形面,在边沿处设有分散于边沿8设置的多个连接孔,连接孔6间的间距不是固定的,可根据摩托车实际的空间而设置。每个连接孔内设有螺纹管i7,螺纹管的设计可提高连接强度。螺纹管i7内设有螺纹,连接是采用螺钉或螺栓连接于螺纹管。螺纹管i7镶嵌于连接孔的内部,其中,连接孔的孔径与螺纹管i7的外径相等,或者螺纹管i7的外径要稍微的大一点,可实现过盈配合,最终实现连接孔6和螺纹管i7的紧密连接。螺纹管i与连接孔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便于连接。

如图2所示,为实现发动机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弧形面上设有多个环形加强筋,在环形加强筋的外部和边沿之间设有坡形面10。

发动机盖要预留注油孔,坡形面处设有注油孔,注油孔内镶嵌有螺纹管ii4,螺纹管ii4内置螺纹。另外注油孔的外圆柱面设有条纹,在螺纹管ii4与注油孔间形成过盈配合,挤压条纹,使螺纹管ii4与注油孔形成紧密连接。螺纹管ii内部设有螺纹,注油孔处连接旋盖。

螺纹管i的下部设有柱形螺纹管座3,螺纹管座3设有中心孔,中心孔的孔径大于螺纹管i的螺纹孔的孔径。连接时螺栓要穿过螺纹管座,穿过螺纹管i最终连接在摩托车上。螺纹管座3用以安装螺纹管结构。

发动机盖为玻璃发动机盖、树脂发动机盖或者为硬塑料发动机盖。透明材料使发动机盖更佳美观,且玻璃、树脂或硬塑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能够制作出各种不规则形状,满足安装要求。

发动机盖弧形面的中心处设有圆形加强筋5。可起到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的有益效果。圆形加强筋5形成一定的纹理效果,增强美观度。

在圆形加强筋的外部设有环形加强筋9,不仅有纹理感,可使结构强度提高。

圆形加强筋向外凸出,形成纹理效果,也可起到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的有益效果。

发动机盖的两侧设有定位孔11。定位孔11为沉孔,其与发动机周遭结构相接,结构相吻合。定位孔11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盖相对的两侧。定位孔较重要,先定位后连接,方便连接。

在两定位孔的附近设有把手2,为从发动机盖上向外延伸的两个凸起结构,方便手持安装。

螺纹管i为金属螺纹管,可以是不锈钢的,也可以是铸铁的,也可以是其它合金材料制成的,比如铝合金等。

但考虑到结构强度和美观度,螺纹管i为铜制螺纹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这种摩托车发动机盖,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仅使用钣金制造发动机盖的缺陷,虽然钣金能够制造异形的发动机盖,但其结构强度不高,在强烈振动下,容易发生损坏。而本专利涉及的这种发动机盖,不仅增加发动机盖的品类,也提升了发动机盖的品质。其由透明的材料制成,主要由硬质化玻璃制成,也可选择树脂材料或者硬质塑料制成。该发动机盖上设有加强筋,可起到提升结构强度的作用。硬质化玻璃、树脂或硬质塑料的硬度较高,使发动机盖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另外,为提升质量,在连接孔内镶嵌起连接作用的螺纹管i,螺纹管i一般可选择金属铜制成,其结构强度高,具有一定的金黄色的金属光泽,结合上述透明材料的使用,提升发动机盖的整体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