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消声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5944发布日期:2020-05-06 22:39阅读:1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催化消声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催化消声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国六催化消声器由doc、dpf、scr催化器三部分组成,通过管路支架结合在一起。doc布置在dpf上游,scr布置在dpf下游。排气先流经doc,再流经dpf,最后流经scr。尿素喷嘴布置在dpf和scr之间,scr催化器前后安装有温度传感器,doc前和scr后各装有一个nox传感器,doc前的nox传感器用于测量发动机原始nox排放,scr后nox传感器不但为scr系统提供闭环信号,而且为obd系统提供信号。dpf上安装有压差传感器,测量dpf的气流阻力,从而对dpf的状态进行监测。

现有催化消声器上传感器种类、数量较多,与传感器相连的传感器控制单元也较多,如果未合理布置各传感器安装位置,会导致零件布置混乱,影响管线走向美观,且催化消声器表面温度高,容易导致管线烧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消声器的结构,可以使得管线走向更加合理,后处理系统控制单元避开高温区域,通过合理布置减少整车振动及热辐射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催化消声器的结构,包括催化消声器本体,所述催化消声器本体两端分别为进气口和排气口,靠近所述进气口一端的催化消声器本体上设置有doc前nox传感器和doc前温度传感器,靠近所述排气口一端的催化消声器本体上设置有scr后nox传感器和scr后温度传感器,所述催化消声器本体中部设置有尿素喷嘴、scr前温度传感器、dpf后低压端取气口以及用于安装压差传感器控制单元的第一固定支架,所述doc前温度传感器与scr前温度传感器之间的催化消声器本体上设置有doc后温度传感器和dpf前高压端取气口,所述scr后nox传感器与第一固定支架之间的催化消声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第一nox传感器控制单元的第二固定支架和用于固定第二nox传感器控制单元的第三固定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消声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dpf前高压端取气口和dpf后低压端取气口与压差传感器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管线的第一线束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消声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二线束支架,所述第二线束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线束支架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从所述doc前nox传感器、doc前温度传感器和doc后温度传感器处引出管线的管线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消声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三线束支架,所述第三线束支架位于所述管线卡槽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和第三固定支架上均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定位孔和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催化消声器的结构,通过在催化消声器本体外周上合理布置各传感器和传感器控制单元的位置,使得管线走向更加合理,利用支架可以在催化消声器上固定管线,避免管线由于振动而造成管线和接头损坏,并且将后处理系统控制单元通过固定支架布置在催化消声器后端,以避开高温区域,从而减少整车振动及热辐射的影响。

(2)另外,在第一固定支架设置有管线卡槽,可以固定多根传感器管线的位置,避免在管线安装时出现错装及漏装的情况,同时固定管线走向,以减少管线的浪费;在第二固定支架和第三固定支架上设有防护板,防护板上开设有定位孔和散热孔,有利于传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和散热。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催化消声器本体,1a、进气口,1b、排气口,2、doc前nox传感器,3、doc前温度传感器,4、scr后nox传感器,5、scr后温度传感器,6、尿素喷嘴,7、scr前温度传感器,8、dpf后低压端取气口,9、压差传感器控制单元,10、第一固定支架,11、doc后温度传感器,12、dpf前高压端取气口,13、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14、第一nox传感器控制单元,15、第二固定支架,16、第二nox传感器控制单元,17、第三固定支架,18、第一线束支架,19、第二线束支架,20、管线卡槽,21、第三线束支架,22、防护板,22a、定位孔,22b、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催化消声器的结构,包括催化消声器本体1,催化消声器本体1两端分别为进气口1a和排气口1b,靠近进气口1a一端的催化消声器本体1上设置有doc前nox传感器2和doc前温度传感器3,靠近排气口1b一端的催化消声器本体1上设置有scr后nox传感器4和scr后温度传感器5,催化消声器本体1中部设置有尿素喷嘴6、scr前温度传感器7、dpf后低压端取气口8以及用于安装压差传感器控制单元9的第一固定支架10,doc前温度传感器3与scr前温度传感器7之间的催化消声器本体1上设置有doc后温度传感器11和dpf前高压端取气口12,scr后nox传感器4与第一固定支架10之间的催化消声器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13、第一nox传感器控制单元14的第二固定支架15和用于固定第二nox传感器控制单元16的第三固定支架17。通过在催化消声器本体1上集成温度传感器和nox传感器,来合理布置各传感器的位置,并且将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13和nox传感器控制单元集成在催化消声器本体1外周上,可以减少传感器与传感器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管线的浪费,同时能够合理布局各零件和管线的安装位置,使得管线走向更加合理。利用固定支架可以固定和支撑各传感器控制单元,避免由于振动而造成传感器控制单元的脱落,同时可以合理布置管线走向,减少管线的浪费。各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13之间电连接,doc前nox传感器2与第一nox传感器控制单元14之间电连接,scr后nox传感器4与第二nox传感器控制单元16之间电连接,dpf前高压端取气口12和dpf后低压端取气口8分别与压差传感器控制单元9连接。压差传感器控制单元9布置在催化消声器本体1中部,便于实现与dpf前高压端取气口12和dpf后低压端取气口8之间的连接。该催化消声器本体1前端为进气口1a,后端为排气口1b,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13、第一nox传感器控制单元14和第二nox传感器控制单元16均位于催化消声器本体1后端,以避开高温区域,减少热辐射对其影响,提高使用寿命。

优选的,催化消声器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线束支架18,第一线束支架18用于固定dpf前高压端取气口12和dpf后低压端取气口8与压差传感器控制单元9之间的连接管线。线束支架可以有效固定管线的位置,避免由于振动而造成管线接头处出现损坏的情况。催化消声器本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线束支架19,第二线束支架19位于第一线束支架18前端,以进一步对管线进行固定。第一固定支架10上设置有管线卡槽20,管线卡槽20用于固定从doc前nox传感器2、doc前温度传感器3和doc后温度传感器11处引出的管线。管线卡槽20可以用于固定传感器管线,同时将多根传感器管线固定在管线卡槽20上,可以减少支架使用,且便于理清各管线的连接位置,避免在管线安装时出现错装和漏装的现象。催化消声器本体1上还设置有第三线束支架21,第三线束支架21位于管线卡槽20前端,以便实现对管线的进一步固定和支撑。通过线束支架,不仅可以固定管线,使管线避开催化消声器本体1的高温表面,以防止管线烧坏,还能够布置各管线走向,避免由于布置凌乱而造成管线浪费。第二固定支架15和第三固定支架17上均设有防护板22,防护板22上开设有定位孔22a和散热孔22b。利用防护板22可以保护传感器控制单元免受外物撞击影响,定位孔22a可以在安装传感器控制单元时起到辅助作用,以便在固定支架上安装传感器控制单元时辅助定位和支撑传感器控制单元,散热孔22b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以防止传感器控制单元在工作时由于高温而出现故障损坏。

上述催化消声器在使用时,将各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13、nox传感器与nox传感器控制单元之间正确连接,将dpf前高压端取气口12、dpf后低压端取气口8分别与压差传感器控制单元9连接,在相应管线上设置线束支架11,使管线固定,检查各管线接头是否连接紧密,以及各管线是否正确连接。通过合理布置传感器和传感器控制单元的位置可以使得管线走向更加合理,后处理系统控制单元避开高温区域,能够有效减少整车振动及热辐射的影响。结构简单,布置紧凑美观,而且通用性强,能够有效节省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