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主机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6063发布日期:2020-05-06 22:4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汽车发动机主机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汽车发动机主机散热器。



背景技术:

汽车是一种依靠发动机驱动来提供动力支持的轮式运输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乘客以及货物运输,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汽车的生产制造技术越来越成熟,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也越来越大。

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必须进行散热处理,否则会导致发动机温度过高而烧毁,目前汽车发动机散热器采用的结构为铜管连接水箱以及发动机内部的散热管,将发动机内部温度传递出来散热效果一般,且目前的发动机主机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不能手动调节,在冬天较寒冷情况下,不能主动改变降低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来提高发动机的热机效率,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散热效果好且可以调节散热效率的汽车发动机主机散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发动机主机散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的汽车发动机主机散热器由于仅采用将内部热量导出的散热方式,使得散热效果一般,且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不能自主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发动机主机散热器,包括主框架和电机,所述主框架的上方左侧固定穿插有冷凝管,且冷凝管的外侧焊接有第一散热鳍片,所述冷凝管的上端通过导管连通有吸热管,且吸热管的外侧均匀焊接有第二散热鳍片,所述主框架的上方右侧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主框架的内部均匀插设有放热管,且放热管的外侧均匀套设有导热套管,其中一组所述导热套管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导热板,且导热板的上下两侧均匀焊接有第三散热鳍片,所述第三散热鳍片的下端铰接有连接轴,所述第三散热鳍片的上端铰接有提拉杆,所述水箱的右侧连通有回流口,所述放热管的底部左侧连通有供水口,所述主框架的背面通过支架固定有电机,且电机的转动输出轴上固定焊接有散热风扇叶片。

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的上端通过导管连通在吸热管的上端,所述冷凝管的底部通过导管连通在吸热管的底部,所述冷凝管的上方开设有加注口。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右侧底部通过导管连通放热管的上方,所述水箱的顶部开设有加注口,所述导热套管与放热管设计为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通过导热套管与放热管设计为转动结构,所述第三散热鳍片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两组导热板之间,所述第三散热鳍片与导热板设计为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与第三散热鳍片设计为转动结构,所述连接轴的顶端插设在主框架上,所述连接轴与主框架设计为滑动结构,所述连接轴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螺纹,所述连接轴的上方套设有紧固螺母,所述供水口连通在发动机内部的散热管道上,所述回流口连通发动机内部散热管道的出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发动机主机散热器,通过设置有吸热管包裹在发动机主机的外侧,配合吸热管外侧的第二散热鳍片,有效的将发动机发散出来的热量吸收,吸热管内部的冷却液吸热后汽化进入冷凝管内部,在冷凝管内部完成放热,液化回流到吸热管内部,循环往复,大大降低了发动机主机外部的热量,有效的提高了该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通过设置导热板可以绕着放热管转动,且配合连接轴连接焊接在导热板上的第三散热鳍片,通过调节拉动连接轴,可以有效的改变导热板在放热管上的转动角度,有效的通过控制导热板的角度来改变外界气流穿过第三散热鳍片和导热板的流量,从而控制调节导热板和第三散热鳍片的散热效率,便于根据实际需求改变该汽车发动机主机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主框架;2、冷凝管;3、第一散热鳍片;4、吸热管;5、第二散热鳍片;6、水箱;7、放热管;8、导热套管;9、导热板;10、第三散热鳍片;11、连接轴;12、提拉杆;13、回流口;14、供水口;15、电机;16、散热风扇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汽车发动机主机散热器,包括主框架1和电机15,主框架1的上方左侧固定穿插有冷凝管2,且冷凝管2的外侧焊接有第一散热鳍片3,冷凝管2的上端通过导管连通有吸热管4,且吸热管4的外侧均匀焊接有第二散热鳍片5,冷凝管2的上端通过导管连通在吸热管4的上端,冷凝管2的底部通过导管连通在吸热管4的底部,冷凝管2的上方开设有加注口,使用时,吸热管4罩在发动机主机的外侧,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冷凝管2上方的加注口向冷凝管2内部通入适量的冷却液,并通过真空机将冷凝管2与吸热管4的内部抽成负压状态,利用负压状态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来便于冷却液对发动机外部温度吸收,冷却液顺着管道进入吸热管4内部,吸热管4外侧的第二散热鳍片5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将发动机主机工作时发散出来的热量吸收传递给吸热管4内部的冷却液,冷却液吸热汽化成水蒸气,顺着管道上浮进入冷凝管2内部,将热量吸收带离发动机外侧,水蒸气在冷凝管2内部发生放热液化成小水珠,第一散热鳍片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增加了水蒸气的放热效率,液化成小水珠的冷却液回流到吸热管4内部,往复操作,循环的将发动机外部释放的热量吸收,便于提高该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主框架1的上方右侧固定安装有水箱6,主框架1的内部均匀插设有放热管7,且放热管7的外侧均匀套设有导热套管8,水箱6的右侧底部通过导管连通放热管7的上方,水箱6的顶部开设有加注口,导热套管8与放热管7设计为转动结构,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水箱6上方开设的加注口向水箱6内部加注冷却水,由于水箱6与放热管7通过导管连通,便于冷却水流动,导热套管8绕放热管7可自由转动,便于配合调节导热套管8上导热板9的角度,以适应调节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其中一组导热套管8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导热板9,且导热板9的上下两侧均匀焊接有第三散热鳍片10,导热板9通过导热套管8与放热管7设计为转动结构,第三散热鳍片10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两组导热板9之间,第三散热鳍片10与导热板9设计为转动结构,导热套管8外侧焊接的导热板9和第三散热鳍片10有效的增加了该散热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通过提高热交换效率来提高该装置的散热效率,设置第三散热鳍片10之间通过连接轴11铰接连接,便于通过转动一组导热板9的位置即可调节所有导热板9的位置角度,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方便性。

第三散热鳍片10的下端铰接有连接轴11,第三散热鳍片10的上端铰接有提拉杆12,水箱6的右侧连通有回流口13,放热管7的底部左侧连通有供水口14,主框架1的背面通过支架固定有电机15,且电机15的转动输出轴上固定焊接有散热风扇叶片16,连接轴11与第三散热鳍片10设计为转动结构,连接轴11的顶端插设在主框架1上,连接轴11与主框架1设计为滑动结构,连接轴11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螺纹,连接轴11的上方套设有紧固螺母,供水口14连通在发动机内部的散热管道上,回流口13连通发动机内部散热管道的出水口,工作时,发动机散热管道上的水泵会启动,使得放热管7内部的冷却水被抽入发动机,并且通过回流口13回流到水箱6内部,往复循环,将发动机内部热量带出,并通过放热管7外侧的导热板9和第三散热鳍片10快速散发出去,电机15通电启动后会带动其转动输出轴上的散热风扇叶片16转动,加快导热板9和第三散热鳍片10表面的气流流动,从而提高导热板9和第三散热鳍片10的热交换效率,当天气寒冷时,发动机需要的温度提升,工作人员可以转动提拉杆12上套设的螺母,在螺纹的啮合作用下,螺母在提拉杆12上向下移动,使得铰接在提拉杆12下方的第三散热鳍片10向上移动,由于第三散热鳍片10焊接在导热板9上,且导热板9通过导热套管8可以绕着放热管7转动,调整第三散热鳍片10的倾斜角度,使得第三散热鳍片10倾斜将部分气流阻隔,减弱气流流过导热板9和第三散热鳍片10的流量,从而降低该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该散热器的散热功率,适用于不同环境状况,电机15的型号为zytd-520。

工作原理:安装时,工作人员将主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的正面,且将吸热管4套设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主机外侧,将供水口14连通在发动机内部散热管道上水泵的进水口处,将回流口13连通在发动机散热管道的出水口,随后,工作人员通过导线将电机15与汽车自身的电源连接,使得汽车电源为电机15供电,使用前,工作人员通过水箱6上方的注水口向水箱6内部加注冷却水,通过冷凝管2上方的注水口向冷凝管2内部加注适量的冷却液,并通过真空机对冷凝管2内部进行负压操作;

工作时,汽车启动使得发动机启动,发动机内部散热管道上的水泵通电启动,将放热管7内部的冷却水通过供水口14抽入到发动机主机内部的散热管道中,随后通过回流口13回流到放热管7内部,往复循环,将发动机内部的热量导出,由于放热管7的外侧套设有导热套管8,且导热套管8的外侧焊接有导热板9和第三散热鳍片10,导热板9和第三散热鳍片10有效的将放热管7内部的热量吸收,汽车启动时,汽车电源给电机15供电,使得电机15带动散热风扇叶片16转动,通过风力吹动,加快导热板9和第三散热鳍片10上的热量散发,对发动机主机提供散热降温;

工作时,吸热管4外侧的第二散热鳍片5有效的吸收发动机主机发散出来的热量,第二散热鳍片5将热量传递给流入到吸热管4内部的冷却液,冷凝管2与吸热管4内部的负压状态大大降低了冷却液的沸点,吸热管4内部的冷却液吸收热量后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浮进入冷凝管2内部,在冷凝管2内部完成放热,冷凝管2外侧包裹的第一散热鳍片3加快冷凝管2内部水蒸气的放热效率,水蒸气放热后液化成小水珠,重新顺着管道流回吸热管4内部,往复循环,将发动机主体外部热量吸收,对发动机进行散热降温;

当外界天气过于寒冷,需要降低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时,工作人员转动提拉杆12上方套设的螺母,在螺纹的啮合下,提拉杆12向上升起,使得提拉杆12向上移动拖动第三散热鳍片10,此时,由于第三散热鳍片10焊接在导热板9上,使得导热板9绕着放热管7转动,改变导热板9的倾斜角度,使得导热板9阻碍住部分气流,降低气流通过导热板9与第三散热鳍片10的流量,减弱导热板9与第三散热鳍片10的散热效率,从而降低该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提高发动机在寒冷天气中的热机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