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1478发布日期:2020-05-08 13:0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垃圾焚烧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冷热电联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热电联产系统中,换热后的凝结水通常直接外排,具有以下问题:1)凝结水是宝贵的水资源,直接外排会导致资源的浪费;2)凝结水中具有低品位热,直接外排也导致了能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冷热电联产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冷热电联产系统,包括汽轮机(1)、锅炉(2)、凝汽器(3)、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吸收式冷水机组(5)、除氧器(6)、汽封加热器(7)、低压加热器(8)和给水泵(9);

所述锅炉(2)的供蒸汽端通过高温蒸汽管路(l1)连接到所述汽轮机(1)的进蒸汽端;所述汽轮机(1)的排气端通过排气管路(l2)连接到所述凝汽器(3)的进气端;所述凝汽器(3)的排水端连接到所述汽封加热器(7)的进水端;所述汽封加热器(7)的排水端连接到所述低压加热器(8)的进水端;所述低压加热器(8)的排水端连接到所述除氧器(6)的进水端;其中,经所述汽封加热器(7)换热后形成的凝结水连接到所述凝汽器(3);

所述汽轮机(1)的一级抽汽端通过第1抽汽管路(l7)与外部蒸汽用户端连接;

所述汽轮机(1)的二级抽汽端分为三个支路,分别为第2-1抽汽管路(l4)、第2-2抽汽管路(l5)和第2-3抽汽管路(l3);所述第2-1抽汽管路(l4)连接到所述吸收式冷水机组(5),作为所述吸收式冷水机组(5)的驱动热源,向流经所述吸收式冷水机组(5)的水提供冷量;所述吸收式冷水机组(5)的排凝结水端连接到所述除氧器(6)的进凝结水端;第2-2抽汽管路(l5)直接连接到所述除氧器(6),作为所述除氧器(6)工作时的热源;所述第2-3抽汽管路(l3)连接到所述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的进汽端,与流经所述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的供热水管网进行换热后,凝结为水;所述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的排凝结水端连接到所述除氧器(6)的进凝结水端;

所述汽轮机(1)的三级抽汽端通过第3抽汽管路(l6)连接到所述低压加热器(8),作为所述低压加热器(8)工作时的热源,经所述低压加热器(8)换热后凝结成水;所述低压加热器(8)的排凝结水端连接到所述凝汽器(3);

所述除氧器(6)的排水端,通过所述给水泵(9)连接到所述锅炉(2)的进水端。

优选的,所述吸收式冷水机组(5)采用蒸汽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5)。

优选的,还包括冷却塔(10)和冷却水泵(11);冷冻水回路通过所述吸收式冷水机组(5)向末端用户供冷冻水,再回到吸收式冷水机组(5)进行冷却;所述冷却塔(10)的出水端通过所述冷却水泵(11)后,与所述吸收式冷水机组(5)进行换热,再回到冷却塔冷却降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焚烧冷热电联产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了对汽轮机三级抽气的有效合理利用,从而提高焚烧电厂的能效;

(2)本申请实现了全面有效回收多次换热后的凝结水,有效地节约电厂大量的、可利用的宝贵水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基于能量的梯级利用原理,合理设计不同品位能量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综合效率,提高了热电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焚烧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冷热电联产系统,参考图1,包括汽轮机1、锅炉2、凝汽器3、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吸收式冷水机组5、除氧器6、汽封加热器7、低压加热器8和给水泵9;

锅炉2的供蒸汽端通过高温蒸汽管路l1连接到汽轮机1的进蒸汽端;汽轮机1的排气端通过排气管路l2连接到凝汽器3的进气端;凝汽器3的排水端连接到汽封加热器7的进水端;汽封加热器7的排水端连接到低压加热器8的进水端;低压加热器8的排水端连接到除氧器6的进水端;其中,经封加热器7换热后形成的凝结水连接到凝汽器3;

汽轮机1的一级抽汽端通过第1抽汽管路l7与外部蒸汽用户端连接;

汽轮机1的二级抽汽端分为三个支路,分别为第2-1抽汽管路l4、第2-2抽汽管路l5和第2-3抽汽管路l3;第2-1抽汽管路l4连接到吸收式冷水机组5,作为吸收式冷水机组5的驱动热源,向流经吸收式冷水机组5的水提供冷量;其中,吸收式冷水机组5采用蒸汽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5。

还包括冷却塔10和冷却水泵11;冷冻水回路通过所述吸收式冷水机组5向末端用户供冷冻水,再回到吸收式冷水机组5进行冷却;所述冷却塔10的出水端通过所述冷却水泵11后,与所述吸收式冷水机组5进行换热,再回到冷却塔冷却降温。

吸收式冷水机组5的排凝结水端连接到除氧器6的进凝结水端;第2-2抽汽管路l5直接连接到除氧器6,作为除氧器6工作时的热源;第2-3抽汽管路l3连接到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的进汽端,与流经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的供热水管网进行换热后,凝结为水;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的排凝结水端连接到除氧器6的进凝结水端;

汽轮机1的三级抽汽端通过第3抽汽管路l6连接到低压加热器8,作为低压加热器8工作时的热源;经低压加热器8换热后凝结成水;低压加热器8的排凝结水端连接到凝汽器3;

除氧器6的排水端,通过给水泵9连接到锅炉2的进水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垃圾焚烧冷热电联产系统,其工作原理为:

垃圾在焚烧锅炉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高温高压蒸汽通过高温蒸汽管路l1传输到汽轮机1,驱动抽汽凝气式汽轮机及发电机进行发电。

汽轮机共设置三级抽汽。汽轮机的一级抽汽温度为317℃,一级抽汽压力为1.80mpa;二级抽汽温度为248℃,二级抽汽压力为0.89mpa;三级抽汽温度为90.4℃,三级抽汽压力为0.07mpa;本申请实现对汽轮机三级抽汽的梯级合理有效的利用,具体如下:

1)汽轮机的一级抽汽通过第1抽汽管路l7可实现对外供热;

2)汽轮机的二级抽汽分为三个支路,第2-1抽汽管路l4连接到吸收式冷水机组5,作为吸收式冷水机组5的驱动热源,通过驱动蒸汽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制备冷冻水分别用于厂区内夏季舒适性空调,并可满足工艺设备房间全年的制冷需求。经吸收式冷水机组5换热后,冷凝水同样输送到除氧器6;

第2-2抽汽管路l5直接连接到除氧器6,为除氧器加热,维持除氧器的工作压力和温度。

通过第2-3抽汽管路l3连接到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与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进行热交换,从而制备热水用于厂区内集中供暖使用;而经过热交换后,二级抽汽的冷凝水输送到除氧器6;

3)三级抽汽通过第3抽汽管路l6连接到低压加热器8,加热由凝汽器来的凝结水,提高给水温度,提高系统的热效率。

而汽轮机1的排气端通过排气管路l2连接到凝汽器3,凝汽器3排出的蒸汽经过降温成为凝结水,并传输到汽封加热器7进行加热,加热后的蒸汽又返回到凝汽器3排出端,对凝汽器3排出的蒸汽进行加热,如此不断循环,保证凝汽器3排出的汽封效果。

而对于汽封加热器7来讲,汽封汽凝结后回流到凝汽器3,凝汽器3凝结水传输到低压加热器8。

对于低压加热器8,利用汽轮机低品位的三级抽汽作为热源,对低压加热器8内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传输到除氧器6;三级抽汽凝结为水回流到凝汽器3的补水端,实现该部分水的回收;

对于除氧器,接收来自于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和吸收式冷水机组5的凝结水,实现了对凝结水的资源充分利用;另外,凝结水也具有低品位热,传输到除氧器的凝结水的热量,也有利于除氧器的除氧工作,降低除氧器工作时所需的热量;除氧器还接收来自于低压加热器8的凝结水,实现凝结水回收;最后,进入到除氧器的水,采用部分汽轮机二级抽气进行加热,以除去溶解于水中的氧及其它气体,将含氧量降到要求值以下,从而防止和降低循环水对锅炉的给水管、管道以及其它附属设备的腐蚀。通过有效利用汽轮机二级抽气的热量,实现了除氧气的正常工作,除氧器通常需要保证130摄氏度工作。

经过除氧器除氧后的水,仍具有一定的热量,在给水泵的作用下输送回锅炉2,一方面,除氧器除氧后的水具有一定的温度,节省了锅炉加热蒸汽所需的热量;另一方面,整个系统中的疏水全部经除氧处理后,均流回到锅炉,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通过除氧器处理后,可保证向锅炉供给水的品质,防止管道和锅炉腐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垃圾焚烧冷热电联产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了对汽轮机三级抽气的有效合理利用,从而提高焚烧电厂的能效;具体的,将热品质最高的汽轮机一级抽气用于对外供蒸汽;将热品质最高的汽轮机二级抽气用于驱动吸收式冷水机组5对外供冷,进而对外提供冷量使用;向蒸汽热水换热机组4提供高温热源,进而对外提供热水使用;从而保证了对外供热、供冷的使用需求。

而对于热品质较低的汽轮机三级抽气,作为低压加热器的热源使用,实现了对凝汽器3的补热水,降低凝汽器3对其他能源的消耗;

(2)本申请实现了全面有效回收多次换热后的凝结水,并通过除氧器处理后,返回到锅炉使用。因此,有效地节约电厂大量的、可利用的宝贵水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基于能量的梯级利用原理,合理设计不同品位能量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综合效率,提高了热电厂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